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案
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意义,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的真假.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逆命题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渗透着数学的形式美和内涵美,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的真假.难点正确有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下列两个命题:(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条件与结论吗?两者的条件与结论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从而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教师讲解并板书:在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的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教师启发如何构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排同学做一个游戏:一个出示命题,一个构造它的逆命题.学生活动、交流,教师选几组代表展示.教师强调互逆命题是相对的,而不能说×××命题是逆命题.2.互逆命题与逆定理教师选取交流代表中的例子,分析互逆命题的真假.板书: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教师强调:不能说×××定理是逆定理.【教师提问】你能说出我们已经学过的互逆定理的例子吗?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教师点评.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B.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C.真命题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D.假命题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________.【答案】1.A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1)四边形是多边形;(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如果ab=0,那么a=0,b=0.【答案】(1)多边形是四边形.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原命题是直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3)如果a=0,b=0,那么ab=0.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若a=b,则|a|=|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答案】C【教学说明】先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再判断真假,而不是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教师强调:假命题的逆命题可能是真命题,真命题的逆命题很有可能是假命题.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若x=1,则x2=1;(2)若|a|=|b|,则a=b.【答案】(1)逆命题是:若x2=1,则x=1,是假命题.(2)逆命题是:若a=b,则|a|=|b|,是真命题.下面的命题互为逆定理吗?如是不是,请说明理由.(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与“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答案】(1)中的两个命题是互为逆定理.(2)中的两个命题不互为逆定理,原因是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两个命题成了互为逆定理.【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较少,学生搞懂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是教学的关键,判断逆命题的真假是本节的难点,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构造互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关系.。
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教案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5.1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案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 教学目标•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掌握判断互逆命题的方法•学会运用互逆定理解决问题2. 教学重难点•掌握繁琐推理过程的简化方法•理解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3. 教学准备•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投影仪•课堂练习题4. 教学过程4.1 引入•导入互逆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另一个命题的真假完全相反时,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
•引导学生举例:例如,命题A:“今天是晴天”,命题B:“今天不是晴天”。
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4.2 回顾逆命题•复习逆命题的概念: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否定词逆转得到的命题。
•提示学生如何得到逆命题的方法:将原命题的否定词逆转,即将原命题中的“是”变为“不是”,“不是”变为“是”。
4.3 互逆命题的判断•提醒学生回顾逆命题的相关知识,然后介绍判断互逆命题的方法:–方法1:通过思考两个命题的意义是否完全相反来判断是否为互逆命题。
–方法2:通过判断两个命题的实质连接词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为互逆命题。
•通过几个例子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判断互逆命题的方法。
4.4 互逆定理•介绍互逆定理的概念:互逆定理是指,两个互逆命题中,有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命题为假。
•提供例子,通过解析例子来说明互逆定理的原理。
•强调互逆定理的重要性,以及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4.5 练习与讨论•以课堂练习题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
•收集学生的答案和思路,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解题过程。
4.6 总结与拓展•结合教学内容,对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掌握的关键点。
•提供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互逆命题的更多应用场景。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并思考实际应用中的互逆命题。
6.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互逆命题的方法,并引导他们运用互逆定理解决问题。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引入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命题,比如“若a=b,那么a2=b2”,又比如“对于任意的正整数a,a^2>a”等等。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命题,叫做“逆命题”。
逆命题指的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命题P,将其假设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并取反形式而得到的命题,比如“若a=b,那么a2=b2”的逆命题是“若a2=b2,那么a=b 或a=-b”。
那么,如果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也成立,我们就称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互为逆命题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有一些命题和它的逆命题虽然都是真命题,但它们并不等价。
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互逆定理”,来判断它们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规律感知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一些互逆命题。
比如,“若x>5,那么x2>25”和“若x2>25,那么x>5或x<-5”就是互逆命题。
在找到互逆命题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探索任务接下来,设计一个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得到互逆命题,以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时,可以分配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找出两个互逆命题,并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比较。
