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14301050154 杨恩原
实验目的:
1.观察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观察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掌握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Km值
实验原理: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的速度(v)随底物浓度[S]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的增加率就比较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某种程度时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极限值(即最大速度Vmax)。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用米氏方程式来表示(Michaelis-Menten方程)即:
式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
当v=Vmax/2时,则Km=[S],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测定Km是研究酶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的是直角双曲线,难以准确求得Km和Vmax。若将米氏方程变形为双倒数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则此方程为直角方程,即:
以1/V和1/[S]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将各点连线,在横轴截距为-1/Km,据此可算出Km值。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测定不同浓度底物时的酶活性,再根据1/v和1/[S]的倒数作图,计算出其Km值。
二、抑制剂对酶促反映的影响
凡能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成为酶的抑制剂。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大
致上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类。可逆性抑制又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使该酶的Km值增大,但对酶促反映的最大速度Vmax值无影响。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不影响[S]与酶的结合,故其Km值不变,然而却能降低其最大速度Vmax。本实验选取Na2HPO4作为碱性磷酸酶的抑制物,确定其抑制作用属于哪种类型。实验步骤:
实验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取试管9支,将0.01mol/L基质液稀释成下列不同浓度:
管号
试剂
2.另取9支试管编号,做酶促反应:
管号
试剂
3.混匀,37 ℃水浴保温5分钟左右。
4.加入酶液后立即计时,各管混匀后在37 ℃准确保温15分钟。
5.保温结束,立即加入0.5mol/L NaOH 1.0 ml 以中止反应。各管分别加入0.3% 4-氨基安替
比林1.0 ml及0.5%铁氰化钾2.0 ml。
6.充分混匀,放置10分钟,以管1为对照,于波长510 nm处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
做记录。(酶活性计算及Km值计算)
实验计算:
1.在37°C下保温15分钟产生1mg酚为1个酶活性单位,从标准曲线查出释放的酚量(ug),
以此计算处各管的酶活性(v)。
2.以1/v为纵坐标、1/S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图,求出酶的Km值。
Y=0.0581X+0.0242, Km=2.401
实验二:抑制剂对酶促反映的影响
1.取试管9支,将0.01mol/L基质液稀释成下列不同浓度:
管号
试剂
2.另取试管9支,做酶促反应:
管号
试剂
3.混匀,37 ℃水浴保温5分钟左右。
4.加入酶液后立即计时,各管混匀后在37 ℃准确保温15分钟。
5.保温结束,立即加入0.5mol/L NaOH 1.0 ml 以中止反应。各管分别加入0.3% 4-氨基安替
比林1.0 ml及0.5%铁氰化钾2.0 ml。
6.充分混匀,放置10分钟,以管1为对照,于波长510 nm处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
并计算各管酶活性。
实验计算:
以酶活性单位(v)的倒数1/v为纵坐标,以底物浓度[S]的倒数1/S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接各点,求该酶的Km值并与前面未加入抑制剂时测出的Km值作比较。
Y=0.0832X+0.024, Km=3.47
实验分析:
通过绘图及分别计算无抑制剂与有抑制剂时酶的Km值,可发现,此抑制剂为竞争性抑制剂。通过绘图发现,其两条以1/v为纵坐标、1/S为横坐标的直线截距几乎相同,而加入抑制剂后,酶的Km值更大,此为竞争性抑制剂的特征:Vmax不变,Km变大。
思考题
一、除了双倒数作图外,你能举出其它能将酶动力学数据做出直线图的方法吗?
1.海涅斯-沃尔弗作图法(Hanes-Wolff plot)
双倒数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S]
直线的斜率等于1/Vmax,横轴截距为-Km
2.伊迪-霍夫斯蒂作图法(Eadie-Hofstee plot)
米氏方程式两边均除以[S]
直线的斜率为-Km,直线的纵轴截距为Vmax
二、为什么进行此种酶动力学测定时,所用各底物浓度不是按等差递增?
在酶浓度和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速率V对底物浓度[S]作图呈矩形双曲线。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反应速率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酶被底物所饱和,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达最大速率,反应为零级反应。
三、酶动力学实验中,哪些因素需严格控制?
1.配制的各种试剂及反应液必须混匀。
2.加酶液要准确快速,以保证各管酶促反应同时开始。
3.加入酶液后要立即计时,计时要准确。
4.0.3% 4-氨基安替比林1.0 ml及0.5%铁氰化钾2.0 ml要依次加入,充分混匀,放置10
分钟,放置时间不可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