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经典语段阅读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da39c6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0.png)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墨子曰,“兼爱是为仁。
”。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庄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荀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韩非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墨翟曰,“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
张角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司马迁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荀况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李斯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李斯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诸子百家的名言名句,流传千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这些名言名句中蕴含着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处事方式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我们要做到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墨子的“兼爱是为仁”,教导我们要广泛地关爱他人,才能真正做到仁德。
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告诉我们治理国家要像烹饪小鲜一样谨慎小心。
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教导我们在不同的处境下要有不同的处事态度。
庄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告诉我们有些事物的存在并不一定要有明显的表现。
荀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导我们要遵循礼仪。
韩非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以德为先。
墨翟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教导我们做人要有节制。
张角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
司马迁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导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
荀况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
慎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导我们要对知识有热爱。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862f4b7a1c7aa00b52acb93.png)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诸子百家精华50句
![诸子百家精华50句](https://img.taocdn.com/s3/m/66e70d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9.png)
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一《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爰人者则人爰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一一《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一《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一《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8、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一《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1、不积丘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一《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2、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一一《盐铁论•本议》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13、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一-《荀子•正论篇》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4、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一一《新书・过秦论》〃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60326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b.png)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不
伤害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就像
煮小鱼一样,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大智慧,不被琐事所累。
墨子曰,“兼爱无私,兼利无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不图私利。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
荀子曰,“人之所欲,莫大于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正义
是人类最大的愿望。
墨翟曰,“行善积德,求仁得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行善积德,就能得到他人的善意。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我们的生活和思考都有着重
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名言名句中汲取智慧,
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诸子百家名句
![诸子百家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ac50e2785acfa1c7aa00cc23.png)
诸子百家名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国虽大,好战必亡。
——《司马法·仁本第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第七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第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第六十七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第七十三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第八十一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
——《孔子集语·劝学》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孔子集语·劝学》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孔子集语·臣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计篇》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贵义》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也,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诸子百家名句精读
![诸子百家名句精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d50a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b.png)
诸子百家名句精读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①,不亦说乎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乎?”注释:①子曰:孔子说。
学:指课堂教学。
习:指社会实践。
许多人将习字解释为“复习”、“练习”,欠妥。
②说:通悦,读yùe。
③乐:快乐。
④愠(yùn):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得了课堂知识以后适时参加社会实践,不也很高兴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但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么?”提示:1、要特别讲清四个字:习字是羽字的一半,一片羽毛的象形,本义是雏鹰学飞,本文比喻社会实践。
说字是通假字。
本文有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一而字表示顺接关系,后一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2、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社会实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三省(xǐng):多次反省。
②习:指社会实践。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却不尽力么?与朋友交往却不诚实么?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进行社会实践么?”提示:1、注意“省”字的字音和字义;两个“而”字都是连词,都表示转折关系。
2、联系“八荣八耻”的“诚实守信”。
▲有子曰:“礼之用①,和为贵。
”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
译文:冉有说:“礼的作用以和顺为贵。
”提示:①“和为贵”是我国当今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品质,对于青少年尤其具有针对性的意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注释:①患:从串、从心,会意,表示一连串的心事,所以有发愁、担心的意思。
注意与犯字相区别。
译文:孔子说:“不愁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愁自己不了解别人。
”提示:1、“不已知”就是“不知已”。