然后,让学生自己汇总每组的成果,分析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结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得到互逆命题,以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3. 展示交流在小组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以及自己对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理解。
同时,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和补充,以加深理解。
4.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可以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比如,“若a2+b2=0,那么a=b=0”和“若a=b=0,那么a2+b2=0”就是互逆命题。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应用。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精品教案
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学习目标1.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2.正确应用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自学指导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6、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观察上面三组命题,你发现了什么?概括: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是第二个命题的,而第一个命题的是第二个命题的,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展示交流在你学过的定理中,有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试举出几个例子说明。
(1)、(2)、(3)、归纳: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
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
疑点点拨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注意2: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达标测试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逆命题的真假。
(1)如果a+b >0,那么a >0,b >0.(2)如果a >0,那么a 2>0.(3)等角的补角相等.(4)、若|a|=|b|,则a =b ;(5)、若a =b ,则33a b =;(6)、若x =a ,则2()0x a b x ab -++=;课后反思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编写:毕春友 审核:徐轻梅一、基础题1.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如果不一定全等,请举出一个反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那么∠α+∠β=180°;(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那么这两个内角所对的边相等.3.已知: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B=∠E=90°,BC=ED ,∠ACD=∠ADC .求证:AB=AE .二、学科内综合题4.已知等腰△ABC 的底边BC=8cm ,且|AC-BC|=2cm ,则腰AC 的长为( )A .10cm 或6cmB .10cmC .6cmD .8cm 或6cm5.下 列 这 些 真 命 题 中,其 逆 命 题 也 真 的 是 ( )A .全 等 三 角 形 的 对 应 角 相 等B .两 个 图 形 关 于 轴 对 称,则 这 两 个 图 形 是 全 等 形C .等 边 三 角 形 是 锐 角 三 角 形D .直 角 三 角 形 中,如 果 一个 锐 角 等 于 30°,那 么 它 所 对 的 直 角边 等 于斜 边 的 一半6.如上图中所示,在△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 四边形AEPF =21S △ABC ;④EF=AP.当∠EPF 在△ABC 内 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始终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右图右所示,△ABC 中,AB=AC ,要使AD=AE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8.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9.如右图,AM 是△ABC 的角平分线,N 为BM 的中点,NE ∥AM ,交AB 于D ,交CA 的延长线于E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M=MCB .AE=BDC .AM=DED .DN=BN10.(3分)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A .30°B .75°C .30°或60°D .75°或15°三、应用题1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D=BC,AD=DE=EB,求∠A的度数.四.探究题12.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1)从这4个条件中选出2个条件,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用种. (2)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3课时)
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1.理解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意义,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2.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的真假.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判断定理的逆命题的真假.【教学难点】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2~P9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互逆命题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内错角相等.2.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内错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二、互逆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逆命题?怎样举反例?【解答】(1)逆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2)逆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是真命题.(3)逆命题:内错角相等.是假命题.反例:如图,∠1与∠2是内错角,但不相等.(4)逆命题: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是真命题.【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说明命题为假命题的反例即为符合该命题条件而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如(3)小题中的例子.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C)A.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B.对顶角相等C.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写出“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3.写出命题“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逆命题并证明.解:逆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已知:在△ABC中,∠C=90°.求证:∠A+∠B=90°.证明:∵∠A+∠B+∠C=180°,∠C=90°,∴∠A+∠B=90°,即∠A与∠B互余.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线段垂直平分线(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能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4~P9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猜想一下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解:AA′、BB′、CC′与直线MN垂直平分.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是(C)A.MA=MB,NA=NBB.MA=MB,MN⊥ABC.MA=NA,MB=NBD.MA=MB,MN平分∠AMB5.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在△ABC中,AB=AC=20 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E,交AC 于点D.