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学习指南教学文稿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3.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独立性的概念;4.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和查询。
二、教学重点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独立性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独立性的概念;2.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和查询。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一个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按照一定数据模型组织数据的数据集合。
特点:数据共享、数据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数据集中控制、数据安全性高。
(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1960年代:文件管理系统;1970年代:层次结构数据库系统、网络结构数据库系统;1980年代: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1990年代:面向对象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000年代:大数据数据库系统、云数据库系统。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
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独立性的概念(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内部模式(Internal Schema):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结构;外部模式(External Schema):用户的视图,以及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逻辑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变化时,外部模式保持不变。
物理数据独立性:内部模式变化时,概念模式保持不变。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
3.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和查询(1)SQL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定义: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特点:简单、易学、灵活、功能强大。
(2)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和语法表的创建、插入数据、查询、更新、删除(3)SQL语言的高级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多表查询、嵌套查询等教学方法:讲解+案例演示。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数据库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2)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3)SQL语言及其应用;(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5)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和事务管理。
二、数据库系统概述2.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1.1 数据和信息的概念2.1.2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2.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2.2 数据库的发展和分类2.2.1 层次数据库2.2.2 网状数据库2.2.3 关系数据库2.2.4 面向对象数据库2.2.5 分布式数据库和云计算数据库2.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2.3.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2.3.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2.3.3 移动数据库三、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3.1 关系模型3.1.1 关系的定义和性质3.1.2 关系的操作3.1.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3.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2.1 数据查询3.2.2 数据更新3.2.3 数据定义3.3 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3.3.1 函数依赖3.3.2 范式及其分类3.3.3 数据库的规范化过程四、SQL语言及其应用4.1 SQL语言概述4.1.1 SQL语言的起源和发展4.1.2 SQL语言的特点4.1.3 SQL语言的组成4.2 数据定义语言(DDL)4.2.1 创建和删除表4.2.2 修改表结构4.3 数据操作语言(DML)4.3.1 数据查询4.3.2 数据更新4.4 数据控制语言(DCL)4.4.1 权限管理4.4.2 事务管理五、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5.1 需求分析5.1.1 数据需求分析5.1.2 功能需求分析5.1.3 性能需求分析5.2 概念设计5.2.1 实体-关系模型5.2.2 实体-关系图的绘制5.3 逻辑设计5.3.1 关系模型的转换5.3.2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5.4 物理设计5.4.1 存储结构设计5.4.2 索引设计5.4.3 数据分配策略5.5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5.5.1 数据库的实施5.5.2 数据库的维护六、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6.1 查询优化6.1.1 查询优化的目标6.1.2 查询优化策略6.1.3 索引优化6.2 存储优化6.2.1 数据存储结构6.2.2 文件组织6.2.3 缓冲区管理6.3 并发控制6.3.1 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6.3.2 并发控制的方法6.3.3 事务调度六、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7.1 数据库的安全性7.1.1 安全策略7.1.2 用户权限管理7.1.3 数据加密7.2 数据的完整性7.2.1 完整性约束的类型7.2.2 完整性检查机制7.2.3 触发器八、数据库事务管理8.1 事务的基本概念8.1.1 事务的定义和属性8.1.2 事务的分类8.1.3 事务的处理过程8.2 事务并发控制8.2.1 并发事务的调度8.2.2 事务的可串行化8.2.3 乐观并发控制和悲观并发控制8.3 事务恢复8.3.1 故障分类8.3.2 事务备份与恢复8.3.3 事务日志和checkpoint九、数据库系统案例分析9.1 案例一:某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9.1.1 需求分析9.1.2 数据库设计9.1.3 系统实现9.2 案例二:在线书店数据库设计9.2.1 需求分析9.2.2 数据库设计9.2.3 系统实现9.3 案例三:社交媒体数据库设计9.3.1 需求分析9.3.2 数据库设计9.3.3 系统实现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10.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10.4 课程实践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数据库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过程,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教学大纲数据库系统原理