这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语法,叫倒装。
倒装的形式很多,这是其中的一种,叫宾语前置。
这种语法现象必须弄清楚,以为学生今后学古文打下基础。
2、孔子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e009bdb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d.png)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战国时期邹城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1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15.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f009431d960590c69ec376c0.png)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如璀璨的明珠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115f1e0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9.png)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
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
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
2、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
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
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
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
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
这个就是“道”的体现。
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
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诸子百家经典名言实用1篇
![诸子百家经典名言实用1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45b7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6.png)
诸子百家经典名言实用1篇诸子百家经典名言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2、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独知也;海水之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4、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5、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武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9、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11、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1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1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1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8、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晏子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2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21、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22、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23、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__》24、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2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卷一》2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经典常谈诸子好句摘抄
![经典常谈诸子好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c7e6c1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2.png)
经典常谈诸子好句摘抄
1.孔子:“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沉于平庸之中。
”
2.孟子:“天生万物,皆有利害,圣人制善而去其过。
”
3.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4.墨子:“兼爱无私,以视众人之利而劝己之功。
”
5.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驭无涯而尽涯,无刍而不备。
”
6.韩非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7.荀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8.赵蕤:“时势造英雄,英雄成时势。
”
9.周敦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10.王阳明:“致良知者,无不克服世之积习,而后能治人治国。
”。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84775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a.png)
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经典的诸子百家名言大全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汉刘向《新序.杂事篇》简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拿自己的长处去笑话别人的短处,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简评:孝敬父母,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事情,应该时时刻刻记在心里,父母渐渐变老,时日不多,不要因为没有及时尽孝,而让人生留下遗憾。
3、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简评: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关爱别人,却抱怨别人不关爱她;自己不懂得感恩,挑三拣四,讨厌这个讨厌那个,却还嫌别人对她疏远。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简评: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只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简评:写文章如果过分注重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到掩蔽而显得软弱无力。
做事情如果太注重细枝末节,太注重形式,往往就会丢掉根本性的东西。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新书.过秦论》简评:前人犯过的错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果还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只能算是愚蠢的表现了。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简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遇到顺境,不必得意忘形,狂妄自大;遇到逆境,也不会心灰意冷,悲伤失望。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简评: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拿有限求无限,不是自寻烦恼吗?9、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简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凡事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10、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简评:不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很多时候,人的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11、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简评:钓鱼的人躬身猫腰,并不是因为对鱼表示恭敬;拿小虫作为诱饵给老鼠,也不是因为喜爱老鼠。
【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 范文
![【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 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1a3b34c1c708a1294a445a.png)
【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范文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阐释: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不得志的状态。
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不改志向;小人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了。
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疲劳,困苦),莫能兴(起)。
子路愠(愤愤不平)见曰:‘君子亦有穷(不得志)乎?’子曰:‘君子固(固守,安守)穷,小人穷斯滥矣(斯,就。
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角度:①君子严于律己,安贫乐道;②君子安贫乐道,淡泊自守;③君子“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④君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能守其气节。
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阐释: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孔子常拿他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
一次,孔子说到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习。
