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实践是认识来源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
辨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认识的途径,但直接经验 并非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3.(四川高考)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 ×)
辨析: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展真理,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4.(山Leabharlann 高考)先知后行重在知。( ×)
辨析: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行需要在知的指导下进行, 但实践决定认识,重在实践。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 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析] 从问题逻辑看,涉及的知识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 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两个层面。从材料逻辑看,材料既 体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体现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回答时,还应体现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深化发展。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表现
侧重点
误区
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这种主观见之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
于客观的活动为主 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
观认识是否符合客 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
观实际提供唯一的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
判别尺度
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
突出认识的终极意 义
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或者说是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这与认识的
目的是不同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 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 动引向歧途。 (3)方法论要求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 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比较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 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来自于实践。 (2)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 接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5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5张PPT)

创造新的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离不开意识的指导,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 全家使用榔头、簸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 终将二山移走。
愚公移山是有一定历史性的活动
有人认为,愚公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他太愚了,因为愚公 采用锹挖、肩挑的方式移山,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炸药 炸,不用车运。
第六课 探索真理的历程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0 1 什么是实践 02 实践的三大特点 0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不下水,怎么能学会游泳
思考 你赞同谁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哲理?
实践
小马要到河对面去,松鼠过来说,
可千万别过河,河水太深了,进
去就会淹死,牛却说没事儿,河
水很浅,还没有没腰呢。这匹小
自身检验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
本身无法证明 自身不能回答
认识对象和主观认识 都不能充当检验标准
认识
指导
改造
获得
实践 客观世界
实践结果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 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 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工具和其他设备
对象
改造 自然界或 人类社会
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思考: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愚公移山有什么特点? 愚公移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 创造新的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课件5: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课件5: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要获取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 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推动各种学说不断更新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提出
后来又有人 提出...
最新观点
工业污染说 问题未解
汽车尾气说 新问题
关注自然净化限度 研究
认识工具 认识能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
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
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
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第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观的桥梁,处
于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成符功


认识 ─────────→ 实践…结果


∣ 错误的↓ 认识
──────
失败 主观与客↑观不相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7张PPT)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
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 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
一个认 识是否 正确?
用实践 来检验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A、人们无法判定自己 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 相符合
B、客观事物自身也 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 确地反映了它
作用。
课堂演练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D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C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
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实践及其特点
3、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 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 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1)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的特点
问题3:
(1)港珠澳大桥是全体工程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 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 是孤立的活动。 (2)如果把时间往前追溯50年,港珠澳大桥能建设成功 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 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 不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共26张PPT)
3结合课程改革的一些新想法
1 2
立德树人 创立情境
教学中增设环节,体会实践中的勇气与不易
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历史长河中关于真理追求的孜孜不倦
例如:
设置问题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与“行”孰难?
有哪些如今只道是平常,却得来不易的“认识”?
有哪些如今只道是平常,却得来不易的 “认识”?
将习得的知识作为工具,进行自我检验 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动物界最高超的纺织工织布鸟正在编制精美的鸟巢 2.为满足换乘需求,对地铁5号线站台进行了加宽改造
属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属于生产实践活动 属于变革社会实践活动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一直在寻找“一例贯穿”
从金银花到山银花
从千金方到本草纲目
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拓展 ……
从标题入手,回归哲学命题本身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初步定位
1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排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前移
2模糊“例”的地位,凸显哲学本身的思辨性,用哲学思维
来引领教学设计
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再认识
目录
1教学设计的萌芽
2教学设计的成型
3结合课程改革的一些新想法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材知识结构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实践的含义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共41页文档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共41页文档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 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道理的?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 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 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 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 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 血的大门。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
指导
改造
主观认识
实践
客观事物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 系的桥梁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认 践识
正确 实 践
错误
主客观相符 主客观相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行与知的关系?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人教版配套课件 必修4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人教版配套课件 必修4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实践 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的统一
易错辨析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依赖 于理性认识。( × ) 提示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它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 提示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 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 提示 盲目的实践是以错误认识为指导的实践,是存在的。
变式训练2 “中国复眼”(学名: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
设施)作为目前世界上计划构建的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预期作用距离将达
到1.5亿千米。未来,“中国复眼”计划观察上亿千米外小行星和类地行星,
以拓展人类深空观察的边界,满足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地月态势感
知等科研需求。对此认识恰当的是( C )
提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升关键能力 考向一认识 典例1 (2021山东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 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 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 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中国绘画美学纲领性命题中 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 A.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C.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实践
“主体”
客观物 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强调实践受客 “对象”
质性 ②实践活动(物质性活动)的过程及其 观因素的制约 “手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医生在抢 救病人的需要中产生了对输血的认识,在输血实践中出现新
问题促使人们对输血进行不断的尝试和研究,随着认识工具
的完善,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 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1)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研究对象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小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总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实践是认识是 基础(实践对认识 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根本动力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最终目的、归宿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 导作用
水流湍急,河水冲击石兽时会形成一个漩涡,河水冲走石兽前
面下方的泥沙,日积月累出现大坑,石兽就会像前倾斜滚动, 几十年后石兽便逆流而上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本身不能自我检验其正确与否,而事物本身也不能告
诉人们谁对谁错,只有将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 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才能明理。而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只能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 映了客观事物。
【阅读材料三】 古时候,河北沧州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倒塌,庙前一对石
兽滚落河中。几十年后,人们重修寺庙需要打捞石兽,但是从 何处打捞却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应该从河的下游打捞,有的认 为应该从石兽滚落的地方打捞,有的认为应该从河的上游打捞, 你认为应该从哪里打捞,说明理由。
【提示】
石兽是在河的上游找到并打捞上来的。因为此河水中多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6张PPT)

