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革新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3)

高中历史课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3)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
巩固

①都是中央行政制度;②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③都对 古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赋税制度

春秋战国
魏晋
代 土 地
西周 井田制
初税亩
秦汉
编户齐民
均田制 租调制

田租、人头税、更赋

唐中期
隋-唐初 两税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 秦汉田租为定率田租,人头税按人头交纳
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朝
军功 在战场立功便可授与爵位。军 功爵制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之后,大行其道,成 为当时的重要选官制度。
军功爵制
汉代
品行才能(孝廉)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 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 命官职。
察举制
选拔权力归属?选拔依据是什么? 察举制
一(种常岁由举举下)而上推察荐人举才制为非(常特官科举的) 制度。
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过渡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 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以庸代役,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总结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
科举制度



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
度 走

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两税之法
成 熟
—— 《资治通鉴》卷226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施两税法。
收税流程[拓展]
(2)内容
①定总额:量出为入,国家根据财政支出制定 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

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唐时期,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隋唐制度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一、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即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六个部门。

这一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对各项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要求,具有历史意义。

1.中书省:隋唐时期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考核各级官员的工作,同时也是各部门的协调机构。

中书省的设立,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全国事务,提高了行政效率。

2.门下省:隋代设立,唐代发展完善。

门下省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包括宣布法令、文件、草拟上奏表章等等。

门下省的设立,使得皇帝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和处理国家事务,提高了政治决策的效率。

3.尚书省:负责处理文书、文书录用等事务,是道路交通的管理机构。

尚书省的设立,使得文官草拟奏章、修改文书等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文书的质量和效率。

4.吏部:负责官职任命、考核等事务,是官员选拔和管理的机构。

吏部的设立,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正、透明,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5.礼部:负责国家礼仪、儒学传授等事务,是国家文化教育的管理机构。

礼部的设立,使得儒学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和普及。

6.兵部:负责军队组织、军事训练等事务,是国家军事管理的机构。

兵部的设立,使得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的防御能力。

7.刑部:负责司法审判、刑狱管理等事务,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管理机构。

刑部的设立,使得司法体系更加规范化、公正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

8.工部:负责工程建设、运输等事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机构。

工部的设立,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畅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9.户部:负责财政管理、税收征收等事务,是国家财政制度的管理机构。

户部的设立,使得财政收支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和人民利益。

隋唐的制度革新

隋唐的制度革新
一、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尚书省
门下省
皇帝
中书省
地方 州(郡)县
中央机构
(起草政令)
(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唐三彩文官甬
中拟,门审,尚行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奉行而已。”
租——纳谷 调——布、绢 庸——不服徭役,可用布、绢代替
⑴隋 ⑵唐
北魏 —租调制
(不受年龄限制)
出现“庸”,受年龄限制 。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
土地制度:均田制
三、赋役制度变革: (一)租庸调制
朝代




北周
粟五石
绢1匹(4丈)、绵8两或布1匹、麻10斤
30天
隋朝
中央官制: 选官制度: 乡举里选制 赋役制度: 人丁为主 兵役制度:
三公九卿制
01
Hale Waihona Puke 三省六部制02年份
纳税户
中央赋税收入
唐代宗 大历十四年 (779年)
120万
1200万贯 (包括盐利)
唐德宗 建中元年 (780年)
310万户
1350万贯 (不包括盐利)
5、以下是唐朝时连续两年的纳税户数和中央赋税收入表,对此表解析最为正确的是
练习: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程序是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户部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吏部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考点4: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一)中央官制...

考点4: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革新(一)中央官制...
材料2: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 丁,60岁为老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 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 以上为老。──据《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3:(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 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之人。户 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 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人之。 ──《新唐书· 杨炎传》 材料4: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 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 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 兵志》
4.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5.《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 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 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 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此 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 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 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
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3的征税标准是什么?为何出现这一变化?从 材料1中能找出什么依据?②指出材料2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 其目的和效果。③材料1中“庸”和材料3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 用?④材料4和材料1有何关系?这种兵制有何优点?
9.①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土地、财产为主。原因:因为土地 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 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材料1中规定世业回归私人所有,从 法律上为土地兼并大开方便之门。 ②变化趋势: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而“老”的年龄提前。减轻赋 役,有利于广大民众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行商” 的规定使商业合法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④授田者要服兵役。兵农合一,有利于军队自给,可避免武将专权 割据。

