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型开发区发展创新的思考
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思考
![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a9597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5.png)
近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联动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定义和特点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通过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而设立的区域。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政策支持而吸引了大量企业的落户和发展。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1.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开发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1.资源优势互补: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通过联动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
2.科技创新共享:联动发展可以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开放合作共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开展开放合作,可以加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共赢发展。
四、实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途径和措施1.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地开发区从单一发展向协同发展转变。
2.资源整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3.加强交流合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应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创新发展。
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潜在挑战1.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情绪较重,部分地方对联动发展采取消极态度,造成了合作发展的障碍。
2.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联动发展的顺利进行。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d0e1d4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5c.png)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2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dfa6e467ec102de3bd8950.png)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江西南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桂林)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运营管理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产品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虽然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职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不易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薪水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不了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才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行政管理园区开发建设项目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公司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建设项目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确认三方需要,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园区建设、开发计划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自主创新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流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扩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主要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开发区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开发区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be2e2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e.png)
开发区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开发区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对于开发区的经济、社会、
环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践行开发区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
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开发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是发
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受益者。
只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
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开发区建设中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其次,开发区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
协调,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牺牲未来发展
的可持续性。
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
另外,开发区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开
发区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创
新型人才,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创新驱动,开发区可以在经济
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开发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创新驱动。
只有坚定地践行开发区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新形势下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be386e8bd63186bdebbc23.png)
对新形势下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对新形势下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服务开发区经济建设推进工商转型升级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开发区抢抓“8+1武汉城市圈”快速推进的机遇,加速改善各项基础建设和投资环境,使开发区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已初步建成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的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光学、电子、新型建材、盐磷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体系,在孝感市本级呈“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相较省内其他地级市的开发区建设,孝感开发区经济发展不快,地理优势、比较优势、综合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头作用还不够明显。
为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孝感市工商局把支持开发区经济建设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积极创新监管服务机制,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力服务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高度肯定。
一、认真透析“重要性”,层层厘清思想认识(一)支持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远需要。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商改革和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主旋律。
市开发区既是孝感市本级的开发区,更是全市的开发区,市开发区发展事关全市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事关全市经济发展。
这就要求全市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意识,把服务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当作履行职能的主战场、优化服务的主阵地、展示作为的主渠道,积极促进市开发区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努力彰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大成果。