问题导入
无痛手术的成功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无痛手术的成功,是医 生们实践的结果。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 的需要,实现“刀下无痛”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③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体现了这一点。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医生掌握无痛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答案:C
探究点 2 情境链接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世纪 40 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 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会导致昏厥、休克甚至 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 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 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 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问题导入
结合材料,说明实践的特点。
答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十三五”时期,实现经 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要受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制约。实践具有能动性,“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说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 具有社会历史性,“十三五”规划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 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例 1】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 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 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
解析: 题干中的“思考”“有计划”便能表明实践具有能 动性,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 的主 体
实践 的对 象
自 人 然 类 界 社 会
是直接现实 性活动
非纯主观思 维活动
1. 实践的含义
主体 对象 性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两层基本的含义
A.凡是实践,主体都是人(不是动物)对象是客观事物识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
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意义】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
(2)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目标测试
1、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C
)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
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
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
大大的提高。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 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 回答。 为什么?
要成为检验认识正 确性的标准,须具 备什么特点?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 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 地反映了它。
注意: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
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认识的途径 学习知识(间接经验) 实践
亲身实践(直接经验)
判断: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 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才算理解深刻,才能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28张PPT)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明确实践的三个特点 3、掌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工人做工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教师讲课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
注意 3点:
实践 认识 的主 体
实践的 对象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 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4.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 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讨论:
为什么说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 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实践主体 的能动性 实践主体 改造自然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总结与归纳:
1.实践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性、历史性
3.实践的构成要素:
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
4.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主观能 动性的活动
原因
表现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辨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 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错误实质:把盲目的实践活动理解为无 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分析: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正确意识做 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人的实践 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有人的意识的参 与,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 正确:没有意识参与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但是缺乏正确意识指导的盲目的实践活 动是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实践是认识来源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实践是认识来源
15
10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都是来自实践
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先 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致力于“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1)实践中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促进了认识 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 (3)随实践发展,认识的主体-人的认识能力也在发展
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
学法指导2 请安静、独立、快速完成下列要求,限时8min
一、教材导读:阅读教材44-46页
二、请根据下列选项完成问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 。先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 在致力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表明( )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 ) 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表明( ) 4、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 ,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这表明( )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14
1.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近水识鱼性, 近山识鸟音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 诠释了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 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的哲学依据有 ( )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我不停地思考创新, 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高中政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小结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基 础
来源
动力 唯一检验标准
目的和归宿
实 践 决 定 认 识
合作学习:
要求: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老师下 发的任务,请4个同学做好分工,群策群力,在充分讨 论的基础上形成文字材料,并把研究成果上交.
1、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 “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 的行动指南。表明 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 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 发明了锯子。这说明 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 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 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归宿
需要细腻地描写被踢之后的感受 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被踢之后的感受, 但他自己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信 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伯桑迎上前 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能踢我几脚吗?那乞丐被说 得莫名其妙楞住了,以为他神经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 并从口袋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 猛踢 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 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脚。莫泊 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的 被踢的感觉。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材料一: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 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要了奶牛.运 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 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 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材料二:《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 有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 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精通,但是天下没 有地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 领。

