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慢性肾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摘要】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亦称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脂代谢类型,可加速CKD进展,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剩留风险密切相关,但肾科医师对于如何管理CKD合并HTG缺乏共识,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鉴于此,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特点,围绕HTG病理生理,HTG对CK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HTG诊断、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内容制定了此共识。

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CKD患者HTG管理的专家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为我国CKD患者HTG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慢性肾脏病;治疗;管理;专家共识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CK D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1]。

引起CKD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传统因素以及贫血、尿毒症毒素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非传统因素[1]。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亦称高三酰甘油血症)是CKD最常见的异常脂代谢类型,与心血管剩留风险密切相关[2]。

为加强CKD患者HTG的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在CKD中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专家组制定了此共识,以期为肾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规范诊治提供参考。

一、CKD 高甘油三酯血症流行病学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国18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5.6%,HTG患病率为18.4%,高胆固醇血症为8. 2%,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血症为8.0%,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血症为20. 9%[3]。

CKD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达53.4%,其中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0.8%,HT G为44.4%,低HDL胆固醇血症为10.3%[4]。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 逐年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 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其中,高胆固醇血 症的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13.1%,低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33.9%。这意味着我国有超 过一半的成年人存在血脂异常问题,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攀 升。
管理服务。
多学科协作模式
加强心血管内科、营养科、运动 医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形成 多学科联合的血脂管理模式,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6
专家共识的解读与建议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介绍了血脂异常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病率、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并阐述了血脂异常对心血 管健康的危害。
他汀类药物
作为血脂异常治疗的首选药物 ,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水平。
贝特类药物
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 疗,可降低甘油三酯(TG)水 平。
烟酸类药物
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 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 血症。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可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 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02
促进多学科合作
共识强调多学科合作在血脂管理中的重要性,鼓励基层医生与营养师、
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血脂管理,实现全方位的健康管
理。
03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共识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的深入开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一、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的代谢紊乱,主要特征是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

2.目前,我国成年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约为15%。

3.高甘油三酯血症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二、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标准:1. 空腹甘油三酯≥2.3mmol/L(200mg/dL)。

2. 随机甘油三酯≥11.2mmol/L(1000mg/dL)。

三、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心血管病的关联:1.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2.高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

3.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也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四、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因素:1.高龄、男性、家族史、肥胖等非可逆因素。

2.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可逆因素。

五、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原则和目标:1.高甘油三酯血症宜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

3.药物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脂调节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胰岛素敏感剂、降尿酸药物等。

4. 治疗目标是将空腹甘油三酯水平控制在<1.7mmol/L(150mg/dL),同时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六、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共识建议:1.应推广和实施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筛查和评估。

2.生活方式干预应成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基石。

3.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选择。

4.需要注重控制高甘油三酯水平的同时,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心血管风险。

总之,《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提供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原则和目标。

它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指导,以便更好地管理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注心血管剩留风险之高甘油三酯血症

关注心血管剩留风险之高甘油三酯血症
a升 高 等 。 广 义剩 留风 险 即总体 残 留风 险 , 是 指 除上 述血 脂异 常 外还包 括 如高 尿酸 血症 、高 同型半 胱 氨酸血 症 、纤 维蛋 白原
当 TG和 L DL — C 同时升高 时,心脏病发生 风险增 加 1 倍。 TG最佳 目标 值为 < l 0 0 mg / d L( 1 . 1 3 mmo l / L) 。TG水 平升 高者常合 并高血压 病 、低 HDL —C、肥胖及 胰岛素 抵 抗等 ,需要综 合治疗和管理 。此后 ,2 0 1 1年 9月中华医学 会心血 管病学会 循证 医学 评论专 家组发表 了 ( ( 甘 油三酯增
1 积 极 改 T G 善 增 生 高 活 方 式 )

而演变 为泡沫 细胞 , 促 进动 脉粥样硬 化及斑块 的形成 。 尽 管 TG作为心 血管病 的独立危 险 因素 尚存 争议 , 但 高甘油 三酯血症确 实与动 脉粥样硬化 症密切 相关 ,一些新

