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结构的观察研究_赵迪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4 - 03 - 02; 修订日期: 2015 - 02 - 0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资助项目 ( No. 2012CB214702) ;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开
放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2015 - 007) ;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科研训练项目( No. 2013ZYXS07) ;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 地球科学学院科研训练项目( No. 2013ZYXS20) ;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自拟项目( No. X10290127) . 作者简介: 赵迪斐( 1991 - ) ,男( 汉族) ,山东淄博人,硕士. E-mail: diffidiffi@ 126. com * 通讯作者: 郭英海( 1963 - ) ,男( 汉族) ,河北威县人,教授,工学博士. E-mail: guoyh@ cumt. edu. cn
对储层孔隙的发育孔径进行统计( 表 1) ,获得 了主要孔隙类型的发育区间与形貌特征。观测显 示,有机质纳米孔的孔径分布介于 5 ~ 800 nm 之间,
主要孔径 < 50 nm,发育形貌以圆孔状、椭圆状、不规 则状等为主; 粘土矿物片状孔的孔径分布介于 5 ~ 250 nm 之间,主要孔径 < 50 nm,发育形貌为片层 状,骨架矿物间孔发 育 孔 径 区 间 较 大,介 于 100 ~ 2000 nm 间,形貌特征差异较大,微裂隙一般发育尺 度介于 3 ~ 15 μm,常发育于矿物组分的接触部位, 发育形貌一般为缝状,有时数条微裂隙可以相互组 合,形成微裂隙网络。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藏研究开发日益深入,页岩 经历了由烃源岩或盖层而成为页岩气储层的认识, 页岩孔隙特征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1,2]。与常规 油气储层相比,页岩储层孔隙孔径极小,结构复杂,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页岩储层孔隙、微裂隙 表面,或以游离态存在于孔缝中,孔隙主体处于纳米 级别[3]。
扫描电 镜 对 页 岩 孔 隙 的 研 究 已 较 为 普 遍[4]。 采用氩离子抛光 - 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页岩储层孔 隙发育特征,在较高的分辨率下观测页岩储层微观 孔隙的发育形态、分布和数量,是页岩储层孔隙的成 因和特征研究的重要手段。Reed 等率先将氩离子 抛光技术应用于页岩样品孔隙的观测,通过蚀刻处 理得到超高品质的样品表面,并应用高分辨率扫描 电镜观测到纳米级别下的大量页岩孔隙[5]; Wang, Curtis 和 Loucks 等随后也应用氩离子抛光技术观测 了页岩储层孔隙特征[6 ~ 8]; Loucks 等对北美成功开 采的典型页岩气层 Barnett 页岩孔隙进行了系统观 测,以 0. 75nm 为界将页岩储层孔隙划分为微米孔 隙与纳米孔隙。我国页岩储层研究开展后,邹才能、
电子显微镜采用冷阴极场发射枪,结合高低双位二 次电子探头,仪器配有 YAG 型背散射电子探头。
2 结果分析
观测显示,页岩储层孔隙主要分布在纳米级别, 依据形貌 - 成因 - 孔径特征识别出多种类型孔隙, 包括有机质纳米级的粒内孔、粘土矿物集合体粒内 孔、粘土矿物粒间孔、莓状黄铁矿微晶间孔隙、骨架 矿物晶间孔和微裂隙等。各类孔隙形态特征、分布、 数量和孔径尺寸具有较大差异,孔隙间的连通性一 般较差,典型孔隙见图 1 ( 由 S-4700 型冷场发射扫 描电子显微镜拍摄) 。
主要孔径 < 50 nm < 50 nm
500 ~ 1 000 nm 缝状
发育形貌 圆孔状、椭圆状等
片状 差异较大
不同类型的孔隙对页岩储层贡献不同,纳米级 孔隙的主要贡献于页岩储层物性中的孔隙性,微裂 隙的主要贡献于储层渗透性。微米级的有机质颗粒 粒内发育数量众多的纳米级孔隙,具有巨大的比表 面积,吸附能力强,数量众多。微尺度效应显示,随 着孔径级别的降低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为页岩提供 了巨大的吸附空间,有机质纳米孔的发育是优质页 岩气储层成藏的重要因素。由于页岩内粘土矿物含 量较高,粘土矿物孔隙也较为发育,可以提供一定的 吸附空间。莓状黄铁矿微晶间孔隙普遍发育,提供 少量吸附空间。微裂隙的发育对储层渗透性具有重 要意义,形成微裂隙网络有利于储层纳米级孔隙气
