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二节演示课件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5efccf4fab069dc5022018a.png)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中央 国务院 一级 国务院各部委
法律(狭义)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省级、较大的市的人 地方性法规 大及常委会
地方 省级、较大的市的人 地方政府规章 一级 民政府 自治区域人民代表大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会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二)法律遵守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 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 的活动。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 非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
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部分 非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制约性)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 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 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在 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 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 和内容的法律。人类社会 相应产生了四种类型的法 律。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得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告诉人们合法与不合法 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使法律获得人们内心的认同遵守而自觉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效 力 高 于 普 通 法 律
行 政 法 规
组 织 规 章
准公 民 的 行 则为
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正提 出 案修
正通 过 案修
生修 正 效案
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 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
2013版本 第五章 领悟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
![2013版本 第五章 领悟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https://img.taocdn.com/s3/m/63a232bdb84ae45c3a358c8d.png)
社会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崭新类型的法。
•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 国家意志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 国家强制实施和人民自觉遵守的统一
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 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1)历史使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
• 正确、合法、及时、公正、合理
我国司法的原则:
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 权
总统制 图示(美)
立法
行政
众议院
参议院
依人口比例 选举产生
每州兩名 各州产生方式不同
总统 国务院
由人民选举 选举人团选举之
小资料
司法
最高法院
地方政府规章
我国的立法程序
法律案
的提出
法律案 的审议
法律案 的表决
法律案 的公布
实 施
法律制定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据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通过了44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 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的法律200多件,国 务院制定了96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 委会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 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触其不直者而去之 ——正义
所以范天下不一者而归一 ——强制
西方的法
正义女神一手提着天平, 用它衡量法,另一手握着剑, 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 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力; 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 着软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只有在正义女神持剑 的力量和掌秤的技巧并驾齐 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 状态才能占统治地位。
5章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5章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8e643cfc281e53a5902ff8f.png)
2.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
3.立法程序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提出 审议 表决 公布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课堂讨论:
是否可以将“守法”仅 理解为依法履行义务?
一、关于我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宪法是把事实上已达到已争取得的成功登记起来,用 立法手续予以固定。”宪法是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由此,我国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 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 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 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的反映统治阶 级的意志,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是制定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础。
➢ (二)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
➢1、肯定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制的等级制度
➢3、维护专制王权,皇帝(君主)享有最高的立法、 行政、司法、军事等大权,贵族、地主分别享有 国建管理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权
➢4、刑罚酷烈,罪名繁多,滥施肉刑,广为株连, 野蛮擅断
➢(三)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 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 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 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719b0bcc17552707220899.png)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 于2011年6月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 行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第一审判决、第 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 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故依法作出核准死刑的裁定。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和制度
最早宪法国家:英国(宪法性文件) 英国:1640,不成文宪法 美国:1787,成文宪法 法国:1791,成文宪法 。1789年的《 人权宣言》是该部宪法的序言 苏联:1918,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中国: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
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能力。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
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
一审判决作出后,齐玉 苓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 院提起上诉,除了对精 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提出 异议以外,主要是提出 证据表明自己并未放弃 受教育权,被上诉人确 实共同侵犯了自己受教 育的权利,使自己丧失 了一系列相关利益。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为,这 个案件存在适用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因 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33条的规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 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经过研究后,作出了 《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 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 责任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有一天,村民孙某的 两只山羊再次进入果园吃 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 死。孙某遂将村委会告上 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 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 同意这一规定。
201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201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4e3ee0ba76e58fafab00335.png)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世界
1、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
2、第一部成文宪法 — 美国(1787年) 3、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 —法国(1791年) 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 (1918年)
3、评价作用
客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 社会组织的行为 标准:合法与不合法,只要 违反法律就必须担责。
4、强制作用
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 后盾保障实施的作用。 强制手段包括警察、法庭 和监狱等。
5、教育作用 法律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 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实现方式: 了解和学习法律 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 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和鼓励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法律形成的阶段
1、孕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过渡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 3、确立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三)法律适用
(四)法律遵 守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的概念、程序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立法程序:
1、法律草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草案的表决; 4、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 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 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成为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2013版思修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2013版思修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e0a8d9fdd88d0d233d46ae8.png)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三)、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2.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一)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 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各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_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_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38aea472e3f5727a5e962cd.png)
林森浩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 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非剥削阶级类型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奴隶制法律: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不仅占有生产资料 还占有奴隶本身, 因此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 阶级统治奴隶的工具。
例如: 古巴比伦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就规定: 打死奴隶只需赔偿奴隶主一些银钱即可。奴 隶的地位和牲畜的地位是相同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本章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理论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市 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 (回应生活需要)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的社会主义法 律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法治国的方针。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治体系
嫌疑人林某上海市二中院于10月30日立案受理复 旦投毒案,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该案由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
• 2010年,林某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 荐,免试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 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 在此期间,林某依然保持不错的成绩, 并在研究生学生会担任干部。在复旦的 校外冠名奖学金名单中也有林某的名字。 林某曾在自己的书中写下“我热爱医学, 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 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这样的誓言。
道德与法治-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_理解法律体系
![道德与法治-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_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2e9b48eec3a87c24028c4f5.png)
资本主义法
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确认契约自由
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确认法制原则
1787年美国 联邦宪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
法系
定义:西方国家根据法的历史 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作的分类。 凡属于同一传统并具有某些共 同特点的国家的法就构成一个 法系。 分类:大陆法系(民法法系、 罗马法系、法典法系)和英美 法系(英国法系、普通法系、 判例法系)
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
保护和救济无辜者 ——洛克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 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 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 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 律 的 词 源
法 律 的 一 般 含 义
法 律 的 历 史 发 展
一、法律的词源
法、法律的词义(语源考释) • 左部在中国文字中代表“水”, 象征法的公平; • 右上部代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一种能辨曲直、断疑案的神兽; • 右下部表示凡被该神兽的独角 顶触的当事人均应败诉。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物质文明建设 Leabharlann 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 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社会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崭新类型的法。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5b2bbe758fb770bf68a55ba.png)
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4月22日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以故
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
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
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
决。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 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法律谚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 系
注意 2点
(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从无到有)
2)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
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 效力的活动。(从有到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 系
法律的一般含义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的实施不能单靠国 家强制力,还要依靠法 律意识、道德观念、纪 律观念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 系
法律的一般含义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 。 --(古罗马)奥古斯丁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原 奴 封 资社 始 隶 建 本会 社 制 制 主主 会 法 法 义义 法 律 律 法法
律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 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_领会法律精神__理解法律体 系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e778403c1ec5da51e27006.png)
(二)法律遵守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 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二)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两方面主体
公民个人
行使权利
两层含义
承担义务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行政机关
被授权组织 受委托社会组织
我 国 国 的 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的 阶 级 性 质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 基 本 权 利
平 等 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 举 权和取得 国家赔偿 权
社
会
经
济
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 身 自 由 权
文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三)经济法法律部门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四)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犯罪指危害统治阶级利益 和统治秩序,依法应受刑 罚处罚的行为
(四)刑法法律部门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 承
担 刑 事 责 任
(一)法律制定
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 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 的步骤和方法。 法律是如何 制定出来的
(一)法律制定
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视频资料
(一)法律制定
据统计,从1979年到现在,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通过了44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 问题的决定,其中现行有效的法律200多件,国 务院制定了96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 委会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 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83155185f0e7cd18425362a.png)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 国家性质
我国的
国
体
我国国家 的阶级性
质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重 要 保 障
爱国统一战线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权 组织形式
我国的 政体
人民代表 大 会 制 度 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 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并全额退还赃款1.8万元。经天河区法院审理 后,法院认定其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其自首 并主动退赃,故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 罚金1000元。而潜逃一年的许霆,17.5万元赃 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2007年5月在陕西 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日前,广州市中院审 理后认为,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 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 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许霆随后提出上诉,2008年3月,广州中院 认定许霆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许霆 再度上诉,2008年5月,广东省高院二审驳回 上诉,维持原判。2010年7月30日因表现好假 释出狱 。
5、教育作用
• 目的: 培育人们的法律意识 引导人们依法行为
案例思考
• 2006年“许霆 案”留下的教育 意义
• 2006年4月21日,广州青年许霆与朋友郭安山利 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许取出17.5万元,郭取 出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被判处有期徒刑 一年,而许霆潜逃一年落网。2007年12月一审, 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 ,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
1、指引作用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ppt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0d4a53804d2b160b4ec037.png)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案例
•
360官司八连败 起诉金山不正当竞争遭法院驳回 摘要:11月22日消息,360公司又在官司上碰壁了。它起 诉金山不正当竞争案今日得到了法院判决,360的全部诉讼 请求均遭到了法院驳回。其实,两家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纠纷已经得到了法院的定论:360败诉。今天法院驳回了360 全部诉讼请求,使得பைடு நூலகம்60不正当竞争的败诉史继续延续,达到八 连败。 360恶意竞争、诋毁商业对手的败诉官司一览: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