————丁~~~
TG 2. 2 6~ 5. 6 4m m o l / L
药 治 疗 )虽 可 明 显 减 少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血 管 病 的 发 病 及
不 同 ,TG 增 高 ( ≥ 2. 6 mmo l / L)者 较 TG 下 降 ( < 2. 2 6 mmo l / L)者 ,急性 冠脉 综合征 ( AC S)的风险及 死 亡率可 增加 5 0 %。显 而易 见 ,在有 效控制 L DL -C之后 ,
高 的 血 脂 异 常 防治 中 国专 家 共 识 》 [ 中华 医 学 会 心 血 管 病 学 分会 循 证 医 学评 论 专 家 组 ,中 国老 年 学 学 会 心脑 血 管 病 专 业 委 员会 . 甘 油 三 酯 增 高 的血 脂异 常 防 治 中 国专 家共 识 【 J 】 . 中 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1 ,5 9( 9 )mmo l / L

最新: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完整版)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中国人群中HTG患病率尤其高,2019年报道高达15%0近期人们对甘油三酯(TG)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注较多,针对TG的干预性研究也较多,但结果并不一致。

新近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全面阐述了血脂异常及其管理对民众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强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是ASCVD的致病危险因素,也是降脂药物治疗的首要靶标。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改善心血管预后的基石。

然而,即使在充分降低1D1-C后仍有明显的心血管剩留风险,HTG就是心血管剩留风险之-,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此外,HTG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的疾病管理,与急性胰腺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1D)、慢性肾脏病(CKD)等均有明确关联,严格改变生活方式能为HTG患者带来明显的获益。

这些都是临床医师容易忽略的问题,心血管医师及相关科室医师和基层医师尤其应重视HTG o 自2011年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发表至今,HTG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

REDUCErr研究、STRENGTH研究和PROM1NENT研究等随机对照研究对HTG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探索,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23年EAS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患者联合调脂治疗实用指南、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eC)持续性HTG患者ASeVD风险降低管理专家共识决策路径、2023年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等多个国内外指南与共识对HTG诊断切点和治疗流程的推荐也各有不同。

尽管HTG与ASCVD x急性胰腺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NAF1D.CKD 等多学科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不同学科对HTG的临床处理尚存不同观点。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对急性胰腺炎的认知和了解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自我
保健意识。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之 一,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有助于预防急 性胰腺炎的发生。
定期随访
对于已经发生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应定期随访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06 总结与展望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且病情往往较重。
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助于预防急性胰腺炎
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可以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复发。
02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 腺炎概述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导致胰腺内脂肪堆积, 引发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MODS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MODS患者,应加强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如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并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血糖异常
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血糖异常,对于血糖异常的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根据血 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建议
控制饮食
避免高脂饮食和暴饮暴食,减少酒精摄 入,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
02
优先选择降脂作用强、安全性好 的药物。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脂、肝功 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调整 用药方案。
03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04
联合用药策略探讨
对于单一用药无法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输标02入题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作用机制互补、疗效相加、不良反 应相抵的原则。
恢复。对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41(24–54)
非致死性心梗
14741
1.82(1.64–2.03)
37(19–51)
卒中亚型
缺血性卒中
3799
2.27(1.95–2.65)
1(0–20)
出血性卒中
1183
1.56(1.19–2.05)
0(0–26)
未分类的卒中
4973
1.84(1.59–2.13)
33(12–48)
其他血管死亡
3826
1.73(1.51–1.98)
0(0–26)
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RF=危险因素;TOD=靶器官损害;CKD(mmHg)
健康中国行动
厚德 博爱 敬业 尚廉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
logo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病人群基数庞大
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目前我国 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我国 ≥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啊
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2/3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高
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更明显
Chobanian AV et al. JAMA. 2003;289:2560-2572.心脑血管病治.2019,19(1) 1-44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
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空腹血糖受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2型糖尿病;CVD,心血管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专家共识解读

