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专业知识模拟卷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题2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题2姓名年级学号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期末考试后,某历史教师将期末考试试卷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标准,这违反了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
无A.全面性√B.客观性C.广泛性D.多样性解析:评价的全面性原则要求在评价目标内容的确立上应体现出全面性。
教育评价不仅要体现认知目标,还应体现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该教师将期末考试试卷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标准,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不全面、不公平的。
对一个学生学业的评价,不仅要对其在认知领域的水平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其情感意志领域和能力操作领域进行评价。
2. 梭伦说:“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梭伦改革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无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组成四百人会议D.设立陪审法庭解析: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有利于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享受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体现了材料中保护各方的思想。
3.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这反映了()。
无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形成解析:英国国王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掌握了实权,材料中的《嗣位法>是由议会制定的,其中的规定认为法官任免由议会决定,定罪等也是由法官决定,说明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
4. 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2023初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及
参考答案(五套)
考试简介
2023年初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了评价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而组织的考试。
本次模拟试卷共包含五套试题,旨在帮助考生进行考前提高和预测。
试题内容
试卷主要测试考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包含选择题、解答题等多种形式。
各套试题均由有资质的历史学者精心编制,题目难易程度与考试相仿,将真实的模拟考试体验带给考生。
参考答案
试卷附赠详细的参考答案,每题均有解析和答案解释,考生可在完成试卷后进行自我测评和研究复。
同时,参考答案还提供了一些历史知识点的详细说明,供考生研究参考。
使用建议
本模拟试卷旨在帮助考生进行考前提高和预测,参考答案也是
为了提供更好的研究资源。
建议考生可以在完成试卷后,查看参考
答案进行自我检测,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研究。
总结
本次模拟试卷共有五套试题,包含选择题、解答题等多种形式,试题难易程度与考试相仿。
参考答案附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解释,
考生可在完成试卷后进行自我测评和学习复习。
建议考生加强对历
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为职称考试做充分准备。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9. 综合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致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
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A.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D.中国古代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正确答案:C解析:伊懋可试图通过“高水平陷阱”理论解释中国在明末和清代因遇到资源约束,农业及以农耕技术为代表的生产技术条件发展停滞,没有像西方那样通过技术进步,手工作坊发展成大机器工业。
故C项正确。
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中国古代的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
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这种学说属于(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正确答案:D解析:材料中“回归大自然”“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都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这种学说应为道家学说。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文化专制的体现,其目的也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都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近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屏风反映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1.82米)。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21米或1.91米),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度量衡不一是出现身高不一的原因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才可证实D.考古资料往往比文献材料更真实正确答案:B解析:考古的发现,证实了《史记》中有关孔子“长人”的说法。
西汉时期度量衡统一,A项错误;C、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2.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该查阅的历史地图(局部)是( )A.B.C.D.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前期的都城。
A项是金的都城,B项是元朝的都城。
题干中时间为“1369—1415”,而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此前明朝都城为南京(京师)。
故选C。
3.“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
西汉开国诸臣授官至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故称之为“布衣将相”。
当时“布”的主要材料是( ) A.绸B.麻C.棉D.绢正确答案:B解析:绸、绢的主要制作材料是丝。
宋元时期棉花传人我国,取代麻逐渐成为织布的原料。
西汉时期布的主要原料是麻。
4.“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正确答案:B5.“(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该材料反映科举制( ) A.延续时间长B.选拔方式完美C.不断发展完善D.选拔标准相对客观正确答案:D6.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10.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 )。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正确答案:A2.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 )。
A.古代苏美尔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正确答案:B3.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正确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从“1978年”和“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两个关键信息人手,符合条件的只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他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正确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应是美国。
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
5.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和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
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
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 C2.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名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答案】 C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答案】 D4.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思想盲从B.主张学以致用C.鞭挞封建礼教D.抨击腐朽统治【答案】 A5. 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世界三个相隔遥远的地区,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这三个地区指的是( )。
A.埃及、印度、罗马B.希腊、中国、印度C.印度、中国、罗马D.埃及、中国、希腊【答案】 B6.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时,为了扩大赋税征收的来源而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B.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C.建立军功爵制度D.统一度量衡【答案】 B7. 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依法治国B.民主党派参政C.简政放权D.基层民主选举【答案】 A8.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一次是(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的释读。
答案为C。
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正确答案:C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3.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正确答案:D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 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 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
故C项错误,D项正确。
4.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当地人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6. 材料分析题11.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正确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的“家天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C项符合题意。
