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中药材加工技术
中药材加工工艺
![中药材加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4d0c0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0.png)
中药材加工工艺一、中药饮片的定义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通过净选、切制和炮制三大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成品。
二、中药饮片生产工序中药饮片生产的主要工序简单分为净制、切制、炮炙三大工序。
1、净制净选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净药材”是药材通过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规定净度的质量标准。
2、切制净药材的切制有鲜切或干切,都需经水润软化。
软化药材要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防止药材内在水溶药效成分的丢失。
切制的方法有切、剪、刨、铹、劈、捣、制绒等。
切制要求一定规格的厚薄度、粒度,切制后的饮片加以干燥,以利保存、保证质量。
3、炮炙炮炙是指取用净制或切制后的净药材、净片,根据中医药理论制定的炮制法则,采用规定的炮制工艺制成药物的过程。
炮炙方法有:加热处理的:如炒制、烫制、煅制、制炭、蒸制、煮制、煨制等。
加入特定辅料再经加热处理的:酒制、醋制、盐制、姜汁炙、蜜炙、药汁制等。
另外,还有采用制霜、水飞等工艺处理的。
三、中药饮片的工序、设备与质量控制中药材必须依法炮制才能达到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并能适应中医处方和中成药制剂的用药和调配质量的要求。
一般生产经过备料、净制、浸润、切制、干燥、炮炙等工艺环节,最终使各种规格的饮片达到规定的纯净度、厚薄度和安全有效性的质量标准。
近年来,我国中药炮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表1-1直观比较中药饮片的生产、选用设备与质量控制的情况。
四、中药饮片炮制的一般工艺流程1、净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净制生产工艺流程图2、切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切制生产工艺流程图3、清炒生产工艺中药饮片清炒生产工艺流程图4、辅料炒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辅料炒制生产工艺流程图5、炙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炙制生产工艺流程图6、燀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燀制生产工艺流程图7、蒸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蒸制生产工艺流程图8、粉碎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粉碎生产工艺流程图9、煅制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煅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5779c59ec3d5bbfd0a7453.png)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生长到冬季,植株枯萎,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是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挖最佳季节。
药材采挖后需要进行产地加工,使其达到色泽好,有效物质散失少,水分适度,符合商品规格要求,保证药材质量。
现介绍下列十种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
怀山药:刮净内外皮,除去芦头及细尾,洗净,晾干水分,切成12~15厘米小段,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直至透心身软即停止熏硫磺,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晒至足干。
要求成品直条圆形,粉质洁白,无黄皮,无黄干葛:刮净外皮,洗净,用清水漂1~2天,晾干表皮水分后切成15厘米小段(直径9厘米以上的要剖开),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至透心,停止熏硫磺后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取出柜用清水洗净,晒干。
要求成品白色有粉,两端平整。
天花粉:刮净外皮,洗净,清水漂1~2天,取出晾干表皮水分,切成15厘米小段(直径9厘米以上的剖开),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至透心,停止熏硫磺后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取出柜用清水洗净晒至7~8成千,放入竹箩置水中踩至光滑,取出晾干,再熏硫磺一昼夜,取出晒干。
要求成品粉足白色,结实光滑,无黄心。
生地:除净须根和泥沙(忌水洗),晾干表皮水分,按大、中、小条分别放入烘炉烘烤,初入炉温度60℃左右烘两天,后逐渐降低温度保持在40℃左右。
烘烤时要经常翻动,以免烘焦。
烘至全身柔软,取出堆放,使其内部水分排出后再烘至7~8成干取出堆放,使其闷黑,最后烘干或晒干。
要求成品干爽,柔软,断面油润,棕黑色,无焦枯,无生心、空心。
干姜:除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泥沙,黄熟后晒干。
要求成品肉色淡黄,味辣,粉多。
百部:除净芦头,洗净泥沙,放入沸水锅中待水再开时捞起,晒干或烘干。
要求成品外皮灰黄色,断面黄白色,只干,成条。
狗脊:削净芦头及外皮黄毛,沸水煮至透心,取出晒至7成干后切成片,晒干。
要求成品呈黑棕色,片薄均匀,无黄毛。
泽泻:除净茎叶、须根,洗净,慢火烘烤,要经常翻动,防止烘焦,烘干后装入竹箩撞去外皮,使其光滑,晒干。
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研究
![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422d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e.png)
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研究一、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定义和意义中药材深加工技术是将中药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处理,使其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和应用功能的技术。
中药材经过深加工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可以拓宽中药材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价值。