教学大纲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大纲:数据库系统原理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管理、科学研究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和应用。
因此,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数据库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数据库系统的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由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查询功能。
数据库系统通过将数据组织成表格、关系或其他逻辑结构,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数据: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
数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等。
数据库系统通过定义数据的结构和类型,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操作。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
它负责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访问和更新等操作。
DBMS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和接口,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数据库系统的用户界面。
它们通过调用DBMS提供的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和查询。
应用程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软件,如企业管理系统、科学研究工具等。
三、数据库系统的原理数据库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表示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的形式,通过表格之间的关系实现数据的逻辑连接和查询。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定义数据的类型和关系等。
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3. 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演示文稿
第三十六页,共50页。
第十一页,共50页。
应用程序1
应用程序2
数据集1 数据集2
… …
应用程序n
数据集n
图1-3 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十二页,共50页。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 “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管理技术;记录内
第三十五页,共50页。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三类联系
多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分为三类:
• 一对一联系(1:1)
• 一对多联系(1:n)
若实体集E1,E2,…,En存在联系,对于实体集Ej(j=1,2,…,i-1,i+1,…,n) 中的给定实体,最多只和Ei中的一个实体相联系,则说Ei与E1,E2,…,Ei1,Ei+1,En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
库
技
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70年代)
的
-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演
-关系数据库系统
-数据建模工具:E-R模型等
化
-索引和数据组织技术:B+树,Hash等
-查询语言:SQL等
-用户界面:表单、报告等
-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
-事务管理:恢复和并发控制等
-联机事务处理(OLTP)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高级数据库系统 (80年代中期-现在) -高级数据模型:
息系统(GIS)…..and … Internet !!!
第五页,共50页。
1.1 引言
1.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4. 熟悉SQL语言及其应用。
5.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1.3 数据库的发展史2. 数据模型2.1 概念数据模型2.2 关系数据模型2.3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3. 数据库设计3.1 需求分析3.2 概念设计3.3 逻辑设计3.4 物理设计4. SQL语言基础4.1 数据定义4.2 数据操纵4.3 数据查询4.4 数据控制5.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5.1 安全性控制5.2 完整性约束5.3 访问控制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法:上机实践,掌握SQL语言应用。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上机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数据库系统原理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库: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 在线资源:推荐国内外优秀数据库学习网站,拓展学生视野。
5. 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数据库系统概述及数据模型2. 第3-4周:数据库设计3. 第5-6周:SQL语言基础4. 第7-8周: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5. 第9-10周:实践环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写500字。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本教程将从数据库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逐步深入讲解各种数据库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查询语言和索引技术等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的集合。
根据其数据模型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我们将详细介绍每种模型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接着,我们将深入讲解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若干个具有关系的二维表格。
我们将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相关知识,并详细讲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原理、范式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方法。
然后,我们将探讨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并发控制。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一定的约束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
并发控制是指在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数据库查询语言和索引技术。
数据库查询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查询语言包括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关系代数。
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查询语言实现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等操作。