【史料及解析】隋唐制度的革新

【史料及解析】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制度的革新三省长官大都由品级较低的官员担任隋官品最高的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都是正一品,但无实权,只是一种荣誉称号。

中央机构中最重要的是三省,其长官虽均贵为宰相,但品级较低。

其中,尚书省“事无不总”,地位极高,权力极大,其长官属二品,副长官属从二品。

与尚书省鼎足而三的门下省和内史省的长官均为正三品。

九品中正制曹丕称帝后,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是划分人才优劣的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

中正,是品评官,一般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兼任。

中央有关部门依据中正对士人评定的品第,选任官吏时授予相应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初创时,中正考评士人,家世、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主要看重门第和家世,才能已无足轻重。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的实行,进一步促进了汉魏之际士族的形成以及西晋以后士族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士族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士族以外的地主称为庶族。

士族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东晋和南朝前期,门阀士族严格区分门第的尊卑,在高门大姓与寒门庶族之间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壁垒。

士族的社会地位,不因政治地位的升降受到影响。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特权。

为了维护特权,士族过分夸大士庶之间的差异,他们不屑于担任那些事务烦琐、升迁机会较少的官职,也不愿带兵打仗,更不与庶族通婚往来,甚至坐不同席。

东晋末年以后,士族在奢侈腐化中开始走向衰落,庶族代之而起。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士族势力强盛,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实行这种制度,就为世家大族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保证,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

然而,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人数比士族多的庶族地主,经济实力日渐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的愿望愈来愈强。

况且,世家大族操纵地方政权,称霸一方,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极为不利。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民族矛盾尖锐。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民族 融合加速,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
社会基础。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思想活跃 ,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思想支持

02
隋唐制度的革新内容
政治制度的革新
总结词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中央 集权、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方面。
历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度革新是 历史的必然选择。
统治者明智决策
隋唐统治者具有远见卓识,顺应历史 潮流进行制度革新。
05
隋唐制度革新的特点
创新性
隋唐制度革新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 ,如官制、法制、土地制度、赋税制 度等。这些创新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 了重要借鉴。
隋唐时期在法制方面也有所创新,如 《唐律疏议》成为我国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法制建设产 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打破了士 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 供了上升通道,提高了官员素质。
全面性
01
02
03
04
隋唐制度革新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全面
性。
在政治方面,隋唐时期对官制 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三省 六部制,完善了监察制度等。
在经济方面,隋唐时期推行均 田制和租庸调制,保障了农民
阶级关系调整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对 政治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 。
民族交融推动
各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 促使制度向更为包容和开 放的方向发展。
外部原因
周边文明影响
吸收外来文明优秀成果,如佛教 、摩尼教等,为制度革新提供了 思想资源。
战争与征服刺激
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与交往,促使 隋唐统治者反思并改进制度。

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

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的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有: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统治政策得到调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证了这种政治格局的稳定,贞观之治是这种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盛世达到鼎盛。

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

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对外关系: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文化上: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如何认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和主观动机:条件: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

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主观动机: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③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2)客观效果: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多次组织到江南巡游,极尽铺张、奢侈,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

隋唐制度革新精品PPT课件

隋唐制度革新精品PPT课件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1)历史发展的客观潮流: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壮大 ②政治上: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他们要求 参与政权.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维持。
(2)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 ①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②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3、隋唐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隋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 朝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创 立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贞观)—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
唐 士、明经两科为主;
朝 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殿试 完 和武举;
善 唐玄宗(开元)—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
科举考试地位,后成为定制
思考:隋唐的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 比有何特点?
——摘自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西岳论坛
1、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 本质性的区别? 是否君主专制
2、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立的深层 社会原因是什么?推翻君主专制或者没有经历过专制社会
3、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 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立法
司法
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回复下面的贴子: 隋唐形成并最终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这是一种
比较行之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它优化了政府结构, 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在当时,可以说是 世界上最优越的政府管理形式。然而它较之西方的三 权分立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么一个互相监督,乃至对 王权的限制的机构,没有继而形成更“民主”的机构, 相反走向了它的反面,而且越走越远,反观西方却与 我们恰恰相反呢?
隋唐制度的革新 政治制度的革新: (一)中央官制的革新 (二)选官制度的革新 军事制度的革新: (一)府兵制 (二)募兵制 经济上:赋役制度的革新 (一)租庸调制 (二)两税法

