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问题要点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摘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如基础设施滞后、文化表现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鼓励少数民族村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要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持续繁荣。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建议,政府支持,文化保护,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生动展现,少数民族村寨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民间文化。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幸福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现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往那些保存完好、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村寨。
尽管少数民族村寨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指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以传统手工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文化保护不足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改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给当地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威胁。
2.商业开发过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忽视了当地乡村的原生态和传统特色。
一些传统建筑被改造成商业化的景点,不再有传统的文化魅力,游客只能看到商业化的景点,而无法领略到纯粹的当地风情。
3.游客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游客量也在逐渐增加。
大量的游客会给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压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也会因此受到破坏。
1.加强文化保护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承,需要加强文化保护。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且加强对当地管理者和居民的文化传承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限制商业开发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和纯粹性,需要限制商业开发的范围和程度。
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当地的商业开发行为,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发展生态旅游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生态旅游。
地方政府可以引导投资者和经营者,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原生态的民俗旅游资源,提供给游客更加纯粹的乡村体验。
4.提倡有序旅游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提倡有序旅游,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门票限量制、游客数量限制等措施,引导游客有序观光,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开发不足许多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由于长期的闭塞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未能开发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很多传统民俗村落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简陋、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游客很少前往,从而无法将村落内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展示给外界,也无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
二、环境保护不力一些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保护力量,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和破坏,影响了旅游环境的质量和氛围。
旅游开发带来的大量垃圾和人为破坏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原地的传承受到了压抑,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也在逐渐失传。
一些乡村文化也因为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逐渐淡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进行解决:一、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机构,加强对传统民俗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设立相关标识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环境。
民俗景区可以依托当地居民,建立自愿者团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监督,共同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三、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举办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展示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年轻人参与提高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保护意识。
可以设立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传承基地,招募一些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进行相关技艺的传承和培训,使传统手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丽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大量流失,饮食文化、土特名优、手工艺、民风民俗等在商品经济的充斥下正在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纳西小孩子都不学母语,而开始学四川话和昆明话,他们认为纳西语是对智利的一种障碍。即使在家里,也有好几个层次,往往是祖父母说纳西语,孙辈就不会说。伴随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不可低估。
3.保护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尽可能地把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旅游业发展上,保护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产立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之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东巴文化产品。运用影视人类学的原理,抢救、整理、复原、摄制几个重要的东巴仪式。强调文物保护,珍惜旅游资源,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和最珍贵的旅游资源。
4.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优势,政府和民间互相监督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团体、旅游、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作用,明确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发动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到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来,监督政府工作,为政府工作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依法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专门用于旅游资源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海外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在我国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
3.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条例、法令等
把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以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政策和法令的强制命令,才能从根基上保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打击各种不文明的破坏行为。制定和完善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法律政策研究,努力运用旅游规划、法规和法律政策来调控和管理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使整个旅游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
2.开发程度低: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发程度较低,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3.游客结构单一: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主要吸引自驾车族或有特定目的的旅游者,缺乏吸引各类旅游者的能力。
4.旅游业与保护需要平衡:保护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等需要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平衡,如何与保护和谐共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并将其与文化底蕴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确保游客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4.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发掘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等独特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主题。
5.加强旅游行业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6.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桥梁、网络设备等,方便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模式。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在这些地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优势和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状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与当地人民互动,从而使游客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文化众多且深厚,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例如,云南和贵州等地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安全管理不完善等方面都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乡村旅游往往集中在一些风景区和热门景点上,而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小镇、村庄和农家乐等资源。
二、优势
三、问题
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变体,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导致了游客出行不便、住宿设施较为简陋等问题。
其次,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周到也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治安环境不够完善,安全隐患较多,这也对游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让乡村旅游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民和游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族村寨在我国旅游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1. 文化保护问题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地域,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侵蚀,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难得以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一些民族文化的虚伪和商业化现象也开始出现。
2. 景区建设问题一些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时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导致景区环境破坏严重,传统建筑和自然景观面临着严重破坏和改造。
3. 人才短缺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短缺。
一些民族村寨的旅游服务水平常常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 缺乏特色产品和活动少数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中常常缺乏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产品和活动,缺乏创新,无法形成独特的旅游IP。
1.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业时,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鼓励民众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工作中。
