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围城的比喻艺术
(五) 比喻和其他修辞方式并用
产生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同时扩大了比喻艺术的表现 力。
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 夺去向半空中扔了。”
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 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 的睡眠。”
用到的比喻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比喻实例丛书。 以下仅就比较典型的几类择例说明。
(一)明喻:
简单地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顾而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 写苏小姐因为鸿渐没跟自己亲近,临出门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
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个比喻同时也是用具 体喻抽象的例子,十分形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苏小姐当时的心情。
(二)隐喻:
把喻体和本体说成是相同的东西。如:“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 (李梅亭)“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用具体喻具体,把貌离神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李梅亭那神似爬虫、 蠢蠢欲动的丑态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出来了。
(三)借喻:
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 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
直接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得出这五根手 指的油渍红腻。 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把它比作摇篮:“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 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等等。 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都很形象贴切通俗而又鲜明。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014-5-24 21:20:40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绪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
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等,纷至沓来;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神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本文将就《围城》的语言艺术有关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希在学术界产生“砖引玉”的功效。
一、《围城》的语言特色钱钟书以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
该小说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围城》在语言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一直人们关注的热点。
《围城》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作者大量运用多种辞格有着密切的关系[1]。
同时,《围城》中方言词和欧化句式等语言手段的运用也为小说的语言魅力增色不少。
(一)《围城》的辞格《围城》中使用的辞格除了常见的比喻、比拟、夸张、反语、通感外,还有对比、对偶、双关等,这些辞格既有单独使用的,又有多种并用的,它们共同为读者展示了一场繁富、精妙的“语言秀”。
这些辞格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描摹性功能,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直接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在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从《围城》中摘引例句,就比喻、比拟、排比、双关这些辞格分析其特色。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围城》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析,探讨其独特之处以及对作品整体效果的贡献。
一、对白的艺术《围城》中的对白极具韵味,充满幽默和讽刺,使作品更富生动性。
例如,书中角色的对话常常夹带讽刺,以幽默手法展现人物个性和情感交流。
钱钟书通过精准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印象。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围城》中巧妙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常常出现在小说中。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深思。
三、双关语的巧妙运用《围城》中一些句子和词语具有多层含义,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深度。
例如,小说开头的“我看透了,我不说”,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们对于围城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双关语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思考性和哲学性。
四、情感描写的细腻与真实《围城》中的情感描写极为细腻,能够深入人心。
作者对于爱情、友情、家庭等多种情感的描写,能够准确捕捉到人物内心的起伏与纷争,使得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经历产生共鸣。
五、寓言与寓意的结合《围城》用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寓言故事,讲真实社会中的故事。
小说中的“围城”不仅仅指代城市和家庭,也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困难。
小说的寓意通过寓言的手法巧妙地展现出来,引人深思。
六、情节设置的独特性《围城》的情节设置别具一格,扣人心弦。
作者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将读者带入到人物内心的世界,引发出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作者还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展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矛盾,使读者深入思考。