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推广中药文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常见方法1.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是通过将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和中药材的各种有效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有效成分的提取。
这种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操作简单、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的萃取效率和产量。
2.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通过电磁场的作用,使中药材内部的分子开始运动,从而实现对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这种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保留中药材香味和色泽等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微波功率不易控制、中药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会影响萃取效果等问题。
3.浸膏技术浸膏技术是将中药材经过碾磨、筛分等处理后,加入水或者其他溶剂,再进行反复浸泡和搅拌,从而提取其有效成分。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溶剂选择和加入适量的其他辅料来提高剂型粘稠度、稳定性、口感等方面的性能。
4.微粉化技术微粉化技术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超声波或者气流等方法,将中药材制成微细颗粒或者粉末,从而增强其药效和活性成分的释放。
这种技术具有提高中药材的生物利用度、便于存储和使用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影响粉末形态、颜色等因素对中药材药效的影响。
三、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研究需要涉及到中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并且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未来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合作。
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将会更多地应用数字化技术。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7074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f.png)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中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所使用的草药、植物、动物及其制剂。
加工是中药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工可以使药材更好地发挥药效,并且增加药材的稳定性和可储存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
1.炙制炙制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通过使用火烤或用火快速炙热使药材变形、颜色变黑等,提高药材的功效。
以阿胶为例,首先将阿胶用火烤至黄褐色,然后放入容器中冷却,使其变硬,得到阿胶。
炙制还常用于黄芪、紫皮膏等药材的制备过程中。
2.曝晒曝晒是指将新鲜草药、动物组织等暴露在阳光下晒干,以达到防腐、杀菌和保持药材活性成分的目的。
如人参、黄连、冬虫夏草等常用药材都可以通过曝晒来保持其药性。
3.焙制焙制是指将草药放入炉中进行烘烤或煮沸,以去除水分并改善药材的性能和功效。
焙制的药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如浸入浓盐水中并置炉中烘烤的陈皮,经过焙制可以增加其香气和药效。
4.炖煮炖煮是将草药放入锅中用水煮沸,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形成药液。
炖煮用于草药的制备过程中是常见的方法,如制备人参茶,将切片的人参煮沸后过滤得到药液。
炖煮还可以将草药和其他药物配伍煎煮,以提高药效。
5.箜篌研磨箜篌研磨是指将草药放入箜篌中进行摇晃和搓揉,使草药破碎、研磨成粉末状。
这种加工方法通常用于草药的制剂制备,如丸剂、散剂等。
例如制备川贝枇杷膏时,将川贝粉碾破成细粉,然后加入其他药材进行煮沸制剂。
6.研磨研磨是指用研钵和研杵磨碎草药,使其成为粉末状。
研磨通常用于草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例如将研磨后的草药加入到膏剂中制成糊状药物。
这种加工方法也常用于将硬的草药研成细粉,以便口服。
7.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并改善药材的性质。
蒸制通常用于处理黄连、黄柏等药材,蒸制之后可以去除其苦味,增加其药效。
8.焯水焯水是指将草药放入热水中焯煮,将草药中的杂质去除,以净化草药。
焯水通常用于植物茎、根部等较多杂质的草药,如黄连、白术等。
中草药常用加工方法
![中草药常用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a19b07e2bd960590c6777d.png)
中草药常用加工方法采收后的中药材,除少数种类如鲜石斛、鲜芦根等供新鲜应用外,大多数药材必须在产地经过初步加工使其干燥,否则容易造成发酵败坏,如叶类会变黄,根类会使肉色变深,芳香性药材会散失香气,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甚至造成损失。
一、中草药产地初加工常用方法中草药种类繁多,其处理程序主要有:洗涤→清理和选择→去皮→修整→蒸、煮、烫→浸漂→熏硫→发汗→干燥。
因药材品种要求和产地习惯不同,以上程序不是每种中药材都需要,但一般以下几种方法最为普遍:修整首先除去杂草、泥沙,然后经过修整,除去非入药部分,方能入药。
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黄芩;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
蒸、煮、烫某些含淀粉、糖类或黏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有的药材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只有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才能保持药材不变质。
也有某些药材需要通过蒸煮方法加工才能保证药效,如黄精、百合、天麻、白芨、宣木瓜、马齿苋等。
再如百部、天冬、薤白等水分较多的药材,采收后可放入沸水中烫泡片刻,这样不但容易干燥,且易于剥皮,又能增加药材的透明度。