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大意为: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清苦,但颜回依旧快乐,真高尚啊,颜回!“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这句话用来指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角度:①君子能够安贫乐道,淡泊自守;②精神的充实,比物质的丰富更重要。
⑶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阐释: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者不迷惑,是因为智者通达事理,洞察因果,明辨是非,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者不畏惧,是因为勇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
“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一则自勉,二则勉人。
角度:①坦陈自我,君子之举;②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③智者通达事理,洞察因果,明辨是非;④勇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7bd804cd172ded630b1cb643.png)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
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诸子百家10句经典名言,一人一句,句句经典!
![诸子百家10句经典名言,一人一句,句句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aac2d55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d.png)
诸子百家10句经典名言,一人一句,句句经典!1.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事物在这个地方亏损了,在另一个地方又丰盈了;在这个地方成功了,在另一个地方又失败了。
指亏或盈、成或败都是相对的。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粮仓充实了,百姓就知道遵守礼节;衣食充足了,百姓才会知道荣辱。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4.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观行》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5.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钓鱼人弓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敬,而是想得到它;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是想消灭它。
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小鸟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
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上善之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9.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就像水的流动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能根据敌情变化,采取对策而取胜的,叫作用兵如神。
10.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孝行览·义赏》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诸子百家摘抄赏析
![诸子百家摘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0f93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7.png)
诸子百家摘抄赏析(正文)论语: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现在《论语·学而篇》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
他告诉人们要勤奋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时常复习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尚书:虞曲侯之篇2. 王曰:“谁能训畜?”对曰:“贾疏能。
”王曰:“贾疏,稗官也。
”这段摘录出自《尚书·虞曲侯之篇》,记录了一次陈述关于训畜(指教养动物)的对话。
王问谁能训练畜牧,众人推荐了贾疏。
王对此表示赞同,并确认了贾疏的身份。
孙子兵法:用间篇3. 故用间有五:有鼓之以利,诱之以声,备之以气,诱之以利,动之以礼。
这句话出现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强调了用间的五种方法。
通过给对方带来利益、利用声音诱导、以气势备敌、以利益引诱、以礼节行动,实现用间的目的。
道德经:第一章4.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中的开篇语,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这句话表达了道是无法被准确言说和定义的,大道超越了有限的言语和尘世的名字。
墨子:扬名篇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墨子学派的观点,源自《墨子·扬名篇》中。
墨子强调了要遵循礼节,不对不礼貌的事物进行观看、听闻、说话、行动。
庄子:逍遥游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天下之达道也”,不可须臾离也。
这段摘录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表达了庄子对于无争的态度。
他认为只有不争才能与天下万物和谐相处。
被唤作“天下之达道”,也就是人们所追求的道理。
荀子:劝学篇7. 故学之,所以施巧也;巧之,所以为德也。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篇》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可以让人们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巧妙的运用知识和技巧,实现道德修养。
公孙龙子:尚贤篇8. 贤者政其不得政者,非人力也,乃天分也。
这段摘录出自《公孙龙子·尚贤篇》,阐述了贤者治理的原则。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名言集锦
![先秦诸子的经典语录名言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b6fa50a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2.png)
先秦的时候,涌现出的诸⼦百家,都有属于⾃⼰的治国思想,当然也留下了不少很经典的名⾔语录。
下⾯是由店铺分享的先秦诸⼦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有⽤。
先秦诸⼦的.经典语录【热门版】 1. 君⼦尊贤⽽容众,嘉善⽽矜不能。
2. 夫达也者,质直⽽好义。
察⾔⽽观⾊,虑以下⼈。
3.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盟,兵不逼好。
4. 孔⼦哲理之⼈⽣态度 5. 居处恭,执事敬,与⼈忠。
(为⼈谦恭,处事忠信,仁义之所。
) 6.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8. ⼦为政焉⽤杀?⼦欲善⽽民善矣。
君⼦之德风,⼩⼈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 君⼦名之必可⾔也,⾔之必可⾏也,君⼦于其⾔,⽆所苟⽽已矣。
10. 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
1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 见善⽆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3. 先有司,赦⼩过举贤才。
14. 听其⾔⽽观其⾏。
15. 君使⾂以礼.⾂事君以忠。
先秦诸⼦的经典语录【精选版】 1. 听其⾔⽽观其⾏。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4.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5. ⽗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6. 君⼦耻其⾔⽽过其⾏。
7. 质胜⽂则野,⽂胜质则史。
⽂质彬彬,然后君⼦。
8. 过,则匆惮改。
9. 学⽽不厌,诲⼈不倦。
10. ⼰所不欲,勿施于⼈ 11. 始吾于⼈也,听其⾔⽽信其⾏。
今吾于⼈也,听其⾔⽽观其⾏。
12.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怠。
13. 君⼦⾷⽆求饱,居⽆求安,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 ⽗在观其志,⽗没观其⾏;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1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先秦诸⼦的经典语录【经典版】 1.可与⾔⽽不与之⾔,失⼈;不可与⾔⽽与之⾔,失⾔。
诸子百家家训的经典句子
![诸子百家家训的经典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69b3453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e.png)
诸子百家家训的经典句子1.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孔子)2.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 曾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 孟子曰:“不幸而无貌,不智而有谋,这是两种无可救药的病。
”5.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庄子曰:“善游者数能,故能游于天地;善存者敬慎,故能寄百世之后。
”7. 韩非子曰:“善行者得其道,不善行者失其道,得与失在己,不在人。
”8. 列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 司马迁曰:“求才不求势,任贤不任疑,士人满朝,社稷稳矣。
”10. 董仲舒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 王阳明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12. 朱熹曰:“foregoing三者,皆得之学问。
后三者,须自勉力行。
”13. 陆九渊曰:“温其风,淡其俗, Hence教化成。
”14. 庞居正曰:“学贵有恒,命取决努力。
”15. 颜回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要得其果必经其理。
”16. 冯梦龙曰:“世法水火,仁者见仁。
”17. 董永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 蒲松龄曰:“非其类,勿相求。
徒劳平生。
”19. 欧阳修曰:“大有问于天地,然後有问于人。
”20. 苏轼曰:“古人学问,无他,求其放心致诚而已。