小结
• 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 罪行为作斗争的需要。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要运用好这个权利,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认清和 揭露违法犯罪行为。 • 遵纪守法,学法护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以,我们要知法、懂法、 守 2011年3月 360董事长周鸿祎捏造事实诋毁金山,被判赔5万元; 2011年4月 360恶意诋毁腾讯软件,被判赔40万元; 2011年5月 360抹黑金山,诱导用户强行卸载金山网盾,被判赔35万元; 2011年8月 360抹黑金山员工李铁军,判赔5000元; 2011年9月 360侵权腾讯软件一案得到终审判决,360败诉; 2011年10月 360抹黑金山,诱导用户强行卸载金山网盾一案终审,驳回360上诉, 维持原判,360被判赔35万元;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2013版)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2013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90101c5f0e7cd184253689.png)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法律的效力次于宪法 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 法和法律,部门规章的 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同上
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次于 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仅在本地方适 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低 用 于地方性法规
我国的立法权限
比较内容 法的表现形式
制定或决定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基本权利
平等权 特定主体权
政治 权利和自由
文化 教育权
公民 基本权利
宗教 信仰自由 人身 自由权
社会经济权
监督和 取得国家赔偿权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 国 公 民 的 基 本 义 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 其 法 他 纳 义 税 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 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 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大负责,人大向人民负责。
县级以 上各级 地方人 大
特别 行政 区立 委及 政府
我国的立法权限
比较内容 法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https://img.taocdn.com/s3/m/e289a3a00b1c59eef9c7b46d.png)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 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做其他一些行为
的准则和尺度。
——阿奎那
❖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鞅
❖法律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 ——奥斯丁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 法律一词的两种用法:广义和狭义
•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 全国人们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规范,地方国家 权力机关指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 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 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 社会主义法律在本 质上具有人民性,它 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 向和基本规律是一致 的。
•
社会主义法律制
度将不断地改革与创
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 1、指引作用 • 2、预测作用 • 3、评价作用 • 4、强制作用 • 5、教育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
•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 4、推动社会改革进步
• 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有两种:
• 一是制定,即由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 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 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意味着:
公平 公正 驱除邪恶
正义女神
代表公平正义的女神,由古 希腊及古罗马代表正义的女神 堤喀(Tyche)及福尔图娜 (Fortuna)的形象混合而成。 文艺复兴以来通常被描述为一 名裸露胸膛的妇女,手持剑与 天平,有时戴有眼罩。 ?天秤:公正的审判 ?剑 :惩奸除恶的制裁之力: 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眼罩 :无视被告的容貌、权 力、身分、家世、地位
首要作用。
实现形式 :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 和义务性规范。
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 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 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 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义:法律的评价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 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创制
法律制定 (立法)
实施
实现 法律遵守
法律适用 (守法)
法律执行 (司法)
(执法)
法律制定 P128 ↓ D1
法律制定的程序
法律执行
法律执行
各级人民政府
狭义
行政执法
人民政府职能机构 被授权、被委托组织
广义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法律适用·主体
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教育作用
定义: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 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 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实现方式 :一是一般教育作用;二是反而警 示作用;三是正面鼓励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
——(古罗马)乌尔比安
所 以,法不同于法律
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 正义原则和 道德公理,而法律则指由 国家机关制定和 颁布的 具体行为规范。P119D3
宪法
法律
广义
行政法规
法律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狭义
法律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 ?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法律的词源
法,古作“灋”。《说文解字》说:“灋, 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zhì),所以触不 直者去之,从去。”
廌,《说文解字》说:解(x ì e)廌,兽也, 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 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 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法律的一般含义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 --(古罗马)奥古斯丁
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普遍的适用于全体国民的行 为规范。
法不是针对个别人的,而是为所 有人普遍创设的。
--法律谚语
法律的一般含义
4、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 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 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 因素。
引子
(美)哈罗德·伯尔曼
否 则 就 形 同 虚 设 。
法 律 必 须 被 信 仰 ,
案例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 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 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10月23日, 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 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 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4月22日西安市 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以故意杀人 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 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 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6月7日 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审判权 监督权
法律适用·要求
基本要求
正确 合法 合理 及时
法律适用·原则
基本原则
司法公正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
律为准绳 司法独立
法律遵守·含义
行使权
力/权利
守
履行职
法
责/义务
依法 办事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 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 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 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P120↓D2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会社始原 律法制隶奴 律法制建封 律法义主本资 律法义主会社
法者,必国家乃可制定。
--- (英)霍布斯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 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 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区别在于: 法律 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 ---法律谚语
(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
客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 为。
标准:合法与不合法 。
强制作用
定义:是指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实 施的作用。它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主体:国家(主动主体)、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 (被动主体,被强制对象)。
手段: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监狱) 目的: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确保法律权威, 维护社会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从无到有)
2)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
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 效力的活动。(从有到有)
法律的一般含义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的实施不能单靠国 家强制力,还要依靠 法 律意识、道德观念、纪 律观念等。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服从法律:无论是我或 任何人都不能摆脱法律
的光荣的束缚。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 起源和基础》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根据法律规范 作用的 指向和 侧重
指引作用
定义: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 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 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它是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