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略析辽宁省金矿成矿条件
略析辽宁省金矿成矿条件[摘要]:辽宁省地处我国华北地台北缘东段,金矿成矿条件良好,矿床类型诸多,金矿产地多达几百个。
笔者在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已往工作中点滴体会,从地层、岩石、岩浆岩、构造、变质条件及成矿期等六个方面对省内金矿的成矿条件加以归纳,希望对今后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华北地台地台基底太古代鞍山群绿岩带成矿期中图分类号:tu413.6+1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092 -01辽宁省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其地台基底主要由太古代和下元古代地层组成,其上超复上元古代及时代更新的地层。
由于区域受长期地地壳运动,使基底构造显得十分复杂,加上印支期、燕山期广泛发育的中、酸性岩体,具备了金矿形成的良好条件。
笔者在收集省内已有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的体会,就辽宁省金矿的成矿条件做如下分析。
1.地层条件辽宁省与金矿有关的主要地层有太古代鞍山群、建平群与下元古代辽河群。
在太古代以下鞍山群分布最广泛,遍及全省,在辽西称为建平群,分为小塔子组与大营子组,该层岩石含金量0.039-0.21g/t;在辽东(包括辽北与辽东)统称鞍山群,分为石棚子组和通什村组,两组岩石中一般含金量0.005-0.42g/t;在辽南分为城子坦组与董家沟组,岩石中含金量0.035-0.085g/t。
中鞍山群分布于鞍山、本溪一带,分为茨沟组与大峪沟组,前者岩石含金量0.095-0.797g/t,后者含金量0.21-0.79g/t。
下元古代辽河群的浪子山组、大石桥组与盖县组也是含金层位,其中大石桥组二段是主要含金矿源层,含金量0.02-0.813g/t;盖县组二段岩石含金量0.017-0.50g/t。
2.岩石条件太古代地层中与金矿有关岩石以角闪质岩石为主,有角闪斜长岩、角闪岩、黑云角闪岩,次为黑云角闪片麻。
其中角闪质岩石中含金量比其它岩石含金量高,一般相当地壳丰度值的几十倍,并以基性火山岩含金量最富,它是在变质过程中金进一步迁移的结果。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收稿日期 :2019-12 作者简介 :杨福鹏,男,生于 1986 年,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质矿产勘 查与研究。
2 苏甸地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有古元古代盖县组地层、第四系。 盖 县 组 :主 要 岩 性 为 黑 云 片 麻 岩。片 麻 理 倾 向 70° ~150°,倾角 45° ~70°。片麻状构造差异较大,与 后期长英质脉体侵入有关,脉体少时则应为黑云母石英片 岩,脉体规模大时则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残留体赋 存于古元古代似斑状花岗岩之中,接触面平直,陡立,无交 代现象。第四系 :分布于沟谷及阶地内,主要为冲积和洪积 物,成分由砾石、砂、粘土等组成。 2.2 构造特征 工作区内的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走向可分为四组, 即 NW 向、NE 向、近 EW 向、近 SN 向断裂。 NW 向断裂 :区内 NW 向断裂主要为张性断裂,较为 发 育,地 表 可 见 被 后 期 闪 长 岩 脉 和 煌 斑 岩 脉 充 填,断 裂 沿 280° ~330°方向展布,宽度 1-15m,倾角近直立 ;该组 断裂是含银控矿构造。NE 向断裂 :工作区内 NE 向断裂主 要为张性断裂,发育程度低于 NW 向断裂,地表可见被后期 闪长岩脉和煌斑岩脉充填,断裂沿 14° ~65°方向展布,宽 度 1m 左右,倾角近直立。该组断裂为含金控矿构造。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杨福鹏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省宽甸县苏甸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伞志强(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摘 要:辽宁省宽甸县苏甸金矿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之辽吉古元古代古裂谷以东,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的西侧。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分析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提出找矿标志。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辽河群、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地层;北东向大断裂及其有共生关系的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交汇部多控制金多金属矿床的产出。
构造交汇部位,物探异常特征以及石英脉出露位置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苏甸;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1-0079-2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之辽吉古元古代古裂谷以东,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的西侧。
1.1 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辽河群、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地层。
辽河群古老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向展布,底部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中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上部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自下而上为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盖县组。