2. 积极引导景区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民族村寨景区的建设,制定相关规划,遏制过度商业化开发行为,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3. 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鼓励引进外部人才和技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水平。
5. 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文化保护、提高景区建设质量、推动人才培养等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整个行业向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提升路径【摘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导致旅游体验质量不高;文化表现单一难以吸引游客。
为了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住宿等条件;挖掘多样化文化资源,展示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并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资源必将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困境、提升路径、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品牌建设、可持续性、前景。
1. 引言1.1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作为民族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还可以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当地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增强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旅游业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多元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困境与挑战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基础设施滞后是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民族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落后于发达地区,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表现单一也是一个困境。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黔南地区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黔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以促进黔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黔南地区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对于各种节庆活动、传统民俗、民间艺术等都有着丰富的资源。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很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2. 品牌建设欠缺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尚未形成较为知名的品牌,缺乏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点和产品。
游客到达黔南地区后往往难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也难以体验到地道的民族文化。
黔南地区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缺乏较为吸引人的品牌形象,影响了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3.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服务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当地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有待提高,对外来游客的接待能力有限。
4. 缺乏专业人才民族文化旅游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进行运营和管理,但目前黔南地区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宣传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来开展工作。
这使得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研究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黔南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景区开发不够成熟、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本文将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论述。
一、问题:1. 景区开发不够成熟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
很多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2.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旅游服务水平仍然不够高,存在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食宿条件差等问题。
3. 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虽然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
二、对策:1. 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景区的开发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的整体品质。
2. 加强旅游服务培训内蒙古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导游、接待员等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内蒙古应充分挖掘草原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4.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内蒙古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充分展示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提升内蒙古的旅游知名度。
5. 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内蒙古应加强旅游管理,建立健全旅游监管制度,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总结: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内蒙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升旅游管理水平。
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内蒙古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即是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论述。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文化保护、侵犯少数民族权益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文化保护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度开发会对民族文化造成侵害。
特别是一些受欢迎的景区,由于游客的涌入,会使得当地文化受到冲击,原始的生活方式被破坏,民俗活动变成了表演等,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民族文化。
对策: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文化。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
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不受商业开发影响,同时保护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2. 严格管理旅游开发。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严格管理,不可随意开发。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景点,可以实行限流措施,控制游客的数量,以减少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3. 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引导游客尊重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游览民族文化景点时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二、少数民族权益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的权益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一些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无视少数民族的意愿,侵犯其权益。
1. 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
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时,必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以当地居民的利益为先。
2. 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支持当地居民自主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增加他们的收入。
3. 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开发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侵犯少数民族的权益。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1)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前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
但是,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也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困境1.文化差异的理解偏差许多旅游者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例如,一些旅游者穿着不适合低温环境的服装前往藏区,甚至以不尊重文化的方式参观少数民族村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良影响。
2.基础设施缺乏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缺乏基础设施,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例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等问题都会影响游客的满意度。
3.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少数民族村寨缺乏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很多村寨的经营者只知道接待游客,没有很好地开发本身的特色产品。
这种现象不仅未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也限制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开发建议1.通过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提高游客体验。
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村寨民宿的经营行为和游客游览的行为,防止一些不文明游览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解读和介绍,让游客能够更好的理解少数民族文化,避免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好的影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定位。
少数民族村寨无法为游客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是影响游客流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村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定位,例如:可以推广当地的特色文化、美食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3.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获利能力。
少数民族村寨应该加强经营管理,与专业的旅游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专业性的资源进行运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获利能力。
4.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
要全面提升当地旅游的品牌效应,宣传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把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独立的旅游业态进行运营、推广。
湘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一) 少数 行挖掘,过于追求现代化的城市化生活方式, 民族村寨旅游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 包括农舍内铺瓷砖、 路面水泥化、 家用设施现 式, 在其不断推进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文化本 代化等方方面面, 不仅使游客感觉到乡风民俗
过程中, 和睦相处, 互相帮助, 在这片土地上创
中图分类号:5 文献标识码: F9 A
(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 二) 经济发 展。 展。
( ) 二 民族传统文化 的肤 浅化和粗俗化.民
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人文资源独特, 旅游为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使
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苗族、 土家族、 其超越 了单一的劳动形式。随着旅游业的发 族村寨旅游的主要动机应该是了解、 品位少数 侗族的民风、 民俗最具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非 展, 当地居民经营各种风味饮食、 出售各种特 民族独特文化, 达到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的且
b n y e d p e d [】 J u n l f o d i l s r a s J . o r a o
F n n e 1 9. . ia c ,9 8 6
[.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06 20.