(二)支持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博奕较量的“软实力”。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无止境,优化环境也无止境。
全市系统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以支持开发区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以思想解放的新突破、服务水平的新提高、监管执法的新规范、工作作风的新改进,努力实现优化环境与依法行政的有机统一,为促进开发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推进xx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对推进xx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7a2fa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对推进xx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省委、省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指示要求,紧扣贵州发展实际,提出围绕“四新”抓“四化”,续写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型工业化摆在“四化”之首,成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引擎、主抓手,只有把经济开发区建设好、发展好,新型工业化才有出路、才有希望,高质量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
非常有幸能参加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聆听了XX等领导作的专题辅导报告,让自己认识更深、思路更清、激情更足,对如何抓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一、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一)基本概况。
XX经济开发区于2012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铜仁市XX自治县峨岭街道小云村,距XX县城9公里、铜仁凤凰机场130公里、铜仁火车站110公里、大龙高铁站170公里、思南乌江码头11公里,杭瑞高速公路XX东、西互通出口均设置在开发区内。
规划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9.75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贵州电商扶贫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配套设施情况。
开发区自2011年3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已建成道路网络6.2公里、标准化厂房12.5万平方米、职工住房1622套,配套幼儿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完成了园区绿化、亮化、供排水及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水电路气讯等覆盖全园区。
设立了县医院分院、农商行分行等配套服务机构,开通了县城至园区公交线路。
(三)产业发展情况。
开发区坚持“特色、绿色、科技”的产业发展理念,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充分发挥XX生态农业优势,突出茶叶、食用菌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引进和建设项目,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电子装备研发制造、服装鞋帽、电子商贸物流、建材装饰、旅游商品为支柱的产业集聚区。
园区机制体制的创新
![园区机制体制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53f3e3003d8ce2f006623ed.png)
对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开发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是招商引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当地投资最活跃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发挥着地区经济示范、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开发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已明显减弱,而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则显得至关重要,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在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有所创新。
首先,要克服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小富即安”的观念和心态,树立“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的战略意识。
其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性。
要不断地为生产开拓新的领域、新的产业、新的路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质量,为生产、流通、消费提供新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激发新的需求,从而牵引生产力的发展;在原有自然资源匾乏、枯竭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和提供新的资源,包括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在生产力诸要素配置及其运行中科学技术还能提供管理调控的功能。
再次,要发挥后发性优势,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整体追赶,局部跨越”的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要在我省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以及有利于解决园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产业领域,优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取得突破。
二、在完善软环境体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上有所创新。
一是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
包括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评价体系、科技咨询和服务体系、税收制度以及不直接相关的分配制度等。
园区应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的思路,健全制度框架,防止制度缺口导致的系统失灵,并通过制度的建立,促进市场的发育,使各种相关的政策互相协调,为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开发区规划模式与衍生城市经济模式转变的思考——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
![开发区规划模式与衍生城市经济模式转变的思考——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e558fe4693daef5ef73d59.png)
1 、 背景
虹桥商务 区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旨在打造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
区; 上 海 国际 贸 易 中心建 设 的新 平 台 ; 面 向国 内外 企 业 总部 和 贸易 机 构 的汇
主” ( 开 发 商+ 当地 政府 或 管委 会 ) , 一 味注 重 招 商引 税 的模 式 , 通 过 引进 服 务 体 系和 创新金 融 等核 心产 业 , 使 园 区具备 创富 功能 , 实现 为 园 内企业 创 富 , 为
防护绿地 、 河流水域等形成的生态绿环 , 是虹桥商务区生态品质的保障。两 轴, 指 东西 向空 间发 展轴 和南 北 向空 间发 展轴 , 为这 一 区域 发展 的 基本 构架 。 = 三 核, 指 由东西 向空 间发 展轴 串联 的三个 重要 功能 核 心 : 交通 功 能 核心 、 商 务 功 能核 心 、 机场 东 片核 心 。 五区, 指按 照功 能 布局形 成 的核 心 区 、 虹桥机 场 、 北
支撑 。
3 、 开发 区衍生城 市社 会经济 功能 的思考
3 . 1 衍 生功 能分 析
开发 区对 社会 功能 的衍 生 、 发展 和 强化 , 不仅推 动 自身 的 城市 化 , 也 对 所 属城 市 的发展产 生影 响 。由于开 发 区规划初 期并 没有过 多考 虑与 城市 的协 同
口团四圈
建筑理论与设计
开发 区规划模式 与衍生城市经济模式转变 的思考
关于开发区规划发展问题思考及建议
![关于开发区规划发展问题思考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20bdd69960590c69ec376ff.png)
关于开发区规划发展问题思考及建议发表时间:2017-12-06T10:35:19.8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朱豫[导读] 摘要:对经济开发区进行开发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不可或少的途径之一。
山东省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服务办公室山东省临沂市 276624 摘要:对经济开发区进行开发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不可或少的途径之一。
经济开发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划合适的区域,并对其给予相应的经济扶持和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或企业的规划来建设适用于产业进驻的区域环境,由此可见,对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发展问题;思考;建议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
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各个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但是,各地开发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发展定位及规划问题不要混淆了开发区与城市的区别,导致开发区规划建设无章可循。
