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

合集下载

004.3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农药)

004.3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农药)

④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磷酰胺:磷酸中的羟基被被氨基取代
硫代磷酰胺:磷酰胺中的氧被硫取代。
⑵有机磷农药降解
有机磷农药是为取代有机氯农药而发展起来的, 但其毒性较高,大部分对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有抑 制作用
较有机氯农药易降解

吸附催化水解
机 非生物降解

光降解

绿色木霉
药 土壤微生物降解
降 解
假单胞菌
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 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 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 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阳离子型农药,易溶于水并完全离子化,很快吸附于粘土矿物 ○弱碱性农药,可以接受质子带正电荷,吸附于粘土矿物或有机 质表面 ○酸性农药在水溶液中解离成有机阴离子,不易被胶体吸附,是 靠范德华力和其他物理作用
有机物的离子或基团从自由水向 土壤矿物的亚表面层扩散;离子 或基团以表面反应或进入双电层 的扩散层的方式为土壤矿物质吸 附。
分配作用(partition)
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 的主要化学机理之一,指 水-土壤(沉积物)中, 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 的溶解,或称吸附( sorption, uptake),用分 配系数 Kd 来描述。
4.光解
4.南方水田里DDT降解快于北方
1.从土壤和空气转入水体 林 2.挥发而进入大气 丹 3.在土壤生物体内积累
4.植物积累
1. 易溶于水 2. 挥发性强,持久性低 3. 在生物体内积累性较DDT低
2.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pus pesticides,
ops)
磷酸的脂类或酰胺类化合物
非生物降解 降解
水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名词术语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名词术语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名词术语1.土壤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指构成土壤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比例,土壤的化学组成包括①土壤矿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②土壤有机质,主要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包括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③土壤水分,并非纯水,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的溶液;④土壤中的空气。

2.土壤反应(Soil reaction)土壤酸碱性质的量度。

取决于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以pH值表示。

氢离子浓度高时,土壤呈酸性反应。

反之,呈碱性反应。

3.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of soil)指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4.土壤吸附(Soil adsorption)指土壤矿物质、土壤胶体和土壤有机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力对外源物质的结合。

土壤吸附能降低污染物的扩散系数,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和生态风险。

5.土壤络合(Soil complex)指土壤中,一些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与进入土壤的物质结合而形成复杂的分子或离子,从而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6.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包括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酸化、沙化等。

其中,有机质下降,是土壤退化的主要标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稀疏的植被受破坏,土壤沙化,就是严重的土壤退化现象。

7.土壤污染源(Soil contaminant source)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工业和城市的废废弃物堆放、农业用的化肥及农药、污水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大气沉降、以及放射性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等。

8.土壤酸化(Soil acidification)土壤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的氢离子引起土壤pH值降低和盐基饱和度减少的过程,它又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退化形式,对区域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2COOH+ HClNH3ClR CHCOOH+ NaOH + H 2OR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SoilEnvironmentalChemistry)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SoilEnvironmentalChemistry)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盐基阳离 子时,这种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
可交换性盐基总量 盐基饱和度(%) 100 阳离子交换量
(2)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
带正电荷的胶体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 液中的阴离子交换。 吸附顺序:
F- > C2O42- > 柠檬酸根 > PO43- > HCO3-> H2BO3- > Ac- > SCN- > SO42- > Cl- > NO3-
代换性酸度:
用过量中性盐(KCl、NaCl等) 溶液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 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H+ + KCl → |土壤胶体|-K+ + HCl |土壤胶体|-Al3++ 3KCl→|土壤胶体|-3K+ + AlCl3 AlCl3 + H2O → Al(OH)3 + 3HCl
形成过程:由地壳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 按成因类型分类: 原生矿物
Soil)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土壤中原先存在的岩石颗粒,受到不同
程度物理风化后形成的。
类别:
硅酸盐(石英、长石、云母等);
氧化物(SiO2 、Al2O3、 TiO2、 Fe2O3);
硫化物 (FeS);
磷酸盐如氟磷灰石Ca5(PO4)3F等。
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 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 根据土壤Eh值可以确定土壤中有机物和
无机物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环境行为。
一般旱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为 +400—+700mV;水田的Eh值在-200—300mV。

