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兴)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用典)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用典)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
3、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 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 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 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 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 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28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 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竟 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 人,从此瞧不起李商隐。令狐说他背恩,更 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 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31
不了情
蔡琴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错 忘不了你的好 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泪 忘不了你的笑 忘不了落叶的惆怅 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
寂寞的长巷 而今斜月清照 冷落的秋千 而今迎风轻摇 它重复你的叮咛 一声声忘了忘了 它低诉我的衷曲 一声声难了难了
忘不了忘不了
5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 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 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 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 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 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6
(1)锦瑟.( sè ) (3)晓.梦( xiǎo ) (5)惘.然(wǎng )
12
暖玉生烟——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国风采”的《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马嵬》(其二)则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两首诗的内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诗句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琴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李商隐诗两首。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诗歌(1)分析《锦瑟》的表达技巧,如比兴、象征、拟人等。
(2)解读《马嵬》(其二)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对历史的反思。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分析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马嵬》(其二)中的表达技巧。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情感,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锦瑟》表达技巧:比兴、象征、拟人情感: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2. 《马嵬》(其二)表达技巧:对比、用典、讽刺情感: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
(2)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见教材。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李商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锦瑟》:全诗四联,通过对锦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2.《无题》:全诗四联,以女子刺绣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哀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的人生感悟。
2. 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古画,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诗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李商隐诗两首》2. 板书内容:《锦瑟》:主题、意象、手法、情感《无题》:主题、意象、手法、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2)从艺术特色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 答案:(1)主题思想分析示例:《锦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而《无题》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哀叹。
(2)艺术特色比较示例: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但《锦瑟》以锦瑟为线索,寓意人生;而《无题》以女子刺绣为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抱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蓝田日暖玉生烟”
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也。”
三、知人论世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 远大。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 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从此仕途坎 坷,壮志成灰。其,但中年丧 妻,四十六岁就抑郁而亡。
诗人在一霎时中所心神领会的,便 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 众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 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 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 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 形象。
——朱光潜《诗的境域》
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阅读李商隐的无题诗。
锦瑟
李商隐
“义山的《锦瑟》、《碧城》、 《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 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 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 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 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一、紧缩诗歌
为便于理解,请大家试着把 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看看 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二、体味情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句 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 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 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 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
张华《博物志》:“南海外有鲛 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 则能出珠。”
高中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
点击听flash
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诗
• 过华清宫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关于马嵬
• 《马嵬(其二)》,李商隐咏史诗的 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班固首开其端, 只是叙述史实,平实无华。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 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如杜甫、 刘禹锡等,把咏史与咏怀结合起来, 扩大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 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
关于诗人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 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才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 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 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关于诗人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 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 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 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 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 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深沉的身世之 感。
• 这日,随行禁军按兵不动,驻马不 前,想当年讥笑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没想到自己生离死别竟在今日。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玄宗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 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 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这里杨贵 妃“赐”死的结局,玄宗虚伪、自私的 精神面貌,被暴露无遗。没有“当时” 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 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 死”宠妃之“此日”!
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 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 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 魄。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 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 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 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 省。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2.《马嵬(其二)》颔联、颈联、尾联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完成下列表格,体会并总结对比的作用。
探究:
顺序
对失去安稳的宫廷生活的惋
颔联
活作对比
惜,感叹逃难生活的艰苦
“此日”的狼狈与“当 引人思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 颈联
时七夕”的恩爱作对比 因
顺序
对比内容
作用
皇帝保不住自己的 以反问点出主旨,启发世人记取唐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 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文 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 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 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 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 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 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 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墨弄风流李商隐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 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 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月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 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笔者 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 尚;蝉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暗合作者的身 世。
颔联两句写蝉鸣到五更天亮时,已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 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扩大了诗的内容。
尾联用拟人手法写蝉。“君”与“我”对举,蝉的“难 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这个与 蝉的命运相似的“薄宦”,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 归之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由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 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 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 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隐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李商隐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 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毕生。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 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首 联: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缘无故
锦瑟想到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青春年华
年已半百的自己,流逝 的青春年华
美好的瑟啊,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条弦呢?你的一音一节都使我回想 起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为美好年华的流逝而伤感、无奈的情怀。
颔 联、颈联用了四个典故,转达了怎样的情思?
高中语文 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 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 何须今天 再去追忆, 既便在它 们产生的 当时就让 人不胜惘 然…….!
尾联
直抒胸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 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 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 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 样的苦痛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轻与重 玩物丧志 防患于未然 责任
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 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 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 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
典故 传说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 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 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 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 也无法亲近的迷幻。
【伉俪深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争中,令 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 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 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 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 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像昔庄者生庄梦周化梦蝴为蝶蝴,蝶变,栩幻栩迷然离蝴,蝶晓也梦,自醒喻来适, 转志眼欤成?俄空而.像觉望,则帝蘧身蘧死然化周魂也,.满不腔知的周春之情梦 春为恨蝴,蝶都欤托?于蝴泣蝶血之悲梦啼为的庄杜周鹃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 4、主题除了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外,还有 寄兴说等等。
八、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林黛玉进贾府》。
二、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 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今天的 陕西兴平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令杨贵妃自缢, 史称“马嵬之变”。后代许多诗人都写了 有关此事的诗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 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 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 于一高坡小院。
• 王蒙在《双飞集》中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 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 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 在这我们追寻逝去的青春,追问淡远的志向,追思无 边的失意,诉说无奈的人情,倾诉浓浓的惆怅——— 真可谓“一篇《锦瑟》解人难”,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感悟而不可支离,可望而不可及。
四、艺术手法:对比反衬
他生 不能预料—— 今生 缘断悲凉 空闻 今日狼狈—— 无复 昔日安逸 此日 缢死可怜—— 当时 骄奢淫逸 四纪天子 无奈—— 普通卢家美满
五、叙事结构特点
贵妃缢死君王怅,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帝妃永离空断肠。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贵妃缢死君王怅, 帝妃永离空断肠。
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令狐楚(牛党)赏识而中进士,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情志”,主要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无题》。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无题》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矛盾心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及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以《锦瑟》为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以《无题》为例,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中的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锦瑟》中的典故,并解释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锦瑟》主题:怀念逝去美好时光,感慨人生无常艺术特色:意象丰富,典故巧妙,情感深沉2. 《无题》主题:执着追求爱情,矛盾心情艺术特色:修辞手法多样,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分析《锦瑟》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解释《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寓意。
2. 答案:(1) 《锦瑟》中的意象有:锦瑟、华年、庄生梦蝶、望帝春心等。
这些意象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教案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二语文第二册第十三课《李商隐诗两首》详细内容:本节课将讲解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两首诗作,《锦瑟》和《无题》。
《锦瑟》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无题》则以写景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李商隐诗作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作,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李商隐诗作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锦瑟》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和《无题》中的意象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定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锦瑟》,解析诗中的比喻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讲解《无题》,解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3. 解析: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比较它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李商隐诗作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朗读两首诗,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锦瑟》比喻手法、《无题》意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锦瑟》中运用了哪些比喻手法?请举例说明。
作业题目2:《无题》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作业题目1:比喻手法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等。
作业题目2:意象有“锦瑟”、“蝴蝶”、“春心”等,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李商隐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高二上《李商隐诗》原文
高二上《李商隐诗》原文人教版高二上《李商隐诗两首》原文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作者: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锦瑟》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
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
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
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
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
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
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
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
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
“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
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
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4.李商隐诗的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四、总结、扩展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五、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李商隐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背诵《锦瑟》二、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整体感知1.【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
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3.《马嵬(其二)》的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
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