高中政治 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

( 2 )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原因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主体 改造自然
表现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 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意识根源
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才 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 真正发挥出来。
因此,二者是不矛盾的。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 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1961年人类首次升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2004年勇气号登陆
入太空(前苏联) (美国)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
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 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性活动.
一 、实践及其特点
1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
性活动.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
世2。、4、6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成功


认识 ─────────→ 实践…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 动。
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
学法指导2 请安静、独立、快速完成下列要求,限时8min
一、教材导读:阅读教材 44-46页
二、请根据下列选项完成问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
,?全面发展惠东鞋业 ,?惠东县委县政府 制定了《惠
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不断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
,?使惠东鞋业经历了从小作坊生产到流水线生产再到
逐步形成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产品销售 一
条龙的鞋业产业的 历史发展格局 。2006年惠东被授予“
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称号,面对荣誉,时任县委书记
。先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
在致力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表明(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 )
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表明( )
4、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 ,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这表明(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都是来自实践
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先 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致力于“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1)实践中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促进了认识 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 (3)随实践发展,认识的主体-人的认识能力也在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的 ?可以创造出本来没有的东西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离不开社会 ?实践水平受历史条件制约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6
小结1: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 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说:荣誉来之不易,这是惠东人打拼 20多年的结果, ?
这一荣誉不是个人的,它是惠东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
?做大做强惠东鞋业是我们的 执着追求的目标 ,努力下
去终将实现 。
2
学法指导1 请安静、独立、快速完成下列要求,限时8min
1、教材导读:请根据下列问题,阅读教材42-43页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具有哪些特点?
平山中学 陈振约
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2、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 3、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惠东女鞋产业发展历程
惠东鞋业是 1981港商李炳好带着在香港学会的制鞋
手艺和一些设备,在黄埠镇开始的。 ?但由于受技术、
资金、原料、环境等 客观因素制约 ,惠东鞋业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只是 家庭小作坊式发展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爱因斯坦说:“谁要是 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 域的 裁判官 ,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主观的认识不能靠主观去判断,必须通过 客观的实践检验
1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 学。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 观众。
?发展惠东鞋业是我们的执着追求的目标,努力下去终将实现。
4
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3点:实践
的主 体
实践 的对 象
自人
然 界
类 社

是直接现 实性活动
非纯主观 思维活动
5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构成来要素是客观的
2、实践的特点
?受客观制约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制下定列《句惠子东分鞋别业体产现业实化践?发的展?什计么划特》点?:学习制?鞋?理论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发展惠东鞋产业受技术、资金、原料、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
?为了全面发展惠东鞋业,制定《惠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惠东鞋业经历了小作坊到流水线再到一条龙产业历史发展过程
?获得“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荣誉促进惠东鞋业不是个人的而 是惠东人民劳动结晶
9
小组成员互教互学,限时3min
二、请根据下列选项完成问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
。先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
在致力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表明(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14
1.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近水识鱼性,
近山识鸟音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
?惠东鞋业经历了小作坊到流水线再到一条龙产业历史发展过程
?获得“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荣誉促进惠东鞋业不是个人的而
是惠东人民劳动结晶 ?发展惠东鞋业是我们的执着追求的目标,努力下去终将实现。3
小组成员互教互学,限时3min
1、教材导读:教材42-43页
2、判断下列属于实践的是?(

?全面发展惠东鞋业 ?《惠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2、判断下列属于实践的是?(

?全面发展惠东鞋业 ?《惠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制定《惠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学习制鞋理论
3、下列句子分别体现实践的什么特点: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发展惠东鞋产业受技术、资金、原料、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
?为了全面发展惠东鞋业,制定《惠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 )
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表明( )
4、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 ,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这表明( )
10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