若△DBC的周长为35 cm,求BC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AB、AC的长和△DBC的周长,要求BC的长,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解答】∵DE垂直平分AB,∴AD=BD.∵△DBC的周长=BC+BD+CD=35 cm,∴BC+AD+CD=35 cm.∵AC=AD+DC=20 cm,∴BC=35-20=15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试说明AD与EF的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 =DF ,再证△AED ≌△AFD ,从而找出AD 与EF 的关系.【解答】AD 垂直平分EF .证明如下: ∵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 ∴DE =DF ,∠AED =∠AFD =90°.在Rt △ADE 和Rt △ADF 中,∵⎩⎪⎨⎪⎧AD =AD ,DE =DF ,∴Rt △ADE ≌Rt △ADF , ∴AE =AF ,∴A 、D 均在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AD 垂直平分线段EF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用定义法,也可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三角形中,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D ) A .三条高线的交点 B .三条中线的交点 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如图,△ABC 的两边AC 和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于D 、E 两点,若AB 边的长为10 cm ,则△CDE 的周长为( A )A .10 cmB .20 cmC .5 cmD .不能确定3.如图,直线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P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 A =5,则线段PB的长度为(B)A.6 B.5C.4 D.34.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H=FH,ED=FD,小明说不用测量就知道DH是EF的垂直平分线.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互动探索】(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证得△ADE≌△FCE,从而证得结论;(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证明】(1)∵AD∥BC,∴∠ADC=∠ECF.∵E是CD的中点,∴DE=EC.又∵∠AED=∠CEF,∴△ADE≌△FCE,∴FC=AD.(2)∵△ADE≌△FCE,∴AE=EF,AD=CF.∵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AB=BC+AD.【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证得△ADE≌△FCE是解题的关键.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3角平分线(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6~P9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4.如图,AD⊥DC,AB⊥BC,若AB=AD,∠DAB=120°,则∠ACB的度数为3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对学)【例1】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 =3 cm,那么AE、AC、DE这三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E,从而可知AE 、AC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AE +DE =AC =3 cm.理由如下: ∵∠ACB =90°,BE 平分∠ABC ,DE ⊥AB , ∴DE =CE ,由图可知,AC =AE +CE , 所以AC =AE +DE =3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如图,P 是OC 上一点,PD ⊥OA 于点D ,PE ⊥OB 于点E ,F 、G 分别是OA 、OB 上的点,且PF =PG ,DF =EG .求证:OC 是∠AOB 的平分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证OC 是∠AOB 的平分线,需证PD =PE ,而通过证Rt △PFD ≌Rt △PGE 即可得PD =PE .【证明】∵PD ⊥OA ,PE ⊥OB , ∴∠PDF =∠PEG =90°.在Rt △PFD 和Rt △PGE 中,∵⎩⎪⎨⎪⎧PE =PG ,DF =EC ,∴Rt △PFD ≌Rt △PGE (H.L.), ∴PD =PE .∵P 是OC 上一点,PD ⊥OA ,PE ⊥OB , ∴OC 是∠AOB 的平分线.【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PD =PE ,这样就把已知条件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联系起来了.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所示,在Rt△ACB中,∠C=90°,AD平分∠BAC,若BC=16,BD=9,则点D到AB的距离是(D)A.10 B.9C.8 D.72.如图,直线l、l′、l″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计划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D)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3.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且DM平分∠ADC.(1)求证:AM平分∠DAB;(2)试说明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过点M 作ME ⊥AD 于点E . ∵DM 平分∠ADC ,∠C =90°,ME ⊥AD , ∴MC =ME . ∵M 是BC 的中点, ∴BM =MC =ME .又∵∠B =90°,ME ⊥AD , ∴AM 平分∠DAB .(2)解:AM ⊥DM .证明如下: ∵∠B =∠C =90°, ∴AB ∥DC ,∴∠BAD +∠ADC =180°.∵AM 平分∠DAB ,DM 平分∠ADC , ∴∠MAD =12∠BAD ,∠MDA =12∠ADC ,∴∠MAD +∠MDA =90°, ∴∠AMD =90°, ∴AM ⊥DM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案
13.5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的概念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例子,能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能正确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顾(1)什么是命题?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每一个命题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①四边形都是菱形;②画一条曲线;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几何作法都不是命题。
(二)新授课1、观察我们已经知道,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观察这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
2、概括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做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关键是找到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注:将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写逆命题时,要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句通顺。
例: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⑴如果x=y,那么x2=y2。
⑵如果a=b,那么a-b=0。
⑶如果a>b,那么ac2>bc2。
互逆命题教案
互逆命题教案教案标题:互逆命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能够判断给定的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
3. 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找到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互逆命题的定义和特点。
2. 判断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的方法。
3. 通过逻辑推理找到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板书:互逆命题的定义和特点。
b. 教学素材:包含多个互逆命题的例子。
c.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2. 学生准备:a. 提前复习命题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互逆命题的概念(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命题的定义和特点,复习学生对命题的理解。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互逆命题吗?请举一个例子。