蒸煮或浸烫药材时应注意掌握火候、水温和加工时间,以刚熟透为度,蒸烫过度会使药材软烂,有损质量。
此外,桑螵蛸、五倍子等药材,蒸煮后杀死内部虫卵及蚜虫,才能保持药性。
切制药材应在鲜时加工切片。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茯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行干燥;果实大而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一些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行干燥。
经过这样的趁鲜切制,不但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药材功效。
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水分,抑制酶的活动,防止有效成分分解,便于长期贮存备用。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8cbc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a.png)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1.初加工:
(1)干燥:将新鲜中药材晾晒、晒干或蒸熟后晾晒,去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太阳晒干、阴干、空气流通干燥、烘箱干燥
和蒸风干燥等。
(2)炮制:对于一些具有毒性、刺激性或辛热性的中药材,需要进
行炮制处理,以去除或减少其不良性状。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清洗、炒炙、
炒灰、制炭、蒸熟、腌渍等。
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
2.深加工:
(1)研粉:将干燥后的中药材用研钵或研磨机研磨成粉末状。
研粉
有利于药材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方便制剂的配制和服用。
(2)提取:采用水、醇、醚、油等溶剂,对中药材进行浸泡、煮沸、研磨等方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
提取可以增加药效、提高药物利
用率,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提、挥发油提等。
(3)炒制:将中药材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变化,改善性质或增强疗效。
常见的炒制方法有炒制、焙制、炒煮炒炙等。
(4)制剂加工:将药材加工成片剂、丸剂、散剂、糖浆、注射剂、
软膏等各种中药制剂,以便于服用和储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有效成分: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和破坏。
2.防止污染:加工过程中要保证材料卫生,避免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控制加工温度和时间:加工过程中应控制好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避免药性的丧失或改变。
4.加工工艺不同: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根据植物性状和药理特性进行加工。
5.预防虫害:干燥后的药材容易受到虫害,应采取防虫措施。
中药材加工方法
![中药材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f992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1.png)
中药材加工方法
中药材加工方法
中药材加工是指将采摘的中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使其达到适合储存、
运输和使用的状态。
下面介绍一下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一、晒干法
晒干法是将采摘的新鲜中药材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待
其自然风干。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较硬、水分较少的中药材,如黄芪、当归等。
晒干后的中药材颜色鲜艳,气味浓郁,质量好。
二、烘干法
烘干法是将采摘的新鲜中药材放置在烤箱或太阳能烘房内进行加热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柔软、水分较多的中药材,如川芎、白术等。
烘干后的中药材外观整齐,色泽均匀,不易变形。
三、蒸制法
蒸制法是将采摘的新鲜中药材放入锅内进行蒸制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
于质地较硬、不易干燥的中药材,如人参、茯苓等。
蒸制后的中药材质地柔软,易于加工成各种制剂。
四、煮制法
煮制法是将采摘的新鲜中药材放入锅内进行煮制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较硬、有毒素的中药材,如黄连、雄黄等。
煮制后的中药材毒性减轻,易于使用。
五、曝晒法
曝晒法是将采摘的新鲜中药材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曝晒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霉变现象的中药材,如茶叶花等。
曝晒后的中药材霉变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来达到最佳效果。
在进行中药材加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并注意保持卫生环境和质量控制。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3dc61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b.png)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中药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炮制、炭制、熏制、蜜制、蒸制、制丸、制散、制片、制剂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加工方法。
一、炮制炮制是将药材加热至一定程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加其疗效,降低毒性或不良反应。
炮制常见的方法有炒制、炙制、焙制、蒸制、烘制等。
二、炭制炭制是将药材烧成炭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炭制,可以减少药材中的水分和挥发性成分,增加其药物活性。
炭制常见的方法有焙烧、炭烧、熏烧等。
三、熏制熏制是将药材暴晒在熏香或草药熏蒸的烟气中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熏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加其药效。
熏制常见的方法有熏制、烟熏等。
四、蜜制蜜制是用蜂蜜与药材混合一起加工的一种方法。
