古代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传说
苏小小译文
以下是苏小小的译文:
苏小小,是钱塘的名妓,实际上是南齐时期的人。
《方舆胜览》记载:“苏小小的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是晋朝的歌妓。
现在有一块石碑在通判厅,上面写着苏小小的墓。
”
“幽兰”四句,写已成幽灵的苏小小眼中含泪水,就像幽兰带着露水。
她不能再与人结同心,只能孤独地飘荡。
“草”、“松”两句,写坟墓的景象。
“风”、“水”两句,写苏小小的幽灵以风为衣裳,以水为佩饰。
油壁车四句,写往昔的幽会已成空幻,当年的情人已为鬼魂。
这是反用了古乐府《苏小小歌》中的意思。
翠烛: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古代十大名妓
古代十大名妓一、苏小小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
传奇苏小小身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众所周知,据传奇苏小小身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
问歌何曲?曰:《黄金缕》。
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
”才仲往寻其墓拜之。
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
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此传奇尽管有些恐怖,但多少表达了人们对苏小小的怀恋与同情.二、薛涛2薛涛(约768~808?年)唐朝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薛郧,仕宦入蜀,身后,妻女流寓蜀中。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接踵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
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确实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
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期远不相及,显误。
3、李师师李师师本来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以为她很象空门门生,因为大伙儿管空门门生叫“师”,因此她就被叫做李师师。
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
她因此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一时刻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
中国民间故事-苏小小钱塘殉知己
中国民间故事-苏小小钱塘殉知己苏小小是宋朝时钱塘的著名歌妓。
她色艺双全,受人喜爱。
但是苏小小身在风月场心有千千结,平日很少有开心的时候。
秋雨绵绵,凉气逼人,小小坐在窗前默默沉思,她一想到自己从小沦落风尘,孤苦伶仃,不由长叹了一声。
知道苏小小心事的,只有她的丫鬟红玉。
红玉见小小不快活,便走过来陪小小聊天。
红玉说:“后边那条街上,住着一个姓张的穷书生,自己没有银钱来听姑娘唱曲儿,反骂花了银子来听歌的富家公子是食民膏脂的行尸走肉。
”说完嘻嘻地笑了。
说道:“可笑的是那穷书生有一次从咱窗下过,听见姑娘在楼上弹弦唱曲,他自己也不由听得呆住了,一直站到姑娘唱罢才回去,从此后,他便三天两头站到咱家窗下来听曲儿,好像是发痴一般。
他还说姑娘的琴音脆而不宏,歌声清而不扬,姑娘定是在强颜欢笑,这点他倒又说对了。
”小小听到这里,明眸一亮,马上又黯了下去,轻轻地叹了口气,道:“他哪里知道,我连强颜欢笑也没有啊。
这书生可真是个知音之人,你可知道他家门楼红玉见小小想去见穷书生,忙劝道:“姑娘如今在这钱塘可是个有名的人物,小小摇头道:“书生虽穷,但却志向高远,一身清白。
小小命薄,身在青楼,路来到了张家。
张家果然十分清寒,除了塞满书的几个书架外,就只有几件破衣衫和锅碗盆盏了,的确称得上是家徒四壁。
张生见苏小小突然来访,颇感奇怪,但却毫无受宠若惊的神态,而是十分礼貌和矜持,相互见过礼后,便无更多言语。
苏小小见状,便开口先问道:“近闻张相公言妾琴声歌韵之不足,特来向张相公请教。
”张生答道:“不敢当。
小娘子乐曲声艺俱佳,小生十分佩服。
但请恕小生直言,这曲子中却不时透出苦悲之情,想是心中有甚难言之隐。
”小小听此一说,不由鼻子一酸,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直往下落。
原来小小本是姑苏人氏,生自官宦人家,但父母早亡。
苏小小不得不投身青楼靠卖唱为生。
张生听了这情由,一改刚才的孤高和矜持,忙起身上前向小小施上一躬,道:“原来小娘子的身世如此令人同情!”于是,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关于苏小小的历史故事
关于苏小小的历史故事传说中的名妓,曾经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
苏小小是史书中没有记载的青楼才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青楼女子的故事。