3.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互逆命题的概念进行解释和补充。
Step 2:互逆命题的特点与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介绍互逆命题的特点。
2. 教师提供多个命题,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互逆命题,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3. 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教师及时纠正和解释。
Step 3:互逆命题的关系与逻辑推理(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思考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命题为真,那么它的互逆命题是什么?如果一个命题为假,那么它的互逆命题是什么?3. 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找到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Step 4:综合练习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定的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3.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互逆命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Step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需要进行复习和巩固。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寻找互逆命题的例子,并写出其逻辑推理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及其特点,能够判断给定的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并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找到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19.4.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学案
1 19.4.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通过比较,提高辨析能力;2.会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能正确应用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学反馈.1.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______,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______.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______________.2.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④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每一个命题都有__________,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________真命题,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____________假命题.(填“一定是”、“不一定是”、“一定不是”)4.如是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__________,那么称它们叫做_______________.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_____________.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它的逆命题是: (简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命题,它们互为___________.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逆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我探究,判断正误.1.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 ( )2.“若x=y ,则x 2=y 2”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 )3.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错误的. ( )4.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1)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那么∠α+∠β=180°;(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那么这两个内角所对的边相等.三、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1.如图1,已知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两点,连接AE 、BF.请你从下面四个反映图中边角关系的式子(1)AB=BC;(2)BE=CF;(3)AE=BF;(4)∠AEB=∠BFC 中选两个作为已知条件,选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E ABD C F四、中考链接,接受考验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 (B) 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 (D) 周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全等.2. 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 b c④.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五.总结反思,归纳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与同学交流一下:六、达标检测体验成功(时间6分钟,共100分)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 B.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C.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D.定理的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3.下列的真命题中,它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的有( )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则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④若a=b,则a2=b2;⑤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4.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6.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①如图3,若点O在BC上,求证:AB=AC②如图4,若点O在△ABC的内部,求证:AB=AC③若点O在△ABC的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图表示.七、小结与作业课本89页练习第1,2题;课本94页习题19.4第1题。
12.3互逆命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3 互逆命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和定义;
2.学会互逆命题的判断方法;
3.掌握互逆命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互逆命题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为了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通过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命题互逆的概念和定义。
例如:
小明的体重小于50公斤可以表示为P,那么它的否定命题为非P(小明的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而其互逆命题则为非非P(小明的体重小于50公斤)。
2. 讲解
在导入之后,老师就可以对互逆命题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讲解,包括:
1.互逆命题是指两个命题,一个是另一个的否定命题,即它们的真值相反,但我们不能说它们互为否定命题;
2.互逆命题在数学推理和证明中很常见。
3. 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练习:
1.练习判断互逆命题。
老师可以出一些互逆命题,让学生判断是否为互逆命题;
2.练习将自然语言的命题转化为数学命题,以及根据互逆命题进行推理和证明。
4. 拓展
在掌握了互逆命题的概念和判断方法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互逆命题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