中生界白垩系分布在西南部,分布范围极少,主要为小岭组流纹岩、砂岩[1]。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床、沟谷低洼处。
1.2 区域构造矿区位于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西侧,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发育。
区域见北发磨子沟-东石门沟-侯家堡子向斜,该向斜构造由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为两翼,盖县组为核部的一个水平直立褶皱[2]。
区域断裂构造以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为主,低序次断裂非常发育。
北东向大断裂及其有共生关系的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交汇部多控制金多金属矿床的产出[3]。
1.3 区域岩浆岩岩浆岩在区域上大面积出露。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l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关。 其 中黄铁 矿 、 毒 砂的 多少常 常直接 影响着 金 品位 的高低 , 方铅 矿 、 闪锌 矿 的 多少常 常 影响着 银 品位 的高低 。 3 5 围岩 蚀变 本 区围岩 蚀变 主要类 型有 硅化 、 钾 长石化 、 碳酸 盐化 , 其次 为绿 泥石化 、 绿 帘石化 、 绢 云母化 、 石墨 化、 蛇 纹石化 、 叶蜡 石化 等 与 金银关系 密切 的蚀变主 要 为硅 化和 钾 长石 化 , 且 硅化 、 钾 化蚀 变越 强则 金 品位越 高 。
荒甸 子金矿床 主要富 集区位 于著名 的尖山子 断裂西 部约 1 0 0 0 米, 荒甸 子金 矿 区另 外发 现的各 类产状 的 断裂近 1 嘹 。 这 些断 裂具有 较强 的石 墨片理 化 、 泥 化 现象 , 断裂局 部被 脉岩或石 英细脉 充填 , 绝大部分 为成矿 期断裂 。 如 此多的 断 裂 穿梭 在矿 床周 围 , 不 是偶然 而 是有一 定 的必然 性 。 矿体 易赋存 于 主干断 裂旁侧 次级 断裂 中、 不同方 向断裂交 汇处 、 断裂与有 利岩层 交切 地段 、 断 裂与褶 皱构 造交切 地段 。 因为这 些部位 具有更 大 的容矿 空 间, 为矿 体的 的富集提 供 了场 所 ; 断裂切割 有利理 化 眭质 的岩石 时 , 可 以直接成 矿; 断裂本 身 的构造 泥 阻止矿液 上升 而成矿 ; 断裂 中充填有 不透 水岩墙 而遮 挡 成矿 , 断 裂作 用使 不透 水层 覆盖 于断裂 上盘 阻挡 矿液 而成 矿 。 3 . 2 . 2 褶 皱 荒 甸子金矿 床的周 围几公 里发育有一 系列褶 曲 , 荒甸 子金矿 床主矿体就 赋 存在翻卷 向斜 的一翼 。 金矿 体易赋 存在褶 皱交汇部 位、 褶皱共用 端 、 翻卷 向斜 翼 部、 褶皱轴部、 褶皱倾伏端等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应力较为集中, 应变强度较大, 常发育 有多 种伴 生 构造 。 ( 例如 : 当褶皱 的岩层岩 性不均 一时 , 易产 生层 间滑 动 、 羽状 张 性裂 隙和 扭性 裂 隙 。 ) 这 些伴 生 构造 , 为 成矿 流体 的集 中提 供 了有 利空 间。 所 以当成 矿流 体 由下 向上 运移 时 , 易 向背 斜轴 部 、 向斜两 翼 、 伴生 裂 隙多 的 部位 集 中 , 这 些 部位 是矿 化富 集有 利部 位 。
宽甸县大青沟区铜金矿矿(化)体地质特征
宽甸县大青沟区铜金矿矿(化)体地质特征潘金山(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摘 要:工作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大青沟村, 本次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规律及矿化特征。
通过物、化探测量工作全区共圈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3处,发现断裂8条。
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及钻探工程验证新发现含矿硅化蚀变带四条,并对其中2条含矿硅化蚀变带中的2条矿化体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未发现工业矿体。
关键词:铜金矿;普查;辽宁省宽甸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6-0217-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gold ore deposits in Daqinggou District, Kuandian CountyPAN Jin-shan(Liaoning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Shenyang 110000,China)Abstract: The working area is located in Daqinggou Village, Zhenjiang Town, Kuandi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is work are as follows: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structures and magmatic rocks in the area have been roughly ascertained. Three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soil have been circled and eight fault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whole area through 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specting. Four new mineralized silicified alteration zones have been found through geological survey, trench exploration and drilling engineering. Two mineralized bodies in two of them have been verified by deep engineering. No industrial ore bodies have been found.Keywords: copper and gold deposits; census; Kuandi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1 工作区位置交通工作区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大青村,行政隶属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地处岭南地质背景,西邻宽甸县山沟乡,东接小沟乡,南界刘家柳乡,北临清池镇,地质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属于鞍山带,受了宽甸新生代火山