苏小小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
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
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
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
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苏小小事迹
苏小小事迹篇一:十大名妓传奇故事1、苏小小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
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
问歌何曲?曰:《黄金缕》。
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
”才仲往寻其墓拜之。
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
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此传说虽然有些恐怖,但多少表达了人们对苏小小的怀恋与同情.2、薛涛2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
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
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3、李师师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
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
她因此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
一代名妓苏小小是怎么死的
一代名妓苏小小是怎么死的南北朝的著名歌妓苏小小可谓是世人皆知,那么苏小小怎么死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小小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苏小小怎么死的苏小小因她长得曼妙娇小而得名,她不仅长相甜美,而且她擅长琴诗书画,可谓是多才多艺,更重要的是她对爱情敢于付出,至死不渝,这也是她被历代文人称赞的原因。
当然对于苏小小的死,要从有一次苏小小出去游玩之时说起。
巧合之下她遇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这人叫阮郁,她们一见钟情,便私定终身。
这段日子阮郁一直同苏小小住在她家,形影不离,每日一起游山玩水,如同神仙眷侣一般逍遥自在。
但好景不长,阮郁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当然是极力反对的。
我们也知道对于苏小小这样的歌妓是被人们所看不起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谁又会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妓女为妻呢,所以就硬生生把她们拆散了,不让阮郁再去找苏小小了。
这对苏小小的打击自然是很大的,苏小小每日期盼阮郁归来,望眼欲穿,但就是等不到阮郁的身影,所以慢慢就病倒了。
虽然后来她有所恢复,但世事的冷漠,加上情郎的离去,对她的打击是不可磨灭的。
在一年春天,苏小小看着春去满林的落花,不禁伤感不已,之后就病逝了。
苏小小的死也令许多文人感叹不已,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她曾经帮助过后来科考高中的鲍仁;可以说苏小小也算是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等级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
苏小小简介苏小小是南齐时期出现与钱塘的名妓,与钱塘的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故被人称为艺妓。
其实苏小小家境殷实,父母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十分宠爱。
因为苏小小身形娇小,所以叫她小小。
但是苏小小的父母在苏小小十五岁的时候就不幸双双去世了,成为孤儿的苏小小就只能跟着乳母变卖家产,移居到了西冷桥畔。
这苏小小有了变卖之后的家产,又没有了父母的约束,生活变的开放起来。
因为面容姣好,身后也多了许多追随的文人墨客和青年才俊。
他们时常在苏小小的小楼里以诗会友,苏小小也因此名噪一时。
之后苏小小碰到了一个想要去进京赶考的书生,这个人叫做鲍仁,长得与她之前倾心的男子十分相似,就答应了他资助他进京赶考。
历史趣谈钱塘名妓苏小小写了哪些诗词 苏小小的故事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钱塘名妓苏小小写了哪些诗词苏小小的故事介绍导语:对南北朝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苏小小这个人吧,苏小小是南北朝南齐时期的钱塘地区有名的歌妓,她不但长得曼妙多姿,而且能歌善舞,多对南北朝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苏小小这个人吧,苏小小是南北朝南齐时期的钱塘地区有名的歌妓,她不但长得曼妙多姿,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感情上也是敢爱敢恨。