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隋唐制度的革新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 国家统一交通畅;政策调整劝农桑;民族交往;对外开放. 农业 (1)江南开发:土地开发的利弊;安史乱后重心开始南移. 发展 (2)农田灌溉:大运河灌溉;唐设专官管理.
(3)农具改良:筒车灌溉;曲辕犁-便于水田. (4)商化提高:茶叶必需品;征收茶税. 手工 (1)产地广:丝遍全国;瓷中原江南;铁100多处. 发达 (2)规模大产量多:世界最大海船.洪州造船业.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秘色瓷;邢白瓷. (4)技艺高融风格:冶铸;造船推进器;丝织品吸收波斯.
事业的发展
5.(04广东2) 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6.(05春季北京12)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
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
租、调。”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地丁银制
返回
7(04全国三12)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 的是 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②比明清北京城面积 还大 ③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 限制 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05上海6) “春泥秧稻 ,夜火茶香”,这句诗反 映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9、翻车和筒车都是水利灌溉工具,但筒车和翻车 相比优势在于 A、制作简单,便于推广 B、能把河水从低处运到高处 C、解放人力,全靠水力 D、兼有灌溉和抗旱两种功能
形成
发展
影响
政 三省 隋文帝确立 六部
唐太宗划分职权分 效率高;弱相强
工。
皇;影响大.
治 科举 隋文帝分科考试; 贞观增科目;则天增 抑士族;扩统治;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经济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经济

展 ②前期统治者推行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的政策;
原 ③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 民族政策 ;
因 ④政府实行较为 开放 的对外政策
①地面江积南增土加地;资源 得到进一步开发, 水稻 产量提高;耕
农②
的发展和农具现化程曲度辕提犁高;: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
2.
4.租庸调制
(1)形成
①北魏实行租调制。 ②隋开始部分推行 以庸代役 的制度。
③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2)内容 ①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 租”。 ②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 调”。 ③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 庸”。
(3)作用 ①农民 生产时间 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②政府的 赋税收入 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
民族融合
(2)募兵制兴起 ①背景:开元年间,随着均田制破坏,
府兵制 崩溃。 ②特点:士兵以当兵为 职业 ,兵将之间
有隶属关系。
③影响: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生产发 展,军事力量增强,导致了军阀割据 的形成。
[辨析比较] 比较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不同 (1)来源:府兵是农户按规定出丁,临时从 各地征发而来;募兵是自由应募,以当兵为职 业。 (2)待遇:府兵自备武器、粮食等;募兵的 衣食由国家供给。 (3)兵将关系:府兵制下的士兵与将领是分 离的,只在发生战争时才被临时征调在一起, 因此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募兵制下的士兵是 职业兵,将领长期统领一支军队,兵将间形成 较为固定的隶属关系。 (4)影响: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募 兵制的最大弊端是产生军阀割据。 [拓展升华] 1.
减轻。
[易混易错] 两税法使农民的负担 更加沉重而不是减轻。从法律上来讲 ,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但由于土地 兼并严重,实施过程中对税法的歪曲 ,地主官僚转嫁负担等因素,使农民 苦不堪言。

隋唐制度革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隋唐制度革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隋唐制度革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023年了,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回到隋唐时期,看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制度革新。

隋唐制度革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那个时代的变革,不仅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从隋唐制度革新的历史背景、制度革新的过程及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1.分裂的北方众多少数民族的迁徙使得中原地区再次陷入内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就是其中代表。

2.唐代经济繁荣,但社会问题日益增加,土地兼并、农民负担、兵役制过重等问题,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高的赋税负担逐渐成为贫富分化和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3.文化的盛世,尤其是莫高窟、敦煌等石窟艺术独具特色,随着玄奘东渡将汉传佛教带回中国,佛教文化影响逐渐深入。

以上历史背景导致唐代社会矛盾尖锐,成为隋唐制度革新的原因之一。

二、制度革新的过程1.政治制度的改革唐玄宗采用借用历代制度、吸收外族学术、遵循儒家道德等方式,维护政治稳定,加强政府的管控,重新实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招募,限制世袭门阀,强化皇权,压缩官员的特权和豪华生活。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减少了割据势力的出现,维持了唐朝的整体稳定。

