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受体及跨膜信号转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提出的“胞核模型”认为,有的受体原来就存在于核 内。
2.2 甾类激素受体作用的基本特征(续)
激素-受体复合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专一的DNA序列上, 从而诱导基因转录活性。这种复合体就是一种转录调节因 子(反式作用因子)。这种激素受体结合的DNA序列,即为 激素调节元件(hormone regulatory elements, HRE)。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结果: 受体被激活,并产生受体后信 号传递。 •两者结合主要靠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等 非共价键,这样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
•生理条件下,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不可能靠共价键。
结合的主要特征:
1.2.1 特异性
1.2.2 高度的亲和力
1.2.3 饱和性
1.2.1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
这些事例并非否认受体的特异性。
1.2.2 高度的亲和力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可以用简单的可逆 平衡式表示:
[H]+[R]
Ka Kd
[HR]
Ka
[HR]
[H] [R] 1 Ka [H] [R] [HR]
Kd
式中:[H]为游离配体 浓度,[R]为未结合的 受体浓度,[HR]为配体 -受体复合物浓度。Ka 和Kd分别为结合常数 (亲和常数)和解离常 数.Kd值为50%受体被配 体结合时的配体浓度, 代表受体的亲和力,其 值愈小亲和力愈高。
(6 )几丁质酶相关RLK(chitinase-related RLK) (7 )类细菌双组分系统受体激酶
2.3 甾类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①DNA结合区(C区): 它是与靶基因中激素反应元件结合的序列,富含Cys,每两个Cys
络合一个Zn2+形成锌指结构。它位于受体分子中部,富含碱性氨基酸, 便于与带负电荷的DNA序列结合,保守性强。其中含有一个核定位序列 (nuclear location sequence, NLS),它由8个氨基酸组成,可决定甾受 体进入细胞核。
引言
•细胞外的刺激信号以及环境因子等,少部分可以 直接跨质膜引起生理反应,多数只能在被质膜上的 受体识别后,通过膜上信号转换系统,转变为胞内 信号,才能调节细胞反应。 •受体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的“门户”,首当其冲是一种关
键的信号传递组分。
•受体如何识别环境信号,如何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
是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关键问题。 本章主要讲信号受体的相关内容。
根据受体的信号转换机制和受体分子的共同 结构特点,将质膜表面受体分为: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招募型受体;
酶活性受体;
核转移型受体。
植物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植物细胞表面受体也有类似的三类: 植物细胞膜 表面的受体 有三种类型:
G蛋白偶联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 酶联(活性)受体
G 蛋 白 偶 联 受 体
•LRR是有串联排列的具有leu-x-leu-x-leu-x-x-Asn-x-leu 的保守序列组成。
(2) 具S-结构域(S-domain)的RLKs (3 )类表皮生长因子RLKs(EGF-like RLKs) (4 )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Like)的RLKs
(5 )凝集素样(lectin-like)RLKs
1wk.baidu.com3 受体存在的位置与种类
大多数受体存在于 细胞表面,水溶性信 号分子以及大多数脂 溶性信号分子都是与 细胞表面受体,并将 信号传递到胞内。 但是,也有一些脂 溶性信号分子可以直 接跨越质膜,与细胞 内受体结合。 前者即细胞表
面受体,后者即细
细胞外部信号可以被膜上的 受体或者细胞内受体接收
胞内受体。
2.2 动物甾类激素受体(核受体)作用的基本特征
一个典型的动物细胞约有1万个甾类受体,每个受体可逆地 以高亲和力与专一甾类激素结合。
甾类激素-受体复合体形成的“二步模
型”: 激素受体存在于细胞质中,与甾类激素结合后
被激活,其分子构象即发生改变,从而容易从 核膜孔进入细胞核内。且由于其亲和力改变, 容易与染色质结合。因此大量激素-受体复合 体聚集在核内。这就是激素由胞质到核内转移 的“二步模型”。
细胞外部信号可以被膜上的受体或者 细胞内受体接收
受体的功能: 识别与放大