由于她同当时的文人雅士来往的比较多,所以在当时就名满钱塘了。
不仅如此后代文人也对她的外表和内涵称赞叹惋。
既然说苏小小多才多艺,那么她有什么诗词流传下来吗?翻阅资料后发现她的一首《减字木兰花》一直流传至今,原文如下:别离情绪。
万里关山如底数。
遣妾伤悲。
未心郎家知不知。
自从君去。
数尽残冬春又暮。
音信全乖。
等到花开不见来。
那么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从苏小小的经历,我们就能发现,这首词是写给她的情郎阮郁的。
阮郁在当时是一个年轻公子,外表长的非常俊朗,有很有才情。
于是在他和苏小小见面后,两人就互相喜欢上了,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形影不离同塌而眠,感情非常好。
但后来让阮郁的父母知道了,由于苏小小在当时是有名的歌妓,所以阮郁的父母不同意她们在一起,硬生生的拆散了他们,不准阮郁再去找苏小小。
在这首词中,苏小小表达了情人离去不回来的伤感之情,她是一等再等,数度春去秋来,阮郁仍然不见回来找她,让她很是伤悲。
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小小对情郎归来的期盼;同时也表达冬去春来无可奈何的幽怨之情。
自古佳人多薄命,苏小小本来身体就虚弱,再加上长期忧郁,年仅十九岁就病重咯血而死,她的死也被历代文人墨客而扼腕叹息。
生活常识分享。
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
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她早年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树之下。
建立慕才亭。
杭州西湖苏小小墓。
苏小小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
李师师(1102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
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梁红玉原籍池州(今属安徽),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
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四大名妓苏小小是谁
四大名妓苏小小是谁苏小小、陈圆圆、李师师及柳如是被称为四大名妓,被后人所议论流传。
你知道其中的苏小小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四大名妓之苏小小,希望能帮到你苏小小是谁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作为歌妓社会地位就更加低了,她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虽然卖艺不卖身,但依然被人们看的轻如草芥。
南北朝的著名歌妓苏小小可谓是世人皆知,那么苏小小到底是何许人呢?苏小小很年轻谢世了,她生活在南北朝南齐时期的钱塘地区,她能歌善舞,而且多才多艺,相传苏小小曾经写过一首词叫做《同心歌》,体现了自己敢爱敢恨的情感。
苏小小的才艺被历代文人称赞不已。
她的祖上本来是东晋时代做官的官宦世家,父母都是商人,因为她生的娇小可爱,所以给她取名:小小。
在她十五岁的时候,父母双亡。
于是苏小小变卖了家产,把家搬到了一个叫西冷桥的地方。
由于没人约束,苏小小便同许多文人雅士来往,常常以诗会友,久而久之,苏小小就成了当地有名的诗妓。
后来,苏小小遇到一个叫阮郁的俊美公子,两人互相爱慕,便走到了一起。
但这件事被阮郁的父母知道了,自然非常反对,不准阮郁再同苏小小来往。
苏小小每天都等着阮郁,但始终见不到情郎去找他,于是就病倒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苏小小不久就病逝了。
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然而她的阴魂久久不能散去,时常还在生前游玩的地方出没。
而苏小小的墓也被钱塘人们熟知,今天更是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了。
因为苏小小的美丽外表,加上她多才多艺,被历代文人称赞和惋叹,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为她写过诗文,包括白居易、李贺、余秋雨等等。
苏小小的陵墓在哪里关于苏小小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在西泠桥侧,认可这种说法的人最为众多。
另一种说法是在廨舍后,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嘉兴,是因为康熙想看看这个墓,浙江知府便将她的墓地迁到了嘉兴。
今天都认为钱塘西冷桥畔的苏小小墓是最真实的,据说苏小小的墓是她死后,人们仰慕她的文采在修建的,苏小小墓的字是她资助过的长相和她的情郎阮郁很像的鲍仁所题的。
古代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传说