总之,《围城》以其卓越的语言艺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话的艺术、修辞手法的运用、双关语的巧妙应用等等,钱钟书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通过细腻描写情感、寓言与寓意结合、独特的情节设置等手法,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作品世界。
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魅力《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钱钟书闻名于世的一部著作,其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虽然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是比较严肃的,但是作品的语言风格却是幽默诙谐的。
[1] 他常常突破常规,独辟蹊径,令人出其不意,许多地方的语言表达方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细细品味起来引人深思。
作者以极高的语言艺术运用水准,对文中的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刻画,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能够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还能充分地领略到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纵观近现代新文学作品中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如果要说哪本小说的语言艺术最生动、最精彩,那么恐怕非《围城》莫属了。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围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思想,其在叙事的过程中采用新颖的比喻修辞,在审美解读中也总是妙语连珠,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对文章主题的领悟和在会心的阅读中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2]钱钟书先生对中外文学都有涉猎,因此他的知识非常的渊博,对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并不拘泥于一格,而是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围城》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内涵非常丰富,其喻体融艺术、文学、哲学、历史、民族、宗教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置身于一个繁茂的文学园地,其丰富程度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作者利用渊博的知识,结合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力求使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最好。
比如在方鸿渐和苏文纨的情谊的描写中,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将其比喻为数学上的“两条平行线”,事实上作者已经暗示了两个人最终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这不仅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还使小说的内容显得趣味盎然,并且语言表达上也准确而又生动。
对方鸿渐和苏文纨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吻,作者不仅将其比喻成清朝官场端茶待客的时候客人象征性的用嘴唇在碗边抹一抹的样子,还将其比喻成是从前西洋法庭开庭审理证人时,法官在宣誓中用嘴巴碰触《圣经》,或者是信女们亲吻西藏的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等。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
2016年09月下半月刊长篇小说《围城》在我国近现代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一部言辞风格独特的讽刺性小说,更享着现代“儒林外史”的美誉。
据此,本文便对这一极具文学性与艺术性的名著中所运用到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以求为各位读者分享与解析《围城》的精彩之处。
一、小说《围城》幽默性的语言描写语言艺术的多样性成就了《围城》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中幽默性的语言描写特征更为描绘辛辣的、逼真的各色人物与世间百态增加了奇妙的色彩,使得整部故事都仿佛被“包裹”在另一个绚丽多彩的“围城”之中。
首先,《围城》中语言的幽默性体现在人物外貌描写上的幽默。
《围城》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着留洋归国的学生方鸿渐,并从其所遭遇过的人与事中,窥得人性、情感的“围城”困局。
钱钟书先生通过对这些或大或小的角色的外貌、神态、心理等多角度的刻画,也为读者展现出个性鲜明突出的人物形像。
例如:“陆子潇刻意修饰,头发是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
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而阔,彷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了前进。
”通过这段语言的描写,读者能够从诙谐的语句中全然展现出陆子潇粗俗的外貌与方鸿渐复杂矛盾的心理特征[1]。
其次,这种幽默也表现在心理描写中的幽默上。
例如:“高松年研究生物学,知道“适者生存”是天经地义…总说他“十八般武艺,件件都精”;高松年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到嘴里出来,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
”从这几句具有张力的词句之中,作者便为大家塑造出方鸿渐丰富的内心活动与矛盾的心理起伏。
另外,在写景状物之时,作者也不忘幽默一把,可谓是将幽默意味贯通了整部小说之中,仿佛是把“幽默”的种子遍洒在整个“围城”之中,让每位读者都能被这袭人的芳香与醉人的花貌深深吸引。
二、《围城》中讽刺性的语言效果除上述特点之外,讽刺性也是《围城》这部小说的显著特征。
其不仅揭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所面临的人性困境,也更加表现了那一代人们的心理诉求。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文化艺术 |物的形象,外貌立体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字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征。