环境化学课件——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课件——土壤环境化学

一、土壤组成
4. 土壤中的空气
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基本相似,主要成分都是 N2、O2和CO2。 差异:①土壤空气存在于相互隔离的土壤孔隙中, 是一个不连续的体系;
②在O2和CO2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土壤空气 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氧的含量低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还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如CH4、 H2S、H2、NH3等。如果是被污染的土壤,其空 气中还可能存在污染物。
角闪石等,其中以石英为主,粒径为1-0.05mm。在冲
积平原土壤中常见。土壤含砂粒多时,孔隙大,通气 和透水性强,毛管水上升高度很低(小于33cm),保 水保肥能力弱,营养元素含量少。
(3)粘粒:主要是次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含粘粒 多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团聚能力较强,有良好的 保水保肥能力,但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较差。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
的迁移及其机制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三、土壤吸附性 四、土壤酸碱性 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一、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 组成的多相体系,它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 地而异。
(2)土壤胶体的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 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即决定 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又称反
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为双电层。
1.土壤胶体的性质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胶体的凝聚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
下水和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成为土壤水分。 ❖ 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力和微细孔隙的毛细管力,可将—部分水保

环境化学课件(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课件(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由岩石经风化发育而成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的两个重要功能: (1)肥力作用:土壤具有供应与调控植物根系所 需水、气、热和养料的能力; (2)净化作用: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 壤中的物质的能力,所以土壤又是保护环境的重要 净化剂。 土壤环境化学主要介绍土壤的形成、组成和性质,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降解与归 趋。其重点是研究和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为防治土壤污染奠定理 论基础。

⑵水铝片:铝八面体(或称铝氧八面体)是由一个 铝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或氢氧原子团构成的。铝原子 在中央,上下各为三个氧原子或氢氧原子团交错排 列,构成一个八面体。在同一平面上,由许多相邻 的铝八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相联结,形成铝八面体 层,称水铝片,水铝片也是晶层的基本单元。
层状硅酸盐矿物种类: 1:1型矿物:由一片硅氧片和一片水铝片叠合而成,主要为高岭 石类矿物; 2:1型矿物:由两片硅氧片中间夹一片水铝片叠合而成。这类矿 物又分为膨胀型(蒙脱石类和蛭石)和非膨胀型矿物(主要有 水云母类)。 (1)高岭石:风化程度极高的矿物,主要见于湿热的热带地 区的土壤中,在花岗岩残积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中含量也较高。 颗粒粗大,厚0.1~5.0 m;比表面小,膨胀性小,阳离子代换 量低;富含高岭石的土壤,透水性良好,植物可获得的有效水 分多,但供肥、保肥能力低,植物易感养分不足; (2)蒙脱石:基性岩在碱性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在湿带干旱 地区的土壤中含量较高。其颗粒直径小于1 m,阳离子代换量 极高。植物难以利用它所吸收的水分,因此富含蒙脱石的土壤, 植物易感水分缺乏,同时干裂现象严重而不利于植物生长。 (3)水云母:一种风化程度较低的矿物,一般土壤中均有分 布,但以湿带干旱地区的土壤中含量最多。其颗粒直径小于2 m,膨胀性较小,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并富含钾 (K2O 4~7%)。