古代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传说苏小小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关于她的传说,你了解有多少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苏小小简介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苏小小传说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
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
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
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
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
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
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
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
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
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苏小小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苏小小简介导语: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年方十九的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咳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一位钟情于她的武林高手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棵柳树之下。
杭州西湖有苏小小墓。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
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
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
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
苏小小魂断西泠桥的历史典故
苏小小魂断西泠桥的历史典故苏小小魂断西泠桥的历史典故当夜,由贾姨妈作主,两人定下终身。
之后,选了个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备筵设席,办了婚事。
阮郁成婚的书信送到家中,阮道气得差点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妓,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但山高水远,一时又奈何不得。
阮道老谋深算,强按怒火,写了封信,连同一份厚礼,派人送至钱塘,交给阮郁。
信中写道:小小既是品貌双全的才女,他并不反对这门婚事。
还提醒阮郁不可贪欢于夫妻之情而荒了学业。
阮郁、小小见阮道说得通情达理,才放下心来。
过了些时日,阮郁又接到家书,说阮道因受风寒卧床不起。
小小急忙打点行装,催阮郁回去探亲。
阮郁赶回家中,见父亲安然无恙,不由奇怪,阮道怒骂道:“你被贱女迷住心窍,我不略施计,你如何能回来?”不由阮郁分说,命家人将他关进书房。
阮道又作主,为阮郁另择名门闺秀。
阮母道:“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几个侍妾,也非难事,想那姑娘也不会怪你失信薄情吧?”阮郁低头不语。
小小自阮郁去后,整日足不出户,左等右等不见阮郁的信息,只能吟诗解愁。
春去夏至,小小才接到阮郁的信。
只见她脸色苍白,双手微颤,眼里噙着两滴泪花,良久,才吐出一句:“原来如此!”入夜,小小独自关在房中,饮一阵酒,抚一阵琴,间或抽泣几声,直到深夜才没了声响。
贾姨妈放心不下,破门而入,小小已醉倒在床上,泪水湿透了枕巾。
此后,小小脸上少有笑容,性情变得更为冷峻孤傲,不想,倒反而传出个“冷美人”的名声。
深秋的'一日,小小来到红叶满山的烟霞岩畔。
忽然,前面传来“叮当”凿石之声,她正要避开,那边有人喊骂争闹起来。
小小循声寻去,迎面是一个形如石屋的大石洞,一群凶神恶煞的家丁挥着皮鞭,正在殴打几个石匠。
小小心中不忍,喊道:“光天化日之下,为何打人?”家丁停手道:“小人奉我家老爷之命,在此督促石匠完工!”原来,富豪钱万才为了讨他老娘欢心,在这石屋洞壁上凿刻石罗汉三百六十五尊,以示他老娘敬佛之意。
老娘七十寿辰将临,而石罗汉尚未完工,所以赶来催促。
诗词丨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诗词⼁若解多情寻⼩⼩,绿杨深处是苏家夜⾥⾬淅淅沥沥,屋檐上的春⾬连绵,绝对是个听故事的好天⽓。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来⾃1500年前,这个少⼥便是中国南北朝南齐时期的钱塘西湖歌妓——苏⼩⼩。
出⾝妓家,⾊貌绝伦相传,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她的⽗母只有她这么个⼥⼉,⼗分宠爱,因她长的娇⼩,所以叫⼩⼩。
在⼩⼩六岁的时候,⽗亲去世了。
为了⽣计,⼩⼩的母亲忍辱为妓。
⼗岁时,母亲也病逝。
临终前,她把⼩⼩托付给贾姨妈。