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发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等同与城市;开发区的用地规模、用地结构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别;缺乏规划建设标准,忽视了开发区的规划特点;规划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开发区设立、建设的盲目性较大,存在“多占少用、早占少用、占而不用”等问题。
2、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1)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开发区管委会基本上属于政府的派出机构,采取了行政事业管理模式。
很多开发区都成立园区的平台公司,但是如何界定管委会与平台公司之间的职权边界,就没有很好地明确。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开发区的管委管得过多,管得过细,管得过死,平台公司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在园区投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
我国各地政府下放给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权限不充分,管委会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经济权责界定不清晰。
由于国土、工商等系统实行垂直管理,造成了诸如土地储备、规划和审批,环境执法检查等管理权限下放不到位,审批权仍保留在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区无法自行直接审批办理,行政办事效率低下。
工作心得:关于全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
![工作心得:关于全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8198ad9aa00b52acfc7caf1.png)
工作心得:关于全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思考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谋划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蓝图。
我带领市科技局先后深入开发区、金川集团公司、金铁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金化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围绕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县、区科技工作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以集聚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市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政策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专利资助办法》、《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若干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对企业或个人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再创新项目和技术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
从201X年开始,我市设立了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其中: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对每年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给予奖励。
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创新的氛围逐渐浓厚,为“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健全。
我市从提升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构建企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取得显著进步。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
关于重庆市万州区江南新区开发建设中几点问题的思考
![关于重庆市万州区江南新区开发建设中几点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f0f84269eae009591bec07.png)
一、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概念及其意义1.城市新区的定义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实践,新区的内涵得到不断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平衡社区,还往往作为城市的副中心(如法国巴黎的徒方斯)、新的产业基地(如韩国的毛山工业城)或城市外部区域的新增长极(如美国加州的Irvine)。
城市新区的定义是指在城市以外规划用于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城市新区一般指大规模成片开发、统一规划并相对独立的建设片区以及因城市化发展形成的“独立新城”;城市新区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系统上都存在可感知和被认同的界线,它相对于城市传统中心区、乡村地区和其它新区在地域空间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它是城市复杂大系统下的一个各要素齐备的子系统。
通过以上各种对新区的定义描述,可以认为城市新区既是城市郊区化模式的演进,又是根据城市规划有待开发,集中未来城市一个或几个重要职能的核心地区,它可能是城市未来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产业中心或几个中心的结合,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式,并且成为新经济的一个载体,在老城区基础上拓展起来的。
因此,城市新区和老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老城区一起构成城市有机整体。
2.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概念与意义(1)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概念新区开发建设是指在城市建成区之外,集中成片地在一定规模的地段内,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进行城市建设的一种活动。
区别于单体建设工程的开发建设,新区开发建设又是指成片地段、多种工程、按照批准的地区规划和功能来进行的开发建设,包括城市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工业服务业发展、人口聚集等等。
(2)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意义新区开发是城市发展的经常性内在动因,城市正是在新区不断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得以扩大规模,逐步提高质量的。
因此,新区开发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1)城市新区建设是提升城市职能、推进城市空间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49f9e5a5e9856a5712603c.png)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开发区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开发区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09a3c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f.png)
开发区如何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在谈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时,咱们不妨轻松点儿。
开发区,听着就有点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天地”。
就像一个村子里建了个新的大市场,大家都希望这里能热闹起来,能带来更多的机会,能让生活过得更滋润。
咱们得明白,发展不只是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
就好比买菜,咱们当然想要新鲜的,口感好的,而不是那些看着不错但吃起来像木头的蔬菜。
开发区也是如此,咱们要引进好企业、好项目,不能光想着拉大旗作虎皮。
真心希望能聚集一些有技术、有创新的公司,像个吸铁石一样,把那些优秀的人才都吸引过来。
人都是相互吸引的,优秀的人总是喜欢聚在一起,做事儿更有劲儿,发展也就更快。
再说了,咱们的开发区可不能仅仅依赖工业和制造。
虽然这些产业能带来不少工作岗位,但咱们不能只盯着它们,忽略了其他领域的潜力。
想想看,科技、文化、服务业,哪个领域不值得一试?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在追求个性化,需求多样化,咱们的开发区如果能多样化一点儿,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就像开餐馆一样,菜单得丰富,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
咱们还得聊聊环境。
如今可不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时代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大家心头的“刺”。
开发区要高质量发展,就得把环保放在第一位。
绿水青山才是真金白银,这话绝对不是空口白话。
设想一下,若是一个地方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谁不愿意来这儿工作和生活呢?所以,咱们得想办法,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双赢。
比如,建设一些绿色建筑,发展清洁能源,既能吸引企业投资,又能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
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咱们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愿意留下来、扎根在这里。
