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德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删,放到第二段)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优良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学校德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认真领会,坚定执行。在新形势下,不能一味宣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驱使孩子加重学业任务,再不摆脱只重知识摄取,并且过于分分计较的文化偏执,就不是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更不可能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任务。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尤其是基础教育,更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基础教育的对象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此阶段,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把德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引导于学生之行为。语文教学是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实际进行德育的渗透。
抓好教材中德育故事,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德育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爱国敬业、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热爱学习等。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陈毅探母》,以陈毅大元帅回故乡,探望生病的母亲,并亲自为母亲洗衣服为线索,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陈毅孝敬老人的高贵品质。教师可反复指导朗读陈毅一回家就询问母亲病情的行为细节。帮助学生理解“一……就”句子,感受陈毅听闻母亲生病的焦急情感。再充分体会和理解陈毅对母亲说的话,渗透德育: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您不知道帮我洗过多上衣服啊,我帮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陈毅是我国的大元帅,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当他得知母亲生病时,就赶回家。陈毅一进门就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并给母亲洗衣服,聊家常。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无论你多富有,地位有多高,孝敬长辈是我们应敬的孝道。再如《奶奶的白发》,帮助学生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对“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一半是你爸爸给点”一句,教师问:这白发不明明长在奶奶的头上吗?为什么却是“我”和爸爸给的?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老一辈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教师可接问:奶奶见“我”没吭声,为什么连忙说“我是逗你玩的”。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对“我”的疼爱。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辈操劳一辈子都是为了我们。所以我们不光是不让长辈操心,还要多体谅长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长辈。
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让德育渗透语文活动中。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课文故事和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和一定的
章法技巧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语言表达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口语交际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责任。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表达出表达出语言内容。孩子们都是独身子女,他们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口语为手段,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班上组织学生学做一道菜,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收集植物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等等。让学生通过活动叫故事,通过叫故事受锻炼,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联系生活、严导日常行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但是我们不仅要在教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个人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较易给予正确的思想意识,这就需要导行。但导行必须适度,要求不宜太高,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也不能过低,否则无法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使之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如教《放小鸟》一文,作为教师不能讲大道理让学生像文中的小朋友让小鸟回归自然,保护生命。这样的道理很空洞,让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热爱自然,保护生命,而是应将这课学到的保护自然细化成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去约束规范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让学生自己去种植一些花草,或养一些小动物:乌龟,金鱼等。培养学生与动植物的感情。每周将自己亲手种植的花草和动物展示交流。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做到不践踏草坪,遇到别人践踏花草,要及时地制止,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情。这样将高难度的道德行为细化成生活中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既易做到又达到了课文的育人目的。还可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道德尺码去检验社会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辨美丑与是非,以次增强抗腐能力,使德育渗透卓有成效。
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的天地,低年级的学生是一个透亮的玻璃杯,给他们一杯洁净的水,让他们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实践证明:将德育点点滴滴的渗透在在语文教学中,勇于探索,重视文与道的结合,让德育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情操陶冶为一体。正真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阳光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