后其变卖家产,苏⼩⼩和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楼⾥,每⽇靠积蓄⽣活,尽情享受于⼭⽔之间。
⼏年之后,⼩⼩出落成⼀个⾊貌绝伦的少⼥。
⼜不曾从师受学,谁知天性聪明,信中吐辞,皆成佳句。
天真烂漫,任性风流那天,⼩⼩看到男孩⼦往来可以乘骑骏马,想她⼀个少年⼥⼉,蹙⾦莲于何处?随即遂叫⼈去制造⼀驾⼩⼩的⾹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命名为油壁车。
此后,苏⼩⼩更喜欢乘油壁车出游。
因她玲珑秀美,⽓韵⾮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
没有⽗母的管束,苏⼩⼩不像闺房⼩姐的腼腆和含蓄,性格也别具⼀格地天真烂漫。
⾯对那些⼤胆询问苏⼩⼩芳名和地址的,还有那些指指点点的,⼩⼩也不⽣⽓,随⼝撩他: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就是这么任性!除了出⾏的油壁车,苏⼩⼩在西泠桥边上的楼阁上也⼗分幽雅。
正当湖⾯,开⼀⼤圆窗,将冰纱糊好,就如⼀轮明⽉。
中贴⼀对道:闭阁藏新⽉,开窗放野云。
字字清新别致。
窗外檐端悬⼀扁,题“镜阁”⼆字。
阁下桃花杨柳,花花簇簇,春来蜂飞蝶舞,风光绚烂。
在窗内流览湖中景⾊,明明⽩⽩,⽆所不收。
阁中琴棋书画,⽆所不具。
⼈之相知,贵乎知⼼,不在财貌。
之后,便有⽆数豪华公⼦,想要把⼩⼩纳为待妾,情愿出千⾦,纷纷来说,都被苏⼩⼩辞去。
贾姨娘劝苏⼩⼩,积蓄迟早⽤完,你既然有才有貌,不如趁年轻嫁⼊豪门,也有个依靠。
四大名妓苏小小的简介资料
四大名妓苏小小的简介资料苏小小,南北朝南齐时期钱塘的第一名伎。
古代四大名妓之一。
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小小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小小简介苏小小,长相娇小,故名为小小,南北朝南齐时期钱塘的第一名伎。
苏小小的先世在东晋时期曾经当过官,后来流落到钱塘,靠着祖产经营成了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对她十分宠爱。
苏小小十五岁的时候,父母过世,于是他变卖了家产,与乳母搬到了松柏林中的小楼居住,常与文人雅士在小楼中吟诗作对,成了这一代有名的诗妓。
后苏小小在游玩时邂逅了阮郁,阮郁是当朝宰相之子,长相俊美,又能诗词歌赋,两人一见倾心。
苏小小与阮郁一起度过了一段形影不离的日子,并且私定了终生,但阮郁的父亲得知自己的儿子与妓混到一处,非常不悦,于是设计将阮郁骗回了家,不许他再去找苏小小。
阮郁走后,苏小小终日苦等,但阮郁却再也没有回来,于是一病不起。
在一些文雅公子的陪伴下,苏小小逐渐痊愈,且遇到了鲍仁,鲍仁长相酷似阮郁,此番要上京赶考,但盘缠不够,苏小小见他气宇不凡,于是给了他财物上的帮助。
苏小小自小患有咳血病,又因相思染上风寒,不久便病逝了,死时年方十九,彼时,鲍仁已金榜题名,但再去找苏小小时却只赶上她的葬礼。
鲍仁伤心不已,在苏小小的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为何能为四大名妓苏小小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名妓主要还是因为与人不同,苏小小和那些青年在一起主要是以诗会友,并不是行淫乱之事。
和苏小小相伴的青年也都是青年才俊、文人墨客,并没有那些粗鄙之人,所谓往来无白丁。
但是苏小小之所以如此出名还是因为它的痴情,她和阮郁一见钟情,却被阮郁父亲的成见所累,不能终成眷属。
之后遇到的鲍仁,也是长相和阮郁非常相似的人。
而且苏小小是因为鲍仁的离开音信全无而思念成疾,抱病离世的,足见苏小小用情极深。
而苏小小存在的意义在于令人思考究竟何为是非对错,何为道德与否,她带来的是对当时价值观全新的思考,是集体的进步。
苏小小虽以妓女之名为世人所知,却未行妓女之事,素来与人交往都是吟诗作对附庸风雅,对于男人也都是只中意中意之人,绝不滥交。
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个人资料
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个人资料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传说中的名伎,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个人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苏小小个人简介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传说中的名伎。
据元代张光弼诗注,知宋苏小小死后葬于嘉兴县治前。
也有人认为苏小小是后世文人雅客杜撰出来的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最初苏小小的出名是因为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咏,例如李贺的《苏小小》。
至于油壁车的故事,也只是后人的演绎罢了。
那一首所谓苏小小所作的词的最初来历是某位诗人夜宿西湖,梦见一位女子自称苏小小并吟了前半首词。
该诗人醒来有所感,将前半首录下来,并自己续上了后半首描写梦中的苏小小,题于西湖湖畔。
该词的上下两段其实并不一致。
前半首是第一人称,后半首则明显是他人眼中的客观描写了: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苏小小个人生平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