图 2 常规扫描电镜观测常见的问题。 a: 脱落的颗粒堆叠在样品表面( Bar = 20 μm) ; b: 表面的凹凸不平不一定是孔隙( Bar = 10 μm)
Fig. 2 Common problems of convention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a: Stack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b: The uneven surface may not be the pores
陈尚斌、钟太贤和杨峰等先后对四川盆地古生界等 页岩孔隙进行了观测,认知了我国部分页岩孔隙的 发育特征[1,8 ~ 11]。
笔者以重庆南川、綦江五峰组 - 龙马溪组页岩 储层样品为例,通过氩离子抛光 - 场发射扫描电镜, 对页岩储层内孔隙、微裂隙的发育特征进行系统地 观测。对比常规扫描电镜与氩离子抛光 - 场发射扫 描电镜试验结果,并结合页岩储层孔隙的研究现状, 提出研究方法上的建议。在本文的研究中,将 1 微 米作为纳米级孔隙与微米级孔隙的分界。
体的渗流和释放。
3 储层孔隙研究方法的讨论
氩离子抛光的处理技术与场发射扫描电镜的高 分辨率 观 测 是 页 岩 储 层 孔 隙 研 究 进 展 的 重 要 因 素[12]。页岩孔隙的定性研究开始于常规扫描电镜。 主要问题包括: 样品处理在机械抛光时断裂碎落的 矿物组分微颗粒在样品表面堆积,形成假孔隙,并遮 挡、掩埋真实孔隙( 图 2a) ; 样品表面受到机械抛光, 导致储层矿物组分断裂,在样品表面形成假孔隙,即 不规则形貌被误认为是孔隙( 图 2b) 。页岩储层孔 隙主体是纳米级别,常规扫描电镜难以实现较高的
c: Organic matter nanopores; d: Dissolution pores of pyrite and granular mineral
第2 期
赵迪斐等: 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结构的观察研究
101
成 熟 度 有 相 关 性 ,随 着 成 熟 度 增 高 ,纳 米 孔 数 量 增 多,连通性 变 好; 图 1d 所 示 为 莓 状 黄 铁 矿 等 颗 粒 矿物受到 溶 蚀 作 用 而 形 成 的 孔 隙。此 外,页 岩 储 层还发育有粘土矿物孔隙等其他类型孔隙及各类 形态、成因的微裂隙。
不同 类 型 孔 隙 的 形 态 特 征 、孔 径 差 异 显 著 ,图 1a 所示 为 莓 状 黄 铁 矿 的 形 貌 特 征,微 晶 粒 径 在 350 nm 左右,微晶集合体粒径约 4. 4 μm; 图 1b 显 示 了 莓 状 黄 铁 矿 纳 米 级 的 微 晶 间 孔 隙 ,数 量 众 多 ; 图 1c 所示为有机质粒内的纳米级孔隙,形成于有 机质的生 烃、排 烃、演 化 过 程,观 测 时 发 现 有 机 质 粒内孔隙 形 态 多 样,包 括 圆 孔 状、椭 圆 状、弯 月 状 和不规则状 等,显 示 有 机 质 孔 隙 对 压 实 作 用 的 响 应 较 为 敏 感 ,有 机 质 纳 米 孔 的 数 量 与 热 演 化 程 度 、
(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3. 兰州大学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结构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为例,使用常 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 - 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孔隙特征、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识别出多种成因 - 形貌孔隙类型,对 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刻画,认为页岩储层孔隙主体处于纳米级别,孔隙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微裂隙发育; 微米级的 孔隙与微观结构可以由常规扫描电镜直接观测,而氩离子抛光蚀刻处理有利于纳米级孔隙的定性观测。