索引技术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我们将介绍索引的原理、类型和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还将介绍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等相关内容,以及当前流行的一些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如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
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和管理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并能够运用数据库查询语言实现常见的查询和操作。
数据库系统原理范文
数据库系统原理范文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指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原理和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指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组织、管理和检索数据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方式、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并发控制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是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础。
数据库是按照特定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的数据集合,可以分为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采用二维表的形式来组织数据,通过主键和外键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非关系数据库则采用其他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数据库模型描述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关系,是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广泛使用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个或多个二维表,表的行表示数据的记录,表的列表示数据的属性。
关系模型采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作为查询语言,能够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操作。
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方式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存储记录的方式和数据索引的结构。
存储记录的方式有按照记录顺序存储和按照哈希值存储等。
数据索引的结构包括B树、B+树和散列表等,用于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数据库的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现实世界的数据一致。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满足事先定义好的约束条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各种约束条件和触发器等技术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
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发控制是指当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的机制。
并发控制技术包括锁和事务等。
锁是一种防止多个用户同时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的机制,事务是一组对数据库的操作,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恢复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当数据库由于硬件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需要恢复数据库到一致的状态。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概述1.4 教学方法与手段二、数据库基本概念2.1 数据与信息2.2 数据模型2.3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2.4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2.5 课程实践:安装与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三、关系数据库3.1 关系模型3.2 关系代数3.3 数据库设计3.4 完整性约束3.5 课程实践:创建和管理关系数据库四、SQL语言4.1 SQL概述4.2 数据定义语言(DDL)4.3 数据操作语言(DML)4.4 数据查询语言(DQL)4.5 事务管理4.6 课程实践: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五、数据库性能优化5.1 查询优化5.2 索引技术5.3 事务隔离级别5.4 数据库性能监控与调整5.5 课程实践:优化数据库性能六、关系数据库设计6.1 实体-关系模型6.2 关系模式与规范化6.3 数据库设计步骤6.4 课程实践:使用ER模型设计数据库七、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7.1 数据库安全概述7.2 用户权限管理7.3 加密技术7.4 完整性约束的实现7.5 课程实践:设置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八、数据库事务8.1 事务的基本概念8.2 事务的属性8.3 事务管理机制8.4 并发控制8.5 课程实践:编写事务处理程序九、数据库恢复9.1 数据库故障类型9.2 事务日志与重做日志9.3 恢复模式9.4 恢复策略9.5 课程实践:数据库恢复操作十、数据库高级特性10.1 视图与物化视图10.2 触发器与存储过程10.3 事务脚本与存储函数10.4 分布式数据库10.5 课程实践:创建和使用视图、触发器十一、数据库性能监控与调优11.1 性能监控指标11.2 性能分析工具11.3 查询优化策略11.4 索引设计与优化11.5 课程实践:实施数据库性能调优十二、数据库备份与复制12.1 备份策略与类型12.2 备份操作与恢复12.3 数据库复制技术12.4 数据同步与冲突解决12.5 课程实践:配置数据库备份与复制十三、NoSQL数据库13.1 NoSQL数据库概述13.2 常见的NoSQL数据库技术13.3 NoSQL数据库的优缺点13.4 NoSQL数据库应用场景13.5 课程实践:探索NoSQL数据库的使用十四、大数据与数据仓库14.1 大数据概念与挑战14.2 数据仓库与OLAP14.3 数据挖掘与分析14.4 大数据处理技术14.5 课程实践:大数据处理与数据仓库应用十五、数据库系统项目实践15.1 项目需求分析15.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15.3 系统开发与测试15.4 项目部署与维护15.5 课程实践: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将为大家介绍数据库原理的相关内容。
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数据库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一门重要课程。
掌握数据库原理不仅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作为科学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今天,我将从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操作语言和查询优化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将大量有组织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储存在一起的存储系统。
数据库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和查询。
数据库是现代计算机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数据库操作语言。
