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关键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它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

三、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图上有9只小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

法计算。

师: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

6+6+6=18(个) 6×3=18(个)

生: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4+4+4=12(个) 4×3=12(个)

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

3+3+3+3+3+3=18(个) 3×6=18(个)

生:一共有18个松果。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解决了。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巩固应用。

1.连一连。(理解6个3和3个6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干扰信息:6+3,强调3个6和6个3)

注意:弄清题意,再连线。

2.“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3.练一练。

(1)写出算式。

□○□=□(个)□○□=□(支)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4.“摆一摆,说一说”。

(1)根据图意填空。

( )个5 5个( )

用加法算:_________或_________.

用乘法算:_________或_________.

分析:图中既可以说是2个5也可以说成是5个2,由于说法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列式就不同.

解:( 2 )个5 5个( 2 )

用加法算:5+5=10 或 2+2+2+2+2=10 .

用乘法算:5×2=10 或 2×5=10.

(2)根据算式,用不同的图形画出表示出乘法的意义.

例:3×2△△△△△△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题目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乘法的意义,用不同的图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

(3)讨论:3×2表示几个几.再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4)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5、每样东西各买多少个?(提出问题——列式——含义)

生: 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

生: 12根香蕉,因为5+7=12(个)。

6、实践活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直接经验,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作业

拓展性学习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