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小说批评中的_化身_说及相关话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身” 一、 说在创作中的指称意义
明清戏曲小说作家、 批评家对创作活动的特 征、 规律性进行探索总结时提出了“化身 ” 说。 由
பைடு நூலகம்
“ ‘自况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编号: 07JA751013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文学传 ( 编号: 07J05 ) 阶段性成果 统与小说戏曲” 作者简介: 王进驹,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学博士。
⑤ 于双文闺中也。
塑造人物形象是戏曲家和小说家的共同任 务, 而揣摩体验创作对象的状貌和精神心理则是 “动心说” “化身说 ” 其中之关键, 所以 与 在探索创 作心理和艺术思维特征方面构成了相通互应的关 系。金圣叹论施耐庵凭“动心 ” 之本领写出豪杰、 奸雄、 淫妇、 偷儿的逼真形象, 其创作内涵指涉的 自然是小说中各类人物而不限于某类和某一特定 “动心说” 人物, 所以 也具有对人物形象创造活动 的普遍性指称意义。 金圣叹的有关评点后来无论对小说还是戏曲 都产生了影响, 如李渔在论戏曲创作时说: 言者, 心之声也, 欲代此一人立言, · 75·
⑨ 有灵, 亦当颔之矣。 《青衫记》 张凤翼认为 作者顾大典的经历和情感意
夫天下后世之读我书者, 然则深悟 , 君瑞非他 君瑞殆即著书之人焉是也; 莺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莺莺殆即著书之人心头之人焉 莺非他, 白马, 悉复非他, 殆即为著书 是也; 红娘、
瑏 瑠 之人力作周旋之人焉是也。
金圣叹是主观色彩异常浓烈的批评家, 在他 眼里剧作家也是把自己的身心都融注到描写对象 身上去的, 应该说这种观点对于明清戏曲中大量 “自况 ” 具有 即自我表现性质的创作现象是一种 概括, 对后来的创作和批评都有着很大影响 。 与剧作家化为特定的“戏中之人 ” 相同, 小说 家也常化为书中之主人公, 小说批评中不乏这样 《红楼梦》 的评点。如 第二十七回写黛玉哭吟《葬 , 庚辰本眉批: 花吟》 余读《葬 花 吟 》 凡 三 阅, 其凄楚感 , , , 慨 令人身心两忘 举笔再四 不能加批。 : “先生身非宝玉, 有客曰 何得而下笔, 即字字双圈, 料难遂颦儿之意。 俟看过 ” 玉兄后文再批。 噫唏! 客 亦《石 头 记 》 獉獉 獉獉獉 化来之人, 故掷笔以待。 獉獉獉獉 接着的第二十八回开头承上回交代林黛玉葬花吟 , 诗缘由, 然后写“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 ” 庚辰 本眉批: 不言炼句炼字辞藻工拙, 只想景想 反复推求, 悲伤感慨, 乃玉 情想事想理, 兄一生之天性。 真颦之知己, 玉兄外实 獉獉獉獉獉 獉獉獉獉 无一人。想昨阻批《葬花吟 》 之客, 嫡是 獉獉獉 獉獉獉獉 獉獉獉 獉獉 獉獉 宝玉之化 身 无 疑。 余 几 作 点 金 为 铁 之 獉獉獉獉 獉 獉 獉 人。笨甚笨甚。 , 《石 这两条批语中说“阻批《葬花吟 》 之客 ” 是“ 》 ” “ ” , 头记 化来之人 嫡是宝玉之化身 也就是指作 者, 正因他是设想自身为宝玉, 所以才能以黛玉知 《葬花吟》 己之心写出宝玉听了 之后那种“想景想 情想事想理, 反复推求悲伤感慨 ” 的“天性 ” 来。 , “这位 赵冈先生认为这两条批语为脂砚斋所为
于他们所考察和概括的创作现象, 有时是整体性 的, 有时是个别性的, 因而所用“化身 ” 话语的指 普遍性的与专指的、 特殊性的 称意义也有总指的、 不同。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化身 ” 话语的指称意 义分为两种: 一是总指作者与其创造的各种人物 二是专指作者与其创造的特 形象的关系和状态, 定人物形象的关系和状态。下面分而论之: 1. 第一种指称意义。 明代著 名 戏 曲 家 孟 称 舜 在《古 今 名 剧 合 选 序》 中说: 吾尝为诗与词矣, 率吾意之所到而 言之, 言之尽吾意而止矣。至于曲, 则忽 为之男女焉, 忽 为 之 苦 乐 焉, 忽为之君 主、 仆妾、 佥夫、 端士焉。 其说如画者之 当其画马也, 所见无非马者, 人 画马也, 视其学为马之状, 筋骸骨节, 宛然马也。 而后所画为马者, 乃真马也。学戏者, 不 置身于场上, 则不能为戏; 而撰曲者, 不 则不能为曲, 此曲之 化其身为曲中之人, ① 所以难于诗与辞也。 “化其身为曲中之人” , “化身 ” 这是 说的具有 概括力的纲领。 在此之前, 王骥德《曲律 · 论引 》 : “引子, 子第三十一 在论戏曲的引子时曾指出 须以自己之肾肠, 代他人之口吻。盖一人登场, 必 獉獉獉獉獉 獉獉獉獉獉獉 有几句紧要说话, 我设以身处其地, 模写其似, 却 獉獉獉獉獉獉獉