数据库操作语言是用于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的语言。
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包括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存储过程等。
SQL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它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指令和语法,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灵活和高效的操作。
最后,我们将讨论查询优化的内容。
查询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查询语句进行重写、重组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效率。
查询优化涉及到索引的设计和使用、数据库的物理组织和存储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查询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高效地使用数据库。
综上所述,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操作语言和查询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练习和实践,通过动手操作真实的数据库系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数据库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了解新的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我们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方法,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关系数据库模型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
3.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操作。
5.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1.1数据库基本概念1.2数据模型1.3数据库系统结构1.4数据库管理系统2.关系数据库模型2.1关系数据结构2.2关系操作集合2.3关系完整性约束2.4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3.关系数据库设计3.1实体-联系模型3.2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3.3函数依赖与规范化理论3.4数据库设计实例4.SQL语言4.1SQL概述4.2数据定义4.3数据查询4.4数据更新4.5视图和索引5.数据库管理系统5.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5.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5.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6.数据库保护6.1数据库安全性6.2数据库完整性6.3数据库恢复6.4事务管理7.数据库系统应用与发展7.1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7.2数据库新技术7.3数据库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上机操作,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4.讨论与交流: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每周3学时。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
3.课程设计:共计2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实践成绩:包括实验报告、上机操作等,占总评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教案数据库系统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包括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等。
4.掌握SQL语言的基本用法,能够编写简单的SQL查询语句。
5.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中负责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的软件。
数据模型:用于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以及一些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一种方式。
2.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数据库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如实体-关系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
物理结构设计:为逻辑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数据库实施:根据物理结构设计,建立数据库,编写应用程序。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投入运行后,进行性能监控、调整和优化。
3.关系数据库理论关系模型:用表格结构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代数:用于描述关系数据库操作的一组抽象操作符。
关系演算:基于谓词逻辑的形式化语言,用于表达关系数据库的查询。
4.SQL语言数据定义:CREATE、DROP、ALTER等语句。
数据操纵: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
数据查询:SELECT语句,包括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
数据控制:GRANT、REVOKE等语句。
5.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数据控制、数据库维护等。
特点:支持多用户、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支持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SQL语言的基本用法。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2. 课时安排:共32 课时3.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会使用SQL 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能力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验、小组讨论5.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PPT、教材、实验环境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教学时长:2课时2. 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高级数据模型(如:对象关系模型、XML模型)教学时长:4课时3. 关系数据库理论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完整性约束教学时长:6课时4. SQL 语言数据定义语句(CREATE、ALTER、DROP)数据查询语句(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操纵语句(DML)数据控制语句(DCL)教学时长:8课时5.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ER图)逻辑设计(关系模型)物理设计教学时长:6课时三、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30%(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3. 期末考试:40%(综合应用题、案例分析题)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2. 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书》3. 