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离技术(3)萃取技术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8
一般水溶性较小的物质可用石油醚萃取。 水溶性大的物质可用苯或乙醚; 水溶性极大的物质可用乙酸乙酯。
39
液-固萃取
索氏 (Soxhlet) 萃取器
★ 萃取剂流向: Gas: C → D → E (g→l) Liq.: A → S(ex.) → B →C ★ 新鲜溶剂循环萃取 ★ “静态”萃取
什么样的溶质不适合采 用索氏萃取器?
(2)化学萃取:溶剂有选择地与溶质化合或 者络合,是溶解度重新分配。
21
从目标溶质所在的位置分: (1)固——液萃取:目标溶质从固相转入液
相。(浸提)
(2)液——液萃取:目标溶质原先就在液相, 再转入不互溶的另一液相。(抽提)
22
从料液和溶剂接触和流动情况分: (1)单级萃取
(2)多级萃取
错流萃取 逆流萃取
47
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主要因素
(1)乳化与去乳剂 乳化:液体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的分散体系 乳浊液的形式:水包油、油包水 常用的去乳化的方法:过滤和离心、加热、稀释法、 加电解质、吸附法、顶替法、转型法 常用去乳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五烷基吡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48
(2)pH值 红霉素在pH9.8时,在乙酸戊酯与水相间的分配系数等
许多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如烷烃、油脂、萘、蒽 等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物质的这种性质称 为疏水性(亲油性)。
1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pH 温度 离子强度
15
1. pH:
● pH对表观分配系数的影响(pH~K) pH低有利于酸性物质分配在有机相,碱性物质分
配在水相。 对弱酸 随pH ↓ K ↑, 当pH << pK时,K→K0
32
(1)有机溶剂萃取
以有机溶剂为萃取剂的萃取。
常作为萃取剂的有机溶剂有: 在水中溶解度大的:甲醇、乙醇、乙腈、丙酮 微溶于水的: 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 不溶于水的: 氯仿、石油醚
33
} 溶质A 料液 稀释剂B
萃取液S+A(B)
溶剂S
萃余液B+A(s)
34
萃取分离的依据
物质
亲水性 离子型化合物 极性 相互转换
50
萃取、洗涤和反萃取操作过程示意图
51
(3)液膜萃取
液膜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很薄的一层乳液微粒。乳液通常 是由溶剂(水或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载体和添加剂形 成的。其中溶剂构成膜基体;表面活性剂起乳化作用,可 以促进液膜传质速度和提高其选择性;添加剂用于控制液 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液膜分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两类。
(2)若萃取剂的比重大于被萃取液的比重,下层液体从活 塞放入三角瓶中,但不要将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放 出;再从漏斗口加入新萃取剂,重复上述操作。
6、将所有的萃取液合并,加入过量的干燥剂干燥。
46
注意事项:
在萃取时,可利用“盐析效应”,即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电解质(如氯化钠),以降低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 高萃取效果。 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两层之间的界面不能看得清楚。这时可以 向分液漏斗中加少许活性碳,活性炭将在两层之间的界面上 被清楚看到。 萃取原则:少量多次用同样量的萃取剂,分多次萃取比一次 萃取的效率高。 分液漏斗使用后,应用水冲洗干净,玻璃塞和活塞用薄纸包 裹后塞回去。
R 可近似地反映溶质浓缩的效率
100
D
1.0
增大萃取率
减小相比
0.01
增加萃取次数 √ 0
50
100
E% 36
萃取剂的基本要求
①选择性系数要大,可使萃取分离操作简便,容易 得到纯度高的萃取产品;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即萃取容量高),操作用量就 少; ③与原溶剂的互溶度要小(即分离效果好),萃取剂在 萃余液中的损失较少; ④粘度要小,界面张力适度,对料液有较大的密度 差,以方便操作; ⑤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挥发度低,不易燃烧; ⑥价廉易得,容易回收。
分配系数Kd:
Kd
A(有机 ) A(水)
6
7
分配系数:k = y/x y=kx
Y 平衡时溶质在轻相中的溶解度; X 平衡时溶质在重相中的溶解度。
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 稀溶液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互溶度没有影响 分子类型相同,不发生缔合或解离
8