文艺理论研究 2011 年第 6 期
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若非梦往神游, 何 ? , 谓设身处地 无论立心端正者 我当设 代生 端 正 之 想; 即 遇 立 心 邪 辟 身处地, 我亦当舍经从权, 暂为邪辟之思。务 者, 使心曲隐微, 随口唾出, 说一人, 肖一人, 勿使雷同, 弗使浮泛, 若《水浒传 》 之叙 事, 吴 道 子 之 写 生, 斯称此道中之绝 ⑥ 技。 李渔的论述, 着眼于戏曲的代言特点, 但其以立心 去立言, 设身处地, 洞达心曲隐微的要求, 与小说 的写人叙事实则相通( 他同时也是小说家 ) , 这正 是对金圣叹关于施耐庵写豪杰奸雄时可以有“豪 “奸雄之才” , 杰之气” 与 而写淫妇偷儿时则又“亲 亲动心而为偷儿 ” 评论的概括, 明 动心而为淫妇, 与“动心 ” 说可谓一脉相 显是受到金圣叹的影响, 。 , 承 当然 李渔作为富于实际创作经验的戏曲家 , 对于代言性艺术的特征更有着自己的独到体会 : “笠翁手则握笔, 口却登场。 全以身代梨园, 复以 獉獉獉獉獉獉 神魂四绕, 考其关目, 试其声音, 好则直书, 否则搁 ⑦ ” 李渔兼作者、 笔, 此其所以观、 听咸宜也。 演员、 听( 观) 众于一身, 如此去代人物立言, 自然能取 得极佳效果。至近代人谈戏曲代人立言亦不脱李 渔之轨范, 如王季烈《螾庐曲谈 》 卷二《论作曲 · : “至传奇则全是代人立言, 论作曲之要旨 》 云 忠 生旦殊其吐属, 总须设身处地, 而后 奸异其口吻, ⑧ ” 可以下笔。 2. 第二种指称意义。 《青衫记序》 明代戏曲家张凤翼 云: 《长庆集》 , 予读白氏 至《琵琶行 》 不 能不掩卷而叹也。…… 不意有慕其事, 复演而为传奇若松陵君者, 第令香山再 生, 且当雁行乐天矣。…… 夫以乐天后 身, 传乐天往事, 何异镜中写真, 虽事近 虞初, 而才情互发, 无俟入口吐音, 盖掷 地可令有声也, 岂独并驱东嘉哉! 乐天
文艺理论研究 2011 年第 6 期
明清戏曲小说批评中的“ 化身 ” 说及相关话语
王进驹
( 暨南大学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10632 )

— — —“化身 ” 要: 明清戏曲小说批评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概念 及相关话语, 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些话语,
“化身 ” 可以辨明它们在创作中的指称意义和创作动力学 、 艺术思维学性质, 认识 说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意 义和影响。 关键词: 明清 戏曲小说批评 化身说 相关话语
“化身 ” 作为一个固定用语来源于佛教。 佛 教认为佛有三身: 法身、 报身和化身, 其中化身是 随应三界六道不同状况与 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 , “化身 ” 需要而变现之佛身。在文艺领域 一词主 要见于涉及宗教人物的一些诗文和书画作品 。明 , “化身” 代之前 一词很少用到文艺批评之中。 从 , “化身 ” 在戏曲小说批评中出现, 之后 晚明开始 相关话语的使用渐多, 涉及戏曲小说的创作、 表 阅读( 观看 ) 及评点活动等各环节, 是具有一 演、 定理论内涵与实际应用价值的批评话语 。但在现 当代的古文论研究中, 尚未见到专以“化身 ” 及相 关话语作为一类批评概念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 。 有鉴于此, 笔者拟对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主要梳理 “ 说及 和分析与戏曲小说之创作相联系的 化身 ” 相关话语, 而 与 表 演、 阅 读 等 活 动 相 联 系 的“化 “化身” : “现 身” 说则另文论述。与 相关的话语有 ” “现身说法” “后身” “替身” “置身” “身” “设 身 ” “以身代 ” “化” “为 ” 等, 还有些评论虽不 身处地 出现上列词语, 但表达出相类似的意涵, 在精神实 “化身” 质上相通, 也将其纳入 话语的范围。