4 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课件

4 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课件

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Activity Acidity) 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通 常用pH表示(通常描述土壤性质时表示作土壤pH值)
交换性酸度 潜性酸度(Potential Acidity) 水解性酸度 是由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Al3+离子造成的。
39
交换性酸度
用过量中性盐(KCl、NaCl等) 溶液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 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 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机械组成)。
24
1.土壤的吸附性(Soil Adsorption) 1)土壤胶体的性质(直径1-100nm)
(1)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比表面积:单位重量(或体积)物质的表面积。
一定体积的物质被分割时,随着颗粒 数的增多,比表面也显著地增大。
阳离子 (电荷数,离子半径,水化程度)
土壤(胶体,颗粒, SiO2/R2O3、pH等)
33
可交换性 阳离子
致酸离子 (Al3+、H+)
盐基离子
(Ca2+、Mg2+、K+、Na+、NH4+等)
34
盐基饱和土壤: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盐基阳离 子时,这种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
可交换性盐基总量 盐基饱和度(%) 100% 阳离子交换量
F- > C2O42- > 柠檬酸根 > PO43- > HCO3-> H2BO3> Ac- > SCN- > SO42- > Cl- > NO3-
38
2.土壤的酸碱性(Acidity-Alkalinity of Soil)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和土壤有机质,两者约占土壤总量的90-95%。
液体:土壤水分以及其中的溶解物构成土壤
溶液
气体:土壤中有无数空隙充满空气,典型的土
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
细菌、微生物:一般作为土壤有机物而被视
为土壤固体物质。
矿物质~45%:包括矿物岩石碎屑及无 机固体
有机物~5%
空气20~30%:存在于土壤的孔隙里
c+ 4H+ + 2e- = Mn2+ + 2H2O
d、硫体系
有机态硫--般不参予Redox反应
SO42- / SO32- / H2S
e、氢体系
H2极少,产生条件特殊
RCOOH CO2, CH4, H2
f、氮体系
NO3- / NO2-
g、有机体系
(Eh < 100 mV时,有机体系起作用)
c、脂肪、蜡质及树脂
可溶于有机溶剂的类脂类化合物、酸、醇 型的萜烯聚合含氧衍生物。疏水,可防止土壤 结构破坏,对植物有毒。
d、有机氮化合物
腐殖质中N、氨基酸等,提供微生物养分 和土壤氮肥。
e、有机磷化合物
磷酸脂、磷脂等植物磷酸盐的来源。
f、灰分残留物
有机化合物中除C、H、O、N、P外的 Ca、Mg、 K、 Na、 Si、 S、 Fe、 Al、 Mn、 Cl为植物生活要素的来源。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Lithosphere
土壤圈不仅与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而 且对环境的自净能力和容量有着重 大贡献。
4-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4-1-1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以固相为主的不均质多相体,由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共同组成,它们的相对 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1)原生矿物 : 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角闪石、 橄榄石、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其中前五种最常见。 石英最难风化 , 长石次之 ,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易风化。 岩石化学风化主要分为三个历程 , 即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氧化 : 以橄榄石为例 , 其化学组成为 (Mg Fe)Si04, 其中 Fe(Ⅱ) 可以 氧化为 Fe(Ⅲ) 。
-
22
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 : 一类是致酸离子 , 包括 H+ 和 Al3+;另一类是 盐基离子 , 包括 Ca2+ 、 Mg2+ 、 K+、 Na+ 、 NH4+ 等。
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 , 且已达到吸
附饱和时的土壤 , 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
-
24
1.4土壤酸碱性
根据土壤的酸度可以将其划分为9 个等级 (如表4-8)。我国土壤的 pH 大多 在 4.5-8.5 范围内 , 并有由南向北 pH 值递增的规律性 , 长江( 北纬 33 。 )以 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 ;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 如华北、 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03,pH 值一般在7.5-8.5 之间 , 少数强碱性土壤的 pH 值高达 10.5。
很少
冲积平原土壤 中

丰富
黄土中含量较 多
较丰富
-
16
1.2.3.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
土壤质地: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 称为 土壤质地 ( 或土壤机械组成 ) 。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标准的。主 要有国际制 ( 如表 4-5) 、美国制和前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均采用三 级分类法 , 即按砂粒、粉砂粒、粘粒三种粒级的百分数 , 划分为砂土、壤 土、粘壤土和粘土四类十二级。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a. 硅酸盐类:易风化成盐; b. 氧化物类; c.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LOGO
11
(2) 次生矿物
一、组成 1.矿物质
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 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
a. 简单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原生矿物 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结晶结构简单;
LOGO
8
LOGO
9
一、组成
图4-1 土壤的组成
LOGO
10
1.土壤矿物质
一、组成
(1) 原生矿物
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 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 结晶结构都没有改变。
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 角闪石等。石英最难风化,长石次之,辉石、角闪石、 黑云母易风化。
生物种类 细菌
微 真菌
生 物 放线菌
藻类
表土层中(15cm) 数量(个/m2) 1013~1014 1010~1011 1012~1013 109~1010
生物种类
原生物 动 线虫类 物 蚯蚓
其它
表土层中(15cm) 数量(个/m2) 109~1010 106~107 30~300 103~105
LOGO
LOGO
5
在沙漠化过程中水土流失也很严 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达150 万 km2, 每 年 土 壤 流 失 量 达 5 0 亿 吨 , 养分流失量相当于四、五千吨化肥。
LOGO
6
❖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我国盐碱化土 壤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土壤污染物质来源广泛,包括城市废 水和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生物残 体和排泄物;大气沉降物等。