在描写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比喻这个修辞的应用也能够将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读者更好的感受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使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其他事物,也能够将事物具象化,形象化,让读者对钱先生笔下的事物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
虽然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性语言,但是其比喻修辞的应用并不落于俗套。
2.2 富有时代和地域色彩的词汇《围城》这一长篇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富有地域色彩以及时代色彩的词语和句式,这种语言风格的使用也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围城》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例如在描写方鸿渐时,作者写到,“鸿渐脸又泛红,笑成骨朵了嘴,心里怨道别装假。
”这一句中作者使用的“骨朵”则是江苏无锡地区的吴方言,意思是指生气或者用于表达强词夺理,同样的例子,这篇小说中还有“抬杠”“哑子”“道地”等非常多的吴方言的作用。
《围城》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将江苏无锡地区的吴方言准确无误地应用到小说和人物描写中,这也与钱钟书本身生于江苏无锡,对于吴方言本身非常熟悉,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方言词汇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示江苏无锡地区的地域色彩,通过方言词汇的使用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江苏无锡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物特点,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都具有铺垫作用。
《围城》的语言运用除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的使用以外,还应用了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欧化句式。
欧化句式主要是指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文人墨客通过学习并了解西方的语言结构和知识,将这些语言特点与我国的文学创作语言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中文语法和语言习惯,这种受到西方语言文化冲击的句式就成为欧化句式。
《围城》这篇小说中很多语言都运用到了欧化句式,例如,“斜川一拉手后,正眼不瞧她,因为他承受老派名士对女人的态度。
”如果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来说,这句话中的状语部分应该放在句子的前面,然而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和规则的影响,这句话出现了从属部分后置的现象,这就是《围城》中典型的欧化句式的应用。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一)比喻体现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构造出典型的严肃背景,形象生动的比喻形式贯穿在整篇小说当中,此幽默诙谐的情节不是人们所谈及的油嘴滑舌,而是对当前形势下相关知识分子的幽默讽刺,以及相关心灵审视和道德批判。
有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有学者,甚至是教授。
作者用自己幽默诙谐的文笔慢慢地揭露出他们在文明外衣下的愚蠢,虚伪和丑陋。
《围城》里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缠绵悱恻,超凡脱俗。
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种忧伤,世俗、可笑和滑稽。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精巧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生活观作了生动的描写。
比如出身名门,骄傲自负的苏文执。
对爱情比较清高,一直等待着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人才肯付出自己的爱情。
于是作者写出了“宛如女士通常情况下将做好的新衣服封在衣柜当中,舍不得穿,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发现已经过时了”由此可以看出苏小姐不过将爱情当作名与利的交换物。
爱情需要志同道合,没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价值观很磨合在一起。
所以“在他们之间没有心灵上的契合,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即使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再小,也不可能合二为一”作者能把比喻运用的如此自然也是基于本身的文学功底,视野广阔。
他的幽默通过这千姿百态的比喻来体现,他的比喻自然贴切,让人回味无穷。
文中曾经写道高松年立刻就跳了起来,并伴随着非常惊奇的表情,但是相比之下,要比方鸿渐显得稍微自然一些,在此之前他没有参与过话剧表演,在某种意义上是话剧的不幸,但是却是众多演员的万幸。
在此过程中对它的政客手腕进行了相应的讽刺,整体的话风还是相对幽默诙谐的,《围城》小说当中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进行旁刺让对手措不及防。
作者在对方鸿渐如何通过10美金来获得相应文凭的同时,还对两个骗子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大事,“这也可能是中国外交以来取得唯一成功的一件事。
”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出人意料的恰当。
不仅对主人公的招摇撞骗做出了有效的讽刺,与此同时,还有效反映出了国家层面上的腐败无能,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被作者有效的融合为一体,本来是很严肃的话题却被作者说的如此幽默,机智之极。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一部以“尖刻”闻名的讽刺小说,它的讽刺有其独到之处。
既不像鲁迅那样辛辣幽默,也不像老舍那样深切温婉,也有别于沙汀的沉郁浑厚,张天翼的冷峭尖刻。
钱钟书出身于江南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又受到现代教育,有着丰富的学历,并长期从事高级研究生活。
他创作《围城》的时候,已经在生活上有了长期的积累与准备。
他是一位造诣高深的学问家,对教育界、知识界的情形又十分熟悉,因而他对自己所表现的这一人生领域,有着透彻的观察和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和认识的结果,锤炼成为格言警句式的词语,使之在作品中焕发光彩。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如下: 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出讽刺意味《围城》通过书中人物可笑嘴脸的惟妙惟肖的勾画,形象地暴露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
书中描写方鸿渐留洋归来大出洋相的一段,就很有讽刺意味。