分析对比 了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 - 场发射扫描电镜试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手段相综合,在利 用扫描电镜系统观测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高压压汞、气体吸附等定量化方法可以全面描述页岩 孔隙特征,是目前对页岩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表征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 页岩; 纳米孔; 结构特征; 扫描电镜; 氩离子抛光 中图分类号: P618. 13; TG115. 21 + 5. 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1000-6281. 2015. 02. 004
对所取样品进行氩离子抛光,蚀刻处理页岩样 品表 面,获 得 高 品 质 观 测 面。 观 测 使 用 仪 器 为 Helios Nanolab 600i 型聚焦离子电子双束显微镜和 S - 4700 型 冷 场 发 射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Helios Nanolab 600i 型聚焦离子电子双束显微镜电子束系 统采用肖特基空位场发射枪,镜筒内探头模式拥有 亚纳米级的分辨率,可以获得清晰的观测图像。离 子束系统采用镓离子源,可对样品进行纳米级精度 的精确 加 工。对 于 块 状 页 岩 样 品,可 直 接 切 割 出 50 nm以下厚度的薄片。S - 4700 型冷场发射扫描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电子显微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Vol来自百度文库 34,No. 2 2015-04
文章编号: 1000-6281( 2015) 02-0099-06
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结构的观察研究
赵迪斐1,2 ,贺明康1 ,张闯辉1 ,李艳芳3 ,解徳录1,2 ,仇 涛1 ,郭英海1,2 *
Fig. 1
图 1 氩离子抛光 - 场发射扫描电镜所观测的典型页岩储层纳米孔。 a: 莓状黄铁矿的微观形貌( Bar = 2 μm) ; b: 发育的莓状黄铁矿微晶间孔隙( Bar = 2 μm) ; c: 有机质粒内纳米级孔隙( Bar = 500 nm) ; d: 莓状黄铁矿、颗粒矿物的溶蚀孔隙( Bar = 2 μm) Typical nanopores of shale reservoir. a: The micro morphology of pyrite; b: Pores between microcrystallines in pyrite;
100
电子显微学报 J. Chin. Electr. Microsc. Soc.
第 34 卷
有机质含量高,向上粉砂质、砂质含量增高,有机碳 含量降低,是优质的页岩气储层。
所取样品均为黑色碳质泥页岩。龙马溪组下部 页岩储层样品干酪根类型为 I 型,Ro 值约 2. 4% , TOC 平均在 1. 2% ~ 3% ; 五峰组页岩储层样品有机 质类型为腐泥型,TOC 含量可高达 6. 78% ,Ro 达到 2. 074% 。利用钟宁宁等( 1995) 提出的海相碳酸盐 岩中基质腐泥体反射率与等效海相镜质组反射率的 换算公式,两组地层热演化程度均达到了成熟 - 过 成熟阶段。
1 样品与测试条件
实验样品采自重庆南川三泉剖面及綦江观音桥 剖面的上奥陶统五峰组 -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 层。测试样品 7 块,其中龙马溪组样品 5 块,五峰组 样品 2 块。研究区五峰组 - 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及其 发育,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两组页岩均发育于具有 还原性的海相环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良好的 有机质类型、高热演化程度。五峰组页岩厚度较小, 研究区露头厚度约 1. 7 m,龙马溪组厚度较大,底部
表 1 页岩储层主要孔隙的发育区间与形貌特征 Table 1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reservoir pores
孔隙类型
有机质纳米孔 粘土矿物片状孔
骨架矿物间孔 微裂隙
孔径分布 5 ~ 800 nm 5 ~ 250 nm 100 ~ 2 000 nm 3 ~ 15 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