”21. 苏洵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by简在己。
”22. 司马光曰:“读书求真知,行事遵大道。
”23. 朱熹曰:“夫道无他,唯识得之。
”24. 王守仁曰:“一日不读,顿失为人处世之本。
”25. 王阳明曰:“致良知,然后致仁,乃成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材料1】礼,与其奢也,宁俭。
(《论语·八佾》)【材料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材料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材料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21.上述哪则材料与另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追求不一致。
(2分)材料1(材料1的理解:就礼节来说,奢者流为浮华,俭者嫌于质朴,但如果两者取其一,宁可质朴些。
因为礼节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
)22.孔子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请结合材料作简要评析。
(4分)儒家着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对物质生活的耽溺,材料234均能体现这一思想。
材料2中提到富贵要取之有道,材料3和4认为士不能为衣食、家居等物质的条件所拘囿,这些意思无论在当时社会还是当今社会,都有其积极意义。
(对思想的概括得2分,结合材料分析得2分,共4分)。
(二)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文中《大学》对于学习持怎样的观点?孔子又持怎样的观点?(2分)《大学》:通过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修养品性做其他的事。
孔子: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再去学习知识。
22.上述两段文字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行与学之间的关系,简要分析(4分)观点一:不矛盾。
前者主要论述人成长的步骤,是以仁爱为核心,从自己内心世界的修养,一直到天下的和平和谐。
后者认为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是实现仁爱的根本,孔子并没有以此来轻视学习,只是强调了仁爱是万事的根本。
观点二矛盾。
前者注重道,后者注重学,前者强调做事的基本步骤,要先获得知识才能够提升品格,而后者认为只有心中充满仁爱,才具备学习的条件。
两个观点各有侧重。
(三)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22.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1分)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1分)23.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4分)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1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3分)(四)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材料二: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①;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②;可与立,未可与权③。
”(《论语》)【注】①适:往,追求。
②立:坚持道而不变。
③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21.结合材料一,简要阐述孔子的仁爱观。
(3分)能从大的方面稳定国家,安定百姓,造福民众,而不是拘于为君主而死的小诚小信的仁爱观。
(3分)22.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对“通权达变”思想的理解。
(3分)材料一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遵循了舍小节取大义的原则,表现了孔子的知权达变(1分)。
联系现实略。
(结合材料1分,联系现实2分)(五)材料一: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材料二: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材料三: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②。
”《论语·里仁》材料四: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③也。
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孟子·告子下》【注】①几::轻微,婉转。
②劳,操劳。
③矶:激怒。
21.结合第一、二则材料,概括出“孝”的本质。
(2分)【原创】敬爱的态度情感。
(2分,意思相近即可)22.结合第三四则材料,简要分析孔孟关于“孝”的主张。
(4分)【原创】孔子:认为子女不能对父母有怨恨,即使父母有过错,即使劝说无效,都不能怨恨。
其强调的是对父母“孝”的绝对性。
孟子:认为子女对父母可以有怨恨,认为有大错时,子女的怨恨就是孝的表现。
孟子认为“孝”有主次轻重之别,特定情况下,可违而并非盲从。
(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六)材料一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材料二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
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死则既已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注】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此圣王之法也。
【注】疾,快速。
21.概括儒家和墨家提倡的居丧方式。
(2分)儒家:守丧三年墨家:节丧薄葬22.结合现实,简述你对儒家或墨家所倡导的居丧方式的看法。
(4分)①儒家认为孝乃仁之本,守孝三年并非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在内心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也是培植仁心的过程。
②墨家则认为逝者已逝,生者不能因长期服丧而耽误生产劳动。
③墨家薄葬短丧的观点的核心为节用利民,与当代提倡的“厚养薄葬”的观念趋同。
儒家提倡的“守孝三年”礼制在现代社会显然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其不忘父母养育恩情的本意仍然值得肯定。
(七)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材料二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材料三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材料四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21、从材料二、三、四可得知,交友的方法是什么?(2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观过;听言22、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原始儒家的交友观。
(4分)原始儒家在交友活动中要求诚信待人,主体间在交往时必须听其言,观其行,考察彼此在言论和行动上是否诚实可信,若两方均诚实可信,即可与其沟通对话,进行平等交往,并且主张诚信之德从自我做起,三省吾身,将朋友间的诚信推向自律自觉的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朋友交往,可参用原始儒家的交友观,并实施践行。
(八)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骆宾王《萤火赋》21.请根据材料解释“慎独”之义。
(2分)慎独: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2分)22.儒家认为君子应“慎独”,许多古代文人的作品中也对君子“不欺暗室”的品质赞誉有加,请结合三则材料与生活实际,分析这种品质对现代生活有何现实意义?(5分)(1)“慎独”是我们每个人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需要。
“慎独”的自律思想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行程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2)“慎独”意识也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5分)(言之有理即可)(九)(1)《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1.回忆书本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中庸”是一种至德?为什么“民鲜久矣”?(2分)①“中庸”是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用以指导修身,则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中正,性情和谐不乖戾;用以指导处理事情,则把握宽严适度,做到恰到好处。
)②因为当时社会处于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所以说“民鲜久矣”。
22.《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允执其中”即实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执两用中的原则要求主事者要多听听赞成的和批评的意见,然后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健的主张加以实行。
(十)①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主张?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2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各1分)(十一)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义,利也。
”“兼相爱交相利”“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注】①怀衽:怀抱。
②泽:恩惠。
2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3分)孔子:见利思义。
墨子:义利并举。
韩非子:重义轻利(见利忘义)。
2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三种“义利观”的认知与现实意义。
(3分)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
墨子认为利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义是实现利的手段,没有利,也就没有义。
以利为本,义利并举。
韩非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
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观点完全是功利主义,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
(大意相近即可)(十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