2.荀况认为“工商众,则国贫”,主张“省工贾,众农夫”,韩非子“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二者都提倡( )。
A.重商主义B.农商皆本C.重农轻商D.以农为本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工商众,则国贫”“省工贾,众农夫”以及“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可知他们都主张重视农业和农民阶层,认为这是国家之根本,而工商业、工商业阶层则是与农业、农民阶层相比对国家而言不稳定、不利的因素,应当抑制,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在自然经济为主体下的经济、政治思想——重农轻商。
3.《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提高政府工作效率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正确答案:C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其所涉及的政治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此外B项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与史实不符。
它加强了君权.削弱了相权。
4.《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
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是( )。
A.东汉洛阳B.东晋南京C.唐代长安D.北宋开封正确答案:D解析:《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5. 简答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10.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A.性格B.气质C.需要D.价值观正确答案:C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
2.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正确答案:D解析:个体能够同时从事两种活动的现象是注意的分配。
3.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酝酿效应正确答案:C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题干的表述属于迁移现象。
4.课堂里学生间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
A.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B.导致紧张和焦虑C.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正确答案:B解析:竞争容易导致焦虑,这是学生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正确答案:A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6.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点是( )。
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陆丰县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D.湖南衡山县白果正确答案:C解析:1921年9月27日,共产党人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领导农民建立了农民协会,发表农民协会章程和宣言。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
故本题选C。
7.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 )。
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④正确答案:D解析:这四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采取的措施,“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10.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正确答案:A2.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
①大肆屠杀犹太人②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满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④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A.①②B.②③C.①②⑧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中①项不符合于日本和意大利,可排除,则只能选B。
②和③符合三个国家的共同点。
④项不符合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在1922年就已建立。
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B项。
3.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4.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工人,你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工人阶级已开始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却又痛苦于每次工人运动的失败。
那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政治纲领B.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C.敌对力量过于强大D.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正确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是“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主要原因都要从内因去找,C项是外因.故排除;A、B两项与主要原因不符。
出题背景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5.由杨子、黄圣依主演的《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继而官升宰相。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10.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正确答案:D解析:这些证据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A、B、C三项可以看做是D项的表现。
2.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在台下指挥“演旦角的同学动作要到位,演老生的同学……”他们正在排练的剧种是( )。
A.吕剧B.昆曲C.京剧D.黄梅戏正确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剧角色含有旦角、老生等,与京剧的角色划分相符。
3.在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一位显赫的重臣索额图,人称“索相”,他的官职可能是( )。
A.内阁大学士B.宰相C.参知政事D.军机大臣正确答案:A解析:宰相已在明朝废除,康熙时军机处尚未设立,参知政事是宋代时设置,清继承明的内阁制度,因此A正确。
4.“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上述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史蒂芬孙B.毕升C.阿基米德D.赫胥黎正确答案:C解析: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故选C。
5.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
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这个女王是( )。
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B.英国女王维多利亚C.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D.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确答案:C解析:哥伦布远航是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故选C。
6.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10.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
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元老院正确答案:D2.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正确答案:C3.温家宝总理曾说:“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中国式的民主道路”的制度保障是( )。
A.多党合作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答案:C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正确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罗斯福寄希望于靠国家的行政力量来干预经济,解除危机,即D项。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正确答案:D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故该题选D。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选项A,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措施从根本上瓦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因此,A项正确。
选项B,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虽然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但并不是商鞅变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故B项错误。
选项C,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是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重要举措,但它主要是强化了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并非经济制度层面的变革,因此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故C项错误。
选项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是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它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同样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故D项错误。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 确立封建制度B. 发展封建经济C.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D.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
选项A,确立封建制度,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一个长远目标或结果,但并非直接目的。
直接目的是指引发或推动某一行为发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因,而确立封建制度是一个较为宽泛和长期的过程。
故A项错误。