析 [】 新金 融 ,0 7 5 J. 2 0. .
险 的度 量 研 究
湘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口文 / 许 建
具 古、 美、 乐” 真 开展多样活动等, 使其经济收入得到了 显 提 要 湘西 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 常鲜明, 土、 真、 奇、 的特点, 产、 具 有丰富的原汁原味的民 族村寨旅游资源, 开发 正称得上具有一幅浓郁的民族村寨风情画卷。 著的提高。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黄曦瑶(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摘 要: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旅游业逐步发展之际,少数民族地区自身拥有的特色文化及自然资源成为其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并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崛起的重要支撑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发展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也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俗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地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须从目标明确、品牌打造、人才培养、老城区道路建设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发展;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江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454 km2,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隶属于柳州市,辖6个镇、9个乡。
居民住宅以少数民族建筑风格为主,民族节日主要有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等,著名景点有石门冲自然生态景区、程阳八寨景区、丹洲景区等。
二、三江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交通设施规划三江县东达广西桂林市、西往贵州省从江县、南至广西柳州市、北通湖南省通道县,贵广高铁贯穿全境,有209国道和321国道两条公路,并设有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县级动车始发站——三江南站。
2017年,三柳高速开通,柳州、桂林、三江、龙胜、融水高速公路环线成型,形成富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线路;水运交通可以沿融江流域直达柳州市。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支持。
此外,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县内规划增设公交站点,满足游客游览县内景点的乘车需求。
(二)旅游住宿设施规划目前,三江县建设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3家、挂牌三星级酒店3家,其他酒店、民宿旅馆、农家乐等达200多家,全县床位近10 000张,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可达300万人次。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困境及开发建议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以下是我对这些困境的认识,以及开发建议:一、困境1.缺乏文化保护。
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为缺乏文化保护,很多传统的艺术、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挑战。
2.资金困境。
由于资金问题使得少数民族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大城市的步伐,游客的舒适度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村寨旅游业发展初期,少数民族村寨缺乏资金投入,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3.旅游市场不成熟。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少数民族村寨的游客经济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民族的需求和习俗来为旅游市场提供服务。
然而,最初未成熟的旅游市场未能够满足游客需求,同时也未能提供稳定的对外投资环境和资源分配机制。
4.生态控制缺乏。
不少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未能合理规划,也缺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
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引起当地居民反感,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二、建议1.注重文化保护。
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针对性的开展文化认知、宣传、培训等活动,让固有的文化呈现出更多人性化、亲民化的状态,也让更多人理解和认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
2.加大资金投入。
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少数民族村寨的资金支持力度,让资本和实体经济相互契合和服务,形成巩固的合作关系。
同时,政府可以适当出台鼓励、支持和优惠政策,从而创建一个对市场支持、服务并提供资源配置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
要建立一个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社会及人口的良好交流机制,不断加强对各地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前瞻预测,以便有效满足市场的特定需求。
同时为了避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可以在发展初期采用政策指导、市场指导、供给向心等手段。
4.精细规划、生态保护。
建立科学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规划,遵循规划的原则和准则,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特点,针对性地确定经济结构、产品规划和市场定位等内容。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同时又要保护和尊重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浅谈。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需要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以确保其独特性和长久性。
其次,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限制开发的规模和密度,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再次,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注重民族团结和民俗传统的维护。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当地的居民、文化遗产、游客等多个参与方。
为了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需要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游客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法制教育,确保其权益得到保护。
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自身的文化旅游产业。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开发与保护文化旅游产业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需要在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的问题。
