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后,这时期 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 和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 桥》、《香稻米》、《青龙潭》)
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又被称作大剧场演出。剧场戏剧以职 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这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 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 的标志。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一是必须把话剧视作 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成功的关键 在于剧本的创作。
无产阶级戏剧时期
1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 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 戏剧”)的口号,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左 翼戏剧时期。
郑伯奇在《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中一文中指 出:“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是普罗列塔利亚(无 产阶级)演剧”。艺术剧社强调戏剧的阶级性、 时代性;强调戏剧的战斗性及艺术与政治的关 系;强调民众观念,主张演剧大众化。 1930年1月,艺术剧社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行首 次公演;3月又组织了第二次公演(《西线无战 事》、《阿珍》)。
曹禺《雷雨》的成功, 不仅改变了现代话剧的 落后面貌,达到了文学 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 欣赏性的高度统一,而 且标志着话剧这种“舶 来品”在中国的成熟。
来自百度文库
1930年8月,艺术剧社联 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 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 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 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 盟,成为“左联”的重 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 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 ”为特色。
“无产阶级戏剧”运动推动着话剧界向左转,具 有代表性的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 1930年4月田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过去 的南国,热情多于卓识,浪漫的倾向强于理性, 想从地底下放出新兴阶级的光明而被小资产阶级 底感伤的颓废的雾笼罩得太深了。因此我们的运 动受着阻碍,有时甚至陷入歧途。 同年5月他改编的《卡门》上演,顺应了时代的大 潮流。
中国话剧的发展
二十年代,戏剧才真正获得了文学上的价值,出 现了真正的话剧剧作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 、郭沫若、熊佛西、丁西林、陈大悲、白薇、袁 昌英等,均于此期奠定了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欧阳予倩、田汉、洪深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戏剧的 三位奠基人。
田汉:《获虎之夜》、《古潭的声音》、《名优 之死》 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 郭沫若《卓文君》 袁昌英《孔雀东南飞》 白薇《访雯》《打出幽灵塔》 陈大悲《幽兰女士》 熊佛西《王三》(又名《醉了》) 洪深《赵阎王》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