选项B,发展封建经济,虽然是变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更多地是作为实现直接目的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而非直接目的本身。
故B项错误。
选项C,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
各国为了在这场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胜出,纷纷进行变法,以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军事的强大。
因此,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19世纪中期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大卫B.莫奈C.梵高D.米勒【答案】 D2.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
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
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官员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
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答案】 D3. “‘里根经济学’针对经济低迷采取的措施可以形容为‘四大支柱’,即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大意相符的是()。
A.社会供给平衡思想B.货币学派思想C.新保守主义思想D.新自由主义思想【答案】 C4. 某患者症见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脉迟。
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A.心气虚B.脾阳虚C.心阳虚D.肺气虚E.脾气虚【答案】 C5. 史学家评论某一文件“是一份对既定权威造反有理的声明”,是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标志。
这一文件是()。
A.《常识》B.《独立宣言》C.《邦联条例》D.《联邦宪法》【答案】 D6. 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答案】 C7. 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 B8. 下列史事发生在淝水之战后的是()。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2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正确答案:C解析:顽固派与维新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讨论。
如果知道这一点,则可知顽固派指责的应当是维新派,四个选项中只有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
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正确答案:B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
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
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有可能。
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答案为D。
4.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北方”“冀晋豫三省”,可知应选A项。
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仅在江苏一省。
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且和“我军在北方”相吻合。
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7. 论述题9. 综合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
由此可知,周代( )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正确答案:B解析:宗法制度形成了统治阶级森严的等级秩序,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但是政治等级要高于宗法关系。
故B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众多城市(邑)群的兴起,我国城市由过去城堡、都城的发展阶段跨入了真正的“城市”阶段,这一变化被有的学者称为“城市革命”。
此时的“城市革命”客观上反映了( )A.国家注重工商业的发展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C.各国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正确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城市(邑)群的兴起”“真正的‘城市’”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兴起的城市工商业特点显著,说明工商业者群体壮大,这些工商业者不进行农业生产而要消费粮食,说明当时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剩余粮食来满足这些工商业者的需要,故D项正确。
材料中的现象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不能说明当时国家注重发展工商业,且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排除A、B项;材料中“真正的‘城市’”由过去的城堡、都城发展而来,说明新兴城市并非适应战争的需要而产生,且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战争日趋激烈,C 项不符合题意。
3.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正确答案:C4.有学者说,汉代儒学的神学化是“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者用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社会现象”。
这说明汉代儒学( )A.改变了先秦儒学的基本主张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君本思想D.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正确答案:D5.据《唐会要》记载,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规定:“两京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各听用(停止使用)寻常一样偏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
历史专业知识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1848年欧洲革命
2.下列有关明治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
B.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C. 改革后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D. 是一场非常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动三次对外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普鲁士宰相是( ) 。
A. 俾斯麦
B. 加富尔
C. 加里波第
D. 威廉一世
4.1870年以后的科技新发明中,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创制的是( )。
A. 电灯泡
B. 飞机
C. 有轨电车
D. 汽船
5.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 )。
A. 争霸、兼并战争
B. 铁器使用
C. 各国变法
D. 商业兴盛
6.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先后夺取了焦作、开滦等煤矿,华北沦陷区每年向日本输送的原煤达800万吨。
这说明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
A. 进一步压迫沦陷区的人民
B. 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C. 以战养战,解决战争需要
D. 削弱沦陷区内抗日武装的力量
7.1626年,( )殖民者悍然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美国
8.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
A. 日本、天竺
B. 新罗、大食
C. 天竺、大食
D. 新罗、日本
9.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人议论纷纷。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本质? ( )
A.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B.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 “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变之必然
10. 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 )。
A. 好坏
B. 高低
C. 信度
D. 效度
12. 下列属于原始教育特征的是 ( )。
A. 教育水平低
B. 教育没有阶级性
C.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D.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
13. 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 )。
A. 教学任务
B. 教学目的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理论
14.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把( )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A. 影像
B. 动画
C. 图形
D. 文字
15.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 )。
A. 民主化
B. 相对独立性
C. 时代性
D. 永恒性
三、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应准添设下列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1)与《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政府达成了哪些主要共识?
(3)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党纲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接消灭阶级差别;(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四)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纲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无产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 材料一提出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 材料二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比较两段材料,说明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
〖ZK〗〗
四、论述题
18.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指出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9. 10~14世纪是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的时期,试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等方面加以概括并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