方鸿渐留学西欧,花钱买得一张假博士文凭“衣锦还乡”,他应邀回母校作报告,说什么“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从鸦片里得灵感”。
还说什么“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
方博士的一番宏论,使一个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作家就是这样通过方鸿渐荒唐可笑的宏论,尖刻而犀利地讽刺了所谓的“西洋文明”,即资产阶级宣扬的“文明”无非是些鸦片、梅毒之类罢了。
钱钟书还善于抓住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
如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先聘方鸿渐当教授,后又食言,但不肯承担责任,撒谎说他先已给方鸿渐写信讲明白了这件事情。
高松年出尔反尔,以政治手腕耍弄教授,大胆撒谎,并配之以“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向对方,倒反使方鸿渐惶遽起来,反而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食言者变成了办事认真、只讲真才实学,善于体恤人的正人君子;而作为受害者的方鸿渐却羞愧异常,除了睁大眼晴之外,别无他话可讲,而当面撒谎者却气壮如牛。
对于双方的这一心理过程,作者用了如下一些直观性极强的描写来加以揭示:作者特别写了从高松年那“心灵的窗户”里直射出来的老辣的目光,“一般人撒谎,嘴跟眼晴不能合作,嘴尽管雄赳赳地胡说,眼晴懦怯不敢平视对方”。
《围城》的比喻和讽刺艺术
比喻手法分析
《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了抗战初 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 比喻和讽刺,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识 分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围城》中多处比喻与讽刺的例 子,与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来探索《围城》所描绘的那个 年代知识分子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原来是因为学问的充实,学术水平的提高,才被赋予文 凭,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则恰恰是因为学问的空疏,研 究能力的缺乏,而要用文凭来“遮丑”。这恰恰是将文 凭的功能来一个彻底的“颠覆”,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了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凭的“误用”和“滥用”。一 个小小的比喻,却表达了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某种疑问和 讽刺。更告诫了我们对于文凭的看待,绝对不能那么地 肤浅与愚昧。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 而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 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在“守节”这一点,方老先生与孀妇当然有相通之处, 但是,方老先生的“守节”是与庄严的爱国情绪联系在一起, 这与青年孀妇的“守节”,不是同一“级别”,方老先生的 “怨抑”是联系着某种慷慨激昂的爱国情绪,而青年孀妇的 “守节”,不管如何“怨抑”,总是更个人些,与个体的命 运联系得更紧。
3.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 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 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 上做了。
4.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 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 那 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5.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 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 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 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围城》点评
《围城》点评
《围城》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经典小说。
钱钟书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首先,《围城》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巅峰。
钱钟书先生的文字既幽默风趣,又深刻犀利,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他巧妙地运用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围城》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十分深刻。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及其他人物,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们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此外,《围城》还通过对抗战初期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都紧密地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总的来说,《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艺术成就的经典小说。
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弱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
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欣赏,还是作为社会现象研究,《围城》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4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钱钟书先生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中外典故层出不穷,汪洋恣肆,令人高山仰止.其讽刺艺术智慧超迈,知识密集,充分体现出智慧性品格及忧时伤世、博闻多识的学者本色。
从语言表达技巧的角度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语言手段,使作品的叙述语言机智、幽默,充满讽刺意味。
1、故意混淆语言的感情色彩,名似褒扬,实为贬抑。
作品的开头‚一批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不得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
