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规范原创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课堂巩固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答:①同意。 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
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 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 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
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③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学提纲 1.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2.完成学案上三首诗歌鉴赏并写出答题步骤 3.对比标准答案思考写景型与意境型题目答 题思路的区别 4.总结诗评型答题思路
一、写景型
高考示例
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 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 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 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练习操作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 简要分析。
(1)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 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 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态, 却给人安详之感。③以声衬“幽”,“鸣蛙”写蛙声 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景更幽。
答 ①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题 步
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骤 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 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 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 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 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 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 “半瓣花上说人情”。
①不同意。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 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 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 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 即言愁情无限。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 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点
③总结:用什么手法(修辞技巧等)
二、意境型
高考示例 广东卷: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 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 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 虚实结合。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 清①意抓境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答案:描写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波面 生纹,如细皱纱縠,似在迎接客船;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 碧,遥望如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托出春意之浓。 诗人正是这样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春的风光层层展开,故
用了“渐觉”一语。
答
①总点一笔(总括景物描写的特点)。
题 要
②根据句意对景色作铺陈描写
② 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
③也可以加上表达的感情
三、诗评型
高考示例 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高考专题辅导
古诗鉴赏答题规范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试 表达技巧; 说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 高考题型 (一):
技巧型 炼字型 写景型
诗评型 意境型
诗歌内容鉴赏“七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7.看朝代猜测主旨
练习操作
江亭夜月送别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 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 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 分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 离情。可见,“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 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 的沉重与冷寂。
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课堂巩固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答:①同意。 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
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 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 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
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③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学提纲 1.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2.完成学案上三首诗歌鉴赏并写出答题步骤 3.对比标准答案思考写景型与意境型题目答 题思路的区别 4.总结诗评型答题思路
一、写景型
高考示例
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 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 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 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练习操作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 简要分析。
(1)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 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 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态, 却给人安详之感。③以声衬“幽”,“鸣蛙”写蛙声 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景更幽。
答 ①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题 步
②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骤 ③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 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 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 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 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 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 “半瓣花上说人情”。
①不同意。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 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 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 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 即言愁情无限。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 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点
③总结:用什么手法(修辞技巧等)
二、意境型
高考示例 广东卷: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 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 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 虚实结合。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 清①意抓境住。意象特点结合所寓之情作描述性分析
答案:描写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波面 生纹,如细皱纱縠,似在迎接客船;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 碧,遥望如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托出春意之浓。 诗人正是这样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春的风光层层展开,故
用了“渐觉”一语。
答
①总点一笔(总括景物描写的特点)。
题 要
②根据句意对景色作铺陈描写
② 概括,揭示构成的意境的特点
③也可以加上表达的感情
三、诗评型
高考示例 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
高考专题辅导
古诗鉴赏答题规范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试 表达技巧; 说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 高考题型 (一):
技巧型 炼字型 写景型
诗评型 意境型
诗歌内容鉴赏“七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7.看朝代猜测主旨
练习操作
江亭夜月送别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 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 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 分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 离情。可见,“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 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 的沉重与冷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