及断裂活动的影响,形成金矿的构造环境较好。
沙窝沟金矿床地质为晚侏罗纪时与中三叠统火山岩有一定的接触,金矿床内控矿物以
黄铁矿、硫滑石为主,具有特殊的古压系列痕迹,金属矿物斑状分布,充分体现出古压系
列性质,这是沙窝沟金矿最典型的地质特征。
地质调查表明,沙窝沟金矿床以常见的破片摩擦带发育,部分矿床内以低温排出闪锌
矿等矿物粒状分布,受平行构造带变形影响形成金矿化,在受到褶曲断裂活动控制下,金
矿具有优质赋矿和较佳的赋矿表现力,层次分明,显著地展示出向北部由浅深分布的特征。
同时,平行构造带在古生代响应子极块移动拉伸下形成偏形断裂,以及受整体挤压南
北变形控制下的垂直张开的构造发展,形成金矿构造环境及地质条件,对金矿床形成有重
要作用,因此认为沙窝沟金矿床主要是古生代地质活动所致。
综上所述,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属于岭南地质背景,以黄铁矿、硫滑石为
主的古压系列痕迹,控矿物斑状分布,使床具有较好的构造环境,受火山及断裂活动的影响,对金矿床形成有重要作用,推测其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地质活动所致,因此,宽甸县沙
窝沟金矿床是古生代地质活动形成的优质赋矿矿床。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辽宁省宽甸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区。
沙窝沟金矿床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本文旨在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地质背景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属于蛇河金矿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次矿床的成矿作用,金矿床呈现出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成因特征。
三、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古生代的沉积岩系,包括变质岩和沉积岩。
具体包括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硅卡岩等。
这些地层的形成为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构造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主要为中生代的叠前构造,这种构造对于金矿的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构造的活动性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热液脉和矿脉。
3.矿体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砂金和金化物,矿体呈现出了脉状和层状分布。
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
4.矿石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石主要以含砂金的石英脉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辉石等。
矿石质地较硬,颜色呈黑灰色,质地坚实。
2.岩浆活动在叠前构造带中,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在地下不断运动,同时也向地表抬升,形成了石英脉和热液脉,这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受到加热和压力的影响,形成了含有金等矿物质的热液,这些热液在地下运动并逐渐形成了金矿床。
4.地下流体活动地下流体活动也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热液在地下通过脉状岩缝的流动,逐渐沉淀形成了金矿体。
地下流体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金矿床的形成。
马仑头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浅析
马仑头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浅析马仑头金矿是中国辽宁省重要的金矿之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马仑头镇附近,建于1975年,是辽宁省大型金矿之一。
其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一直备受矿产地质工作者关注。
本文将对马仑头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尝试从中提炼出一些找矿标志,以期对未来的矿产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有所启发。
一、成矿地质背景1.区域地质背景马仑头金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地处辽东半岛北端,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
该地区属于松辽盆地北缘,地层以长元古代至新生代沉积岩为主,构造上为南北向拉张构造和东西向推覆构造共同作用的区域。
这一地质特征决定了该地区构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对金矿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马仑头金矿所处区域构造背景复杂,其主要构造以南北向的拉张构造和东西向的推覆构造为主。
拉张构造使得区域地壳应力分布不均,孕育了一定规模的矿床形成的条件。
而推覆构造则使得地层发生了折叠和变形,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马仑头金矿所在地属于典型的中变质岩-花岗岩矿床,主要矿体为岩浆热液型脉状矿床。