2.经济制度的改革唐代的经济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农业、商业和货币等方面。

唐玄宗时期视地方资源情况而分别实施“均田制”、“三段制”、“六租制”,改善了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商业和货币上,唐玄宗时期先后发行过“肥郎钱”、“开元通宝”、“大历通宝”等货币,加强了货币统一,以此提高了这个时代的经济效益。

3.文化制度的改革唐代是一个以文化为主导的时代。

隋唐制度革新的过程中,大力鼓励学术发展,通过文化的冲击手段来推动制度的变革。

“大业九年”(613年)唐代创造了科举制度,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学习。

唐代一系列文化改革的推行,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众多璀璨的文化遗产。

三、对历史的影响1.启示制度创新隋唐制度革新参照前代、借鉴外族之长,在吸收历史经验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尝试,也因此成功改革了诸多制度,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隋唐时期制度革新与发达经济、文化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隋唐时期制度革新与发达经济、文化

6、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 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材料反映的根本
问题是
A、魏征并非真正的谏臣
B、唐太宗并非真正的明主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问题 D、大多数君主不善纳谏
(二)政治制度的革新: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2、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3、军事管理制度: 府兵制与募兵制 4、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
3、文化:列举科技成就;诗歌成就;
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代表; 石窟艺术代表;戏曲艺术。
阶段特征:中华文明鼎盛(封建社会的繁荣)
政治 经济
国家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 一步发展
对外关系 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与亚、欧联系; 中华文明圈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 佛、道、儒三教合一; 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圈形成)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政权的更替: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581年-618年
文帝(杨坚)
大兴
(西安)

618年-907年
高祖(李渊)
长安
(西安)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1、隋的建立和统一 隋朝疆域图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
4、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中都具备的是①重视选拔 人才 ②发展科举制度 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④提倡节俭, 爱惜民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发展与影响。

2. 掌握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培养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历史变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2. 教学难点:理解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

2. 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素材。

3. 安排教室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环节。

4.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制度介绍、教室讨论和教室小结。

1. 制度介绍起首,我会详细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均田制等,以及这些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们对隋唐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会介绍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制度的影响。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

2. 教室讨论在制度介绍之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

例如:*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隋唐政治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府兵制和均田制对隋唐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隋唐时期有哪些创新性的制度?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会认真倾听,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3. 教室小结最后,我会进行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对后世的影响。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深入钻研相关历史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我也会注重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隋唐制度革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隋唐制度革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隋唐制度革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隋唐制度革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阶段,其间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与变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隋唐制度革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1.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在隋唐制度革新中,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算得上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一直是有农田和荒地之分的,而这种制度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所以唐朝对土地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唐代比较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开府仪式制,这项制度实行了开辟荒地、拨发住房的政策,鼓励民众热爱农业生产。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统一的土地制度和公共土地、官员私有土地的分配制度,使土地分配更加公正合理。

2.官僚体制的改革在隋唐制度革新中,官僚体制的改革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唐朝开始哈达制度,将官位与官职关联,官位与赏赐挂钩,立法者准确规定了官职应当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激励了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唐朝也通过监察检举制度、兵部侍中制度、唐代利民政策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检查,尤其是对地方官员的约束和监督,使官僚体制更为精细。

3.科举制度的改革唐代初年,科举制度以状元、进士和贡士等名次为标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士子。

时至唐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新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进士制度、礼部试等方面。

唐朝依照布告原则,完善了礼仪制度,通过完善方庭、调整殿试场所、完善礼制等措施,使唐代的科举制度更加完善,进一步确保社会上千百年来的官僚精英的拔高和选优。

二、经济制度的改革1.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在早先的中国历史中,尽管农业生产繁荣,但由于土地的分配和税赋的压缩,许多农民无事可做,被迫走向了流亡和乞讨。

唐朝明确了土地私有的利益,建筑制度也越来越完善,而流行多种优秀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革了以往的农业收益、保护性地减税办法,实现了由税赋转向郡荒坝敕以及从利用荒地和富洲开始的整块土地治理,推进了农业的生产力。

高二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一、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2)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2.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提高唐朝办事效率。

二、两税法的意义
(1)统一了税制,这样既简化了征课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确定,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从制度上避免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2)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唯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扩大了征税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4)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隋唐制度的革新概述