第四章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及基本性质

第四章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及基本性质

三、土壤的矿物组成
斜长石(plagioclase)
1.原生矿物(primary m在i风ne化ra过l) 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
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闪石(amphibole)
石英 (quartz) 云母(mica)
正长石(orthoclase) 辉石(pyroxene)
橄榄石(olivine)
多孔结构的骨架 吸、保、供、调土壤肥力的实体。
15
标准土壤
土粒——光滑实心圆球 16
国际制,1930
分级标准
美国制,1951 卡庆斯基制,1957 中国制,1987
共同点:均为四级:
gravel砾石、sand 砂粒、silt粉粒和clay粘粒。
17
粒径 (mm)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0.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
二、土壤的化学组成
Soil composition by volume
1.继承了岩石和母质的特点: O, Si, Al, Fe 含量在80%以上 2.包含了生物活动的产物,反映地区水热条件所带来的物质迁移、
转化和富集特点 Si(非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相对富集; Al,Fe,Ca,Mg,K,Na(金属元素)倾向淋失; C,N在土壤中含量较岩石高20,10倍。
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三、土壤的矿物组成
1)层状硅酸盐黏粒矿物—单位晶层结构
★ 2:1:1型单位晶层 2:1:1型单位晶层是在2:1型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1个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3、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
4、复合污染
种类不同,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不同;生长
二、5、重施金肥属在土壤-植物体系发毒字中育不花期知科的不”的迁同的天移,大蓝对麦遏转重能蓝化金在菜规属铜能的污超律富染量集的积量地累也区Cd不生,同长其;;地十“上矿 1、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部集分规该重律金属含量可达1800 mg/kg。
(ii)浓度
还原条件下,五价砷被还原成三价砷,亚砷
(iii)存在形态
酸的溶解度大于砷酸的溶解度。
交换态、碳酸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态和残渣态。
A.Tessier, P.G.C.Campbell, M.Bisson,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1979, 51(7): 844851.
二、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非离子型有机物在土壤-水体系的分配作用
I 吸附等温线可以是线性
II 不存在竞争吸附 III 分配作用与溶解度的关系是随其水中溶解度减少而增大
2、土壤湿度对分配过程的影响 在干土壤(即土壤含水量低)时,由于土壤矿物质表面强烈的 吸附作用,使农药大量地吸附在土壤中;相反,在土壤潮湿时, 由于水分子的竞争作用,土壤中农药的吸附量减少,蒸气浓度 增加。
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
{ 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 等弱酸及其盐类
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
土壤的可交换离子不但含有致 酸离子,也含有盐基离子
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衡量土壤的氧化还原能力 水田 -200~+300 mV 旱田 +400~+700 mV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圈: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

主要元素O、Si、Al、Fe、C、Ca、K、Na、Mg、Ti、N、S、P等。

2、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产物,由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构成。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是土壤形成的标志,土壤肥力的表现。

土壤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土壤中的空气:成分与大气相似,不连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3、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4、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组成的生物群体。

5、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层次,分别为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6、土壤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

7、岩石化学风化分为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三个过程。

8、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根据测定潜性酸度的提取液不同,可分为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KCl、NaCl等)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