矿体产于地层中上部松辽系地层的花岗岩岩脉中,岩性多为讲究岩和含有金的石英脉。
据地质调查,矿区内分布有多条NNE向的断裂带和剪切带,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构造基础。
二、成矿成因分析1.岩浆活动马仑头金矿成矿的岩浆活动是其成因的重要环节。
岩浆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和气体,为地下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矿石的物质来源和运输提供了条件。
据研究,矿区内主要的矿床都形成在古生代中期的岩浆活动期间。
2.热液活动热液活动是马仑头金矿成矿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岩浆活动释放的热量和气体使得岩浆热液能够运移并对周围岩石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了含有金、银等有价金属的矿体。
在矿区内,热液活动主要沿着断裂带和剪切带发生,形成了一系列的金矿床。
3.构造活动构造活动对马仑头金矿的成矿起到了重要作用。
区域内南北向的拉张构造和东西向的推覆构造使得地层发生断裂和折叠,为岩浆和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地质特征宽甸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其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鲜明,成因复杂。
沙窝沟地区地层主要由中元古界花岗岩、斑状闪长岩、含矿千枚岩及构造套标今水晶片岩组成,岩石稳定性高,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沙窝沟地区地形地貌为山地丘陵地,表现为阶梯状剖面,岩层夹角大,裂隙发育,构造活动强烈。
这些特征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地质勘探工作发现,沙窝沟金矿床土壤微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含金元素富集,其中含有高含金值的土壤金矿,进一步证实了金矿的存在和丰富。
沙窝沟地区还存在多条断裂带和构造变形带,这些构造带的存在为金矿床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断裂传导和围岩交代是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构造活动和热液活动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二、成因分析1. 地质构造作用2. 热液活动作用在地球内部,地热作用和岩浆活动导致了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斑状闪长岩等岩石。
这些热液活动和岩浆侵入带来了丰富的金属元素,经过地下水和热液的混合、携带和输移,最终形成了金矿床。
流体活动包括地下水和热液两种类型,它们在地下的作用下,不断混合、溶解、携带金属元素,形成了金矿床。
地下水和热液的流体作用还造成了矿石原来的变质和重结晶,使得金矿物质得以富集。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是多种作用因素的综合结果。
地质构造作用、热液活动作用、流体活动作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断裂带和构造带的存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通道和空间,热液活动和岩浆侵入带来了金属元素,而地下水和热液的混合、携带和输移则最终形成了丰富的金矿床。
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和成因,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金矿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也为其他类似金矿床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
该矿床地质特征复杂,矿体呈
层状分布,南北走向,由主矿体和副矿体组成。
主矿体位于底部,副矿体位于主矿体上部,岩性为石英岩、花岗岩和蛇纹岩。
矿体主要由黄铁矿、石英、方铅矿、菱铁矿等矿物组成。
石英含量为矿体的主要成分,由于受到石英的包裹作用,黄铁矿和方铅矿的颗粒很细,顶部副矿体中的赤铁矿和菱铁矿
的含量较高,但是矿体内的总矿化率不高。
该矿床的成因为岩浆热液成因。
根据野外考察和化探资料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在中酸
性岩浆从上地壳向下逆渗透作用下的结果,主要是在石英岩、花岗岩和蛇纹岩等岩石中的
缝隙和褶皱中形成。
根据矿区内的剖面,可以看出矿床形成的历史较为复杂。
矿床形成初期,受到断裂的
影响,产生了大量的节理和褶皱,这些褶皱形成了矿床的主要矿体和副矿体。
经过多次构
造运动和地质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矿床结构。
综合以上分析,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的金矿。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有多次成
矿活动的历史,属于成矿潜力较大的地区,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北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北东向张性构造带,矿床主要赋存于断层带中。
本文将对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1.岩性沙窝沟金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中。
其中,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二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主要为辉长岩和辉石辉长岩;闪长岩主要为斜长闪长岩和微斜长闪长岩。
2.矿化类型沙窝沟金矿床主要存在黄金、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矿物,主要矿化类型为蚀变-韧化矿化和石英脉状矿化。
3.地质构造沙窝沟金矿床位于盘锦-葫芦岛褶皱构造带的北端,矿床主要赋存于断层周围和断层带中。
该构造带是一个在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北东向张性构造带。