通过蜜制,可以增加药材的甘香味,增强其滋补作用。
蜜制常见的方法有浸泡、蒸蜜等。
五、蒸制蒸制是将药材放入蒸锅中蒸煮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蒸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加其药效,降低其毒性。
蒸制常见的方法有晒蒸、炊蒸等。
六、制丸制丸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与辅料混合,用水或其他液体搅拌均匀,制成丸剂的一种方法。
制丸可以将药材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便于服用。
制丸常见的方法有干法制丸、湿法制丸等。
七、制散制散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用筛网过滤、去除杂质,使其成为均匀的散剂的一种方法。
制散可以增加药材的溶解速度和吸收效果,便于服用。
制散常见的方法有机械制散、手工制散等。
八、制片制片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与辅料混合,加入胶粘剂,制成片剂的一种方法。
制片可以延长药材的保存时间,方便携带和服用。
制片常见的方法有湿法制片、干法制片等。
九、制剂制剂是将药材制成各种剂型的药品的方法。
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制成口服剂、外用剂、注射剂、贴剂等。
制剂的制备方法各有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的详细介绍。
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调整药材的性味和药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2188f2f78a6529657d53d1.png)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1、炒制将药物在锅内加热,不绝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辅料,根据炒的时间和温度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炒黄系用文火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的气味为度。
如杏仁、芡实、莲子、远志、枣仁等。
炒焦系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术、焦栀子等。
炒炭系用武火将药材表面炒至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锅,倾于水湿的竹扁上,摊开,凉透方可包装。
如地榆炭、侧柏炭、杜仲炭、贯众炭等。
麸炒先将锅加热,撒入一定量的麸皮(每kg药材用0。
4kg左右),至冒烟时加入药材,不断翻炒,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即可.如白术、山药、枳壳、三棱等。
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约为药材重的30%左右.置锅内炒至轻松后,加入药材,不断翻炒至药材表面挂匀土色,取出,筛去土粉即可.如白术、山药、白芍等.米炒将米倒入用水喷湿的锅内,加热使米贴附于锅底,俟冒烟时,倒入药材轻轻翻炒至药材变色,取出,筛去米粒即可。
用量约为药材重的40%左右。
如米炒沙参、丹参等。
2、烫制将药材加热炒烫,温度比炒法高而受热均匀。
通常有三种。
砂烫将砂子置锅内炒热,再将砂堆扒一坑,放进打成大块的药材,埋起,稍后,进行翻炒,至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为度,拣出药材或入醋中淬过,晾凉即可。
如龟板、鳖甲、山甲、刺猬皮、狗脊、毛姜、马钱子等.蛤粉烫取蛤粉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
如阿胶、鱼鳔等。
蒲黄烫取蒲黄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
如阿胶珠.3、煅制将药材用火煅烧,通常分两种。
直火煅将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无烟炉上煅红透,取出即可。
如龙骨、龙齿、贝壳类、金石类等。
闷煅将药材置锅内,再覆一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在上面锅底粘一白纸,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如生地炭、灯芯炭、棕炭、血余炭等.4、煨制将药材用湿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煨至表面焦黄为度。
或用湿纸层层包裹药材,加热除去部分油分。
如煨木香、煨肉蔻等。
5、燎将药材在火焰上短时加热,使药材表面焦化而内部不受影响。
简述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加工技术
![简述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9cd00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6.png)
简述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加工技术全草加工技术:
1.采摘:选择适当时间采摘,尽可能不受阳光直射,以减少酶的破坏和挥发物的丢失。
2.晾干:用晾架等工具将采摘好的草连根带叶,铺成一层,避免重叠,晾干。
3.割切:将晾干好的草按照规定长度和宽度割切,减少后续加工过程中的浪费。
4.筛选:将割切好的草进行筛选,去除细小杂质和不良草本植物。
5.干燥:将筛选好的草在干燥室或日光下晾干。
6.打包:将干燥好的草进行打包,分类存放,避免潮气和灰尘侵入。
叶类中药材的加工技术:
1.采摘:选择适当时间采摘,尽可能不受阳光直射,以减少酶的破坏和挥发物的丢失。
2.洗涤:将采摘好的草进行洗涤,去除表面的浮尘和泥沙。
3.晾干:将洗涤好的草打结晾干,不宜过于密集,否则会导致
草变质发霉。
4.切片:将晾干好的草进行适当切片,减小加工过程中的浪费。
5.烘干:将切片好的草在烘干室中进行烘干,保证其完全干燥。
6.筛选:将烘干好的草进行筛选,去除不良材料和细小杂质。
7.打包:将筛选好的草进行打包,分类存放,避免潮气和灰尘
侵入。
总体来说,对于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加工技术,最重要的就是
注意适当的采摘时间和处理过程,保证其质量和功效。
同时,在
加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细节,如避免过度晾干或烘干,避免过度
切片等,以免影响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中药材初加工常用方法
![中药材初加工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8d14e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0.png)
中药材初加工常用方法中药材的初加工是中药材生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新鲜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储存、运输和销售。