就像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想想看,哪儿有优厚的待遇、完善的配套设施,人才自然就会流向哪儿。
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创业资金、住房补贴,甚至是家庭教育资源,让人才觉得在这里扎根是个明智的选择。
咱们要重视科技创新。
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咱们得紧跟时代步伐。
天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的思考
![天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bc4bbd876a20029bd642d4a.png)
天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的思考[摘要]《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以下正文均用《规划》)实施的三年,应该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发展最快的三年。
作为天水,尽管迎来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与关中相邻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天水要以建设区域性大城市为目标,进一步破除思想障碍,用好用活政策,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初期最黄金的发展阶段。
本文从《规划》实施三年的启示中,对天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思考。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国家战略;城市建设;区域化; 工业化;思考[abstract]the middle-tianshui economic zone planning “(the following text all use” planning “)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years,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central cities-tianshui economic z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three years. as the tianshui, although have the best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eriod, but and adjacent area compared to the city, and the gap. tin shui to big c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goal, further break thought obstacle, with live with policy, hold the 21 st century the most gold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years of enlightenment, tianshui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ities with certain forward-looking thinking put forward.keywords: middle-tianshui economic zone; national strategy; urban construction; regional; industrialization; thinking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今年6月,恰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整整三周年。
关于发展城市园区经济的思考
![关于发展城市园区经济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e28490aa6c30c2259019e3a.png)
更好的营销服务 :重点要突破 网上 支付瓶颈 ,实现预定 、支付一
一
、
园区经济在城 市新 型工业化 中的作用。
所谓园区经济 ,就 是指具有鲜 明的产业特稳定在联合体 内部 。二是纵 向联合 ,如大 域性经济 高地 是发展规模工业 的新兴载体。现代经济学 中的规 型旅游批发商可通过电脑分销 系统向各地的小型旅行社发展代理 模经济理论 集群经济理论和增长极 发展理论 ,都强调提高生产 业务。此外 分 时度假联盟等经营新方式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 要素的聚集度。园区经济作为一种再生 的组团形式 ,具有旺盛的 创新结合的产物 .可 实现旅游资源提质增效 。
觉、听觉 、触觉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大提高交互性。
参 考 文献 :
完善。入 区企业不仅可 以共享公共资源 ,而且可以获得 良好的发 展环境 ,从而降低边际成本 ,提高相关要素投入效益。 3 促进特色产业形成 ,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工业 园区 的 . 发展 ,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企业 间的细化分工 , 游产业 支持 .由此推动区域 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 是在一 合 相互支撑 和相互作用 .打造产业竞争优 势 ,最终形成区域特
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 发挥 的新兴工业化路子 ” 湖北省委 。
副书记、省长罗清全最近在黄石考察 时也 曾提出 黄石一定要在
政府部 门要重技术 、抓管理 ,加快旅游信息化相关标准 的制 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 为了响应党中央和省委 的号召 , ” 黄石市 黄
个人对开发区发展发言稿
![个人对开发区发展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16b698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0.png)
个人对开发区发展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某某开发区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开发区发展的个人见解和感悟。
开发区的发展是一个“雪球效应”的过程。
作为一个新兴区域,我们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充满希望的。
以某某开发区为例,自从建立以来,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然而,我认为,开发区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还不够,更需要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来共同努力。
首先,我认为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一个新建区域,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关键。
只有有了良好的交通网络、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这里,推动产业的发展。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高开发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某某开发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如修建了高速公路、道路网、供水供电系统等。
这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其次,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有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教育和医疗是一个地区人民的福祉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只有有了优质的医疗资源,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某某开发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大力投入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建设。
例如,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建设了多所高水平的学校和医院,优化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
创新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只有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某某开发区,政府鼓励企业创新,提供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和项目落地。
同时,政府也加大对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型开发区发展创新的思考
我国开发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城市新区(或工业基地)型开发区,主要特点为远离城区独立开发,区域规划的独立性强。
二是城市型(或城区型)开发区,主要特点为依托老城区开发,与母城连成一片,可充分利用母城原有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城市规划、功能布局对母城的依附性较强。
嘉兴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型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把握功能创新
进一步明确“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的发展定位,与母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机融合起来,依托母城,服务母城,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与创新,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力争在全市发挥四个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1、促进企业的聚集。
要对开发区的产业规划重新研究和定位,确定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主导产业。
按照“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群”的要求,紧紧围绕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制造业集群战略,推动相关企业的聚集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和延伸。