根据学生的家庭地址,判断学生是否可以直接参加县级数学比赛。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互逆命题的概念和定义,以及互逆命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互逆命题的判断方法,加深对互逆命题的理解。
数学高中互逆命题教案
数学高中互逆命题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互逆命题的概念,能够理解和运用互逆命题的相关知识解题。
教学重点:互逆命题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掌握互逆命题的转换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互逆命题的定义、性质和解题方法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互逆命题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
2. 提出一个与互逆命题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
1. 介绍互逆命题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互逆命题的基本思想和作用。
2. 讲解互逆命题的转换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互逆命题的解题技巧。
三、练习
1. 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提供一些实际题目,让学生运用互逆命题解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总结
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并巩固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高中互逆命题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互逆命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 课题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课题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2.掌握判断互逆命题的方法;3.掌握和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推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互逆命题的定义;2.互逆命题判断的方法;3.互逆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4.互逆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互逆命题的定义;2.熟练判断互逆命题;3.掌握互逆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2.熟练判断互逆命题;3.灵活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演练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讲师通过提问或者问题导入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师对互逆命题的定义、判断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并介绍互逆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 3. 例题分析(15分钟)讲师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思辨能力。
### 4. 练习(15分钟)讲师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讲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 5. 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针对练习题进行讨论和答疑,学生提出问题,讲师进行解答和总结,巩固学生对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和个别问题的解答情况,评价学生对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掌握情况。
同时,评价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考如何运用互逆定理进行解决。
以上就是本堂课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互逆命题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毕春友审核:徐轻梅学习目标1.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2.正确应用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自学指导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6、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观察上面三组命题,你发现了什么?概括: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是第二个命题的,而第一个命题的是第二个命题的,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
展示交流在你学过的定理中,有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试举出几个例子说明。
(1)、(2)、(3)、归纳: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
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 。
疑点点拨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注意2: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达标测试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逆命题的真假。
(1)如果a+b >0,那么a >0,b >0.(2)如果a >0,那么a 2>0.(3)等角的补角相等.(4)、若|a|=|b|,则a =b ;(5)、若a =b ,则33a b =;(6)、若x =a ,则2()0x a b x ab -++=;课后反思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练习课编写:毕春友审核:徐轻梅一、基础题1.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如果不一定全等,请举出一个反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那么∠α+∠β=180°;(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那么这两个内角所对的边相等.3.已知: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E=90°,BC=ED,∠ACD=∠ADC.求证:AB=AE.二、学科内综合题4.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且|AC-BC|=2cm,则腰AC的长为()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5.下列这些真命题中,其逆命题也真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则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C.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如上图中所示,在△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 =21S△ABC;④EF=AP.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始终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右图右所示,△ABC中,AB=AC,要使AD=AE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8.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9.如右图,AM是△ABC的角平分线,N为BM的中点,NE∥AM,交AB于D,交CA的延长线于E,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M=MC B.AE=BD C.AM=DE D.DN=BN10.(3分)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30°B.75°C.30°或60°D.75°或15°三、应用题1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D=BC,AD=DE=EB,求∠A的度数.四.探究题12.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1)从这4个条件中选出2个条件,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用种.(2)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课件 2024-2025学年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内错角相等. 【自主解答】(3)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内错角,逆命题是假命题,原 命题是假命题; (4)若两个角相加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自主解答】(4)若两个角相加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的逆命题是若 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两个角相加等于180°,逆命题是真命题,原命题是假命题.
