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8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8 2012年8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ug.2012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永利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基于口译职业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口译教学模式改革较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口译受训人员明确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译训练,而且对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教师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中和教学外获得实战经验,在口译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文章在作者从事口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与口译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思维建构与课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为地方高校的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秀口译人才。

关键词:口译;培养模式;教改;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8-0144-04

一口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专业化口译人才的需求,口译已经不是外语专业的一门普通的必修课,近年来,口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 系统性很强的专业。[1]从2006年起,我国首先有三所高校单独设立了翻译专业,旨在尝试探索专业化和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专业的设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本科英语教学的发展。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主要完成语言板块、技能板块、知识板块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翻译专业本科的培养模式体现为:扎实的双语应用能力+熟练的双语转换能力+基本的相关专业知识+相应的人文素养。[3]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硕士点(MTI)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培训已经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和交流的需要,它的设立也是翻译人才培训的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口译的职业化是我国口译教学的大势所趋,口译的专业化也很可能实现。

[2]

在这一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口译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应该也是以培养具有熟练的双语转换能力和基本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口译教学应该立足于口译过程自身特点,努力拓宽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以口译市场调研为基本导向,尽最大可能将学生培养成能为社会发展不同领域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口译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输入—理解—输出”[4],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口译员在语言转换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方面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语言能力方面看要求译员在口译时尽可能的使用口语体,尽量使用音节少的常

收稿日期:2012-04-01

基金项目:湘潭大学第五批教学改革项目“口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翻译思维建构”(项目编号0529/2904014)。

作者简介:刘永利(1981-),女,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用词,句子结构应尽量简单明了,译员表达需准确清晰流畅;口译同时又是一种瞬时性很强的工作,紧张的现场氛围和各种突发情况要求译员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口译涉及的题材几乎无所不包,内容的广泛性同时也要求译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

口译职业的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能在有限的课程设置时间内将学生训练成能够基本胜任各项口译工作的人才是口译教学教师和专家一直探讨的问题。口译教学应该首先以市场为导向,以每个学校的强势学科和翻译教学相结合为基础,各个学校充分发挥强势学科的影响力辅助翻译教学,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和文化特色,在深入调查研究本地区口译市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强势学科,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习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口译教学改革。

二地方高校口译教学现状——以湖南地区为例刘和平教授在关于口译教学与培训的三要素的阐述中认为对各地区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是第一要素。[3]通过走访湖南地区各高校,综合市场需求,我们了解到,近五年来,由于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湖南省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较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但是口译人才的需求量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变大。以前的口译教学和培训主要针对有升学需要的本科生和极少数具有市场需要的职业人员,但近几年随着市场对口译人才需求量不断变大,很多职业口译人和一部分高校教师开始活跃在湖南地区的口译培训市场和各种口译现场。市场的需求要求我们摆脱口译作为一门外语专业普通必修课的教学定位,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关注市场对口译人才的要求,努力培养更高质量的口译人才。

144

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是第二要素。湖南地区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虽然一般都具有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学历,但是绝大多数缺乏口译教学培训经验,而且自身没有太多或者根本没有口译实践经验,各高校口译教师队伍在实践经验、师资组成、学历资格、教学态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相当欠缺。只有极少数职业口译人从事高校口译教学,目前他们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由于受到师资和办学条件等的限制,大多数学校口译课程只有64个课时,有的只开设一个学期32个课时,有限的课时常常使教学有如走马观花,口译基本技能的训练落不到实处。

生源情况是第三要素。教师通过口译教学发现,学生英语水平现状有待提高,离“地道、妥帖”的标准相距甚远,这同时也成为了制约口译教学质量的瓶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课堂口译技能教学结合起来。地方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一般只了解基本的口译技能,不能胜任专门的口译工作,教学效果堪忧。

口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不容乐观的口译教学状况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现有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建构一个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口译教学模式才能帮助解决现有的矛盾。以下是笔者进行口译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

三改革的内容

(一)口译课程的重新定位

刘和平教授的口译培训分类与定位示意图(如下图所示)[5]

通过深入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刘和平教授指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00年开始招翻译学硕士)和外经贸大学欧盟培训中心在培养顶尖级的职业会议译员(即示意图塔尖部分,约50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机构重点培养硕士生以上层面的职业交传和同传人才(即示意图中间部分,数千人)。以上几所学校具备优秀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交替传译职业译员的培训和教学上(即示意图塔基部分,数万人)。根据这一科学定位,为了避免盲目教学,浪费资源,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应该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基本功扎实的交替传译人员,毕业后能够基本胜任专门的口译工作。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学的协作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提出。上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哲学在欧美兴起,对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提出挑战,一切传统的、权威的、绝对的观念受到质疑。受解构主义影响,教育领域教师的绝对权威性、教与学中教为上学为下的理念遭到解构;解构意味着新的意义的生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概念:“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过程本身为中心”。[6]建构主义同时也认为,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7],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通过协作活动(教师与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如网上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文字材料等),通过个人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8]

(2)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协作教学模式的初步形成。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到口译课的实践特质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口译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应该重视课堂情境对学生口译学习过程的影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学的协作教学模式。按照此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我们将其归纳成了课前习得言外知识,课堂教学模拟实践以及课后自主治学三个步骤。

我们知道主题知识的拓展是关系到口译成败的重要因素,从著名口译研究专家Gile提出的口译理解模式(C=KL+ELK+A”,即: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知识(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言外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分析(Analysis)[3]中我们可以看出,言外知识(extra linguistic knowledge),或者说是一般认为的百科知识(encyclopedic knowledge)是口译理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课前习得相关口译材料背景知识也

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