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活用课本素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致用,活用课本素材

摘要:语文课本中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喻理于事的寓言、童话,都是学生习作的优秀范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还应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有侧重点地从每一篇课文中挖掘出一个习作点,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习作点进行习作练习,能有效的减小作文的难度。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选材,并为作文服务。

关键词:课本素材;学以致用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就会有畏惧、厌烦的心理,于是我在班级中做了一番问卷调查,让他们说说害怕作文的原因,结果显示:大约70%的同学表示在写作文时经常写了个开头,接着就“笔塞”了,想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20%的同学说有构思却不知如何表达:10%的同学说能写完篇,但其中有几位同学说写出来的内容总是不够充实,语言不够优美……笔者认真研读了这份调查报告后,得出学生害怕写作文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写什么。确实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且有大部分学生尚未成为“巧妇”,因此让学生“有什么”可写是解决写作文难的关键,那“有什么”从何而来,当然同学的生活体验、阅读感悟均可作为选择的源头,但由于初中生生活体验不是太多,而且许多初中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读教科书,况且大部分同学的阅读面尚不是很广,而且在十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许多语文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教师在

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多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就建议同学尝试着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法、内容加以提炼组织,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学以致用,将课文与写作结合起来。

一、学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死海不死》,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大自然的语言》,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奇妙的克隆》,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爱莲说》,托物言志,精练传神;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

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难忘那一片绿》、《秋日细语》、《爱的奉献》、《民族魂-读有感》、《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二、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领之势,画龙点晴之效,令人“把作品读完以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篇”(列夫.托尔斯泰语)。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风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只有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门见山,一下子点出了题目“背影”。鲁迅《故乡》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用耐人寻味式,《羚羊木雕》结尾“这能全怪我吗?”设下悬念,引人深思……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以致用。

三、活用课文内容

课文的内容或感人或有哲性或引人深思,是一笔极宝贵的写作素材,笔者建议同学尝试着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内容加以提炼组织,巧

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学以致用,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写作中去,于是笔者以此为契机,上了一堂公开课——“善读”之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活用到作文中来,而大部分的课文是同学与老师一同学习过、研读过的,故许多同学对课文亦理解得较深刻,运用起来也较熟练。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指导,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选材障碍少了,内容也充实了不少。

笔者这样指导学生来活用课本中的素材:1、若是一些名句可直接摘引,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摘引后可稍加议论。2、可从主题思想出发写感悟。3、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出发写感悟。笔者经常展示一些同学活用课本内容的优秀片断,让学生从学生实际的练笔中学会更好地活用。

展示李美兰同学活用《背影》的作文片断——父爱如山!“伟岸的高山”永远只有寡言的肃穆,于是临行送别也只剩寥寥数语的叮咛。他的爱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于是他穿过铁道爬上目台为儿买橘的艰难才不曾令他却步。有人说,他的背影实在不怎么雅观,但我说,他的背影是只得动容的美,因为那是高山般深沉的爱,情深意长的款款慈爱是一个20岁的大男孩晶莹泪光中唯美的幸福!

展示郑碧兰同学在考场得高分的考场作文的精彩片断——

是什么使苏轼仕途受挫却仍期待“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是什么使愚公面对巍巍高山却仍坚守移山的决心,纵然遭智叟挖苦嘲笑也毫不动摇?

夸父逐日却消失在紫色的暮霭中却仍无怨无悔,只让庞大的身躯在倒下的时候,丢弃的杖化为那一片桃林,昭示着如太阳般不灭的精神,又是为何?

是信念,是纵使风雨兼程也仍执着坚守的信念,是纵使荆棘丛生也要披荆斩棘的信念。

或许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可避免的重重风雨,但不会变的是信念,只要信念在,便可在风雨中仍自信呐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仍守望用心中的凌云壮志去闯出一片天空。

教学生作文,关键要解决“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从课文中挖掘写作训练点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让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读写相结合,为学生铺设一条平坦的写作之路吧!

参考文献:

[1]《厦门市初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中学作文教学法》安徽师范大学黄建成袁立痒主编。

[3]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新课程标准方案解读》、《教学方法的变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马巷中学 3610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