只有在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和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和居民权益的维护,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监管,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李航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游业作为无烟工业和新兴产业,逐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经济成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而少数民族往往居住在山川秀丽的偏远地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等文化与传统,为旅游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问题对策前言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的旅游战略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然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正在力争脱贫的道路上。
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写一下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愈加多样化,从而使民族地区旅游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土著居民居住区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民族旅游是一条投入少、回收较快,返贫率低、成效率高的扶贫之路。
各民族地区亦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扶持发展。
民族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
具体来看,内蒙古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11%:云南旅游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其中丽江、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等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增加值比重占到50%以上。
目前,民族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并列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资力度有限根据少数民族产生和迁移的历史特点可知,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部落的聚居地,都是离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较远的边疆地区和山地交界地区。
相对而言,这些地区发展比较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无论是机场、铁路、水运还是公路,在一般少数民族地区的通勤或覆盖率都比较低。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7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1月下半月刊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旅游发展只注重经济目标脱贫,忽 视发展机会脱贫
旅游扶贫是在一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开展 的,相关部门是通过扶持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使贫困人口逐渐脱贫。因 此,旅游扶贫是一种更能够为贫困人口产生较大经济利益的开发 活动。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是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的利益,同时为 当地经济创造发展机会,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是旅游扶贫的目 标,让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并得到可持续的 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最核心的问题。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简单地 将旅游扶贫等同于旅游开发,把目标集中在经济利益最大化上, 忽视了对贫困人口发展潜力和机会的挖掘,甚至使这些缺乏竞争 力的弱势群体由于技能或资金的短缺而被排斥在旅游扶贫开发 活动之外。所以,从“救济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到现在的 “攻坚式扶贫”,还是有一些地方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而 影响了旅游与扶贫的有机结合。
(二)缺乏规划,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扶贫作为一项旅游经济的活动,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 科学规划,在考虑当地支持发展旅游经济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 上正确分析评估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论证那些将要 建设的旅游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尽量避免出现资源开发的随意性 和项目建设的破坏性。在部分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当地 人民为了脱贫自发地发展所谓的旅游业,导致农家乐千村一面, 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乏有效开发模式的理论指导,无规划地 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资源破坏。这 主要表现在:(1)旅游扶贫规划过于注重获得经济利益。对资 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没有 达到扶贫的效果,反而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2)在利 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使原本文化氛围浓厚淳朴的少数民族地 区商业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而大量 开设商铺,售卖的产品不仅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同质化现象也非 常严重,甚至出现恶性竞争,非常缺乏文化内涵。(3)现有规 划不合理。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在聘请专业团队规划时,团队难免 会对当地有些细节情况不了解,以至于规划设计成果缺乏特色甚 至过于粗糙,具体细致的设计较少,旅游项目只追求装饰豪华、 档次高大上,使用价值不大,导致一些贫困地区只是短暂脱贫, 而并没有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扶贫主体参与角色不公,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有 效运行 旅游扶贫主体应该包括政府、旅游开发商和当地贫困人民 等。三方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责任、参与的程度也都不 同,所以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许多矛盾。一方面,外来旅游开发 商急功近利,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逐步主导了贫困地区 的旅游经营,这些外来人员的参与占据了一定的就业比例,使部 分商业利润流出;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属于弱 势人群,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比较落后,许多人还停留 在“旅游业相关者”的旁观者角色上,在本质上没有认同自己可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及旅游资源的保护