隋唐制度的革新概述
④内容: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过渡
三、军事制度
(一)府兵制 1.历程 (1)形成(西魏)
措施:胡汉分治、军民异籍、兵农分离 (2)改革(隋文帝)
①内容 军民同籍,亦分土地
②特点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与均田制结合)
③作用(军事、经济、政治) 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管理的户口和赋税收入,扩大兵
源,清除胡汉分治遗迹。 有益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
一、政治制度
(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机构)
吏部:官吏考核与任免
户部:户口、赋税等
礼部:国家礼仪制度
兵部:军政
刑部:刑法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
①三省六部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
②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品级较低。
4.影响
①加强统治: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行政 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 (4)问题
①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日益严重 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③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拓展深化4: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演变: 趋势:
西汉:实行编户制度 北魏:实行租调制 隋和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唐中期:实行两税法
①税种:由繁多向单一发展 ②标准:由按人丁收税逐渐发展为按土地、 财产收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③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门阀 ②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庶族地主有了上升渠道) ③自上而下选官,加强中央集权 ④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教育文化发展(如唐诗发展) ⑤后世历朝沿用,日本等国采用,影响深远 (2)局限(文化、政治) ①全力应付考试,忽视实用学问 ②同年进士结成朋党,败坏官风
拓展深化3:选官制度变化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时教案总第23课时课题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教学目标(目的)识记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主要内容;分析它们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难点:历史作用和意义。

备注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政治稳定、经济兴旺、文化繁荣,历来为人称道。

这样的繁荣局面是怎样开创的呢?原因众多,但隋唐的制度革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1.背景:综合汉魏官制,加强君主专制。

2.确立与发展(1)隋文帝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2)唐太宗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职权。

3.机构与职能(1)三省:中书发令(按皇帝旨意),门下审令,尚书行令。

(2)六部:吏(人事);户(财政);礼(教育、外交);兵(国防);刑(司法);工(水利、道桥、城池)。

4.意义:(1)三省六部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

(2)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二.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选官制度)1.背景: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2.隋朝创立:(1)隋文帝开始有分科考试选官。

(2)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唐朝完善:(1)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2)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4.评价:(1)积极:抑制门阀士族;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发展(唐诗繁荣)。

(联系科举制的平等性及文化性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2)消极: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到明清时八股取士,逐渐成为维护专制统治、限制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五 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 之一大发明也”。
材料六 胡适说:“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 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
思维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七 1835年,英国人格尔斯说:“科举是古往今来的 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或许将来有一天, 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 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55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三 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 等一批高官,联名上奏朝廷,明确提出:“欲补救时艰,必 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当日, 清政府颁下谕旨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思维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四 孙中山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 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 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八 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或 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1883年,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
如何更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
试题演练
2.阅读材料:(2006年四川高考文综试题)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标准 东汉后期依据门 第族望
隋唐时期
科举制 中央采用考 试方式选拔
主要依据考试 成绩(才能)
对比九品中正制,分析科举制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方面的优势。
思维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 康有为说:“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民智 不开之故,皆在于八股取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之后 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
——摘自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西岳论坛
1.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本质性的区 别?
2.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 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实的高 门大族,门户以成,令仆三司,可安留平 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人主 遂不能借以集事。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 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
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 材料中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6分)
科举制,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三省六部制,形成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的完整严密 的封建官僚体系。
思维拓展
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回复下面的贴子: 王老师,隋唐形成并最终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这是一 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它优化了政府结构,提 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 最优越的政府管理形式。然而它较之西方的三权分立有何 不同?为什么这么一个互相监督,乃至对王权的限制的机 构,没有继而形成更“民主”的机构,相反走向了它的反 面,而且越走越远,反观西方却与我们恰恰相反呢?
材料二 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 业的发展,属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相应发 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根据材料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
比较两汉至隋唐时期的三大选官制度
时期
制度
两汉时期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选拔 途径
自下而上推荐
自下而上推荐
西汉至东汉前期 选拔 根据才能和品德; 依据门第族望
隋唐的制度
制度名称
政治 制度
军事 制度
赋税 制度
特点
评价
隋唐的制度
制度名称
政治 三省六部制 制度 科举制 军事 府兵制 制度 募兵制
赋税 租庸调制 制度 两税法
特点
评价
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黄河决堤,国家修建这个水利工程应该 要经过哪些程序?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户部
这种制度与秦朝的制度 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