本课结束
【技法点拨】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命题 定理
是否有逆命题/逆定理
一定有逆命题
不一定有逆定理(定理的逆 命题是真命题且该逆命题 作为定理使用)
原命题 逆命题 原定理
逆定理
真假判断 真或假 真或假 真命题
真命题
素养 当堂测评
1.(4分·推理能力)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D ) 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若x=y,则x2=y2 2.(4分·推理能力)下列三个定理中,存在逆定理的有______个. ( C ) ①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③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行.
【举一反三】 1.(2024·怀化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任何命题都有逆命题 B.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 C.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D.定理的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2.下列定理中,哪些有逆定理?如果有逆定理,写出它的逆定理.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解析】(1)逆命题是: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 故原定理有逆定理: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析】(2)逆命题为: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的长度,那么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是真命题, 故原定理有逆定理:如果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 长度,那么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数学高中互逆命题教案设计
数学高中互逆命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根据已知互逆命题,推出相应结论。
3.掌握互逆命题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1.互逆命题的概念和性质。
2.互逆命题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和相关性质。
2.运用证明方法推导论证互逆命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板书笔、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学生准备:书本、笔记本、课前预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引入互逆命题的概念,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互逆命题的定义和性质,说明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Step 3:示例分析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例子,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互逆命题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互逆命题的证明方法。
Step 4:练习训练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互逆命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展示讨论学生在完成练习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解答出色的题目进行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互逆命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Step 6:课堂小结教师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逆命题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下一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Step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按时完成并复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清晰的概念讲解和练习训练,提高学生对互逆命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13.5.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导学案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激情导入2min1._________________叫做命题.2.命题分为_______和_______,每一个命题都是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通过比较,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2.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能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是逆定理(重点);3.能正确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的联系与区别(难点).二、自学思考8min认真阅读教材第9293页,完成下列问题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若a=b,则a2=b2; 4.若a2=b2,则a=b.观察上面几组命题,发现1和2、3和4这两个命题的_____和_____恰好互相换了位置.【自主归纳】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________,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三、合作探究 20min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逆命题是___命题2、如果一个数能被10整除,那么这个数也一定能被5整除;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逆命题是___命题.3.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是_________.4.命题:__________________ ___;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此逆命题是___命题,且是_____.四、当堂检测15min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等边对等角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C.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D.若a=b,则a3=b33.“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定理,例如: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上述定理中存在逆定理的是(填序号).5.下列定理中,哪些有逆定理?如果有逆定理,写出它的逆定理.(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互相重合”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若为真命题,请证明;若为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七年级数学教案:互逆命题(全2课时)
课时NO: 主备人:审核人用案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课题12.3互逆命题(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2.知道可以利用互逆的两个真命题证明相关问题.3.在证明中,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有条理的证明. 在证明中,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难点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有条理的证明. 在证明中,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一.自主先学:.预学作业:阅读P159-160,思考下列问题:1.在你已经学过的命题中,试举出两个命题:它们不仅是互逆命题,而且都是真命题.2.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例1是如何添加辅助线的?为什么要这样添加?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哪两个互逆命题?4例2是如何证明的?说出该命题的逆命题,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吗?.预学检测:(1)已知:如图,直线AB、CD、EF被直线BF所截,∠B+∠1=180°,∠2=∠3.求证:∠B+∠F=180°.(2)你在(1)的证明过程中应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二.探究交流问题如何证明命题?活动1:证明:“对顶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活动2:证明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三.交流展示【导法慧学】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是否正确?【导评促学】1.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线,图中与∠A互余的角有()A.0个B.1个C.2个D.3个2.如图,已知:∠BDG+∠EFG=180°,∠DEF=∠B.求证∠AED=∠C证明:∵∠EFD+∠EFG=180°()∠BDG+∠EFG=180°()∴∠BDG=∠EFD()∴BD∥EF()∴∠BDE+∠DEF=180°()又∵∠DEF=∠B()∴∠BDE+∠B=180°()∴DE∥BC()∴∠AED=∠C()以上证明过程用到了两个互逆的真命题,这两个真命题是;.3.如图:∠1=∠2,∠D=90°,EF⊥CD,求证:∠3=∠B.四.小结与反思:课外作业: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参考教案