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
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
妙得很,人数可以凑成两桌而有余,所以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他们成天赌钱消遣。
‛他们表面上说要为多灾多难的祖国服务,实际上并无任何的行动。
2、利用谐音转换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作者善于在人名的解释上做文章。
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丽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有个人叫‚火腿‛,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
一个姓黄名伯伦的学生,外国名字是诗人‚拜伦‛。
辛楣见了笑道:‚假使他姓张,他准叫英国首相张伯伦;假使他姓齐,他会变成德国飞机齐柏林;甚至他可以叫拿破仑,只要中国有跟‘拿’字声音相近的字。
‛讽刺了三闾大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都崇洋媚外,自以为是。
3、利用不协调类比,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从嘲讽谐谑的角度出发,作者善于将貌似高雅的对象与渺小、粗俗的事物,社会政治、军事与外交领域的大事与日常生活的琐屑之事相提并论。
寄讽刺于这种庄与谐、雅与俗、大与小的不协调之中。
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
‛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钱钟书先生和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失败。
《围城》语言特色
谈谈“讽刺”在《围城》中比喻是与讽刺是连为一体的,钱钟书先生用多少的比喻,他就有多少力度的讽刺,在《旧文四篇》中他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里,便可以看出其讽刺语言是多么丰富根本。
”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中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实事,但必须是会有实情。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讽刺的机智、俏皮、辛辣、犀利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1、讽刺的广泛性叶绍钧先生在谈自己创作时说:“对于不满意不顺眼的现象”就要“‘讽’它一下。
”而钱钟书先生却更上一层,其讽刺的笔锋却席卷了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人、事、言行、情感、思想,甚至是无生命的物品。
对于负面的事物他当然不顾一切尽情地讽刺;但对于他原本认为是美好事物——留学、留学生、文凭、科学、科学家、名人、明星、教育、政治、爱情等,他也是无情地扯去它们身上的光环;连十分普通的事物——借书、医生、男人、女人等,他“顺手一带”、常常“信手拈来”,在轻描淡写中加强讽刺地力度。
目的是要借这部作品揭示人性的某些方面。
显而易见,钱先生并非皮相之谈,而是通过鞭笞某些“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来痛砭时弊的。
写方鸿渐不愿与赵辛楣争风吃醋而自动退让时,作者突显一笔:“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的撤退’。
”讽刺方鸿渐的同时,也顺便讽刺了当时不战而退的无能政府,节节败退而又打肿脸充胖子的可笑嘴脸。
像借书这种小事,作者也是要用上其讽刺的手法:“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
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
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将“借书”等同于“恋爱”,让我们不禁感到危言耸听,却又隐隐地感觉确实如此。
就算是描写雨后鞋子沾满泥浆时,作者也不忘用:“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讽刺艺术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态。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中的讽刺艺术巧妙地展现了人们的荒谬行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艺术直面社会现实,语言运用中的讽刺艺术让读者透过文字看清人物内心,主题表达中的讽刺艺术深刻地探讨了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
通过这些讽刺艺术手法,《围城》成功刻画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丑态,引人深思。
【关键词】围城, 讽刺艺术, 人性, 弱点, 社会, 现象, 语言运用, 主题表达1. 引言1.1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由钱钟书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的丑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思想观念的僵化。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流畅细腻,主题思想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通过对各种社会角色和现象的讽刺描写,钱钟书将我们带入一个独特的虚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享受。
《围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讽刺艺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将社会现实与虚构世界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正文2.1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围城》通过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描绘了各种典型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展现了现代人的无奈和迷茫。
而他的妻子孙小姐则代表了封建旧社会的传统和封闭。
方鸿渐的恋人花花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欺骗的典型,她的出现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荣心理。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人性弱点和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围城写作特色
