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风俗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idu Nhomakorabea
复杂的制作过程
一套苗族服饰,要经过从种麻、收 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 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再到刺绣、蜡 染、裁缝,最后才能成为一套精美 的服装。
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
苗族服饰精美别致,是“无字之 史书”、“绣在衣服上的历史”, 无论是苗族的刺绣还是苗族的银 饰,它都是对苗族文化的一种记 载,可以说服饰就是苗族文化的 精髓。
苗族银饰的具体介绍
(一)头饰 1.银角 西江型 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
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 绝。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 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 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2.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 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 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 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6·银网链饰
银网链饰属发簪类,都柳江流域较 多见。典型的有坠鱼五股网链饰, 由插针穿环固定,五股银链如网张 开,罩在簪后。清水江流域流行的 毛虫形银围带也属银网链饰。其为 八棱空心圆条,以银丝编织而成, 用来装饰脑后发髻。
7·银花梳
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又是装 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 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 以为装饰。
8·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 一支,仅贵州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 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 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 状型较多。其多样的款式,一是得益 于仿生设计的大量运用。苗族耳环造 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 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
苗族的建筑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 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 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 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 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 “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 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 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 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 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 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 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 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zhì)比,层叠而 上。
苗族的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 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 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 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 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 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 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 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 制品。
3·银围帕
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 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 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 定在头上。
4·银发簪
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 题材以花、鸟、蝶为主。
5·银插针
插针的类型很多,有 叶形银插针、挖耳银 插针、方柱形银 插针、 钱纹镶珠银插针、几 何纹银插针、寿字银 插针、六方珠丁银插 针等等,数不胜数。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 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 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 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 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 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 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 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 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 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烧鱼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的造型手法运用了写实或变形夸张,其刻 画的众多历史、人物、动物、花草等优美图案,不 仅涵盖了历史、美学,更涵盖了美术这一学科领域。 衣服图案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 环,结构极为严谨,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刺绣工艺, 更体现了苗族的几何学基础,集历史、美学、纺织、 刺绣、音乐、美术、哲学、几何学于一身,一代又 一代的自然传承中,使所有苗族妇女成为既是苗族 服饰的生产者,又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人。没有 文字的苗族,其历史、纺织、美术、几何学等诸多 知识,均靠服饰作为载体传承。苗族服饰有着特殊 的文化内涵,服饰上动物、植物等图案,体现了苗 族千百年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的天人合一思想。
银饰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 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 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 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 衣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 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 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 有和避邪。
银饰的分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 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 有银帽、银盆、风冠、苏山、髻簪、耳环、 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其盘,外 加手圏、戒指等总结及饰有披肩、腰带等。 苗族银饰大多保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 反映了苗族人民在社会历史演进的各个特定 阶段的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苗族风俗文化
苗族的节日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 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 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阳 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 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 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 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 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 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 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 日。
复杂的制作过程
一套苗族服饰,要经过从种麻、收 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 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再到刺绣、蜡 染、裁缝,最后才能成为一套精美 的服装。
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
苗族服饰精美别致,是“无字之 史书”、“绣在衣服上的历史”, 无论是苗族的刺绣还是苗族的银 饰,它都是对苗族文化的一种记 载,可以说服饰就是苗族文化的 精髓。
苗族银饰的具体介绍
(一)头饰 1.银角 西江型 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
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 绝。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 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 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2.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 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 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 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6·银网链饰
银网链饰属发簪类,都柳江流域较 多见。典型的有坠鱼五股网链饰, 由插针穿环固定,五股银链如网张 开,罩在簪后。清水江流域流行的 毛虫形银围带也属银网链饰。其为 八棱空心圆条,以银丝编织而成, 用来装饰脑后发髻。
7·银花梳
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又是装 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 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 以为装饰。
8·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 一支,仅贵州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 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 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 状型较多。其多样的款式,一是得益 于仿生设计的大量运用。苗族耳环造 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 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
苗族的建筑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 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 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 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 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 “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 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 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 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 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 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 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 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zhì)比,层叠而 上。
苗族的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 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 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 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 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 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 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 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 制品。
3·银围帕
银围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散 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 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 定在头上。
4·银发簪
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 题材以花、鸟、蝶为主。
5·银插针
插针的类型很多,有 叶形银插针、挖耳银 插针、方柱形银 插针、 钱纹镶珠银插针、几 何纹银插针、寿字银 插针、六方珠丁银插 针等等,数不胜数。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 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 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 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 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 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 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 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 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 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烧鱼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的造型手法运用了写实或变形夸张,其刻 画的众多历史、人物、动物、花草等优美图案,不 仅涵盖了历史、美学,更涵盖了美术这一学科领域。 衣服图案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 环,结构极为严谨,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刺绣工艺, 更体现了苗族的几何学基础,集历史、美学、纺织、 刺绣、音乐、美术、哲学、几何学于一身,一代又 一代的自然传承中,使所有苗族妇女成为既是苗族 服饰的生产者,又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人。没有 文字的苗族,其历史、纺织、美术、几何学等诸多 知识,均靠服饰作为载体传承。苗族服饰有着特殊 的文化内涵,服饰上动物、植物等图案,体现了苗 族千百年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的天人合一思想。
银饰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 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 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 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 衣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 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 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 有和避邪。
银饰的分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 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 有银帽、银盆、风冠、苏山、髻簪、耳环、 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其盘,外 加手圏、戒指等总结及饰有披肩、腰带等。 苗族银饰大多保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 反映了苗族人民在社会历史演进的各个特定 阶段的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苗族风俗文化
苗族的节日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不完全相同。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 旧历九——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有踩 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阳 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了 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 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苗族还有 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 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 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 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