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4.1 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定位
(1)2010年汽车总量估计达到150万辆,2020年达到250万辆。私人小汽车分别占全部汽车的53%和68%,标志着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将逐渐进入机动化发展成熟期。
(2)人口布局调整,中心区2004年常住人口日均出行量比1995年增长25%,外围区增长70%,郊区增长45%,直接导致出行距离增长(由1995的4.5公里/人次,延长到2004年的6.9公里/人次),机动化出行成为必然趋势。
(3)传统慢行交通服务范围有限制,要求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公交方式替代。在未来五至十年,城市活动区域变大,出行距离变长,传统慢行交通出行范围应逐步缩小,慢行交通在上海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将转为从属,更多地起着与公交和小汽车交通衔接的作用。
(4)上海轨道交通规模、网络结构和服务能力均不如巴黎等国外大城市,常规地面公交仍将承担重要角色。
(5)从公众利益优先和效率出发,公交必须优先发展。公交优先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调整,在利用相同道路资源条件下,满足最多数出行者的需求。4.2 公共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4.2.1 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跟随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典型的如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东京和新加坡。上述城市以公交为主,以投资于轨道交通来引导城市扩大,目的是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如保护空地,在以铁路连接的社区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建设比较密集、多用途的近郊社区和城镇,由轨道交通线连接外围社区和中心商业区,即面向公交的土地开发模式(TOD)。理想布局是如同在项链上的串珠,通过轨道交通线将主要中心商业区与外围社区、城市副中心连接起来。从流动性角度看,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地区的集聚发展和沿射线出行,使这种布局的通行效率很高。
由于传统的单中心布局形态往往导致交通拥挤,通过建设新的客运交通系统,如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多中心多元结构,规划和调整城市布局形态,改善城市结构的重要措施。
4.2.2 公共交通适应城市发展
公共交通适应城市发展的经验可以墨西哥市为例。墨西哥市由政府和私人投资共建的地铁、巴士和辅助客运系统,很好地适应了墨西哥市的发展,自由竞争的辅助客运系统,对于连接区域内干线地铁和干线巴士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墨西哥市等级化交通系统中,处于系统最顶层的是178公里长的地铁系统,该系统在城市中心区纵横分布,连接主要交通产生和吸引地,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中层连接系统包括无轨电车、轻轨和使用柴油的巴士,提供一部分干线交通服务,同时具有为地铁提供长距离集散旅客服务的功能。在这个交通系统中还有线网分布广泛、服务机动灵活的由私人拥有和运营的辅助客运系统,包括轿车(微型车)、小型巴士和中巴,这一服务层次承运的旅客出行份额最大,主要起集散地铁旅客的作用,并为其它方面(如城市外围的贫民区)提供交通服务,管理辅助客运系统的线路协会负责制定运营规程,提高辅助客运系统收益。墨西哥市等级化交通系统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具有多方面优点,如很好地弥补了该市发展不健全的道路系统等。由放射状干线地铁线路和辅助客运系统构成的支线集散服务,适应了向外扩展、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交通服务对于减缓中心区交通压力、维护中心区繁荣是非常有利的。墨西哥市由地铁、衔接交通和辅助客运系统组成的多层次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对于在如墨西哥市这样的大都市里抑制机动车出行、保证一定的出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4.2.3 浦东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发展相结合
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决定了城市交通空间发展模式,包括交通发生强度及空间距离结构模式。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和城市结构将影响公交系统结构及其地位和作用,浦东新区应采用公交发展与土地利用政策密切配合的模式。城市区域具有紧凑的用地、较多人口和岗位密度,对公交发展和运行效率非常有利,已经形成比较均衡的开发强度、路网格局,有利于传统常规公交汽电车服务,城市化和城区
扩展过程中轨道交通网同步建设,将引导新城镇发展。据此,推荐面向公交的土地开发模式(TOD),即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建设比较密集多用途的社区和城镇,争取公交和土地开发双赢。浦东新区城市布局和发展战略,为公交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未来公交在客运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完全可能的。
4.3 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发展的经验
(1)尽管小汽车拥有水平的提高会与公交形成竞争,但不存在必然联系。反之,仅仅依赖于限制小汽车增长,并不能确立公交的主导地位。一个比较完善的以轨道交通、快速地面交通为核心的公交系统,可以使公交在小汽车普及的情况下仍然占据客运主导地位。
(2)大城市公交系统必然以轨道交通为主体,以多样化地面公共汽车线网为辅助,尽管后者在形态上或许覆盖面更广。这种必然性,首先是由于城区规模和由此决定的出行距离、时间要求,其次是运量和运能供给的要求,最后才是轨道交通准时和可靠的优势。
(3)大城市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合理公交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轨道交通在未形成线网之前,仅仅起到客运走廊的作用,原有公共汽车线路对轨道交通的运量和运能非常有限。如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客流中,通过换乘公交到/离轨道交通站的比例并不高,在枢纽站也仅占10-20%。从其它城市的经验可以看出,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网密度达到3.0公里/平方公里左右、中心城区轨道轨道交通网密度达到0.70公里/平方公里以上,50%以上乘行轨道交通的客流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轨道交通在公交中才能占70%以上比例,并确立其主导地位。
4.4 浦东新区公交发展战略
(1)引导交通结构和出行方式指向“公交优先”。未来十年,是形成浦东新区稳定交通结构和出行模式的关键时期。实现公交系统的振兴,确立中心城公交的主体地位,将在轨道交通系统加快发展、地面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得以实现。
(2)转换公共交通系统功能,建立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公交体系。
(3)建立准快速地面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共同构建快速公交网络,大大提高地面公共交通服务的可靠性与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