化 的文 化 自卑 感 ,越来越倍加珍 视 一己的传 统文 化 。 (二) 少数 民族 地区旅游 开发 是民族 文化维护和再造 的 内在要求 些 时被 忽视 的文物古 迹得 到 了 地政府 的应有 的 重 视, 而得 到 了相应的保护 ,建 盘' 从 r 文物保护 单位 , 许 多人文景 观得 以修 复, 从而避免 _少数 民族地 区文物古迹 广 的进 一步 的破坏 和流 失, ‘ 使…些仃价 值的 民族文化遗产 得到 了较 好 的保 护 。 多濒 临失传 的传统 精神 文化和物质文化在 许 旅游大 潮 的触动下得 到复 苏, 已融入 旅游市场 , 并 得到 了重 构和 新生 。
托 自 民族特 色优势 ,大 力发展 ,民族 风俗旅 游业 。旅游 业的兴旺 ,给 当地政府和 人 民带来 丫 大的实 惠 , 足, 为许 多 身 少数 民族地 区发 展旅游 业的过程 叶存存智 ‘ ] 系列 问题 ,因此,在丌 发利J 的 州时,如何加强对旅 游 资源 的保护 ,促进 民族地 L } j 区旅游业 可持续 发展 ,赴 前亟待解 决的 『题 , 从法律保 障的角度进 行深入 细致 的探 讨也 就 得尤 为币 要。本文的 日的也 兀 J 而 就在于通 过对 系列 负面影响 的产 生原 冈进行 分析 ,提出几点保护措 施 ,从 而使少数 民族 地区旅游 、能够 得到 持 续发 展。 I
一
、
少 数 民族地 区旅游开 发的意义
( 一)少数 民族地 区旅游 开发 增强 民族认 同感 跨 文化 传播 增强 了民族地 区原 有 的价值 认 同感 和文化 自尊感 。[] 民族地 区居 民在旅游 者介 入之前 ,由于缺乏与 1 其他地方 、 其他 文化 差异 的比较 , 因而很难 发觉 自己的个性 。 在民族旅游 中 , 当地 少数 民族 居 民与游 客的接 触往往 会唤起 少数民族群 对于 自身的 认识, 还会加强他 们对 于 自身身份及 自我表述 的关注 。 具 有 民族历 史价值 的人文 旅游 景观的再 现和 重组 , 展示 了少 数民族 自 身文化 智 慧和 创造 力 , 重新唤 起 了人们 的民族 认 同意 识,凝聚 了民族 向心力 。 旅 游业对 传统 文化 的需求 ,增强 了人们保护 传统文 化 的 自觉意 识 旅 游业 促进 了当地经 济的发 展, 改善 了人 民的生活 条件 , 当地 居民在享受 旅游 所带来 的巨大利益 的同时 , 也逐渐 发现 了 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将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前,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缺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不少刚发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更短,起点很低,固定资产投入很少,而完善旅游设施的耗资量却很大。
主要有原因:
(1)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多以“野、奇”特色见长,多地处偏僻地区,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缺失。
(2)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土石方等基本建设单价指标高,同样基建项目的耗资一般要大于东部发达地区数倍。
(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大多虽品位高、但知名度低,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是广泛开展宣传,宣传促销也需耗资,因为低知名度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真正的经济价值的。
(4)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是老、少、边、穷地区,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拨款,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外资开发旅游的渠道远不如沿海侨乡畅通。
(5)我国旅游市场属二元结构,即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是在相互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的,相互间无法实现接待上的余缺互补,因而需要同时建设两套档次上差别很大的设施,实际就更增加了投入。
(二)少数民族旅游区距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运输成本高
现代旅游客源市场分国际和国内两种。
国内游客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先导,并将一直是游客数量的主体。
国际客源市场则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经营的主要目标,因为国际旅游经济效益较大。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距我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欧、美、日及游客数量可观的港、澳、台地区距离较远,因为我国国际游客的主要入境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几个大城市,游客要在口岸转乘运输工具,再由口岸辐射到少数民族地区。
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也在东部发达地区。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发历史长,基础条件、整体经济水平均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是国内客源的主要输出市场。
据对云南西双版纳的客源调查,游客数量最多的是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相对发达的地区。
而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因还有相当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故而对近地旅游的要求也就不显得迫切。
少数民族地区虽地域辽阔,但许多景观属大跨度空间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之间距离远,如昆明距大理约400公里,至西双版纳约700多公里;昆明到黄果树瀑布约467公里,昆明至桂林1500公里。
由于旅游胜地相距甚远,受交通条件制约,严重存在着“旅长游短”的现象,易使旅游者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而东部地区杭州至上海201公里,上海至苏州84公里,苏州至无锡42公里。
可见,开支同样的旅游费,观光丰度的优势却大不一样。
(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交通、通讯等现代设施落后
要想发展旅游业,交通是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有很大发展,但交通条件的制约始终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与区外联系的通道少,运输限制口比较多,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
(2)区域内现有运输网络不完善,铁路布局偏于东部;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水运航道通过量小。
少数民族地区中如川西、滇西、黔北、桂西、西藏等地区,仍然交通闭塞,运输困难。
(3)交通设施因受地域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影响,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技术条件差,装备总体水平落后,综合运输能力低。
在通讯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尚未形成国际长途直拨电话和图像传真业务,通讯服务网点少,设施装备也比较陈旧老化;信息传递不通畅,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十分薄弱,游客的通讯联络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这些不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部份国际游客的兴趣,从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