4.成矿作用沙窝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断层和岩石蚀变带中形成的。
在矿化过程中,黄金主要是随着水的运动沉积在热液中,然后通过矿液的蒸发浓缩或沉淀,形成了黄金矿石。
二、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矿床的形成场所主要在断层带和蚀变-韧化带,这都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有关。
盘锦-葫芦岛褶皱构造带是一个北东向张性构造带,这种构造带的存在会使地下水体流动加速,因而促进了黄金的富集和成矿。
2.矿床物质来源沙窝沟金矿床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
矿床周围的天然水体经过地下流动,会对岩石中的矿物质进行浸蚀、溶解和再结晶,形成金矿蚀变带和石英脉状矿化。
此外,由于地表和地下气候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使得矿床形成的时间和富集程度都有所不同。
3.热液作用总之,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矿床物质来源、以及热液等复杂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深入了解该矿床的成因及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辽宁省金厂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辽宁省金厂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金厂沟金矿受地层、构造、岩脉和热液的控制。
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大石桥岩组蚀变为硅质岩、硅质角砾岩,为金矿的矿源层,盖县组片岩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硅质角砾岩侵位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主要物质来源,在构造运动中,成矿热液沿金厂沟断裂与元台断裂运移至构造角砾岩带有利部位富集、沉淀成矿。
标签:金厂沟金矿硅质角砾岩硅质角砾岩1区域地质金厂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复州台陷之南翼。
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代表壳岩、大石桥岩组、盖县岩组。
岩性主要有斜长角闪岩、角闪磁铁石英岩、白云石大理岩、绢云片岩。
区域内以东西向张性断裂及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体,断裂构造次之,为NE、NW和近EW向断裂。
它们控制了区域岩体和岩脉的分布,又控制了矿化带的分布。
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古元古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侵入岩及脉岩,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
区域矿产主要有西林多金属矿点、上刘沟铜矿点、东陈家沟铜矿点、台山铅锌矿点、前美金矿点、沙包金矿点。
金厂沟金矿体产于辽河群盖县岩组、大石桥岩组中。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盖县岩组;(1)大石桥岩组为金矿的主要赋矿围岩。
厚层状碎裂白云石大理岩,上部与盖县岩组绢云片岩的接触面附近碎裂白云石大理岩受后期构造、热液交代作用多已蚀变为灰黑色硅质岩、硅质角砾岩,为金矿主要赋存层位。
(2)盖县岩组以绢云片岩为主夹白云石大理岩、石英脉。
2.2岩浆岩矿区内脉岩较发育,主要有花岗闪长斑岩、流纹斑岩及二长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最为发育,与金成矿关系密切。
其中出露于金厂沟的花岗闪长斑岩规模较大,呈近东西向展布,宽100m—550m,长2.3km,在其南北两侧的辽河群大石桥岩组与盖县岩组接触部位形成两条金矿化带。
在接触带附近的花岗闪长斑岩均已发生蚀变,分析结果显示蚀变花岗闪长斑岩Au元素含量在0.09×10-6—0.42×10-6,高于同类型岩石Au元素含量的数倍,而围岩(大理岩)Au元素含量为0.06×10-6,这说明花岗闪长斑岩的侵入不仅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而且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是该县最大的金矿床之一。
本文旨在对沙窝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
一、矿床地质特征1.岩性:沙窝沟金矿床主要产于侏罗系上部火山岩系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以及其中的细粒化、碎屑化和热液改造的角岩、角质石英闪长岩。
2.构造: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东半岛的太阳沟断裂带南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变形和热液作用。
矿区内的岩石构造多样性,除了变形的断裂、褶皱和滑移带之外,还有许多原生结构,如火山角状、交错层状、层理状等。
3.矿体形态:沙窝沟金矿床主要以页岩中的脆性断层为主,围绕纵走向分布的矿体覆盖面积较大,形成明显的矿化带。
矿体以狭长带状和片状为主,呈北东向伸展,长约1.5km,宽度为40-150m,厚度为5-20m左右,矿体一般沿侵入物和变形构造分布。
4.矿物组合:沙窝沟金矿床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碳酸盐、闪锌矿、方解石、钨矿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黄铁矿和石英。
石英晶体以短柱状、表面似火柴头,配合黄铁矿形成金矿物化的黄铁矿-石英脉状体。
二、矿床成因分析沙窝沟金矿床的成因主要与早期的火山-热液作用和后续的甘泉型热液作用有关。
具体原因如下:1.火山-热液作用:矿床产在侏罗系上部火山岩系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中,是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热水和气体向上渗透进入地下,掌控了矿床的形成。
在活动的火山环境下,高温、高压让地下水和气体通过裂隙、断层、岩石构造聚集,使得有害金属离子得以被有效淋滤、分馏为矿物。
