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做到了数学活动不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推想、合作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去体会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对本节课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结合上课和对本课新的理解,说说我本课的不足。
1、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情况没有及时掌握和关注。
课堂中有个别学生没有及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我没有关注到,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
2、时间分配不太合理,有些前松后紧。
由于时间紧,巩固练习比较匆忙,练习不到位,没有体现出层次性。
如果在教学6时,在节约出时间分配给后面7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
为了使学生对数的组成产生更深的记忆,我试图想通过手、口、脑三者的结合,从而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但因为我考虑不周,学生在说6和7的组成时手势各有各的方法,我当时也没有指出说明。
4、在课快结束时,我看到其他班有的学生出来活动了,就以为停电了,已经下课了,所以后面游戏快速结束,也没有全课小结。
本节课,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有限,在上课的过程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第二篇:6、7的组成教学反思《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6和7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组成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小兔分萝卜”的故事贯穿整个课堂,6的组成的教学,“分6根萝卜给2小兔”,我单独请学生上台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很快分出6的组成,待分完后,又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我故意将无序的分法按顺序板书,并引导学生发现,渗透了“有序”的思想。
再男生、女生分别读6的分与合,巩固6的组成,同时通过实物操作与课件结合,强调了顺序法分的过程,同样,引导学生发现了交换位置法。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教学反思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教学反思1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喜爱《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视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视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
)板书:6。
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下6和7。
(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生:……(学生报得数)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
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6个再添1是7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
(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晰地发觉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挚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挚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依次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觉: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供应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
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化。
]2.依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课件相应演示)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相识。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 本节课,我做到了数学活动不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推想、合作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去体会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对本节课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结合上课和对本课新的理解,说说我本课的不足。
1、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情况没有及时掌握和关注。
课堂中有个别学生没有及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我没有关注到,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
2、时间分配不太合理,有些前松后紧。
由于时间紧,巩固练习比较匆忙,练习不到位,没有体现出层次性。
如果在教学6时,在节约出时间分配给后面7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
为了使学生对数的组成产生更深的记忆,我试图想通过手、口、脑三者的结合,从而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但因为我考虑不周,学生在说6和7的组成时手势各有各的方法,我当时也没有指出说明。
4、在课快结束时,我看到其他班有的学生出来活动了,就以为停电了,已经下课了,所以后面游戏快速结束,也没有全课小结。
本节课,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有限,在上课的过程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在教学“6、7的组成”一课中,我采用了两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6.7的组成”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教“6的组成”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同学上台,然后出示花朵的卡片图让学生将其分成两堆,孩子们踊跃参与,因为生活中分东西的场景很多,他们并不陌生.待分完后,又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又叫了6个同学上讲台说说:语文和数学你喜欢哪一门?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6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我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像这样同一内容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作为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在复习6、7的组成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写6、7的组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自然就会有好的效果。
在教学“6和7的组成”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一开始,我就创设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情境,这些动画形象是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有趣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获得新知的过程,感受成功。
6朵花可以怎么样分呢?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写一写,记录他们分的结果,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
”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
由此,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除了“有序”思想,我还渗透了“推想”思想,要求根据一个组成推想出另一个组成。
3.多种形式的练习
数学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变魔术”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
如:把7颗糖藏在两个碗底下,可能是几和几。
这样,在游戏中,使学生掌握了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6和7的组成反思

《 6和 7的组成》教学反思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 学生只
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
知识。
在教学“6和7的组成”一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和学生自
己动手摆图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6.7的组成”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出6和7的分成。
2.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亲手摆出6和7的分成,并
派出小组代表用投影仪来讲台上展示,最后说出为什么这么摆。
不
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练习动画让学生动手连一连,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
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
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
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
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
因此,要联系生活
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4.最后出示习题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由于本人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驾驭课堂能力还不强,所
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不断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
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
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单元 6和7》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6和7》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6和7的数字观点,能够辨识并书写这两个数字。
2. 学习6和7的加减法,理解其基本的数量干系。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比较、动手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6和7的实物表示,理解其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6和7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字敏感度。
三、教学准备准备数字6和7的实物图片,数字卡片,练习册,剪刀,胶水,水果、动物等实物。
小学数学课程《6和7》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6和7,掌握它们的书写方式。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6和7的加法、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6和7》的教学,数字6和7是学生从5开始认识整数的重要劈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结合,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数字6和7,掌握它们的书写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5的相关知识,引入新数字6和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数字6和7的介绍:教师展示数字6和7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形状、书写方式等基本观点。