高甘油三酯血症专家共识解读
• 治疗原发基础疾病(药物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的治疗
• 生活方式干预 • 营养管理:主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 • (1)碳水化合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
的食物,少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及添加糖的食物。
• (2)脂肪:尽量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的诊断
• HTG病因分类
mmol/L(mg/dl)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的诊断
• HTG病因分类
mmol/L(mg/dl)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的治疗
• 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和减重 • 限酒和戒酒
• NAFLD中39%合并HTG。 • 在营养过剩、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分泌增多。
• TG逐步在肝细胞胞浆内沉积。 • 2020年亚太肝病研究协会指南建议,将NAFLD的名称更新为代
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与慢性肾病(CKD)
• 慢性肾病(CKD)患者中HTG的患病率高达44.4%,是CKD患
者中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
• CKD患者脂肪酸合成增加。 • 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受到抑制,导致TG降解减少。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的诊断
• 空腹甘油三酯(TG)诊断标准
mmol/L(mg/dl)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HTG的治疗
• 药物治疗 • 贝特类药物 • 有降TG作用的其他降脂药物 • 他汀类药物 • 红曲制剂 • 血浆分离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

HTG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1D)、慢性肾脏病(CKD)有明确关联。

临床医生应重视HTG管理,近日我国发布《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强调了HTG早期发现、加强生活方式改变和终生管理的临床意义,提供了简明的HTG处理流程。

HTG的诊断传统的TG采样推荐空腹采血,即禁食12h后采血进行血脂测定。

无论有无血脂异常,餐后TG水平都可升高(约0∙3mmo1/1)。

若非空腹血清TG水平显著升高,则需采集空腹血液标本来检测TG水平(TG水平分层见表1)β与空腹血脂检测相比,非空腹血脂检测时抽血更加方便。

虽然空腹血脂水平比较稳定,但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证明空腹血脂水平优于非空腹血脂水平。

进食正常饮食后2~6hJG水平平均仅升高0.2~0.4mmo1∕1o此外,非空腹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包括1D1-C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多数人全天有规律地进食,通常仅在早晨禁食数小时,因此非空腹血脂水平是代表平均血脂的更好指标。

目前国内尚缺乏非空腹TG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依据,仍以空腹TG检测为主。

表ITG水平分层[mmo1∕1(mg∕d1)]分层情况空腹TG水平边缘升高 1.7≤TG<2.3(150≤TG<200)升高 2.3≤TG<5.7(200≤TG<500)重度升高 5.7≤TG<11.3(500≤TG<1000)极重度升高TGN1I.3(TGNIOOo)注:TG:甘油三酯HTG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相关因素、疾病或代谢异常、妊娠以及药物因素(见表2)。

表2HTG病因分类病因分类具体情况遗传综合征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家族性乳糜微粒综合征饮食相关因素过量饮酒;能量摄入过多(添加糖和脂肪)疾病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妊娠妊娠药物因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噫嗪类利尿剂;皮质类固醇;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口服雌激素;蛋白酶抑制剂;维甲酸;异维甲酸;西罗莫司;1-天冬酰胺酶;胆汁酸螯合剂;吩嚷嗪类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免疫抑制剂;肿瘤治疗相关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生活方式改变和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原发基础疾病是HTG治疗的基础。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四、“血脂相关性剩留风险”与“致AS性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心血管危险除了与LDL-C相关之外,还与高TG水平,以及低HDL-C相关。这种特征的血脂异常被称为“致AS性血脂异常”,是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后,心血管剩留风险中的重要因素。
1、致AS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 致AS血脂异常以TG和小而密的LDL升高及HDL-C下降为特征,高TG是致AS性血脂异常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核心因素。 高TG血症致AS可能与sLDL增多、VLDL残粒增加、乳糜微粒残粒增加以及HDL-C降低,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等因素有关。 当TG>1.70mmol/L时,具有较强致AS作用的sLDL水平升高;而大颗粒HDL含量减少,具有抗AS作用的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 sLDL难被LDL受体识别,经正常途径清除不充分,且sLDL易被氧化成具有内皮毒性的oxLDL,优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变为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的脂质条纹和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如果循环中的LDL主要由小而密颗粒组成,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升高。
1、胆固醇治疗试验(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CTT)汇萃分析显示:(包括25个他汀研究,155,613名患者。此次分析的25个他汀研究既有安慰剂对照研究,又有活性药物对照) (1)LDL-C每降低1mmol/L,冠脉事件可减少23%(相对发生率),但仍有77%(相对发生率)的冠脉事件剩留风险。 (2)不论治疗组或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主要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患者的高心血管剩留风险更为突出 。 (3)他汀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事件的作用有限。
斯坦福5城市项目(The Stanford Five City Project)是一项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社区健康教育的长期研究。应用梯度凝胶电泳测定LDL颗粒直径。结果发现,CHD患者的LDL颗粒直径比非CHD患者的小,随着LDL颗粒直径减小,CHD患者人数逐渐增加。LDL颗粒直径是CHD风险的有效监测因子。