2.甘泉型热液作用:在早期火山-热液作用基础上,随着地震的发生,新的热液水和气体从深部地壳上升形成了第二次热液作用,其中高温、高压和高流速的热液流体通过断层和岩石构造聚合进入矿体中,使含有矿物质的地下水与热液相遇,促使出现金、银等矿化物。
综上所述,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经历过多期成矿事件,主要是由地球构造变动、火山活动和热液作用共同作用所致。
虽然其成因与其他金矿床相似,但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物组合等差异点,成为深入研究的方向。
刍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7月上11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刍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康维良,雷自强,赵振东(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金矿资源在我国众多区域都有着一定的分布,然其矿产地质十分复杂。
要想科学合理对其进行挖掘,首先需要对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勘察,并探明矿床的成因,方能开展挖掘工作。
因此文章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产成因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期望能够为金矿行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3-0114-2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gold deposits and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ANG Wei-liang, LEI Zi-qiang, ZHAO Zhen-dong(Gansu fourth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uquan 735000,China)Abstract:Gold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in many regions of China, but their mineral geology is very complicated.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deposit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etail and 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 before the excav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ersonal views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hop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gold deposit industry.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deposit genesis收稿时间:2018-06作者简介:康维良,生于1983年,甘肃酒泉人,东乡族,本科,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与找矿。
辽宁宽甸汞洞沟金矿地质成矿远景浅析
脉 、黄铁矿细脉穿切 ,走向近南北 ,倾 向南东 ,倾
角 一般 为 5 。 ±。 0
石英脉 : 为成矿期岩脉。其以赋矿或含矿为特 点 ,走 向北 东 ,倾 向南 东 ,倾 角一 般 为 7 。 ±, 0 呈石英脉 、 梳状石英脉 、石英网脉 出现 。按其出露
岩 脉发 育 ,多呈 中酸 l 群 出现 。 生脉 本 区 除 褶 皱 构 造 之 外 ,主 要 是 断 裂 构 造 ,其 北 西为 NE向 的庄 桓深 大 断 裂 ,南 东 为 N 向的鸭 E 绿江 深 大断 裂 ,并 有 北西 向的安平 河 及暖河 断 裂存 在 。汞 洞沟 金矿 区 即位于 上述 庄桓 、鸭绿 江深 大断 裂安 平 河 、暧河 断裂所 切 割 的地块 之 中 。此 地块 内 金矿 ( )点 比较集 中 ,呈北 西 向展 布 ,且在 这 一 化 北西 向带 中 ,沙 金随处 可 见 。
Ab t a t s r c :Go g o g o n n r a i l c t d i h o t e n p r o l v r d e a l n d n g u Au mi i g a e s o ae n t e n r r at fYau Ri e e p f u t h ,wi u c e th a t s f in e t h i r s u c sc n i o s t e f n t c u a r c n r l a t r, a o a l e i n a y p a e , h e t r s e t a s wh c e o r e o d t n ,h - h s u t r l e- o t co s f v r b e s d me tr lc s t eb s p o p c r , ih i 0 r o o f pt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辽宁荒甸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作者:韦宏帅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9期[摘要]荒甸子金矿床位于青城子矿化集中区,金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脉状产出于大石桥组大理岩与盖县组片岩接触部。
矿体受地层产状、断裂、褶皱、岩浆岩脉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主要矿化类型有硅钾蚀变型、糜棱岩化型、绿泥石化型等。
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毒砂等次之,金银以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砷红银矿为主。
矿石主要呈粒状变晶结构,团块状、晶洞状、角砾状构造。
[关键词]找矿方向地质背景荒甸子金矿床中图分类号:TQ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97-02荒甸子金矿床位于青城子铅锌矿田北部,距离著名的白云金矿东南部约5公里。