在线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教学视频、博客等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2.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加强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六、数据库安全与保护1. 数据库安全安全威胁及其分类安全策略与机制教学时长:2课时2. 数据库保护备份与恢复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教学时长:2课时七、数据库性能优化1. 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技术索引设计与优化查询执行策略教学时长:3课时2. 数据库性能评估与调优性能评估指标性能调优方法教学时长:1课时八、数据库管理系统1. 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Oracle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教学时长:2课时2.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创建与维护用户管理与权限设置教学时长:2课时九、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1.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流程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教学时长:3课时2.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常见开发工具与技术数据库连接与操作教学时长:2课时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回顾主要知识点梳理重点与难点解析教学时长:1课时2.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NoSQL数据库新型数据库技术(如:时间序列数据库、图数据库)大数据技术与数据库系统的结合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安排建议:1. 按照每周4课时的节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剩余2课时用于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任课教师:XXX一、课程简介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4.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系统。
三、教学内容1.数据库基本概念1.1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1.3数据模型与数据模型的分类2.关系数据库模型2.1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2.2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2.3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数据库设计3.1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3.2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的设计方法3.3关系数据库的范式理论4.SQL语言4.1SQL语言概述4.2SQL语言的基本操作4.3SQL查询语句的编写5.数据库管理系统5.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5.2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和组成5.3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6.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6.1数据库安全的基本概念6.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设计和实现6.3数据库访问控制的方法7.数据库应用开发7.1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7.2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工具和技术7.3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课件展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3.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0%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50%六、参考教材1. 《数据库系统概念》(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 Sudarshan著)2.《数据库系统原理》(唐朝华、张吉林、王珊著)3. 《SQL必知必会》(Ben Forta著)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数据库基本概念第3-4周:关系数据库模型第5-6周:数据库设计第7-8周:SQL语言第9-10周:数据库管理系统第11-12周: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第13-14周:数据库应用开发第15周:复习与总结八、备注。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的算法;3.熟悉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技术;4.能够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具备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与调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1.数据库系统概述(2周)1.1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1.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1.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模型(3周)2.1数据模型的概念与作用;2.2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2.3关系数据模型的完整性约束;2.4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3.关系数据库的操作与查询(3周)3.1SQL语言的基本概念与语法;3.2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增加、删除、修改、查询;3.3关系数据的连接与嵌套查询。
4.数据存储与检索(4周)4.1数据存储的基本原理;4.2数据库文件的组织与存储;4.3数据存储的性能优化与调优。
5.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2周)5.1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概念与作用;5.2数据库安全性的考虑与实现;5.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框架的理解和把握。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数据库系统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SQL语言的使用。
3.讨论与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论文阅读和研究,提升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相关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
2.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书籍:《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系统概念》等。
