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方案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主要依据
1.1 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修订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2其他依据
1、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
3、重庆市万州区建委核发的用地红线图(1:500)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其它相关专业及卫生、环保等专业设计规范
2. 工程概况
2.1区位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立苇村1组,位于城乡结合部,距长岭镇较近,约2.5公里,距万州区主城约25公里。
2.2 自然环境条件
整个立苇村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多变。该区山体、植被保护较完好,自然环境优美。常年气候适中,热量充足,光照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本项目所在地块多为农业用地,池塘较多,零散分布。整个地形从东向西为一缓坡,最大高差约18米。场地中间和南面有两条横穿东西的高压走廊,建筑物必须避开其控制范围线。该地块北面有已硬化的一村级路,通向长岭镇。整个场地地质较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修建建筑物。
2.3 概况
规划用地面积51338.72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1995.66平方米,建筑总占地面积9818.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107.68平方米,居住总户数204户。
3. 地块总体规划设计要点
鉴于整个地形从东向西为一缓坡,建筑主要采用沿坡度阶梯性布置,让每户视野更开阔,一览前方的风光。场地中间设立文体活动中心、广场以及中心花园,建筑主要分布其两侧,这样既保证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利用又保证了人居环境的优化。居住区采用紧凑布局,景观区保留现状的水塘及山体,维护了自然地貌同时,加以合理的改造,打造一个融文化品味、现代特点及山水风情的现代民居新村。
4. 地块景观设计要点
4.1本工程主要分4个景观分区,分别为主入口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区、中心花园区、休闲长廊区。主要结构为“一轴两心多组团”,场地中部的文体活动广场与中心花园连成为一轴;两心为主入口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分别位于一轴的两侧;多组团主要位于居住区,提供休息休闲的绿化景观。
4.2主要景观介绍:主入口文化长廊,篆刻《立苇新村赋》,介绍立苇村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农民新村的规模、安置人口等基本情况;粘贴一些政策法规、公民道德、生活常识、传统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图画;刻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名人的名句、名篇、经典诗词,以及寓义通俗易懂,集趣味性、知识性一体的故事等;展示新村居民的摄影、书法、绘画等作品。文体活动区, 包括公共服务中心,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居民进行政治、组织活动、学习交流以及体育运动的场所。中心花园区,种植花草树木,铺设曲径小道,修建园亭石座,为居民营造一个放松、观赏的舒心环境。休闲长廊,融于山水树木中,采用木质(或仿木)材料的长廊,古朴的亭阁,内设棋牌桌、休闲座椅,打造一个休闲的观光长廊。
5. 地块交通设计要点
5.1整个小区的路网结构采用的是环型与横向相结合的一个布置方式。环型为主要道路,宽度为7米,与主干路相接,主要为车流及消防道路;横向道路主要为入户道路,为4米宽,与环形主道路相连接。结合地形和空间布局,在道路的布置中,做到步行道路系统和车行道路系统相互结合,做到交通流畅清晰、人车分流。在小区道路周边也布置适量的地面停车,停车总数为174辆。
5.2小区道路主要分为主干路,小区主要道路,小区次要道路,小区人行道,游憩步行道五级。
6. 小区配套设施
6.1小区修建公共服务中心,设置农资超市、卫生室、阅览室、图书室、小型会议室以及村支两委办公室、物业管理用房等;设施完整,功能合理。
6.2 小区按标准配套有体育设施用地:在文体活动区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及其它一些体育设施;在场地东部设有或动小广场及羽毛球场。
6.2 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点,由物业人员将垃圾收集,统一运至垃圾中转站。
7. 设计原则
7.1 以自然为本,充分保护山体、水体和自然植被,以建设“生态型”、环保型、“园林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使居民能充分的感受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优越性。
7.2以人为本,规划建设在体现现代民居特色的同时,也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习惯。
7.3因地制宜,建筑设计在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原则的同时对坡地建筑进行合理处理,在既满足居住需求的情况下,又做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7.4 遵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万州区地方规定。
7.5 满足规划、消防、园林、节能等各项技术要求,解决好不同功能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组织,做到功能合理、技术先进。
7.5 设计尽量选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力求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8. 设计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采取自建、统建、代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建设,以实现“六通六有”为目标。“六通”即路通、电通、给排水通、广播电视和通信通,气通并做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实现共建共享。“六有”即有广场(居民活动和健身场地)、农资超市、卫生室、图书室、阅览室、垃圾收集点,由于该地块紧邻集镇修建,按教委要求幼儿园设置纳入集镇考虑,本居民点不做设置。居住户型要力求大小适中,平面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立面造型要力求简洁、新颖,要体现巴渝民居风格;居住环境应力求小区化、园林化、生态化,应与原有地形地貌相结合,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