用强碱弱酸盐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弱酸,此时测定该弱酸的酸度称水解性酸度。

4.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4.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1.1 土壤的组成
土壤矿物质 (90% ) 土壤有机质 (1-10%) 土壤液相:水分及水溶物 土壤气相: (土壤空气) 原生矿物质 (90% ) 次生矿物
根须 土粒上的 吸附水 土粒 土壤空隙
土壤固相
被水饱和 的土壤
排入地下水
图1.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自S.F. Manahan, 1984)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 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 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中 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
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
盐基饱和度有关。
根据测定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可以把潜性酸度分为代换
蒙脱石的特点
两个四面体片夹一八面体片组成 一个晶片,八面体片中,部分Mg 取代Al而使层片带负电,多余电 荷由层间阳离子中和。水化时膨 胀严重。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高岭石的特点
高岭石是长石和其他硅酸盐矿物天然蚀变的 产物,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 其晶型结构:结构单元层由硅氧四面体片与 “氢氧铝石”八面体片连结形成的结构层 高岭石经风化或沉积等作用变成高岭土,而 高岭土则是制作陶瓷的原料。中国江西的景 德镇有一个高岭村,这里盛产高岭土,
+ +

+ +
C
在靠近粒子表面的一层,正离子有较大的浓度,随着与界面距 离的增大,过剩的正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少,直到距界面为d处,过 剩正离子的浓度等于零。
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反离子层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为紧靠固体表面的不流动层,称 为紧密层,其中包含了被吸附的 离子和部分过剩的异电离子(在这 里是正离子),其厚度约有几个水 分子的大小,即由固体表面至虚 线AB处;另一部分包括从AB到距 表面为d处,称为分(扩)散层, 在这层中过剩的异电离子逐渐减 少而至零。这一层是可以流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交换和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外,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
弱,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 电荷数,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于半径越大,水
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土壤中一些常见阳离子的交换能力顺序如下: Fe3+>Al3+>H+>Ba2+>Sr2+>Ca2+>Mg2+>Cs+>Ru+>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b.潜性酸:
其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
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 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 H+ 浓度, 使土壤 pH 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 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据测定土壤潜性酸
②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 (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
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 H+ 、 A13+ 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
(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③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土壤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强度,
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 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 腐殖质土>枯土>砂土。 土壤的可变电荷越多,缓冲能力越强。土壤缓冲能力 越大,对酸碱污染物的容量就越大。但是,土壤的缓冲能 力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土壤的酸碱度 会发生强烈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5
建筑、装修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袁沁,张亚婷,吴梦瑶,陈佩,邵毓9分 吸烟造成的污染 李佩珊,秦雨丝,农俊肖,张小凤,涂晓 10分 乱弃电池造成的污染 刘思朋,刘笠枫,梁谷旭,穆萨 10分 刘佩,李东辉,范俣杰,何成智 9分 食品加工过程造成的食品污染 张敏,王歌,卡勒比努 8分 食品储存过程造成的食品污染 郝俊丽,杨倩,刘晨阳,孙幔,何思青 10分 炊具带来的污染 鲍应枝,柳亚男,肖胜男 沈志伟,关昊淼,张常青,阿依努热木·许库尔,孟万鹏,阿斯古丽· 米吉提,热娜古·艾尔肯 生活垃圾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高妍妍,周畅,苗悦,刘艳,刘艳雪 王磊,张邦振,邓勇,陈益,蔡庭瑾 日常生活中的水 黄晴 服装加工带来的污染 达选,索朗玉珍,云丹 于贺,李晓飞,杨晓莹,黄吴芳,杨桂榕,李聪鹤 药物的生产、使用过程的污染情况 卢倩,王馨野,刘荧欣,王琳玉 核污染 刘晓旭,李华艺,王文卓, 姚睿,邓敏霞,吴婧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对人体的危害 张丽媛,李小娟,王思宇,许敏 姜天宇,伍阳,李浪森,纪雯婕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土壤化学、生物化学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伴随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元素的价态会
发生改变,因此会强烈地影响该元素有关化合物的溶解度,
从而改变元素的迁移能力。同时元素价态的改变也必然影 响土壤的养分供应。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影响土壤的酸 碱性,氧化作用使土壤酸化,还原作用使土壤碱化。
(或代换)。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 附作用。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①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于进行 交换,其交换反应如下: (土壤胶体)Na++Ca2+ → (土壤胶体)Ca2+ + 2Na+ 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吸附过程除以离子价为依据进行等
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以及胶体上吸附的 Na+ 的水解作用。如: Na2CO3 + 2H2O → 2NaOH + H2CO3 2CaCO3 + 2H2O →Ca(OH)2 + Ca(HCO3)2 (土壤胶体)Na++H2O → (土壤胶体)H+ + NaOH
除了耐碱性植物外,强碱性土壤对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有害,
NH4+>K+>Na+>Li+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②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