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一、晾晒法晾晒法是最常见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之一,主要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晾晒至半干或全干的状态,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晾晒法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中药材,如菊花、枸杞、当归、川芎、白术等。
晾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天气和场地,避免雨淋和日光直射,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蒸煮法蒸煮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蒸锅或蒸柜中,用水蒸气加热,使其变得软烂,易于加工和储存。
蒸煮法适用于一些肉质、果实类中药材,如大枣、枸杞、当归头等。
蒸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熟或过生,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口感。
三、腌制法腌制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盐、糖、酱油、醋等腌制剂中,进行浸泡、腌制和调味,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腌制法适用于一些根茎类、叶菜类中药材,如生姜、莲藕、紫苏叶等。
腌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腌制剂和配方,以及控制盐分和时间,以保证中药材的口感和健康。
四、烘干法烘干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在烤箱或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其水分含量降至一定水平,易于储存和运输。
烘干法适用于一些芳香类、花类中药材,如玫瑰花、金银花等。
烘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温度,以及控制时间,避免过度烘干或烘干不足,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
五、压榨法压榨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压榨机中,通过压力将其中水分和油脂等物质挤出,使其易于储存和运输。
压榨法适用于一些油脂类、果实类中药材,如杏仁、桃仁等。
压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以及控制压力和时间,避免过度压榨或压榨不足,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
六、泡制法泡制法是将新鲜的中药材放入药酒或醋等液体中,进行浸泡和调味,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药效。
泡制法适用于一些果实类、根茎类中药材,如乌梅、桔梗等。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e5773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5.png)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份鉴别: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常常与年份有关,因此需要通过鉴别来确定中药材的产地。
2. 种植技术: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的处理、施肥、种植时间、栽培密度等方面的控制,以确保中药材的生长状况良好。
3. 采摘和收获:中药材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对材料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根据草药的特性和药用部位的不同进行科学采摘。
4. 干燥和储存:中药材的干燥和储存是保证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干燥和储存,以防止材料受潮、发霉、变色等问题。
5. 破碎和筛分:中药材需经过破碎和筛分工艺,使其符合各种制剂的要求,例如片剂、颗粒剂、粉末剂等。
6. 炮制加工:中药材在药用前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如煮制、蒸制、曝晒等,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善口感。
7. 质量控制: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有害物质的检测、含量测定、理化性质的分析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中药炮制的加工方法
![中药炮制的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2d09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9.png)
中药炮制的加工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以前。
常见的炮制加工方法如下:1.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三道工序。
纯净是指采取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是指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为一定粒度的饮片,以利于其有效成分的煎出。
切制是指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丝、段、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
2. 水制:包括洗、漂、泡、润、水飞等方法。
洗是指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杂质。
漂是指将药物置于多量水中,多次漂洗,以去掉腥味或盐分。
泡是指将质地坚硬的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软化。
润是指采用湿布、湿砂或其他温润药将药材包裹,使水分徐徐渗入药材内部,使其软化,便于切制。
水飞是指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物,置于研钵中,加水研磨成极细粉末的方法。
3. 火制:包括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是指将药材放在锅内加热翻动,使其均匀受热,达到炮制要求。
炙是指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翻炒,使辅料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煅是指将药材直接放于炉火上或置于适宜的容器内进行煅烧的炮制方法。