2. 软件:MySQL、Oracle等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1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1 引言1.1.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1、数据(data)* 高级语言的数据,如PASCAL语言中各种类型数据(常量、变量):integer,real,char,record,file,……(着重文件类型数据说明)* 定义:1)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2)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需要经过语义解释。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为各种用户共享。
(P1)*目前流行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数据结构为表。
*数据库的存储:若干表一个库,一张表一个库(文件系统为一个文件一个库)*对数据库的操作: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可进行数据查询(select)、数据定义(create drop alter)、数据操纵(insert update delete)、数据控制(grant revoke)3) 从定义上数据库与文件比较:对照数据库说明: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组织简单)、可共享(共享性差)的数据集合。
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低。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P7)*定义(功能解释):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
*对照文件系统:提供的操作简单,主要包括:建立文件、删除文件、读元素、写元素、打开文件、关闭文件等。
*用户与文件系统及数据库的接口:文件系统: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SQL(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4、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前言1. 课程定位《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技术及应用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具备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等。
2. 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关系操作、关系完整性、关系代数、SQL语言等。
3.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等。
4. 数据库查询优化查询优化、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
5. 事务管理事务、事务属性、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死锁等。
三、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总共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操作1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1-4周: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第5-8周:数据库设计;第9-12周:数据库查询优化;第13-16周:事务管理。
四、实验安排1.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库设计和应用能力。
2. 实验内容实验1:关系数据库操作;实验2:数据库设计;实验3:数据库查询优化;实验4:事务管理。
3. 实验要求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占总分的70%。
2. 实验报告3.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分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念》(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 Sudarshan)《数据库系统原理》(作者:王珊、萨师煊)2. 辅助材料:课件PPT教学案例和实例在线学习资源(如:MOOC、教学视频、博客等)3. 实验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编程环境(如:Eclipse、Visual Studio等)七、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课堂互动: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考能力。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设计和应用,具备初步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分类和特点2. 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和关系操作语言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践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操作,掌握SQL语言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第四版),作者:王红梅、李建忠。
2. 实验教材:《数据库实验指导书》,作者:王红梅、李建忠。
3. 辅助材料:课件、教学案例、在线资源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3. 实践能力:上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开发项目。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共计48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2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2. 授课计划:每周4课时,共计12周完成理论讲授。
实验操作安排在理论讲授结束后进行,共计4周,每周4课时。
七、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巩固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查询和索引的创建。
2. 实验项目:实验一: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实验二:表的设计与操作实验三:SQL查询实验四:索引的创建与优化实验五:数据库性能测试八、课程作业1. 作业类型:课后习题:巩固理论知识。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等数据库模型及其转换方法。
3.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4.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能够实现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5.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了解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 数据库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2. 数据库模型2.1 关系模型2.2 实体-关系模型2.3 数据库模型的转换3. 数据库设计3.1 数据库设计原则3.2 数据库设计方法3.3 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4. SQL语言4.1 SQL基本语法4.2 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4.3 数据库的高级查询5.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5.1 数据库安全性5.2 数据库完整性约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设计。