例 含有I-的I2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水溶液不 仅有I2 ,还有I3-,这时分配系数并不是一个常数。
23
单级萃取:只包括一个混合器和一个分离器
F 料液
S
萃 取 器
萃取剂



离 萃取相L 器

单级萃取流程示意图
萃余相R
产物
24
错流萃取
料液经萃取后,萃余液再与新鲜萃取剂接触,再 进行萃取。 第一级的萃余液进入第二级作为料液,并加入新 鲜萃取剂进行萃取;第二级的萃余液再作为第三 级的料液,以此类推。 此法特点在于每级中都加溶剂,故溶剂消耗量大, 而得到的萃取剂平均浓度较稀,但萃取较完全。
于44.7,而在pH5.5时,红霉素在水相与乙酸戊酯间的分配 系数等于14.4。 (3)温度 (4)盐析 (5)带溶剂
带溶剂是指这样一种物质,能和被萃取物质形成复合物而 易溶于溶媒中,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
例如:链霉素在中性下能与二异辛基磷酸酯结合,从而 从水相萃取到三氯乙烷中,然后在酸性下再萃取到水相
第二章
萃取技术
1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萃取原理 萃取分类 主要萃取技术与设备
2
装置图
3
一、基本概念
萃取是利用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各组分溶解度 的不同,从而增浓和提取分离目标产物的过程。
提取、萃取、抽提英文都是 Extraction
习惯上,提取多指分离纯化前期,被提取物从破 碎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的过程;而抽提则贯穿在分 离纯化整个过程中。
16
举例:
青霉素 ( pK2.75 ) 工业钾盐 :
预处理及过滤
发酵液
滤洗液
萃取
调 pH2.02.5 1/3 v/v
丁酯逆流萃取
萃取液
NaCl 盐析脱水
活性炭脱色
丁酯逆共流萃沸取蒸馏结晶
结晶液
pen-k 成品
17
红霉素( pK9.4 ) :
预处理和过滤
发酵液
滤液
萃取
调 pH9.810.2, 1/4V/V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分配在两 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不是它们的具体存 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A(有机 ) C(A 水)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 质在有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9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比较
●概念不同,关注的对象有差别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KD表示在特定的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的 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而D表示实际 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度(即不管分子以 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 而改变。
固体 样品
萃取剂
40
41
液-液萃取
萃取过程
振荡萃取
静置分层
42
43
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的步骤:
1、选择容积较液体体积大一倍以上的分液漏斗,把活 塞擦干,在活塞上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切勿涂得太厚 或使润滑脂进入活塞孔中,以免污染萃取液)塞好后再 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看上去透明即可。
11
二、 萃取原理
溶解度不同 溶质
溶剂
溶质 分子间作用力
溶剂
12
溶解度的判定方法
已知物 查阅有关资料手册
未知物 根据物质溶解的一般规律作预实验
相似相溶
分子结构相似 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相似
13
物质的亲水 性和疏水性
非极性基团
极性基团
无机盐类溶于水,发生离解形成水合离子,它们 易溶于水中,难溶于有机溶剂,物质的这种性质称为 亲水性。离子化合物,极性化合物是亲水性物质。
27
3)多级逆流萃取
在多级逆流萃取中,在第一级中连续加入料液, 并逐渐向下一级移动,而在最后一级中连续加 入萃取剂,并逐渐向前一级移动。
料液移动的方向和萃取剂移动的方向相反,故 称为逆流萃取。
在逆流萃取中,只在最后一级中加入萃取剂, 故和错流萃取相比,萃取剂之消耗量较少,因 而萃取液平均浓度较高。
28
多级逆流萃取图
L1
L2
S
L3
混 分混 分混 分 合 离合 离合 离 器 器器 器器 器
F
第一级
第二级
R3 第三级
29
30
青霉素的多级逆流萃取
第一级
第二级
含青霉素乙酸戊酯
第三级
青霉素滤液 在三级逆流萃取装置中用乙酸戊酯从澄清的发酵液中分离青霉素
废液 乙酸戊脂
31
从萃取剂角度分:
(1)有机溶剂萃取; (2)反萃取; (3)液膜萃取; (4)双水相萃取; (5)反胶团萃取; (6)超临界萃取。
◆ T影响两溶剂的互溶度影响 一般生化物质的萃取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
19
3. 离子强度(盐析):