适时培育发展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通过引进
一批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龙关骨干项目,推进改革新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推动新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升级。
积极探索引进项目与科技创机关报互动的有产机制,促进制造业从下游低端简单加工装配向上游高端核心技术研发延伸,拓展以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产品营销为核心的价值链,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嘉兴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功能区。
2、促进产业的互动。
按照开发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深化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贸易、研发、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使区域结构更趋合理。
特别是以运河新区为重点,加快发展商务办公、现代商贸、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休闲娱乐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促进人才的聚合。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模式,营造人才环境。
加快建设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输送基地。
研究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大力引进国际经贸、专业技术、经营管理、高级技工行装各类人才。
完善人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对劳务输入组织和扶持力度,吸引生产、技术、管理骨干人才进区。
构建人才创业发展平台,加快国家级科创中心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使这成为高科技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加强开发区机关干部队伍
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好、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嘉兴市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人才资源的新高地。
4、促进城市的变革。
按照嘉兴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空间布局,完成以“一心、二轴、三片区、五绿廊”为架构的总体规划,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在功能规划、空间布局、市政建设、城市环境等方面体现一流的水平,形成与现代化新城区地位功能相称的城市形象。
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社会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套,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社区管理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体系。
推进思路创新
按照“打造开放新平台、建设和谐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进的承载区、引进项目与自主创新互动的示范区、空间面目局与社会形态相融的先行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环境立区、科教强区、制造业集群和服务业提升四大战略,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寻求重点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快发展。
1、坚持强化项目推进,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是拓展招商引资。
围绕龙头核心项目和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是强化项目推动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一批项目推进中
存在的困难。
启动项目储备分析机制,将计划推出的商业房地产、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待服务业重点发展的制造业项目汇编成册,建立项目储备和招商库,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强化整体推介招商,形成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实施一批的中长期项目推进机制。
三是提升开放平台。
大力推动开发区升级、扩容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努力构筑更大、更优、更强的开放平台。
四是加快重点商务区开发建设。
重视城市规划与业态培育的有机融合,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嘉兴市最具活力的城市商务中心。
2、坚持科教强区战略,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
深化科技招商和招才引智,重点发展软件外包加工、嵌入式软件等软件产业。
二是培育创新产业。
坚持产业集群与技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有优势,引导现有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和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品牌。
三是强化创新主体。
研发制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设计和技术改造。
鼓励和支持区内外资企业建立本土化的科技团队和科研机构,组建各类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
四是加强科教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有影响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鼓励来区创办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试验基地。
3、坚持集约经营理念,挖掘资源的潜力。
一是抓好节
能减排。
编制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国家级重庆工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推广节能新机制,全面抢先清洁生产,推动节能降耗和减排措施的落实。
坚持项目准入环保一票否决制,以发展潜力、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评价考量标准,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二是完善集约用地机制。
严格执行“两控”指标,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发展立体工厂和楼宇经济,力争以尽可能小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产出效益。
三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深入开展土地自查和清理工作,提高资金效益,改善城市环境;重新调整用地项目或组织二次招商;切实加强项目批后管理,使节地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
研究制定培育发展大企业的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等要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4、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一是正确处理好外部“条块关系”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关系,提高管委会领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地。
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积极探索公共产品投融资价格补偿机制,引导外资、民资参与投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推进投融资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促进资金结构
的调整优化。
三是加快社会管理机制改革。
以街道财政体制改革为契机,探索区,街联动的有效方式。
整合行政资源,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强大合力。
四是创新政策环境。
针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加强政策研究,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扶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政策,再造政策新优势,形成政策“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
5、坚持深化五城联创,展示和谐建设魅力。
一是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创新国家卫生城市为主线,加大环境改造和整治力度。
二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教育方化设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三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企业等创建活动,推进开发区企业文化与嘉兴本土文化相互融合。
四是妥善协调各方利益。
健全被征迁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加强对新嘉兴人的服务和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注社区弱势群体,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建立长效扶贫救助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扎实开展“平安开发区”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夯
实社会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