•一是识别自己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 在于两者结合。
配体是指一些信号(分子)物质,除了与受体结合外, 本身并无其它功能;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通知细胞,
在环境中存在一种特殊信号或者刺激因素。胞外
信号分子是主要的配体,它可能是离子(如Ca2+)、小 分子或者多肽蛋白质大分子物质。
特异性是受体的最基本的特点,否则受体就无法辨认外 界的特殊信号——配体分子,也无法准确地传递信息。 受体与配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分子识别过程,理论上的 作用过程可能是:
• 受体有配体结合域,靠疏水作用在大分子内部形成
一个配体结合口袋。如果受体与配体空间有所互补,即 有较大的几率进入口袋;进入之后,如果口袋中的氨基 酸中有可以与配体形成氢键、离子键的,它们就可能靠 的更近一些,致使范德华力发生作用,形成更紧密的 结合。 配体与受体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是特异结合的主要因 素。
细 胞 表 面 的 信 号 受 体
酶联(活性)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
3.1 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 RLKs)-酶联受体
酶联受体的特点是:
• 受体本身是一种具有跨膜结构的酶蛋白,其胞外域与配体 结合而被激活,通过胞内侧激酶反应,将胞外信号传至胞内。 • 此类受体最重要的是动物中的生长因子,如胰岛素。它们 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胞外配体结合区 整个分子分为3个结构域: 细胞内激酶活性区 跨膜结构区 •这一结构既具有受体的功能,又具有把胞外信号直接转换成 胞内效应的功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信号跨膜传递途径。
•所有的水溶性信号分子(如动物的多肽激素、神经递质 和生长因子)以及个别脂溶性的激素(如前列腺素)都 与靶细胞表面专一受体结合。
•细胞表面受体与胞外配体(胞间信号)结合,通常使胞 内第二信使水平增加,从而引起生理效应。常常引起短 暂而迅速的细胞反应的特点。
•有些也可以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长期的效应,
3、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续)
图3.2 果蝇细胞中蜕皮激素诱导基因活化的初级与次级反应模型
2.3 甾类激素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从克隆得到的cDNA序列,已经推断出 多种甾类激素受体的氨基酸序列。
甾类受体的基本结构特征:
•氨基酸总数由400到900不等; DNA结合区(C区) 共同特点是有三个主要功能区: 激素结合区(E区) 受体调节区(A/B区)
第三章
细胞信号受体及跨膜信号 转换
(3学时)
引 言
•生物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 定(如质膜)及使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有条不紊地、 互不干扰地(如内膜系统)进行非常必要,是细胞 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但是,生命活动也不能在完全隔离的条件下进行, 在膜上必然要形成某种结构或者机制,保证细胞与 外界环境之间、细胞内膜系统间隔形成的各部分之 间,能够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
甾类激素受体调节的基因活化常常分两步进行:
•对少数基因转录活性的直接作用称为初级反应; •由这些基因产物继而激活其它基因,称为延缓性次 级反应。 •次级反应常常对初级效应起到了扩增的作用。但是, 也有一些初级产物具有反馈调控作用,即这些产物阻 遏了初级反应基因的进一步转录。
甾类激素受体调节的基因活化过程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植物中鉴定了多个与动物的受体蛋白激酶(RPKs) 同源的基因,鉴于在植物体内这些基因的产物还不明确,故而称它们为 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这种受体属于酶联受体。
3.1.1 植物中RLKs的种类和结构
不同种类RLKs的胞内结构域同源性较高,而胞外结构域的氨 基酸序列相差较大。依据胞外结构域的不同,可将RLKs分为 以下几类: (1)富含亮氨酸重复区(leucine-rich repeats, LRRs) 的RLKs •LRR-RLK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RLKs。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结构特点是胞外结构域含有重复出现的亮氨酸。
②激素结合区(E区):
位于C端,由250个氨基酸组成,它是与 甾激素结合、将受体活化,并能进一步 与DNA结合的关键结构。在非活性受体 的C区与E区上结合着一种抑制蛋白 (热激蛋白),它妨碍了受体与DNA的 结合;激素与E区结合后改变了其构 象,使抑制蛋白解离下来,从而使DNA 结合区暴露而活化。除此之外,E区还 与核定位和受体二聚化有关。