§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目的:1.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2.准确应用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重点与难点:区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过程:我们已经知道,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命题.上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假如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假如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但是原命题准确,它的逆命题未必准确.例如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此命题就是假命题.假如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所以它们就是互逆定理.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能够是真命题,甚至能够是定理.例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且是定理.练习1.说出以下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1)假如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假如a=b,那么a3=b3.2.举例说明以下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1)假如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2)假如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在你所学过的知识内容中,有没有原命题与逆命题都准确的例子(即互逆定理)?试举出几对.课堂小结:总结一下你所学过的知识。
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互逆命题》 教学案苏科版
11.4 互逆命题(1)课题11.4 互逆命题(1)教学目标:1、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2、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3、经历一些“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教学难点:不断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1、判断:(1)如果a=b,那么a2=b2; ( )(2)如果a2=b,那么a=b;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5)对顶角相等; ( )(6)相等角是对顶角。
( )观察上述命题,你发现了什么?2、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____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而第一个命题的____又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命题的 _____。
3、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它们都是真命题吗?(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如果x=5,那么|x|=5。
4、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 ,那么该条件是____(本题是多选题)A.BB/ ⊥ACB.BC=CB/C.∠ACB=∠ACB/D.∠ABC=∠AB/C二、新课(一)、情境创设:泰勒斯与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
他利用影子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其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
他自已还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特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说,要使三角形两角相等,它们的对边必须相等.这个发现我们现在看来很简单,可是在当时发现它们的确不易,其实这两个三角形的特征是两个定理,或者说是两个真命题.问题:1、这两个命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我们还学过类似的一些命题吗?如(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归纳: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二)交流: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1)对顶角相等;(2)如果a2=b2,那么a=b;(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5)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说明: (1)(3)(5)直接叙述它们的逆命题可能会有些困难,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三、例题讲解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c2>bc2,则a>b;(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3)若ab=0,则a=0.【分析】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只需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交换一下则行.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说它真,必须有根有据;而说它假,只要举一个反例,千万不能想当然. 解答 (1)逆命题为:若a>b,则ac2>bc2.假命题,如c=0,ac2=bc2(2)逆命题为: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真命题.(3)逆命题为:若a=0,则ab=0,真命题.说明:①真命题应是公理、定理、定义以及由它们推导出来的正确的结论,是无需证明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或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而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符合题设但不符合结论的例子;②这里仍要提供让学生多说的好机会,让学生多说才能多思,多说才能有条理地表述,让学生自己去举反例,让学生要有思考的过程,要注意这里不仅仅是命题的教学,更是几何的综合课堂。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命题与定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掌握互逆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命题与定理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掌握互逆定理的证明过程,能运用互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互逆命题的概念,互逆定理的证明过程。
2.难点:互逆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互逆定理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定义、证明过程和应用实例的PPT。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互逆定理解决。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学的命题和定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经历逆命题的概念的发生过程,了解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构成,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命题有真假之分;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二、重难点: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会在简单情况下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了解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能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性,并能运用推理的思想方法证明一类较简单的真命题,同时了解假命题的证明方法是举反例说明.(学生课后检测是否到达要求)
三、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92---93页(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命题的概念:。
2、命题都有两部分:和。
(二 )讲授新知
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4)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观察上面三组命题,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为两直线平行;结论为内错角相等.因此它的逆命题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例题讲解:
练习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例如真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此命题就是假命题.练习2: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 ,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
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
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可以是真命题,甚至可以是定理.例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且是定理.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注意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练习3:在你学过的定理中,有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试举出几个例子说明.
(四)巩固练习
补充练习: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定逆命题的真假:①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图形是圆.
②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行驶时不接触地面的交通工具.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①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②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布置作业
课本第93页第1题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