3. 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数据库系统概述第5-8课时:数据库模型第9-12课时:数据库设计第13-16课时:SQL语言第17-20课时: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和上机操作,笔试主要考查理论知识,上机操作主要考查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布置一个数据库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以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作者:王红梅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案例、实验指导书3.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4. 编程环境:如Eclipse、Visual Studio等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学习指导书第一章绪论重点难点释疑一、用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软件所具有的特点首先必须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点所在。
(1)数据结构化:这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这一特点使得数据之间的联系必须以某种约定规则进行描述;(2)数据的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面向单个具体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既能减少数据冗余,又能避免数据的不相容和不一致;(3)数据独立性高:理解两种映像。
一类存在于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与局部逻辑结构之间;另一类存在于数据的存储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了解DBMS的主要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
二、理解概念模型首先必须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实体、属性、码、域等;进一步理解实体之间的联系及其类型定义,此处比较难的是多对多联系的概念。
由于是初次接触数据库原理,可能对这个概念的认识有限,必须在本教材后继章节中不断体会其定义的内涵所在。
注意教材第11页到第12页文字部分对其形式化的定义和分析。
学习简单的E-R图,理解教材中所举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可以有属性。
三、掌握最常用的数据模型,特别是其中的关系模型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至少提供了一种数据模型,因此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研究的基础。
根据某种数据模型,人们可以用数据世界来合理表示现实世界的某一部分,并且将数据世界映照成一个意识世界(用户界面)。
数据模型有两方面含义:数据以何种形式存储、用户以何种形式看待数据。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逻辑模型、实体联系(E-R)模型和面向着对象模型等。
层次模型的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记录类型,而这些记录类型之间的关系具有层次性。
一般它只能直接表示一对多的联系,如果要用它表示多对多联系则必须使用冗余结点法或虚拟结点法进行分解。
网状模型允许结点没有或有多个双亲结点,也允许两个结点之间出现多个联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南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南“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数据库原理部分和数据库应用部分。
数据库原理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思想和基于数学的基础理论,以理论课堂讲授为主;数据库应用部分的内容主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数据库访问技术、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等,以实践操作为主,体现为数据库实验和课程设计。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课程设计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因此数据库课程还需学习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下面就各个方面的学习方法具体进行探讨。
一、理论课学习方法(1)预习对于概念性的理论课内容而言,预习起到提前了解内容的作用。
跟随教师讲解课程的进度,如第二天上午有理论讲授课时,前一天晚上学生就可以将老师要讲解的教材内容翻开浏览,以了解讲解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与前一次课程有没有结合点等。
预习并不需要深入理解,因此花费少量时间如20分钟即可。
经过预习的内容,在课堂听讲时,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时就会比较主动,能够联系前后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听讲课堂听讲是理论课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通常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要求进行了课程设计和备课,因此在课堂上会突出重点、难点内容。
学生需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边听边思考,并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横向思考。
这样一堂课下来,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把握已经较深,而且根据预习时留下的印象,还可以轻松把握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3)作业复习课后作业通常起到复习课程内容、练习掌握知识点的作用。
因此结合写作业,复习课程内容,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仅可以知其所以,还可以求甚解,达到深入掌握的效果。
(4)自学对于课程中一部分教师要求自学的内容,通常是理解容易、操作简单或者要求不高的内容。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可通读两遍,并由学生自己勾划出重点内容,圈出难点内容,反复细读。
如果有实践的话,按内容动手操作即可。
(5)讨论无论是学生与教师的讨论,还是学生自己之间的讨论,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掌握难点内容非常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系统原理-学习指南一、填空题:1. 数据独立性分为独立性和独立性两级。
2. 数据库系统(DBS)是由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四部分组成。
3. 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它由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数据库系统只存储视图的,而不存储视图的。
4. 数据库系统中,系统故障通常称为,介质故障称为。
5. 在部分匹配查询中,通配符“%”代表,“_”代表。
6. 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包括:、和。
7. 关系代数的连接运算中当θ为“=”的连接称之为,且当比较的分量是相同的属性组时,则称为。
8. 数据库系统中的“事务”是指,事务的四个性质是。
9. 实体完整性约束是对的约束,引用完整性约束是对的约束。
10. 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二、选择题:1.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 外模式B. 存储模式C. 内模式D. 概念模式2. 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
A. 概念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B. 概念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C. 内模式改变,概念模式不变D. 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3. 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是。