佛学的概念, 在流变过程中颇多歧义, 源于儒学、 金圣叹借用来作文学批评时又掺进了自己的理 故要梳理清楚较为繁琐, 好在目前已有不少小 解, 说理论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 ④ 。 倒是金圣叹 在直接回答为什么施耐庵并非淫妇、 偷儿, 却能 “写淫妇居然淫妇, 写偷儿居然偷儿 ” 时, 用“实亲 动心而为淫妇, 亲动心而为偷儿 ” 的话, 言简意赅 《水浒 》 地把 人物塑造的创作心理和艺术思维特 征揭示了出来。 尽管“动心 ” 本来也有佛学的渊 源, 但用在此处却可不必知道来源就能理解其含 。“动心” 义 具有与“化身 ” 相同的意义和指称功 能, 作为佐证之一的是金圣叹在谈作者如何体验 描写对象的情态时, 也跟孟称舜一样举了画家模 如在第二十二回武松打虎时评道: 仿马的例子, “传闻赵松雪好画马, 晚更入妙, 每欲构思, 便于 密室解衣踞地, 先学为马, 然后命笔。一日管夫人 来, 见赵宛然马也。今耐庵为此文, 想亦复解衣踞 地, 作一扑、 一掀、 一翦势耶? …… 我真不知耐庵 ” 何处有此一副虎食人方法在胸中也。 佐证之二 《水浒》 《西厢记》 是继批 之后的 评点中, 也使用了 “化身 ” “现身” 的说法: 我请得化身百亿, 既为名山、 大河、 奇树、 妙花, 又为好香、 好茶、 好酒、 好药, 而以为赠之。 则 如 我 自 化 身 于 后 人 之 而后人乃初不知此之为我之所化也 。 前, ……我请得转我后身便为知心青衣, 霜 晨雨夜, 侍立于侧而以为赠之。 正即观世音菩萨经所云, 应以闺中 女儿身得度者, 即现闺中女儿身而为说 法。盖作者当提笔临纸之时, 真遂现身
· 74·
“化身” 明清戏曲小说批评中的 说及相关话语
调停句法, 点检字面, 使一折之事头, 先以数语该 , , 。 ” ( 括尽之 勿晦勿泛 此是上谛 文中着重号均为 ) ② 已经触及了戏曲创 以下不再说明。 引者所加, “代言” 和体验剧中人物情境的重要问题, 只 作的 “引子 ” 是他主要从写作戏曲 的角度去论述, 而没 有把它作为戏曲创作的全局性问题来看待 。孟称 舜则将其提升到戏曲这一与诗词不同的艺术样式 的总体创作特征进行辨析, 指出剧中人物性别身 份、 命运遭遇差异及变化极大, 作者要把自己当作 剧中人物, 揣摩想像人物的状貌言动, 性情行事, 才能把这种认识体验表现出来, 达到我与剧中人 物的契合交融状态。除了用画家模仿马的例子作 比喻, 孟称舜还指出作者应“身处于百物云为之 。 孟称舜所说的“曲中 心通乎七情生动之窍 ” 际, , 是泛指戏曲中各种人物而不限于某一特 之人” , “化身” 定人物 所以其 话语对人物形象创造活动 具有普遍性指称意义。 与戏曲批评相应, 金圣叹的小说批评也出现 了类似的话语: 耐庵写豪杰, 居然豪杰, 然则耐庵之 为豪杰可无疑也。 独怪耐庵写奸雄, 又 居然奸雄, 则是耐庵之为奸雄又无疑也。 虽然, 吾疑之矣。夫豪杰必有奸雄之才, 奸雄必有豪杰之气; 以豪杰兼奸雄, 以奸 以拟耐庵, 容当有之。若夫耐 雄兼豪杰, 庵之非淫妇、 偷儿, 断断然也。今观其写 淫妇居然淫妇, 写偷儿居然偷儿, 则又何 也? 噫嘻。吾知之矣! 非淫妇定不知淫 妇, 非偷儿定不知偷儿也。 谓耐庵非淫 妇非偷儿者, 此 自 是 未 临 文 之 耐 庵 耳。 ……惟耐庵于三寸之笔, 一幅之纸之间, 实亲动心而 为 淫 妇, 亲 动 心 而 为 偷 儿。 既已动心, 则均矣, 又安辩泚笔点墨之非 入马通奸, 泚 笔 点 墨 之 非 飞 檐 走 壁 耶? ( 五十五回总评) ③ 金圣叹的评点虽未出现“化身 ” 的字样, 但所谈是 在同一作者笔下出现的各色人物, 其身份性格行 事都要合乎情理、 真切生动的问题, 与孟称舜的论 题同一性质。 金圣叹认为施耐庵能以一心所运, “一百八人各自入妙 ” 达到 的境界, 是因为他善于 格物, 格物的方法是忠恕, 而要懂得忠恕必先知道 , “耐庵作《水浒 》 因缘生法 一传, 直以因缘生法, ” , “格物 ” “忠恕” “因缘生法 ” 为其文字总持 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