(2)数字6和7的实物展示:教师准备数字6和7的实物教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加深学生对数字6和7的印象。
(3)数字6和7的加法、减法运算: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计算6+2=?、7-4=?等简单运算,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游戏环节:通过数字6和7的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快速识别数字6和7,稳固学生对它们的认识。
3. 教室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数字6和7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5. 课后作业:安置与数字6和7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6 和7 的组成”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还记得刚开始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满心期待地走进教室,以为这会是一次轻松的教学之旅。
毕竟,在我看来,6 和 7 的组成并不是特别复杂的知识。
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先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6 个苹果可以分成 5 个和 1 个,4 个和 2 个,3 个和 3 个。
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展示了 7 的组成。
孩子们一开始都瞪大眼睛看着,似乎挺感兴趣的。
可当我开始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 6 和 7 的不同组成时,问题就出现了。
有的孩子手忙脚乱,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有的孩子虽然摆出来了,但是却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摆;还有几个孩子甚至开始玩起了小棒,完全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我当时就有点着急了,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停地指导这个,提醒那个。
可越是着急,效果似乎越不好。
孩子们看着我严肃的表情,更加紧张了,有的甚至都不敢动手了。
课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仅仅通过简单的实物演示和讲解,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 6 和 7 的组成的本质。
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规律。
其次,我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我在讲,孩子们在听和做,缺乏互动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活动,比如小组竞赛、猜谜语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再次,我对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我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调整。
我准备了更多的教具,比如彩色的卡片、有趣的图案等,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 6 和 7 的组成。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什么1.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和7的事物,会读、写6和7,知道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掌握6和7的组成。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一图四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重点:6和7的组成,有关6和7的加减法。
难点: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分;理解“一图四式”。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构建6和7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学会看情境图写算式,通过“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4.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教1.利用主题图和直尺、鱼缸图,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培养数感。
①出示“学生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做值日?你是怎么数的?用几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或7)?6(或7)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数量是6个(或7个)的物体,让学生数数,在数的过程中体会“5以后在数1个就是6,6以后再数1个就是是7”自然数累加的过程,感知5、6、7之间的数序。
结合数数,抽象出6和7,学生观察6和7的字形,并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②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位置,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只写出0、1、2、3、4、5的直尺,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到6和7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0~7各数,并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③出示“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分6和7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一共有几缸鱼,在引导学生数“从左往右数,第7缸是哪一缸?”比较“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之后,再同桌进行模仿练习,如,“左边6缸是指什么?从左往右数第6缸是指什么?”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6和7的组成是基础且关键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而且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6和7的组成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6和7的组成之前,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和7的分解与组合,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的安排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6的组成和7的组成。
在6的组成部分,我通过实物演示和数手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6可以分解为1+5、2+4、3+3等组合。
在7的组成部分,我同样采用实物和数手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7可以分解为1+6、2+5、3+4等组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演示、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
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计了一些小游戏,如“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与自己数字相加等于6或7的伙伴。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通过互相测试来巩固知识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上存在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我有6个苹果,给了你2个,我还剩下几个?”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的批改,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和7的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容易混淆加数和被加数的位置。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充分地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2. 学生差异: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和帮助。
3. 教学方法: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800字(合集6篇)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800字(合集6篇)栏目推荐你阅读“组成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案的编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质。
撰写教案能不断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写教案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格式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篇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遵循了语文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以人物心理的揣摩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在这一方面我设计了想象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老鱼鹰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时,学生讨论得很积极,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在语文素养方面,我抓住了本文是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重在叙述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将老鱼鹰的英雄事迹和鲜明的个性表露无遗。
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量,更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
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在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
阅读实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在进行局部的精读,先从一般性的简单内容开始,再到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类的深度阅读,最终能够抛开教材进行课外阅读,自我体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深入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本课的景物描写时,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评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设置的问题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体现语文广泛的外延,体现大语文的观念。
6和7的组成的教学反思篇2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物质的简单分类。
6和7组成教学反思

6和7组成教学反思引言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
对于教育者来说,反思和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授6和7组成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旨在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教学目标和准备在教学6和7组成之前,我首先确定了教学目标。