A. 并、交、差、笛卡儿积、除法B. 并、交、选取、笛卡儿积、除法C. 并、交、选取、投影、除法D. 并、差、选取、笛卡儿积、投影4. 要控制两个表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可以设置“参照完整性规则”,要求这两个表。
A. 不同数据库中的两个表B. 连接属性的属性名相同C. 连接属性的属性数据类型相同D. 连接属性之间存在外部关系键与关系键的对应关系5. 以下有关ORDER BY子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子查询也可以使用ORDER BY子句B.在SELECT语句中,ORDER BY只能在所有其他子句之后,成为最后一个子句出现C.ORDER BY子句可以对多个列进行排序D.在视图中不能使用ORDERBY子句6. 如果条件F不仅涉及到L中的属性,而且还涉及到不在L中的属性,则。
A. ΠL(σF(E))≡ΠL(σF(ΠL∧L1(E)))B. ΠL(σF(E))≡ΠL(σF(ΠL∨L1(E)))C. ΠL(σF(E))≡σF(ΠL∧L1(E))D. ΠL(σF(E))≡σF(ΠL∨L1(E))7. 下列SQL语句中,能够实现“收回用户U4对学生表(STUD)中学号(XH)的修改权”这一功能的是。
A. REVOKE UPDATE(XH) ON TABLE FROM U4B. REVOKE UPDATE(XH) ON TABLE FROM PUBLICC. REVOKE UPDATE(XH) ON STUD FROM U4D. REVOKE UPDATE(XH) ON STUD FROM PUBLIC8. 若关系模式R中的函数依赖的决定因素都是键,则R所属的最高范式是。
A. 1NFB. 2NFC. 3NFD. BCNF9.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 范式B. 数据依赖C. 模式设计D. 数据完整性10. 下列SQL句中,能够实现参照完整性控制的语句是。
A. FOREIGN KEYB. PRIMARY KEYC. REFERENCESD. FOREIGN KEY 和REFERENCES11.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 编译系统B. 数据库C. 操作系统D. 数据库管理系统12. 在学生关系中,对属性“性别”规定只能为“男”或“女”的这种约束属于规则。
A. 实体完整性B. 参照完整性C. 用户定义完整性D. 条件13. 从表中取出满足一定条件的记录,生成一个新表的操作称为。
A. 复制B. 选取C. 连接D. 投影14. 如果条件F不仅涉及到L中的属性,而且还涉及到不在L中的属性,则。
A. ΠL(σF(E))≡ΠL(σF(ΠL∧L1(E)))B. ΠL(σF(E))≡ΠL(σF(ΠL∨L1(E)))C. ΠL(σF(E))≡σF(ΠL∧L1(E))D. ΠL(σF(E))≡σF(ΠL∨L1(E))15.设已知A→C和B→D,那么下列式子不成立的是。
A. AB→DB. A→CDC. AB→CDD. A→AC16.SELECT语句中没有分组子句和聚合函数时,SELECT子句表示关系代数中的。
A. 投影操作B. 选择操作C. 连接操作D. 笛卡儿积操作17. 将查询SC表的权限授予用户U1,并允许该用户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
实现此功能的SQL语句是。
A. GRANT SELECT TO SC ON U1 WITH PUBLICB. GRANT SELECT ON SC TO U1 WITH PUBLICC. GRANT SELECT TO SC ON U1 WITH GRANT OPTIOND. GRANT SELECT ON SC TO U1 WITH GRANT OPTION18. 单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最明显的也是最重要的差别是:是否支持多个用户数据库。
A. 查询B. 定义C. 修改D. 共享19. 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函数依赖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 函数依赖B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 函数依赖B→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 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20. 设关系R和S都是二元关系,那么与元组表达式{t|(∃u) (∃v)(R(u) ∧S(v) ∧u[1]= v[1] ∧t[1] = v[1] ∧t[2] = v[2])}等价的关系表达式是。
A. Π3,4(R⋈S)B. Π2,3 (R⋈1=3S)C. Π3,4(σ1=1(R×S))D. Π3,4(R⋈1=1S)三、回答下列问题:1. S(SNO,SNAME,CITY)其中,S表示供应商,SNO为供应商代号,SNAME为供应商名字,CITY 为供应商所在城市,主键为SNO。
P(PNO,PNAME,COLOR,WEIGHT)其中P表示零件,PNO为零件代号,PNAME为零件名字,COLOR为零件颜色,WEIGHT为零件重量,主键为PNO。
J(JNO,JNAME,CITY)其中,J表示工程,JNO为工程编号,JNAME为工程名字,CITY为工程所在城市,主键为JNO。
SPJ(SNO,PNO,JNO,QTY)其中,SPJ表示供应关系,SNO是为指定工程提供零件的供应商代号,PNO 为所提供的零件代号,JNO为工程编号,QTY表示提供的零件数量,主键为SNO、PNO、JNO,外键为SNO、PNO、JNO。
试做以下各题:试做以下各题:(1)取出为工程J1提供零件的供应商的代号;(2)取出由供应商S1提供零件的零件的工程的名称;(3)取出上海的供应者提供给上海的任一工程的零件的代号;(4)把所有红色零件改为橙色。
2、设有关系模式:SB(SN,SNAME,CITY)其中,SB表示供应商,SN为供应商代号,SNAME为供应商名字,CITY为供应商所在城市,主关键字为SN。
PB(PN,PNAME,COLOR,WEIGHT)其中PB表示零件,PN为零件代号,PNAME为零件名字,COLOR为零件颜色,WEIGHT为零件重量,主关键字为PN。
JB(JN,JNAME,CITY)其中,JB表示工程,JN为工程编号,JNAME为工程名字,CITY为工程所在城市,主关键字为JN。
SPJB(SN,PN,JN,QTY)其中,SPJB表示供应关系,SN是为指定工程提供零件的供应商代号,PN为所提供的零件代号,JN为工程编号,QTY表示提供的零件数量,主关键字为SN、PN、JN,外关键字为SN、PN、JN。
试用SQL写出下列操作:1、取出上海的供应商提供给上海的任一工程的零件的代号:2、取出重量最轻的零件代号;3、取出上海供应商不提供任何零件的工程的代号;4、删除上海的工程。
四、回答下列问题:1、设有下列关系:R( A, B, C, D ) S( D, E, F) T( D, F, G)a1 b1 c1 d1 d1 e2 f1 d1 f1 g1a1 b1 c1 d2 d2 e1 f2 d2 f2 g2a2 b2 c2 d1 d2 e2 f3 d3 f1 g3a2 b3 c2 d2 d3 e3 f1a2 b1 c2 d3a3 b2 c2 d1a3 b2 c3 d2试求下列关系表达式的值:(1)E1={t |(∃u)(∃v)(∃w)(R(u)∧S(v)∧T(w)∧u[1]<'a3'∧v[2]<'e3'∧w[3]≠'g3'∧u[4]=v[1]∧v[1]=w[1]∧v[3]=w[2]∧t[1]=u[1]∧t[2]=u[2]∧t[3]=u[3]∧t[4]=v[1]∧t[5]=w[2])}(R⋈ S⋈T))(2)∏B, C, D,G,F(σB≠'b2' ∧ D > 'd1' ∧F ≠'f2'2、设有下列关系R( A, B, C, D ) S( D, E, F) T( D, F, G)a1 b1 c1 d1 d1 e2 f1 d1 f1 g1a1 b1 c1 d2 d2 e1 f2 d2 f2 g2a2 b1 c2 d1 d2 e2 f3 d3 f1 g3a2 b1 c2 d2 d3 e3 f1a2 b1 c2 d3a3 b2 c2 d1a3 b2 c3 d2a4 b1 c2 d1a4 b1 c2 d3a4 b1 c2 d4a4 b1 c2 d2(1)试求关系表达式E的值:E =∏A, B, C, R.D,S.F (σA < 'a3' ∧E < 'e3' ∧G <> 'g3' (R | | S | |T))(2)试画出E的表达式树并对其进行代数优化。
五、设有下面4个事务:1、 T1: R11(y)R12(x)R13(z)W14(x)R15(y)W16(z)T2: R21(x)W22(x)R23(y)W24(y)R25(z)W26(z)T3: R31(x)R32(y)R33(z)W34(x)T4: R41(x)R42(y)R43(z)W44(y)S为对 T1、T2、T3 和T4的一个调度:S:R21(x)W22(x)R31(x)R23(y)W24(y)R32(y)R11(y)R25(z)W26(z)R33(z)W34(x)R12(x)R13(z)W14(x)R41(x)R42(y)R15(y)W16(z)R43(z)W44(y) (1)试画出调度S的前趋图。
(2)试判别S是否为冲突可串行的调度。
如果是,请给出其等价的串行调度。
2、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