围城写作特色《围城》的艺术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一、独特的语言风格:1、《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2、妙语和心理描写:清词趣笔连珠妙语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作者还擅长刻画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通过展现人物心里活动,更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拖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整部小说更含蕴更有读者遐想的空间。
二、深刻的批判主题:1、对社会的批判。
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2、对文化的批判。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三、深厚的思想底蕴:《围城》不仅仅是指婚姻,更是指中西文化的交锋。
《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几乎必然地要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
四、鲜明的讽刺艺术:1、对文化的讽刺:《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
这种讽刺基于时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于钱钟书个体的原因。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是钱钟书的着力点之一。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围城》的语言艺术在于其精确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以及娴熟的辞章技巧。
首先,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了精确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既机智又懦弱的人,他的内心矛盾和无奈在小说中得到了精准而细腻的描绘。
通过这种精准的笔触,钱钟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钱钟书在《围城》中独特的叙事风格也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通过方鸿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故事的代入感。
另外,钱钟书在叙述中常常以幽默的口吻进行插科打诨,使小说充满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使《围城》独具一格,深受读者喜爱。
最后,钱钟书的辞章技巧也是《围城》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字里行间透露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作者运用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笔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同时,钱钟书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小说中描绘的方鸿渐和王夫人的关系,通过对象征性的茶杯的描写,透露出两人之间微妙而曲折的情感。
这种辞章技巧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以其精确的笔触、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娴熟的辞章技巧展示了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风格独特而引人入胜,辞章技巧精湛而富有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语言艺术的运用使《围城》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誉。
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论文关键词:围城语言特色讽刺辩证圆圈结构论文摘要:本文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经典著作《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重点解析了以比喻反讽人物内心、映射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以辩证的语言结构形成“围城”语言上的独特张力。
1947年进入读者视野的《围城》,到了今日,“围城”的读者更多了,语词含义更丰富了,渗透、映射社会风物的机会更多了,对“围城”一词的解读业已百花齐放,变得纷呈异常——在新近的一个别出心裁的书单上:女人应读的30本书,《围城》赫然在列,由此可窥一斑。
走进《围城》,初时是被钱先生的幽默所吸引,那种充满着敏锐思维渝丰富联想的独特小说语言,一度读来,只觉既是天生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又是警示恒言,催人深思。
以后,我又多次走进《围城》,并尝试从一个高而远的角度俯瞰它,方觉得《围城》无疑就是一座几近完美的、蕴藏东方智慧的、极具辩证主义的语言艺术大厦。
它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斐然,而这座大厦的建造者钱钟书亦不愧为“语言大师”。
本文认为,新世纪新时期的读者,理应从多个角度解读《围城》,即为一己之见增加些含量,亦可为他人做些提供片言只语之能事,还可显示对钱先生的倍加尊敬,学来些他的精华也说不定。
本文从《围城》的语言艺术角度出发,浅析了《围城》在语言艺术上的诸多特点,在这个纷纭的选题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围城》的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如下:1、睿智幽默的讽刺手法。
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基调就是讽刺,在他的笔下,社会、人生、道德、伦理、价值观等都未能逃过他敏锐的观察力。
全书语言机智、俏皮、犀利、入木三分,这些都是钱钟书借讽刺手法的本来功能在《围城》里淋漓尽致发挥使然。
①、对人物的讽刺。
钱钟书对《围城》里的大多数人物进行了讽刺(唐晓芙这个人物除外),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见所闻所感对他们作了辛辣而无情的讽刺。
在《围城》里,钱钟书先生调用讽刺手法,极尽讽刺之能事,对人物的讽刺俨然已经达到了近乎残忍的地步,这得力于它通篇的一种评述性语言。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它的艺术价值看,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
它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他崭新的创造在于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活用讽刺来展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一、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灵活多样《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智慧的火花,《围城》中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
一是善于运用文言文语句进行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围城》中,钱钟书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如下描述:“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