是指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
的交换作用。 阴离子的交换吸附比较复杂,它可与胶体微粒 (如在酸
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铁、铝)或溶液中阳离子(Ca2+、
Al3+、Fe3+)形成难溶性沉淀而被强烈地吸附。 各种阴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序如下: F- >草酸根>柠檬酸根> PO43-≥AsO43-≥ 硅酸根> HCO3- > H2BO3->CH3COO->SCN->SO42->Cl->NO3-。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4)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是土壤中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迁移转化
并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化学过程。
土壤中的主要氧化剂有:土壤中氧气、 NO3- 离子以及 高价的金属离子,如Fe(Ⅲ)、Mn(Ⅳ)、V(Ⅴ)、Ti(Ⅳ)等。 土壤中的主要还原剂有: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 此外,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也是土壤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参与者。
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但是
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位,所以
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电动电位越高,相互排
斥力越强,肢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2)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性
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
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
作用,既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
基础。
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 液体:
土壤水分,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
的溶液,即土壤溶液。它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进入土壤的各种污 染物向其它环境圈层迁移的媒介。
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
气体:
土壤是一个多孔体系,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存在于未被
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其主要成分是N2、O2和CO2,主要
来源于大气,其次是产生于土壤内的生物化学和化学过程。 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差异是: ①土壤中90%的空气是与大气相连通的,大约有10%的空气 处于与大气隔绝的充气毛细管中,而且土壤中空气是不连续
的,被土壤中的固体物质所隔开。
第一节 土壤及其组成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①土壤酸度:根据土壤中 H+ 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 两大类: a.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氢离于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 为有效酸度,通常用 pH表示。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来源, 主要是土壤中CO2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机质分解产生的 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 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 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 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③土壤胶体的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即土壤胶体把某些分子态的物质(有机酸、无
机碱等)吸附在其表面,从而降低其表面能的吸附,并称该 类吸附为正吸附。反之,能增加土壤胶体表面能的物质(如 无机酸及盐类),则受土壤胶体的排斥,称为负吸附。 此外,土壤胶体还能吸收NH3、N2、CO2等气态分子。
由此可见,物理吸附仅能保持一些分子态养分,对土壤
肥力的贡献不大。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3)土壤的酸碱性
由于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 物化学反应,因而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酸性或碱性。其 pH 范围一般在4.0-8.5之间。 土壤的酸碱度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环境中物质的存在形态 和迁移转化,而且还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物的 分解、营养元素的释放、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污染与 净化,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
并使微量元素沉积,恶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③土壤的缓冲性能: 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 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 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 壤的重要性质之一。
土壤中起缓冲作用的因素有: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 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 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 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铝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②土壤胶体的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其电荷主要集中在胶体的表
面,具有巨大的表面能,能从溶液中吸附呈分子态和离子态
的物质,并且吸附的离子可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所以 土壤具有离子的交换和吸附性质。包括物理吸附和物理化学
吸附。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③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
② 带有电荷,一般为负电荷,故阳离子交换量大,对土壤中
离子态物质有交换和固定作用。
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 膨胀性小 • 不易吸水
膨胀性大 易吸水
第一节 土壤组成及其结构
土壤有机质(1-10%) : 非腐殖物质:如蛋白质、糖类、树脂、有机酸等 腐 殖 质: 如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等 它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它对土壤环境的 特性、性质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土壤是一个多相的、变化(可发生多种物理的、化学的 和生化反应)的复杂体系,因此,土壤的性质取决于土壤的
组成和土壤中的一系列反应。就化学反应而言,主要有吸附
与解吸、氧化与还原、溶解与沉淀及中和反应等,因此,土
壤具有胶体性质,酸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