煨是指将药材用湿纸或湿面包裹,置于热火灰中加热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4. 水火共制:包括煮、蒸、炖、焯、淬等方法。
煮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蒸是指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的方法进行炮制。
炖是指将药材与辅料置在陶器内,加水,用小火慢慢炖煮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焯是指将药材投入沸水中,短时间内取出的炮制方法。
淬是指将药材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炮制方法。
5. 其他炮制方法:包括发芽、发酵、制霜、法制等方法。
发芽是指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的炮制方法。
发酵是指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霉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使其发酵、生霉的炮制方法。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331f2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c.png)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中药的加工方法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味、特性以及疗效的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炮制、制曲、制片等,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一、炮制炮制是指利用火炙、晒干等方法,将鲜草药或者采收的鲜材进行烘炙或晾晒等处理,以改变其性味、减少或消除毒性以及增加稳定性。
1.烘制:将鲜草药或鲜材置于锅中用文火烤制,烘至材料内部温度升高,水分蒸发,酶活性降低。
如生姜烘干后成为炒姜,炒姜可温中止呕、温胃化饮。
2.晾晒:将采收的新鲜草药晾晒至水分含量适宜,使其不易受潮、霉变。
如晒干的淡绿色的山楂,可生津止渴、消食化滞。
二、制曲制曲是将一些食用谷物或豆类等原料经过处理后加入中药材中,使用天然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多种酶和活性物质,提高中药药效。
1.糯米制曲:将糯米加水煮熟,再用发酵结块的糯米拆散后加入中药材制成饼状。
如用糯米制曲的白朮,可养脾健胃、化湿止泻。
2.大麦制曲:将大麦加水煮熟,加入中药材后酿制而成。
如用大麦制曲的葛根,可解表散寒、发汗解表。
三、制片制片是将饮片进行液体或固体处理,使其变成固体片状、片剂或颗粒状。
1.饮片浸泡:将饮片加入适量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药性溶解于水中,然后滤去渣滓。
如饮片浸泡后可用来煮汤或泡茶。
2.饮片蒸馏:将饮片配以适量的水,进行蒸馏处理,将蒸馏液冷却后得到制剂。
如蒸馏的玄参汁液,可用于清火解毒、化痰豁痰。
四、其他加工方法1.切片:将中药材切成片状。
如麦冬切片,可润肺养阴、清心安神。
2.研粉: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
如用研粉的麦冬,可润肺养阴、清心安神。
3.研磨:将中药材使用石臼或研钵研磨成颗粒状。
如用研磨的半夏,可破痰、宣肺、止咳。
4.煮汁:将中药材用适量的水煮熬,使其成为浓缩液体。
如煮汁的黄芪,可补气养血、升提抗病能力。
总结:中药的加工方法是中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特性,增加药效,提高中药的利用价值。
不同的中药加工方法对中药材的适应症和药效也有不同的影响。
不同种类中药材初加工技术
![不同种类中药材初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d5eda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5.png)
不同种类中药材初加工技术中药材的初加工是中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在初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以便保留并发挥其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帮助读者了解中药材初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 防己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防己类中药材包括淡竹叶、女贞子等,其初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清洗将防己类中药材放入清水中,轻轻搅拌并反复漂洗,去除杂质和泥沙。
1.2 曝晒将清洗干净的防己类中药材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至完全干透。
1.3 去杂用手或筛子等工具将晾晒好的防己类中药材进行筛分,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部分。
1.4 炒制将筛分好的防己类中药材放入炒锅中,用中小火轻轻炒制,以保持其形态和色泽。
1.5 包装炒制完成的防己类中药材放凉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使用。
2. 解毒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解毒类中药材包括金银花、连翘等,其初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汆烫将解毒类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2-3分钟,以去除一部分毒性。
2.2 水煮将汆烫的解毒类中药材倒入冷水中,再次煮沸,以进一步去除毒性,直至材料变软。
2.3 曝晒将水煮后的解毒类中药材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至完全干透。
2.4 去杂用手或筛子等工具将晾晒好的解毒类中药材进行筛分,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部分。
2.5 包装筛分好的解毒类中药材放凉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使用。
3. 补益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补益类中药材包括人参、黄芪等,其初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清洗将补益类中药材放入清水中,轻轻搅拌并反复漂洗,去除杂质和泥沙。
3.2 曝晒将清洗干净的补益类中药材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至完全干透。
3.3 切片或切段将晾晒好的补益类中药材切成薄片或小段,以便于煎煮和入药。