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
”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作者就利用文言文的作用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讽刺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二是借用英文进行讽刺。
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
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
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
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
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以妙语连珠、精妙绝伦的笔触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以犀利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与愚昧。
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夸张的对比,将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对封建社会的嘲笑和批判上。
小说中的崔家和卓家是两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他们追求名利、势力和权力,将婚姻视为一种交易工具,漠视人性和感情的本质。
崔嵬为了娶漂亮的李夫人,不惜迎娶孤儿胡姐,将其当作家仆使唤,可见封建家庭的虚伪和冷酷。
钱钟书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以嘲笑和批判人们追求虚荣与名利的愚昧行为。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挣扎,讽刺了人们对婚姻的不切实际和荒谬的追求。
主人公方鸿渐因为害怕婚姻的束缚,一再推迟婚期,并逃避与任何女性建立深入的关系。
他对婚姻的畏惧以及对自己感情的纠结,揭示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狭隘和压抑。
小说中还有许多荒谬的婚姻场景,如李夫人与卓文君,崔鸣泉与顾尔谦等人,他们的婚姻都是基于地位和金钱的交换,缺乏真情实感。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婚姻的荒谬之处,暗示了现实社会中婚姻观念的脱离人性和真情的可笑。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和行为的描写,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们的小团体意识和自私自利的行为。
小说中的职员俱乐部以及京都俱乐部都是限制人们自由和思想的组织,它们通过排斥和歧视,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小说描述了京都俱乐部成员对于外人、异己的嘲笑和排斥,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偏见和歧视。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这些小团体的行为,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群体意识和偏见,暗示了人们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围城》以细腻的语言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愚昧,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
这种讽刺艺术不仅让读者发笑,更使人们深思社会存在的问题。
而这也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表达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思考,并为现代社会提出一种理性和解放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014-5-24 21:20:40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绪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
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人物形象丰富、生动,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等,纷至沓来;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神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本文将就《围城》的语言艺术有关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希在学术界产生“砖引玉”的功效。
一、《围城》的语言特色钱钟书以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
该小说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围城》在语言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一直人们关注的热点。
《围城》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作者大量运用多种辞格有着密切的关系[1]。
同时,《围城》中方言词和欧化句式等语言手段的运用也为小说的语言魅力增色不少。
(一)《围城》的辞格《围城》中使用的辞格除了常见的比喻、比拟、夸张、反语、通感外,还有对比、对偶、双关等,这些辞格既有单独使用的,又有多种并用的,它们共同为读者展示了一场繁富、精妙的“语言秀”。
这些辞格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描摹性功能,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直接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在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从《围城》中摘引例句,就比喻、比拟、排比、双关这些辞格分析其特色。
1、比喻一部《围城》可以说是比喻辞格的“百科2、无家可归有时不失是桩幸事。
(299)其次,《围城》熟语的修辞作用第一,说明一件事实,增强概括力。
例如:方鸿渐回家的路上,早有了给苏小姐那封信
的腹稿,他觉得用文言比较妥当,词意简约含混,是文过饰非轻描淡写的好工具。
(76)第二,用简练的语言形式,展示生动的形象。
例如:安南人鸠形鹄面,皮焦齿黑,天生的鸦片鬼相,手里的警棍,更像一支鹤片枪。
(127)第三,用来展现人物身份,《围城》中的人物对话也多使用成语。
例如:鸿渐笑说:“你真是‘千方百计,足智多谋,层出不穷。
幸而他是个男人,假使他是个女人,我想不出你更怎样吃醋?”(325)最后,《围城》大量运用熟语的原因第一,熟语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