[有效管理高TG血症,降低血管剩留风险] 降低血管通透性

[有效管理高TG血症,降低血管剩留风险] 降低血管通透性

《[有效管理高TG血症,降低血管剩留风险] 降低血管通透性》摘要:有效管理高TG血症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系统风险、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共识》强调TG增高是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重要成分,在关注他汀降胆固醇治疗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对高TG血症的干预,研究证据表明,针对性降TG治疗可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产生显著益处“心血管剩留风险”的提出“关注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心血管剩留风险,综合调控血脂异常,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和微血管事件风险。

”胡大一教授在《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媒体见面会上如是强调。

近10多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得到了大幅降低。

但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仍有大量心血管疾病病人仍旧发生各类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其背后的原因到底为何?“治疗达标研究”(TNT)显示,强化他汀治疗,仅能使心血管风险进一步降低22%;PROVE IT-TIMI22研究中,即使他汀治疗使LDL-C得到最佳控制(<1.8 mmol/L),高TG(≥2.26 mmol/L)患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仍较TG<2.26 mmol/L的患者增高50%;在对其背后的原因探求的过程中发现在这些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中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即高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或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升高是其共同特征,而这些病人的伴发疾病多见为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基于此发现,国际医学界提出了“心血管剩留风险”的概念,指出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要原因,而其中高TG是临床上最高发的表型之一。

TG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LDL-C后,TG增高成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重要组分。

有效管理高TG血症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系统风险、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HTG 和心血管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及荟萃分析 他汀治疗基础上TG与心血管风险 基因学研究 非-HDL-C 与心血管风险
经他汀治疗LDL-C达标的TG≥2.3mmol/L伴低HDL-C患者心血管风 险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ACCORD 血脂研究
平均随访5年,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0%
17.3%
15% 10% 5%
TG每升高1mmol/L,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3%
61项前瞻性研究荟萃分析及系统综述
TG水平每升高 1mmol/L, 心血管死亡风险
13%
Liu J, Zeng FF, Liu ZM, et al. Lipids Health Dis, 2013, 12(1):159.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TG每升高1mmol/L,冠心病风险增加63%
LDLC
-26%
-27%
-29%
-29%
-40%
-36%
-25%
-28%
-21%
-24%
-20%
Uchechukwu K. Sampson, Sergio Fazio, MacRae F. Linton, et al. Curr Atheroscler Rep, 2012, 14(1):1-10.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于2月24日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
专家组成员 陈璐璐 董吁钢 胡大一 姬秋和 李光伟 陆国平 陆菊明 李强 卢新政 廖玉华 彭道泉 田浩明 魏盟 吴平生 徐标 肖新华 严励 叶平 赵冬 邹大进 赵水平
LDL-C仍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校正年龄、性别以及基线吸烟、BMI、血压、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之后,HTG组较非HTG组的CVD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要点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被公认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因其能够有效降低LDL-C 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成为防治ASCVD的基石。

然而,尽管对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已取得成效,但在经过以目前临床证据为指导的标准治疗后(包括治疗传统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等),患者仍然存在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事件的风险,即心血管剩留风险。

心血管剩留风险与诸多因素有关,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nriglyceridemia,HTG)作为我国最常见的血脂异常,与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相关性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及指南的发布,临床医生对血脂异常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积极降低LDL-C水平防治ASCVD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HTG及其相关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临床管理与实践,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商讨,根据中国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相应共识指南,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建议。

一、HTG的临床诊断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甘油三酯(TG)水平以空腹(禁食12h以上)<1.7mmoL/L为合适水平,TG≥2.3mmoL/L为升高。

根据空腹TG水平的不同,对HTG严重程度进行分层(表1)。

血清TG>2.3mmoL/L者患ASCVD风险增加;当TG>5.6mmol/L时,除ASCVD风险外,急性胰腺炎风险明显增高。

我国尚未推荐非空腹TG测定和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

二、HTG的病理生理机制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HTG,并伴低HDL-C血症(HDL-C≤1.0mmoL/L);LDL-C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心血管的危害