3.4 包装切片或切段后的补益类中药材放凉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使用。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8f8c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c.png)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重要原料,加工与贮存技术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中药材加工和贮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加工技术中药材的加工过程包括采集、鉴别、炮制、干燥等环节。
以下是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1. 采集中药材的采集是指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时间进行采集。
采集时应注意选择无农药残留、虫蛀、霉变、感染病原菌等现象的中药材,并遵循采收规范。
2. 鉴别中药材的鉴别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气味、性状等进行观察和辨认,判断其质量和真伪。
鉴别的关键是准确、细致地观察中药材特征,比如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
3. 炮制中药材的炮制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使其适应中药的临床应用。
炮制的方法包括炙、炒、曝晒、蒸、煮等,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特性进行选择。
炮制的目的是除去中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增强其功效,提高其稳定性。
4. 干燥中药材的干燥是将炮制后的中药材进行除去水分的过程。
干燥方法通常采用晾晒、烘干、风干等。
干燥后的中药材应具有一定的水分含量,避免过干或过湿,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二、中药材贮存技术中药材的贮存是指将加工好的中药材进行储存和保存,以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和有效成分。
以下是中药材贮存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中药材的贮存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受热、变质或发生霉变。
不同的中药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
2. 湿度控制中药材贮存的湿度要求适中,以避免吸湿、变质或受潮。
湿度过高容易导致中药材发霉、虫蛀等问题,而湿度过低则容易导致中药材失水。
因此,合理的湿度调控对中药材贮存至关重要。
3. 防虫防潮中药材贮存时应注意防止虫害和潮湿问题。
虫害是指中药材被虫蛀或虫卵侵入,导致质量下降。
潮湿则容易导致中药材发霉、变质。
为此,可以采取适当的防虫措施,如使用灭虫剂等,同时做好通风、排湿工作。
4. 贮存容器选择中药材贮存时的容器选择也非常重要。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要点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f8664e2b160b4e767fcfae.png)
中药材初加工技术要点1、种子类。
一般药材果实采收后可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的药材要去种皮和果实,如薏苡、决明子等。
有的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
有的则要蒸,以破坏种子所含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2、花类。
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
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
极少数花类则需先蒸制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
3、果实类。
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
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宣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栝楼、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瓢、核或剥皮后干燥。
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
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成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4、全草和叶类。
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藿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避免散失,如紫苏、薄荷、断血流等。
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垂盆草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5、根及地下茎类。
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须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
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即成,如白芷、丹参、牛膝、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成片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莴根等应趁鲜切片,再进行干燥;对于干燥后难以去皮的药材,如丹皮、桔梗、半夏、芍药等应越鲜刮去栓皮;对那些含淀粉、浆汁足的药材,如天麻、地黄、玉竹、黄精、何首乌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晒干。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cd42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4.png)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1、晒干:晒干法是中药材加工最为常见的方式,在晒干时,首先要除
去杂质,除去污染和害虫,然后用笼子把中药材提在阳光下晒干,以
保证中药材最大限度地干燥,并确保中药材质量和成药效果。
2、冷却:冷冻法也是中药材加工的常见方式。
它指的是用低温冰箱或
其他封闭的容器将中药材冷冻,以保证中药材的干燥,并最大程度地