我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6和7组成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准备了几个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练习题和学习资源。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授6和7组成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首先,我引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6和7组成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馈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利用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来检查学生对6和7组成的理解程度。
我还布置了一些练习题和作业,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我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反思和改进在教授6和7组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对6和7组成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考虑增加更多的实例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算练习。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够积极参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最后,我还计划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教学视频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机会。
结论通过对教授6和7组成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与同行教育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6、7的组成》教学反思

关于《6、7的组成》教学的反思《6、7的组成》这堂课,我在教案设计时,考虑的是先从复习已经学过的数字开始,到4,5的简单的分与合,让他们回忆起之前已经接触过的数的组成这个概念,再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出这堂课的主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这堂课的教学。
这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我定位于能够掌握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地找出所有6和7的组成形式,并能够通过其中的几种分法快速地找出另外几种分法。
这堂课下来,我感觉比较好的一点在于,能够合理地安排复习,新授以及总结和作业整理的时间,而不是匆忙开始匆忙收尾。
在前半堂课,学生的整体把控比较好,学生能够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并配合,积极性也比较高。
缺点在于后半堂课,因为某个知识点的疏漏,导致了后面的授课顺序有点混乱,影响了后半堂课的节奏。
另外在教学语言上还不够儿童化,太过于成人抽象,自己在描述问题以及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经常会疑惑并再次询问说不理解我表达的意思。
在做游戏前描述游戏规则的时候使用了大段描述性语言。
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句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简化语言,在叙述时用多个概括性短句来代替大段冗余的长句。
另外在教学本节课重点6和7的组成时,没有着重强调和重复。
一年级小朋友对新知识点的接受程度和重复次数成比例,我意识到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必须要多次重复,比如说可以通过选择多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的方法进行。
此外我还意识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在把控课堂纪律的时候,容易用手指说“嘘”,或者大声说“安静”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并转移到我身上。
但是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因此,之后会着重训练他们去听口令比如“3,2,1静下来”或者去领会我眼神和手势的含义。
最后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上课在提问之后让学生自主做题或者讨论的时候,走动频率和幅度太大,容易影响和扰乱学生。
不过第一堂公开课,整体下来,我感觉还是很满意的,小朋友配合的也比较好,没有学生做出特别大幅度或者夸张的动作来扰乱课堂。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在教学“6、7的组成”一课中,我采用了两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6.7的组成”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
例如:教“6的组成”时,我请同学上台,然后出示好看的小动物卡片图让学生将其分成两堆,孩子们踊跃参与,因为生活中分东西的场景很多,他们并不陌生。
待分完后,又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接着两个同学一组进行拍手游戏巩固6的组成知识。
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6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又以动手实践的形式进行,每一个学生都爱动手,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边摆边写出7的组成。
并通过对口令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7的组成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像这样同一内容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作为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如:在复习6、7的组成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写6、7的组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由于本人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驾驭课堂能力还不强,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不断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
小棒若干、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 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
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教学目标:一、掌握六、7的组成。
二、培育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规律的掌握六、7的组成。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一、按顺序数1—7,倒数1—7二、填数:01 ()3 ()5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4、比一比,填一填:3()2 5()7 7()61()0 6()4 5()54()7 1()6 6()3二、探讨新知一、学习6的组成:和5,重点讲5和1,4和2,3和3别离组成6。
12和4组成6可引导学生直接由前面相应的组成去推出(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式,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一种方式?为何?(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式记住6的组成。
(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式(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来表示6的组成。
二、学习7的组成:(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式来学习7的组成。
(学生自己摆学具)(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3)用自己的好方式记住7的组成。
三、演练提高一、找好朋友:游戏可多样师:“咱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
1和5组成6。
”(7也用一样方式来巩固练习)二、做一做:P48练习七第1题四、总结拓展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课后小记:学生对这些数字超级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第三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式。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式。
2.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的口算方式。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6、7组成。
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减法时也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这幅小棒图的图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深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一图从不同的方向观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学时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让课堂有序,更深入的钻研教材,争取在课堂上不留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成功之处:1、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佳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佳方法,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深刻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在教学“6、7的组成”一课中,我采用了两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6.7的组成”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风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欢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松弛学习数学。
例如:教“6的组成”时,我请同学上台,然后出示好看的小动物卡片图让学生将其分成两堆,孩子们踊跃参与,因为生活中分东西的场景很多,他们并不陌生。
待分完后,又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接着两个同学一组进行拍手游戏巩固6的组成知识。
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6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又以动手实践的形式进行,每一个学生都爱动手,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边摆边写出7的组成。
并通过对口令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7的组成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像这样同一内容的知识采用例外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奇怪的天性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作为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如:在复习6、7的组成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写6、7的组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由于本人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不够,驾驭课堂能力还不强,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不断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