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心血管的危害

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心血管的危害
郑秋丽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04)006
【摘要】@@ 以往的观念认为,冠心病的脂质危险因素主要指总胆固醇(TC),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而临床上对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处理未受到重视.【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郑秋丽
【作者单位】北京市空军大院门诊部内科,1008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与解读 [J], 叶平
2.中老年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关系探讨 [J], 袁宁;黄晓波;刘雅;欧阳凌云;张廷杰;陈祥吉
3.关注心血管剩留风险之高甘油三酯血症 [J], 薛松维
4.碳水化合物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其调节性因素及心血管危险性 [J], Hell.MC
5.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心血管危险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J], 曲静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YSIS-China: 他汀治疗后仍有较高的HTG和/或低HDL-C
DYSIS-China
共纳入覆盖全国6个大 区、27个省市、122家医 院,共计入选25317例服 用他汀至少3个月以上的 患者,结果显示:
• 仍有高达47.6%的 患者伴HTG和/或低 HDL-C血症; 在极高危患者人群 中,其比例更高达 74.2%。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于2月24日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委员会
专家组成员
陈璐璐 董吁钢 胡大一 姬秋和
李光伟 陆国平 陆菊明 李强
卢新政 廖玉华 彭道泉 田浩明 魏盟 吴平生 徐标 肖新华 严励 叶平 赵冬 邹大进 赵水平
LDL-C仍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Zhao S, Wang Y, Mu Y,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4, 235(2):463-9.
专家共识
我国HTG患病率高,经他汀治疗后仍有大量的患 者TG未达标,治疗尚不充分,需要关注。
流行病学研究及荟萃分析
HTG 和心血管风险
他汀治疗基础上TG与心血管风险
ESC EAS
2016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管理指南2
TG>2.3mmol/L的高危人群建议药物治疗 他汀治疗后TG仍>2.3mmol/L的高危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非诺贝特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44(10): 833-853. 2. Catapano AL, Graham I, De Backer G, et al. Eur Heart J, 2016, 37(39):2999-3058.
基因学研究
非-HDL-C 与心血管风险
亚太人群荟萃分析发现高TG与CHD及卒中相关
26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荟萃分析
甘油三酯(TG)水平最高五分 位与最低五分位人群比较: 甘油三酯与致死性CHD风险之 间存在较强的独立相关性。
Patel A, Barzi F, Jamrozik K, et al. Circulation, 2004, 110(17):2678-86.
TG水平升高与CHD患者全因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
BIP研究-22年随访结果
2
1.68
(CI 1.38-2.06)
全 1.5 因 死 亡 1 校 正 风 险 0.5 比 0
1.06
1.16
(CI 1.09-1.23)
1.29
(CI 1.22-1.37)
1
(CI 1.01-1.12)
TG<100mg/dL
HTG的病理生理机制(内源性途径)
胰岛素抵抗者或HTG患者脂蛋白代谢转换关系
脂肪组织 游离脂肪酸 细胞因子 脂肪分解 肝脏 胆固醇酯 VLDL HDL2 (HL) HDL-c 小而密HDL3 HDL3
(CETP)
X
胰岛素抵抗
TG 空腹及 非空腹TG (CETP) TG LDL
10.1% 他汀+安慰剂组患者 LDL-C=2.06mmol/L
15%
10%
5%
0%
TG≥2.3mmol/L
和HDL-C<0.8mmol/L (n=456)
所有其他患者
(n=2,284)
ACCORD Study Group, Ginsberg HN, Elam MB, et al. Effects of combination lipid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 Engl J Med, 2010, 362(17):1563-1574.
40 35 30
36.43
患 病 率 ︵ ︶
25 20 15 10 5 0
14.26 10.1
12.73
李剑虹, 王丽敏, 李镒冲, 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5):414-418.
%
H-LDL
L-HDL
H-TG
Dyslipidemia
• 该流调共纳入全国50550例患者,其中43368例患者有完整的血脂数据,纳入分析
使用强化他汀治疗后,TG≥2.3mmol/L的患者 心血管风险仍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PROVE IT-TIMI 22研究
25% 30天死亡、MI或再发ACS的发生率 (%)
20.3%
20%
+27%
13.5%