第二,钱钟书深得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三,《围城》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熟语丰富了作品的文化色彩。
(三)《围城》中的方言词《围城》使用的方言词语不多,但能酝酿一定的气氛,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一方面,方言词语能够切实表现出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另一方面,方言俗语具有鲜明的地方人文色彩,它能真实地反映该地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和人文心理。
读者通过把握这些具有地域特征、表示某种特殊意义的方言词,进而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欣赏它的艺术表现手法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围城》中的欧化句式欧化句子在《围城》中使用的不多。
作家或者为了强调意义,或者为了逻辑严密,或者为了语言简洁,巧妙的将西洋语法中的积极因素移植到汉语当中,既不影响文义的表达,又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接受。
二、《围城》的语言风格(一)幽默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普通语言学的概念,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中德•索绪尔的追随者就把“风格”这个术语用作“个人语言的特点”。
它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所独具的审美趣味和创作个性,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标志。
广义上讲,它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语言特征的,某种综合性的总体特点。
[2]狭义上讲是指作家对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由此表现出作家的气质个性、才能学识等主观因素。
我们这里是从狭义上谈《围城》的语言风格的。
《围城》的语言是幽默讽刺的,这一风格主要体现在幽默的艺术技巧和幽默的内容构成两个方面。
钱钟书是语言大师,他的幽默是与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分不开的。
他擅长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和技巧,把抽象的思想和概念形象化、动态化,而又把形象的事物抽象化,把高雅的事物通俗化,而有时又
俗话雅说,把通俗的事物高雅化,把简单的叙事知识化、经验化等等,从而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
[3]为清楚地分析和显示小说幽默的风格特点,我们把《围城》中的幽默从内容构成上分为“机智型幽默”、“讽刺型幽默’、“自嘲型幽默”三种类型。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机智型幽默运用机智对事物进行巧妙的解释,或是违反正常的思维规律造成读者“心理期待的扑空”,或是说出人们意想不到的大实话,或是把看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或所
含的道理等等,造成谑趣。
例如:“她(鲍小姐)自信很能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
”这个句子带有康德所谓“心理期待的扑空”或周谷城所谓“预期之逆应”的性质。
钱先生用有违人们正常规律的机智巧妙的解释,造成人们“心理期待的扑空”。
“鲍小姐自信很能诱人”,人们期待的是看她怎样引诱人,而作者却说她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
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幽默之感也自在其中。
2、讽刺型幽默《围城》中,上至尊严的上帝,下到一般人的弱点和缺失都成了钱先生幽默的对象和讽刺的目标。
有用游戏的笔调来对真理、宗教、政治等进行调侃,比如把衣着裸露的鲍小姐比为真理;把接吻比作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把眼睛比作“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可以说,一部《围城》就是揭去那些“新儒林”头上的神圣光环而使他们走向平凡。
作者是以冷静客观的游戏态度来嘲讽那卑下的人类弱点。
在他的笔下,没有不带弱点和缺失的令人敬佩的完人,就连被一些人认为是他的梦中情人的唐晓芙,作者也写她的虚荣、过分理想化等弱点。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笔下的人物,除李梅亭、褚慎明、高松年等几个假道学、政客、汉奸令人厌恶之外,其余的人物虽然都被作者嘲讽,都有可笑的弱点和缺失,但是却并不令人讨厌,反而叫人笑过之后产生怜惜和同情。
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可笑的弱点和缺失是人类所共有的,带有普遍性。
[4]我们在笑他(她)们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笑我们自己。
比如我们笑方鸿渐的孟浪荒唐而又怯懦的性格,同时又同情他的处境并欣赏他为人处事的正义感和不做资本家走狗的气节;我们笑赵辛媚在与方鸿渐角逐苏文执时态度的狂傲和手段的卑鄙,但又欣赏他事后对朋友的坦诚和义气。
作者写这些人物的性格及缺失,
正是暴露人类的根性弱点,使人们在笑声中认识、克服这些弱点,把自身发展得更为理想和完善。
3、自嘲型幽默自嘲是向别人袒露心扉显示真诚求得理解和交流的一种艺术手段。
钱钟书主张幽默的人“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
肯定“自嘲”是一种真正的幽默。
这也决定了他的幽默有时带上了一种“自嘲”的性质,形成一种“自嘲型幽默”。
这种“自嘲”式幽默在《围城》中表现为作品中主人公的“自嘲”。
[5]比如写方鸿渐因苏文纨从中破坏而被唐小姐甩了,又因为没有满足周太太的好奇心而被挂名岳父周经理辞退了。
这时方鸿渐也只能以“一笑置之”的态度来对待这接踵而来的失意事儿了。
他自嘲道:“好!好!运气坏就坏个彻底,坏个痛快。
昨天给情人甩了,今天给丈人撵了,失恋继以失业,失恋以致失业,真是摔了仰天跤还会跌破鼻子!‘没兴一齐来’,来就是了。
索性让运气坏得它一个无微不至。
”总之,《围城》蕴涵的幽默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机智型幽默”、“讽刺型幽默”和“自嘲型幽默”等三种类型。
值得说明的是,这几种类型的幽默在小说中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机智中带讽刺,讽刺中有谑戏,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交相融的情况。
[6]另外,这几种类型的幽默在小说中也不是平均平等的,而是以“机智型”和“讽刺型”为主,“自嘲型”则较少。
(二)语言的智慧和学者风格钱钟书完全是以一个边缘人、局外人的角度,带着一种业余爱好者的随便与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智慧幽默。
钱钟书的《围城》,钱钟书先生在书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
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坎坷境遇和不幸爱情,暗示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生困境。
[7]该书立意深刻,技巧高超,语言幽默,哲思隽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