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3、抽提法:抽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加工方式,它通过抽取有效组
成中药材有用成分,如叶子、花、苯等,以保证中药材有效成分得到
有效利用,而不破坏中药材的结构与特性。
4、减压浸泡法:减压浸泡法是一种精细化加工中药材的关键所在,它
涉及到把中药材以925帕(7磅/厘米²)的压力浸泡在一定温度调节的
杂质溶液中,以抽提出有效成分,最终形成中药材的糊状物。
5、冲洗:冲洗法是晒干中药材时常用的方法,它通过使用冷水或热水,或两者相结合,将晒干中药材冲洗一遍以去除杂质,避免污染并保证
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6、煎炒:煎炒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加工手段,它涉及到用火把中药
材煎烤,以增加中药材的营养成分,促进中药材的芳香特性,同时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从而达到有效的医疗功效。
7、烹饪:烹饪法是将中药材放入水中蒸煮、烹饪,以提高中药材的活力及药效,如金银花等烹饪后即可食用,来治疗头痛、失眠和其他病症。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1c23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c.png)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物形式,其加工与贮存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还能有效延长其保鲜期,降低中药行业的生产成本。
本文将就中药行业的中药材加工与贮存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中药材的初加工是指从中药材原料的采集到药材成品的加工过程。
这个过程对中药材的成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收技术: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方法和工具的选择都对药材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采收时间应选择在药材的生长期内,采收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植物的生长点,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
2. 阴干技术:阴干是指将采摘下来的中药材晾晒至一定程度的干燥。
阴干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分含量,避免中药材变质和霉变。
常用的阴干方法有晾晒、凉晒、凉风晒等。
3. 切割技术:切割是中药材初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
切割技术要求药材块状齐整,尺寸一致,以利于后续的加工和贮存。
二、中药材的深加工技术中药材的深加工是指将初加工后的中药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其成为可以使用的成品药物。
中药材的深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粉碎技术:粉碎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的过程,主要通过研磨机或者其他粉碎设备来完成。
粉碎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使用效果和药物的品质。
2. 炮制技术:炮制是中药材深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炮制,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能和功效,使其更符合药理要求。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炒、煮、煅、蒸等。
3. 提取技术:提取是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提取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等。
提取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提取率和药物的纯度。
三、中药材的贮存技术中药材的贮存是指将加工好的中药材进行储存,以保持其原有的药效和品质。
中药材的贮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湿度控制:中药材的贮存环境应控制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避免受潮、受热或者受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中药材加工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
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
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模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产地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
有些要击碎果粒。
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真子等。
(二)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
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抗白菊等。
(三)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
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四)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
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
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五)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芒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全干。
如紫苏、薄荷等。
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制叶类,如马齿苋等应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六)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
如白芷、丹参、牛滕、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
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