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
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最有情有义的名妓苏小小
最有情有义的名妓苏小小中国历史上最有情有义的名妓是谁?——西湖之滨坐在油壁香车里的那个苏小小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朝萧齐(479~502)钱塘(杭州旧名)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但年仅19岁便咯血而死,葬于西湖西泠桥畔。
史上两个苏小小在浙江杭州,有两个苏小小。
而且都是名妓,都是美女。
一个是南朝萧齐钱塘名妓;一个是宋朝钱塘名妓,后者可能是因慕前者而用其名。
后人很容易将她俩混为一谈。
后者据郎仁宝《七修类稿》。
曾有诗:“君住襄阳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
当年若也来相访,还有于潜绢事无?”据元代张光弼诗注,宋苏小小死后葬于嘉兴县治前。
可能她的原籍是嘉兴而非杭州。
前者有“貌绝青楼,才空士类”之誉,惜妙龄而逝。
后有司马才仲,因极慕苏小小,而至西湖寻其墓拜之,且梦与同寝。
几年后卒于杭州,葬小小墓侧。
事见《春渚纪闻》。
此即如今广为人们所知的葬于杭州西湖之西泠桥边的苏小小。
故事是这样的: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
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出没于花丛林间。
宋朝有个叫司马樨(字才仲)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
”问歌何曲,曰:“《黄金缕》。
”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
”才仲往寻其墓拜之。
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
”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在小小墓一侧。
本文说的是前者。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黑暗、混乱的时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争夺地盘,相互混战,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南朝的统治者偏安江左,只知道压迫剥削人民,贪图享乐。
公元479年,萧道成夺了刘宋政权,建立南齐,踞有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地,历7帝,统治24年。
南齐君主荒淫,贵族腐化,造成了社会风气浮丽。
江左一带乃繁华之乡,到处是浅斟低唱,弱管轻丝,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唯有钱塘城里,西子湖畔,住着一个不言苟笑,聪明美丽,有才华、知自爱的女子苏小小,常乘油壁香车,闲时怀抱琵琶,低眉信手弹着雅洁的古曲。
中国历史故事-苏小小是谁?她为何会成为诗妓?
中国历史故事-苏小小是谁?她为何会成为诗妓?古代中国有四大名妓,苏小小便是其中的诗妓,她名动一方,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女。
苏小小是主动走上这条路的,而且是在很有钱的情况下。
一般的剧情不都是哪个良家少女,因为家里贫穷,才会被迫卖入青楼的吗?怎么苏小小这样大胆?其实,苏小小先世曾担任东晋官职,不过时局动荡,他们一家从江南姑苏辗转流落到了钱塘,一直靠祖上的产业生活。
父母经营得当,苏家成为了当地的富商。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苏小小15岁这年,她的父母却双双离世。
由于她是独女,年龄又不大,根本就没有商业经验,只好选择变卖家产,实实在在的拿着钱。
苏小小长得玲珑小巧,当初她的父母为其起名,就是考虑了这个因素,所以才小小、小小的叫她。
苏小小的容貌不能说倾国倾城,但也算上等之姿,和很多红尘女子不同的是,苏小小的身上还有一股文人的气质。
可能正是苏小小与众不同,和文人特别说得来,很多少年名士都喜欢她。
处理完家产的事情以后,苏小小带着乳娘贾姨搬到了城西西泠桥畔的林中小楼里,风景非常好,文人都好这种景致,也跟随苏小小来到这里,经常到小楼中找苏小小吟诗会友。
没有双亲约束苏小小,她又正是活泼开朗的好动年纪,就算马车后跟着一大批少年,她也不会阻止,更不会不好意思见他们。
相反,她和他们非常要好,很多人时不时的就要举办一次活动,一起玩。
因此,苏小小的名气越来越高,她的小楼前的马车也是来来去去,络绎不绝。
在钱塘一带,诗妓苏小小当属第一红人。
谁人不知城西有位俏佳人苏小小!苏小小命中注定的男人出现了,他是当朝宰相之子阮郁,奉命去浙东一带办事,途径钱塘游玩一番。
不巧,苏小小便这样和阮郁偶遇了,两人一见钟情。
苏小小是小美女,阮郁是翩翩佳公子,看对眼是非常正常的。
苏小小开放,明白心意,就开始和阮郁交往,他们的感情是越来越好。
但是,阮郁的父亲听说阮郁天天和一个妓女在一起,非常生气,派人将阮郁抓回了京城。
苏小小本想和阮郁厮守到老,没想到自己的身份在宰相眼中竟是如此不堪。
苏小小
杨柳枝词
白居易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钱塘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传说,苏小小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西陵(西岸)桥畔的姨母家,因生活所迫,沦为歌妓。