1.2.1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续)
配体与受体空间结构的互补是一个诱导—契合 过程。
配体接触受体,引起受体蛋白发生构象变化, 使两者结合更完美。 受体的这种构象变化正是它被激活的过程。
在理解受体与配体结合特异性时应该注意:
•受体的特异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受体仅能够与一种配体 结合,或者反之。这种情况只是对特定的细胞类型和生理条 件下而言。
影响,发生上调或者下调(up or down regulation),即增加或者减少 受体数目。这可能是动物细胞产生“脱敏作用”或者“超敏作用”的 原因。
如果在配体浓度很高 时也不能达到饱和, 则为非特异性结合, 它们的亲和力很低。 低亲和力的非特异性 结合可能是一种物理 吸附作用。
图3.1 人肝癌细胞胰岛素表面特 异受体检测P30
在充满无数生物分子的环境中,细胞只所以能够接受某一 特定信号,正是受体与配体的识别过程。
受体的功能(续):
•受体的第二个功能是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准 确无误的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启动一系 列胞内信号级联反应,最后导致特定的细胞效 应。
要将胞间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受体的两个功能缺一不可。
1.2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主要特征
2. 核受体及其作用特点
2.1 核受体
•疏水性的配体可以靠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然后与胞内受体 结合,引起受体的构象变化,增加受体与DNA的亲和力,最 终起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作用。此类受体进入细胞核,作用 位点通常在细胞核,所以称为核受体。 •从细胞信号转导角度看,这些疏水信号分子比水溶性信号 分子(1)在体内存留时间长,且(2)通过调节基因 表达起作用,因此常常引起(3)长期的细胞效应,如 生长发育的调节。 (动物甾类激素受体多为此类)
2.3 甾类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③受体调节区(A/B区):
受体分子N端的A/B区,有一个非激素依赖的组成性转录激活结构,可 以决定启动子专一性和细胞专一性。另一个转录激活结构在C端激素 结合区(E区),为激素依赖的转录激活结构。
图3.4 甾类激素受体的作用模型
P.33
3、细胞膜表面受体
• 大多数胞间化学信号分子的受体属于细胞表面受体。
1、受体(receptor)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1受体与配体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经典的受体概念
受体(receptor)是细胞表面或者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生物
大分子物质,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 质(配体,ligand)结合,从而激活或者启动一系列生物化 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配体)特定的生物效应。 广义的受体概念 接受任何刺激,包括非生物环境刺激(如光、机械刺激) 和病原微生物刺激的,并能够产生一定细胞反应的生物大 分子物质都称为受体。
研究表明,同一细胞或者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同一配体可能有两种或者 两种以上的不同受体,例如乙酰胆碱有烟碱型和毒蕈型两种受体,肾上 腺素有α和β两种受体。
同一配体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肾上腺素作用于皮肤黏膜血管上的α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作 用于气管平滑肌等使其舒张。又如,胰岛素分子不仅可以高亲和力与某 些受体结合,产生很强的调节代谢效应;也可以低亲和力与类胰岛素生 长因子受体结合,导致微弱的刺激生长效应。
有些受体与配体结合过程中亲和力会发生变化,多数情况下为 负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on),即部分配体与受体结合 后,引起配体与受体之间亲和力下降,加速解离;个别配体则 表现为正协同作用(positive cooperation)。
1.2.3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饱和性
•配体与受体结合一般很快达到饱和,亲和力很高,称为特 异性结合;特异性结合反映出受体在靶细胞上的数目是一定 的。 但是,这种数目的恒定性是相对的,有时配体本身会对受体数目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