P=0.001
15%
10% 5% 0%
≥2.3 mmol/L
(n=603)
LDL-C < 1.81mmol/L
流行病学研究及荟萃分析
HTG 和心血管风险
他汀治疗基础上TG与心血管风险
基因学研究
非-HDL-C 与心血管风险
经他汀治疗LDL-C达标的TG≥2.3mmol/L伴低HDL-C患者心血管风 险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ACCORD 血脂研究
20% 平均随访5年,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7.3%
+71%
Verge`s B. Diabetologia, 2015, 58:886-899.
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HTG,并伴低HDL-C血 症(HDL-C水平≤ 1.0 mmol/L);LDL-C 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我国HTG的流行病学 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以低HDL-C血症、HTG为主
中国血脂异常患者患病率
HTG的临床诊断
分类 合适水平 边缘升高 HTG 升高 重度升高
TG (mmol/L) < 1.7 ≥ 1.7 且< 2.3 ≥ 2.3 且< 5.6 ≥ 5.6
备注 控制目标值
ASCVD风险增加 急性胰腺炎风险增加
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指空腹(禁食12小时以上)
HTG的病理生理机制(外源性途径)
抗动脉 粥样硬化
促动脉粥样硬化
HDL
LDL
IDL
他汀的靶目标
VLDL
TRL
CM
TRL: triglycerides-rich lipoprotein,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尽管他汀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 但仍然存在心血管剩留风险
他汀类药物研究
90%
他汀治疗后剩留的相对风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0%
62%
73%
63%
62%
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的欧洲专家共识 和临床实践指导先后发表
1. Carlos Aguiar, Eduardo Alegria, Riccardo C. Bonadonna, et al. Atherosclerosis Supplements, 2015, 19: 1-12. 2. Roberto Ferrari, Carlos Aguiar, Eduardo Alegria, et al. Eur Heart J Suppl. 2016,18,C2-12.
TG主要存在于富含TG脂蛋白 (乳糜微粒和VLDL及其残粒) 中。
乳糜微粒体积太大不能进入内 皮下,但其残粒(Remnant) 和LDL一样,可进入内皮下, 其中的TG被脂蛋白脂酶(LPL) 降解之后形成游离脂肪酸 (FFA),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促进单核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 沫细胞。
Nordestgaard BG, Varbo A. Lancet, 2014, 384(9943):626-35.
75%
75%
80%
72%
82%
一级预防
Trial WOSCOPS
N LDLC
高风险
HPS
糖尿病
ASPEN CARDS 4S
二级预防
LIPID CARE
强化降低LDL-C(<1.8mmol/l)
TNT Total TNT Met S TNT Diabetes
AFCAPS/ TexCAPS
6.595 -26%
空腹TG水平升高与ACS的短期及长期风险密切相关
MIRACL 和dal-OUTCOMES 研究
ACS的短期风险 ACS的长期风险
事 件 风 险
事 件 风 险
随访周数
随访年数
Schwartz GG, Abt M, Bao W, DeMicco D,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5, 65(21):2267-75.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介绍
赵水平
2016年国内外最新血脂指南发布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规范治疗值得关注
中国 指南
201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
若TG 水平仅轻、中度升高[2.3~5.6 mmol/L],为了防控ASCVD危险,虽然以降 低LDL-C 水平为主要目标,但同时应强调非-HDL-C需达到基本目标值。经他汀 治疗后,如非-HDL-C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在他汀类基础上加用贝特类、高纯 度鱼油制剂
6.505 -27%
20.536 -29%
2.410 -29%
2.838 -40%
4.444 -36%
9.014 -25%
4.159 -28%
10.001 -21%
5.584 -24%
1.501 -20%
Uchechukwu K. Sampson, Sergio Fazio, MacRae F. Linton, et al. Curr Atheroscler Rep, 2012, 14(1):1-10.
20.56% 13.92%
10.00%
8.55%
4.00%
0.00% 心肌梗死发生率 脑卒中发生率
• 受试者中34%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定义为基线血浆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 • 校正年龄、性别以及基线吸烟、BMI、血压、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之后,HTG组较非HTG组的CVD 风险高27%;基线甘油三酯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带来8%的首次CVD风险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