荒甸子金矿床是辽宁有色地质局一〇三队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的,目前已累计提交金资源量(332+333)10余吨。
荒甸子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赋矿规律与周围的白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有着很多的异同点。
对荒甸子金矿床进行研究工作,这必将对青城子矿田外围找矿、矿区找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荒甸子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辽东裂谷中部,营口-宽甸断隆与大石桥-草河口断坳的衔接地带。
荒甸子金矿床位于塔里木-华北成矿域,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
它属于古元古代裂谷SEDEX型铅、锌-金-银成矿系统。
区内主要出露太古界鞍山群及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
太古界鞍山群由老至新划分为茨沟组、大峪沟组和樱桃园组。
下元古界辽河群由老至新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
下部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中部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属于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上部盖县组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
区域内主要分布以东西向为主体的线性褶皱构造,隶属于草河口复向斜的低序次构造,局部由于复杂构造的干扰,沿枢扭有∽型扭褶,构造比较复杂。
辽宁省金矿成矿系列划分及特征
辽宁省金矿成矿系列划分及特征【摘要】本文大略的根据辽宁地区地质的酸性入侵岩中包含的铜,银,金等多金属矿系列所处的地理位置,岩浆入侵作用及其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2个亚系列,4种矿床式系列,并对各系列和各种矿床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辽宁省,金矿成矿,系列划分,特征一、前言随着人们对金的需求日益增高,金矿的开采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大。
而辽宁省开采金矿大省,开采金矿从1975年至今也有39年,著名的金矿有著名的白云金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水泉鸡爪山金矿。
本文着重于介绍辽宁省的金矿的系列以及其特征。
二、辽宁省金矿成矿原因1、控矿因素1)、成矿物质的矿源体(层)—南口前花岗岩体及其重熔前的太古宙地体。
2)、成矿空间—多期活动的北西向构造蚀变带。
3)、水源—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天水。
4)、热源—以安山玢岩为主的燕山晚期岩浆活动。
5)、热液蚀变—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2、成矿物理化学条件1)矿物包裹体测温:据11个样品爆裂法测温,表明成矿作用经历了中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
2)石英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成分阳离子富K+、Na+,阴离子富SO-4和Cl-。
气相含H2O量极高。
3)硫同位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硫和变质围岩硫同位素比值较接近,而南口前花岗岩的值也较小,反映硫源来自深部,为原上壳岩的硫,经印支期岩浆重熔作用的产物。
4)铅同位素;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稳定,说明主要为正常铅,207Pb/204Pb的比值较低,说明铅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以深源为主,花岗岩中钾长石铅同位素数值与矿石铅的组成十分接近,说明矿石铅与花岗岩铅具有同源性。
5)氢氧同位素:经计算矿脉中石英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与南口前岩体和脉石英接近,表明成矿溶液为原始岩浆水。
3、成矿机理太古宙时期火山沉积作用及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原始矿源岩,中生代印支一燕山运动导致太古宙地体部分重熔,使早先在变质岩、地幔中的金形成初始富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摘要:辽宁省宽甸县大立志沟金矿位于鸭绿江贵重、有色金属成矿带内。
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最为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并控制着区内金矿体的展布。
该区的金矿属于蚀变岩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黄铁矿型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
关键词:辽河群大石桥组金矿构造蚀变带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078-01
该区位于辽宁省宽甸县红石镇大立志沟地区,周边有多处金矿床,如杨树金矿。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多次地质评价工作,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规模形态和资源潜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近年来,通过对本区金矿的进一步研究,对该区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及资源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1 区域地质概况
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到宽甸台拱与太子河浑江台陷东部交接部位,地处鸭绿江贵重、有色金属成矿带内,区域上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中区隔江相望。