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擅长演奏各种乐器,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平时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独坐车中。
叫人推着,游遍湖畔山间。
一日,游贾西湖,沿湖堤而行,补期遇到一位少年郎,正骑着一匹青骆马迎面而来,此人姓阮名郁。
两人邂逅,一见钟情,为表达爱慕之心,苏小小口吟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阮郁闻知,登门求见苏小小,互诉爱慕之情。
喜结良缘,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不违父命,与小小含泪挥别,匆匆而去。
自此之后,杏如黄鹤,毫无音讯。
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夏秋之交,小小赏荷归来,夜间贪凉,坐在露台久了,染上风寒,加以经常思念阮郁,病情日见沉重,卧床不起。
临终前,向身边侍候的人道:“我生于西冷,死于西冷,埋骨与西冷,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痛。
”后有人遵照其“埋骨西冷”的遗愿,在西岸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碑,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人又在墓上建亭,名“慕才亭”。
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的西岸苏小小的故事。
苏小小
史中没有记载的青楼才女,传说中的名妓,曾经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
南唐妓_苏小小
பைடு நூலகம்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结
•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 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 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 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 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又传说 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 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如此一个女 子,怎堪不为梦!
生命中的两个男人:
• 鲍仁:穷苦书生身负武艺,石刻尊前救红颜。一 语惊醒梦中人,慷慨解囊助他赴考。然而,当高 中报君恩时,只有一冰冷凄凉的棺材在等候。 “人之相知,贵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 小”“有鲍相公这番话,小小在九泉之下,也当 瞑目了。”这是给她最好的礼物吧!一身丧服, 亲送小小灵枢,葬于西泠桥畔。亲撰碑文,写出 苏小小一生为人,以表明她的高洁人格。临行前, 鲍刺史又来哭祭道:“倘不能为民作主,我鲍仁 定来墓前厮守。”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 铸金。
人生影响
•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 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 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 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 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 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 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 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 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 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传说
苏小小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一,关于她的传说,你了解有多少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四大名妓之苏小小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
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苏小小传说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
