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探析
【摘要】从新情景、新形式、新问法、新跨度四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课问题设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这也符合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教学与考试要求。笔者认为复习课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质量和效度是决定历史复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通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中的几个案例,对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思考。
高中历史复习课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稍差。因此,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追求新颖性,以增强问题的吸引力,刺激学生产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愿望。对此,可从新情景、新形式、新问法、新跨度四个方面设计问题,以增强问题的新颖性。
一、新情景
在复习必修二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笔者利用安徽刘宏法老师在2012年说课课件比赛中运用的新情景来设计问题:落叶归根,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老人刘实业从马来西亚回到了他那熟悉的故乡——芜湖。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物是人非。他颤动着身体站在长江边的宝塔根下,看着长江,那滔滔不尽的江水似乎诉说着坎坷曲折的实业人生……
片段一:1895年的秋天,在芜湖一个姓刘的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实业,给弟弟起名为维新。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在芜湖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面粉厂。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达万元……
片段二:1911年,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刘氏兄弟俩,全面接手了刚刚过世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在1915年左右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
片段三: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刘氏企业总资本也大量锐减,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刘实业的心情无比沉重……
片段四: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刘实业兄弟看到蒋委员长到南京主政,此后几年,刘氏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总资本不断增
加……
片段五: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弟弟维新被日本人杀害了,工厂被抢占了,刘实业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实业”面粉厂,但是政府又要征收很多的税收,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
片段六:1945年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两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坐在了前往马来西亚的渡轮上,带着让他一生都牵挂的却又难以实现的梦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祖国。
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刘实业这六个人生片段相关的历史信息。
以上课例中,一幕幕人生场景将学生带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命运多舛的实业救国梦中,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用已学知识解读刘实业的人生经历的强烈愿望,还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新形式
为了避免简单重复新授课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复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思考,在复习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笔者回避了新授课教学中使用的文字资料的形式,采用了示意图这一新形式来展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笔者在
黑板上画了经济结构变迁示意图(见图1),以一个时间轴表示出1840年前后我国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对应一个圆形,用圆形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扇形代表某个经济成分。而某个“扇形”的出现或消失、面积增大或缩小就代表了某种经济成分的出现或消失、发展或萎缩。当然这只是一个示意图,并不是标准的比例图,因此,不能将一个历史时期存在的所有经济成分和比重全面准确地表示出来,只是画出代表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五种经济成分的扇形。这种形式是学生在新授课时没有见过的,因此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三、新问法
在新授课时,教师一般在分析问题时总是用某一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等问法呈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乏味感。对此,笔者在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时,在使用示意图这一新形式的情况下,又采用了新问法,即请学生围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应的圆中扇形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它们的比重的变化来分析A、B、C、D、E扇形分别代表哪种经济成分。
(2)针对每个扇形的变化,请同学们自己拟定解说词,其内容包括扇形的变化(出现或消失、变大或变小)以及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其实,在拟定解说词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用到自然经济开始并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洋务经济产生的原因这些基础知识,而这些就是这一节复习课的重难点。但通过这些新问法,学生就不会被动地去回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搜索材料,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四、新跨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高中历史复习课中,课堂问题不宜多,更不宜琐碎。因而,在设计历史复习课课堂问题时,教师应对诸多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围绕复习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找出能呈现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问题,并将之集约化。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的核心主题是“曲折发展”,因而围绕这一核心主题,笔者利用刘实业的六个人生片段设计了三个问题:
(1)“一叶知秋,以小见大”,刘实业的六个人生片段中分别体现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1912~191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六个时期怎样的发展特征?
(2)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