区内广泛出露有辽河群变质岩、辽河期侵入的磁铁角闪条痕状花岗岩(过去亦称条痕状混和岩)及燕山期各类脉岩等。
特别是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发育,且与区内贵重、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加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含金矿液的运移、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空间。
可
见该区附近具有较好的金矿资源形成潜力。
该区附近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高家峪组、里尔峪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其中以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为主,高家峪组、里尔峪组地层少量出露。
大石桥组地层以发育有厚层大理岩为特征,主要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含墨金云方解大理岩、疙瘩状白云质大理岩、含石墨透辉透闪变粒岩、含石墨透闪透辉方解大理岩及硅质白云质大理岩、疙瘩大理岩。
属正常海洋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及硅酸盐岩建造的一套变质岩系。
2 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两侧围岩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一段地层,灰白色白云质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含墨金云方解大理岩和疙瘩状白云质大理岩等。
本岩段大理岩以富镁为其普遍特点,大理岩中泛见薄互层状、变余包卷层理构造,经后期构造运动形成剑壳状揉皱。
在与高家峪组接触部位的走向断裂带内局部形成含金糜棱岩化大理岩带。
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带中的硅化绢云母化岩石及糜棱岩化大理岩中,构造带蕴矿母岩为硅化构造糜棱岩,绿泥石化、硅化、碳酸化蚀变现象及黄铁矿化普遍,其次为绢云母、绿泥石化蚀变及黄铁矿化组合现象亦较多见。
蚀变带的宽度一般为2~3m,最宽者可达十余米。
3 矿床成因分析
(1)地层与成矿。
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发育。
辽河群变质岩系金丰度值较高。
大石桥组属正常海洋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及硅酸盐岩建造的一套变质岩系。
以富镁为特征,矿体多沿层间韧性滑动面(即s1面理)富集。
大理岩金丰度值3.88~11.0×10-9,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它们奠定了区内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2)岩浆活动与成矿。
各矿体与后期侵入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岩浆活动对多金属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富集形成条件,环境与动力源泉。
岩浆活动后期脉岩的侵入,尤以后期花岗斑岩等脉体的介入,为区内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补充物质来源,并为区内成矿作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热源动力支柱。
(3)构造、蚀变与成矿。
该区金矿体与断裂构造及蚀变现象关系十分密切,在所有矿化地带均伴有硅化、黄铁矿化、绿肥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糜棱岩化等蚀变作用,说明断裂构造与成矿具有现实性。
北西向断裂控制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同时它又成为后期流体物质运移通道。
蚀变作用也存在密切联系。
理论上讲,硅化蚀变对成矿作用有利,而偏碱性的物质环境,有利于成矿物质成分的沉淀。
现实中,区内存在有强烈的多形式、多类型的蚀变作用,而且多与金矿体或矿化体紧密相随。
面状、线状的蚀变作用形式同时存在,硅化及绢英岩化等不同类型蚀变作用共存,矿体或矿化体与多种蚀变作用共生。
如此种种迹象表明,红石镇大立志沟地区的金矿体与蚀变作用
密不可分。
4 成矿模式分析
第一阶段:成矿期前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形成主体构造格架时期。
区内古裂谷形成后,地壳缓慢隆起,地幔上隆地壳拉薄,随后幔隆加剧,地壳不平衡抬升产生北西向断裂构造。
构成区内结晶基底,形成辽河群一系列的变质岩系。
生成高温乳白色块状石英为主,另有早期自形晶黄铁矿。
该阶段不含金或少含金。
第二阶段:主成矿阶段。
这是该地区的重要成矿阶段。
燕山后期,北西向构造活动频繁,外部应力加强,构造活动加剧,深大断开构造出现,以鸭绿江断裂构造带为代表。
深大断开构造为地壳深部矿质热液向地表迁移提供了通道,也为残余岩浆释放提供了便利条件。
岩浆再次活动,后期各种脉岩侵入,以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代表。
它们重新带入部分成矿物质成分,同时对早期成矿物质成分进行活化、迁移、富集。
在此过程中,矿化作用重复多变,类型多样化,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在不同环境下形成。
成矿作用时期,伴随有强烈的、多形式、多类型的蚀变作用,最终完成区内的主期成矿作用或矿化作用。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于构造应力作用使主体石英脉产生两组剪切裂隙,黄铁矿、毒砂、自然金沿裂隙充填。
该阶段是金矿物形成的主要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金矿化阶段。
区内经第一、二阶段后,进入燕山构造活动后期阶段。
各类地质活动事件相对减缓,但岩浆、构造运动尚有存在,岩石蚀变作用与金矿化仍在不同区域。
由于运矿热液已达中低温,因此形成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主要生成黄铁矿、自然金、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该阶段的特点是伴生的石英细脉很发育,同时有绿泥石与之共生。
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