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真迹
中国冯友兰用语。指逻辑上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的“理世界”,与“实际”对称。《心理学〃绪论》:“真际是指凡可称为有者,亦可名为本然”、“实际是指有事实底存在者,亦可名为自然。”认为它与“实际”的关系是“有实际必有真际”“有真际不必有实际”;“属于实际中者亦属于真际中,但属于真际中者不必属于实际中”。“实际”中的事物是变动的,真际中的理是永恒不变的。真际比实际更根本。真际是不能用感觉得到的,只能通过逻辑分析即思考来把握。认为“新理学”的对象是真际。“哲学上对真际有所肯定”。哲学“由知实际地事物而知实际,由知实际而知真际”。宋儒所谓“由著知微”,亦可说此。
●世界本原学说
本原:(英 beginning,principle,first principled等,希腊 arche)它的本意是"始基",即最初存在的东西. “本原”是指一切事物最初的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元素。
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运动和存在的原由.不同的哲学派别对世界的本原有不同的见解。
由古希腊阿纳克西曼德提出第一个哲学范畴。
亚里士多德对此作出比较全面的概括:万物都由它构成,开始由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本体长存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属性)。他们认为这就是万物的元素,也就是万物的本原。
伊奥尼亚哲学开始倾向于从某种或某几种具有固体形态的物体中寻找本原,泰勒斯认为水是本原,开始形成朴素的唯物论。
阿纳克西曼德鉴于这种观点在解释世界共同基础时存在困难,从而提出没有任何规定性的“阿派朗”(“无定限体”)是本原;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本原是无定形的看不见的“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本原是“永恒的活火”;
恩培多克勒提出多元的本原说,认为火、气、水、土“四根”是本原;
阿娜克萨哥拉热内本原是无限多元的“种子”(“同类部分”)。
原子唯物论者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与此相对立,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则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或思维的派生物中区寻求万物的本原,从而演变成唯心论。毕达哥拉斯学派则认为先于现实事物可以独立存在的“数”(构成数的“一”和“不定的二”)是本原,事物是模仿数而产生的。
埃利亚学派的色诺芬尼和巴门尼德则分别认为“一”(“神”)和不灭、不动、连续不可分的“存在”是本原。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认为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理念是本原(已明显含有本体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提出具有本质含义的“形式”是本原。
由此逐渐形成在本原或哲学基本问题上两条基本对立的路线。
马克思注意哲学在讨论哲学基本问题时,也使用“本原”这个概念,但是在更加科学的意义上使用,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而言。对于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主张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叫做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上有两种互不依赖的本原,即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叫做二元论。
●先天综合判断
版本一,from 外国哲学大辞典徐孝通主编
先天:德国康德用语。指独立于经验的,从已经存在的观念、定义和已经接受的观念内涵中引出结论。康德认为先天指不来自经验而独立于经验的,甚至独立于一切感官映像的,如时间、空间的感性形式与12范畴的知性形式,都是后天的,与先验有别。
综合判断:德国康德用语。与“分析判断”相对,宾词概念不包括在主词概念之间的判断。如“物体是有重量的”。因他可使主词概念的意义有所增加,所以又称“扩充的判断”综合判断不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是经验论者所主张的通过经验综合而扩充知识的判断。
先天分析判断:德国康德用语。独立于经验与感官映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但不能扩充知识的判断。它从判断主词分析出宾词而取得知识,是唯理论所推崇的先天知识的来源。具有必然性但不能扩大知识,也不能作为数学与自然学科成立的依据。
先天判断:德国康德用语。与后天判断相对,独立于经验和感官映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判断。如2+2=4,康德认为有相对的先天判断与绝对的先天判断的区别,如一个人挖掘一栋屋子的及,他先天地就可以知道这个屋子会倒塌,这是相对的先天判断。二绝对的先天判断则是指绝对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知识,其哲学体系中所说的先天判断均指绝对的先天判断。在先天判断与分析判断的关系上,康德又认为所有的分析判断都是先天判断,因为分析判断无需经验支持,有先天判断的特征,但先天判断并不都是分析判断,因为有些先天判断是综合的,即他所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德国康德用语。独立于经验与感官映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又能扩充知识的判断。他认为它需以先天知识与后天经验为条件,而数学与自然科学可以满足其需要,故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它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可以成立的基础。
●理性
“理性”是一种高级阶段的认识能力。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造成概念,作出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但是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于理性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例如:
康德认为理性是一种最高的认识能力,把它放在感性和理智之上。他认为,只有理性才能完全脱离经验去思维那些超经验的理念——“世界”“灵魂”和“上帝”。但康德是个先验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者。他认为理性在思维理念时就要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即“互相冲突”或“二律背反”。因此,理性也不可能认识事物本来的面貌。康德对理性一词还有一种广义的用法,即泛指包括他的感性、理智、理性在内的全部认识能力。
黑格尔认为理性是最完全的认识能力,也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他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进行辨证的思维,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但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却颠倒了客观世界同理性的关系,把理性当做造物主,说它是事物的本质和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和感性在认识过程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又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诸事物的内部联系。理性不但不排斥感觉经验,而且是把感觉经验当做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获得的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全部认识过程只能科学地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
●智思界
[noumenon,意为“被思想的事物”或“理智的事物”,复数是:noumena,可译为“智思界”] noumenon也译为“本体”,noumena也就是本体的复数。
作为可理解对象或终极实在的事物,相对于现象——即“显现的或可感的事物”。这个区别古已有之,并在柏拉图的相论中得到充分的讨论。但是此词特别的与康德有关。在他的哲学中,智思体主要用于消极的意义,即某种超越于感性、直观或经验界限的东西、即超越现象世界的东西。因此,智思体是不可知之物,用于表明可能知识的界限。它只是纯粹理性设定以作为一切科学探究的起点。在康德看来,这样的设定作为人类自由的条件尤为必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