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
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
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
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
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
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
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
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
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
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
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
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苏小小民间故事南朝时候有一名妓叫苏小小。
苏小小不但生得花容月貌而且能诗善书聪明绝顶。
只是因为家遭不幸才被逼沦为歌伎。
苏小小虽然堕入风尘却力保自身清白。
当时一批纨绔子弟专门寻花问柳胡作非为。
苏小小为了避开这些人的胡缠常常煞费心机。
这日她正在鸳鸯湖边的画舫中弹琴不料那帮无赖又追随而来。
帮助苏小小撑船的姑娘叫银瓶她正拿篙站在船头一看情况不对便抡起竹篙想把船撑开;可那批家伙已经赶到船边一把将竹篙拉住争着要往船上爬。
这时湖中的采菱
姑娘被激怒了她们抓起菱角一齐朝这帮家伙掷去打得他们哇哇直叫不得不退下船去。
但他们仍旧拉住船绳抓住竹篙不让画舫开走。
一个采菱姑娘从菱桶里站起来说:“你们是什么人,大白天胆敢爬到姑娘的船上去”一个脸上生毛的公子说:“我姓李他姓孙还有姓赵、姓钱的咱爷们都是京城来的堂堂相公。
苏小小的船我们为什么上不得”采菱姑娘说:“你们虽是相公却肚子空空;苏小小虽是歌伎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你们有哪一件比得上她?”李相公一听这话拍着胸脯说:“嘿!琴棋书画我们也会。
你敢小觑我们相公,来人呀把她们的菱桶拉上岸来打碎砸烂。
”几个家丁一声吆喝拥到湖边拉住菱桶往岸上拖。
苏小小见状忙走出舱门来到船头柳眉一竖厉声说道:“慢!你们要我待客就叫家丁住手。
”相公们一听立即照办。
苏小小又说:“我虽沦为歌伎但非势能辱非力能取。
你们要我待客就得懂得待客的规矩。
”“什么规矩望苏小姐指点。
”苏小小侧着头说:“要我待客就得以礼相待凭才取胜。
”众相公呆了问:“凭什么才。
”苏小小慢慢回过头说:“你
们不是说都会琴棋书画么?我来给你们出个画题请各位相公每人绘一幅画给我谁画得好谁就是我的座上客。
”众人齐声说:“这办法好,请苏小姐快出画题。
”苏小小早已胸有成竹她看看各位相公冷笑着说:“诸位相公我看你们生得个个貌若潘安大家不如相互把相貌画下来也好让我赏识一番。
”众相公听得苏小小夸他们貌若潘安心里乐滋滋的连声说:“妙极妙极!”苏小小差点笑出声来忙将袖管一拂掩面进入舱内。
相公们立即忙开了。
他们叫人拿来笔墨纸砚就在湖边的亭子里把纸铺开。
赵相公对着钱相公孙相公对着李相公大家相互盯着对方的鬼脸画将起来。
相公们虽然各自作画但心里打的却是同一个鬼主意:定要把对方画得越难看越好这样方能显出自己最美。
结果赵相公给钱相公画上了牛鼻子钱相公给赵相公画了两只铜铃眼孙相公把李相公的舌头画得足有半尺长活像个吊死鬼;李相公把孙相公的耳朵扩大了几倍远看像只白象近看像只猪……不多久相公们的画都完成了他们一声高呼:“苏小姐请出来赏画吧!”“苏小姐快看我的画!”“看我的画!”“先看我的画!”相公们争先恐后地叫着苏小小站在船头指着赵相公的画说:“赵相公你画的是谁呀?”赵相公指着钱相公说:“我画的是他。
”苏小小向采菱姑娘喊道:“你们看像不像钱相公呀?”采菱姑娘们明白苏小小的用意齐声回答:“像!”钱相公本来只顾看自己的画经采菱姑娘一叫唤禁不住回转头去看赵相公的画。
这一看不要紧连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他一把抓住赵相公的衣襟问:“这上面画的是谁?”赵相公听得
采菱姑娘说他画得像因此也一口咬定:“我画的就是你呀。
”“混帐!”钱相公骂了一句“啪”地打了赵相公一巴掌。
赵相公吃了一巴掌侧过头去正好看到钱相公给他画的像。
“啊!”他也吃了一惊转过身去一把抓住钱相公的衣襟厉声问:“你画的是我么?”钱相公看赵相公气势汹汹怕挨他的巴掌心想先问问大家再作答复。
于是他大声问:“大家看我画得像不像赵相公呀?”“像赵相公!”湖边的采菱姑娘们大声说。
钱相公一听大家都说他画得像赵相公就挣开赵相公的手说:“我画的就是你。
”“放屁!”赵相公抢过画蘸上墨一下朝钱相公的脸上挥去。
钱相公的脸上立即出现一大块墨迹他忙用手去脸上一抹这下眉毛、眼睛都成了漆黑一团。
苏小小和采菱姑娘们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孙、李两相公也都发现自己被对方画成魔鬼一般他们和赵相公、钱相公一样也互相揪打起来。
大家挥墨的挥墨踢脚的踢脚霎时间闹得不可开交越打越凶一直打到日落西山相公们一个个都头破血流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他们抹着脸上的墨汁、汗水和鲜血睁开眼想再看一看船头上的苏小小可是苏小小的画舫早已划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