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铵,作用: 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两相比重差↑ 两相互溶度↓
20
三、 萃取分类
从萃取机理角度分: (1)物理萃取:利用溶剂对需分离组分有较
高的溶解能力,分离过程纯属物理过程。
37
萃取剂的分类
单组分萃取剂
①中性萃取剂,如醇、酮、醚、酯、醛及烃类。它们 能够直接溶解被萃组分或先与被萃组分生成溶剂络 合物 。
②酸性萃取剂,如羧酸、酸性磷酸酯等。
③碱性萃取剂,主要用叔胺和季铵盐。前者与料液中 的游离酸结合而实现萃取,后者以自身的阴离子换 取料液中的阴离子而萃取。
多组分萃取剂
由萃取反应剂、稀释剂、调节剂复配而成。
49
(2)反萃取
萃取:一般是指用有机溶剂将水中的某些物质提取到 有机溶剂中的过程。
反萃取:就是其逆过程,即用水(或其他极性大的溶 剂)将在有机溶剂中的某些物质萃取到水中,所以反 萃取剂主要是水(或其他极性大的溶剂),要与有机溶 剂互不相溶,与被萃取的物质不反应.对应的反萃取 物应该是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
45
5、待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后,打开顶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 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至接受瓶:
(1)若萃取剂的比重小于被萃取液的比重,下层液体尽可 能放干净,有时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应同时放 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三角瓶中,切 不可从活塞放出,以免被残留的被萃取液污染。再将下层 液体到回分液漏斗中,再用新的萃取剂萃取,重复上述操 作,萃取次数一般为3—5次。
10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因而改变萃 取条件,可使分配比按照所需的方向改变,从而使 萃取分离更加完全。
分配比可以衡量被萃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 机相的难易程度,但它不能直接表示出被萃物有 多少量已被萃取出来。
②分离系数: A/B = DA / DB “表示两种分离组分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
问题: DA 和DB相差不太大,如何处理?
2、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用水检 验),确认不漏水时方可使用,将其放置在合适的并固 定在铁架上的铁圈中,关好活塞。
44
3、将被萃取液和萃取剂(一般为被萃取液体积的1∕3)依 次从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顶塞不能涂润滑脂)。
4、取下分液漏斗,用右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 左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把分液漏斗口略朝 下倾斜,并前后振荡:开始振荡要慢,振荡后,使漏斗口仍 保持原倾斜状态,下部支管口指向无人处,左手仍握在活塞 支管处,用拇子和食指旋开活塞,释放出漏斗内的蒸气或产 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此操作也称“放气”。如此重 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振荡2—3min,然后再 将漏斗放回铁圈中静置。
疏水性 共价键化合物 弱极性或非极性
35
萃取百分率
E
溶质溶 在质 有的 机总 相量 中的量
mo mo mw
coVo coVo cwVw
co
co cw cw Vw
Vo
D DR
其中
R
Vw Vo
称为相比
当 R = 1 时,
E
D D 1
D
1 10 100 1000
E % 50 91 99 99.9
4
一般而言,待处理溶液中被萃取的物质称为溶质; 其他部分称为原溶剂;加入的第三组分称为萃取 剂。 当萃取剂加入到料液中混合静置后分成两个液相: 以萃取剂为主(含溶质)的相称为萃取相;另一 相以原溶剂为主,称为萃余相。
萃取操作示意图 5
分配系数
物质在两相中的分布服从分配定律,即:在一 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分 配达到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通常称为
丁酯逆流萃取
萃取液
乳酸沉淀
分解转碱
红霉素乳酸盐 调 pH9.8, 溶于丙酮 红霉素碱
加水
红霉素碱成品
结晶
18
2. 温度T
◆ T↑,分子扩散速度↑,故萃取速度↑ ◆ T影响分配系数
例:pen ― T↑ 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使K↑;反萃时 T↑使K反↑ 红霉素、螺旋霉素― T↑ 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 ↑使K ↑ ;反萃时 T ↓使K反↓
25
多级错流萃取示意图



重相入
轻相入
料 液 入 第一级 口
轻相出
第二级
轻相出
第三级 萃余液出口
轻相出 重相出
26
手工洗衣服为例 打完肥皂、揉搓后,如何将肥皂沫去除呢?
经验表明:每盆水揉搓的时间越长(即萃取越 接近平衡),拧得越干(即萃取与萃余相相分 离越彻底),所用漂洗次数越少(即错流级数 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