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对社工认知理解的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
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认知理解的研究报告(简本)
研究背景。2007年7月,我区开始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走出了“党政主导、高校领航、项目运作、政策激励、内生发展”的天心社工发展模式,被命名为全国首批7个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县之一,创造的经验被国家民政部称为“天心模式已初步形成,可以向整个中西部地区推广”。为此,课题组就近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在我区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否能够保持试点期同样的力度,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推进,是否可以从试点驱动转化到内部驱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对本地的实际社会工作从业者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使其对社会工作形成了怎样的认知理解,这种影响及认知理解如何持续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未来工作导向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
研究目标。围绕试点近五年我区就宣传、培训、考证、服务、项目建设等工作做了积极的努力,哪么对基层社区工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带来些什么变化(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成效、资源系统等),使基层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形成了怎样的认知理解?这样的认知理解进而又如
。
一是围绕试点社区工作者主要参与的工作。全区100%的街镇均明确要考证、培训等,社区工作者对社工逐步有清晰的轮廓。都非常注重以满足服务人群需求为导向的回应方式方法训练,很注重对需求问题的分析理解及回应方式的学习,这是对传统社区工作行政管理思维的一种挑战或补充,也为后续将社工理念融入社区工作典型了良好基础。二是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理解。调研发现,89.%的社区工作者认为,在对比中理解社会工作——社工很注重民众需求和一线服务;社工不同于社区工作者——思维模式和行动导向的差异;价值理念是根本——社工理念要融入社区活学活用。三是社会工作对基层社区工作的促进。体现在社区工作价值理念的转变,思维方式和行动导向的变化等。100%的工作者更加注重聆听,93%以上的工作者更注重主动联系居民走家串户,更在意居民的想法意见和实际需求,90%以上的工作者形成了较强的调动社区和社会资源,64%以上的工作者在努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组织等。四是对后续工作有些什么影响和思考。访谈的114位社区工作者均认为,社工应该不等同于社区工作者,导向应该更注重民众需求和一线服务,对专项性和独立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要进一步明晰社工的岗位和职责;要建立健全适合现有综合事务性社区工作模式的考评机制;要加强应用性培训,提升补贴标准,健全激励机制等。
研究结论。
一是从社区工作者到社工人才需要转变观念,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理念内化并转化为自觉地行动。社区实际社工人才(实际从业者)的培养,从一般的社区工作者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工人才,并没有成型的模式,但同样也遵循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规律,天心区的实践经验是,考证教育可以建立基本的社会工作知识架构和思维模式,只有转变观念,立足社区需求,在服务中学习,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考证教育同服务中学习相结合,用4-5年的沉淀与积累,完全可以从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社区社工人才,他们将是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骨干力量。同时,天心区的经验表明,考证容易但转变观念艰难,考了证不代表真做社工,能做社工,就是社工。一些工作者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考试分数很高,但他很可能并不是社工,因为他并不具备社工理念,或者说他没有将社工理念融入自己的内心;而在香港,很多社工理论知识并不强,但他们了解社工的理念,并将此奉为自己的动作准则,尊重并坚守社工的价值和操守,他们是真正的社工,他们自己对此也笃信无疑。因此,现在本土的社工,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理论、方法,不仅仅是考证,最重要的是将社工的理念内化并转为自觉的行动,当社工的理念成为自己的价值观时,就自然表现出社工的思维和行动,进而带
来认知理解、思维习惯、服务方式的转变。此时,我们才会认可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社工,认可自己的职业和行动。
二是从社区工作者到社工人才需要机制保障,专业人才定位与社工考评机制必须一脉相承。调研中我们欣慰的发现,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理解不是2007年时的一头雾水,而是在众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共识,最典型的表现在对社会工作需求导向和立足一线的共识,从考证应试取向到应用探究取向,从注重日常事务管理到强调一线服务成效,从零散的知识、理论、方法学习到回归价值理念,这些共识对于本地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积极导引作用,也激发了基层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工人才建设的内在动力。然而,这些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即便具备了理念,激发了动力,并不代表基层实践者可以有效开展社工服务。一句话,基层工作事太多,人太少,没时间。再有理念和能力的人,没有时间去做,一切都是空谈。而当前社区工作最大矛盾恰恰就在于社区工作者行政事务太多,无暇提供居民迫切需要的各项服务。社工人才的定位需要跳出行政事务,需要去行政化,使社工可以比较专注于一线服务,有专人有时间去做,才可能弥补现有工作模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