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的景观设计_王彦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1-2579(2009)04-0018-03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的景观设计
王彦军,陈向红,杨勇波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中咨路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
摘 要:该文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介绍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而后结合互通立交的特点,对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
收稿日期:2008-09-02
作者简介:王彦军,男,硕士,工程师.Email:koo by.w @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满足交通运输要求的同时,高速公路还要提供安全、舒适和美观的行驶环境,并追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因此,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也进行了介绍。
同时,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对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景观设计方案,完成景观工程数量表和
景观设计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确定景观工程的位置、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布置图和设计详图。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系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和工程实体形式,成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对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以及用地范围外一定宽度的带状走廊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创造、设计与恢复,使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相容协调,共同构成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一门涵盖土木工程学、生态学、计算机、植物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科学,高速公路景观是信息化时代的多信息载体。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注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确保行车安全通畅,主要着眼于道路线形设计、结构设计、力学计算等公路本身的建设,尚未提出系统的公路景观设计理
论;第二阶段,开始重视道路以外的附属设施、环境保护、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道路的功能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但公路景观设计大多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提出,初步的景观设计理论开始出现;第三阶段,着眼于道路的多功能利用,不仅使用路面,还利用立体空间,景观设计理论出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态势。
高速公路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而且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
其景观设计,一方面要强调公路与沿线的自然环境、交通设施、车辆等的协调
统一,使公路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的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的要求,同时也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实时变化的审美效果。
2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与其他主干线之间转换交通流的重要设施,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也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可塑性最强的部位。
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既要满足互通立交的使用功能,又要使得互通立交的景观与周围的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最大限度地与原有地形地貌的统一。
2.1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景观设计需要在满足互通立交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保证基础
设施自身的安全、行驶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安全。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安全性体现在透视和诱导两
18
中 外 公 路
第29卷 第4期2009年8月
个方面。
景观的布置不应影响互通立交区的行车透视性要求,线路上的各组成部分的空间要充裕,保证有足够的视野和视距,使人们始终感到线路流畅,视野开阔,景观协调,安全而舒适;互通立交区景观的布置,应能使司机在视觉上可以预知路线前方的路况和方向的变化,并且在空间上留有余地,使司机可以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操纵措施,保证行车的安全,并使车辆的运动状态的改变不至于太突然而导致司乘人员的不适。
(2)经济性原则
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不应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构造大量的 人造景观 。
而应从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造和谐的互通立交区景观。
(3)尊重地区差异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植被物种等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人群,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差异较大。
在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尊重地区之间的差异化,而不应 千篇一律 。
(4)兼容性原则
互通立交景观的设计要以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并且二者应相互兼容。
公路周边的自然景观包括地形、地貌、山林水石、甚至云影天光,均是十分宝贵的景观元素,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因而在设计中,应该尽一切可能,保留这些景观要素,并使之成为公路景观的一部分。
(5)生态性原则
互通立交区的景观设计,应考虑既有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互通立交区景观与原有环境的融合。
尤其对于绿化,应充分研究地方植物生长特性和生物种群关系,构造合理的生物群落。
2.2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
(1)线形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的线形与高速公路的主线线形相互影响,同时又受到设置区域地形地物的影响。
在满足互通立交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其线形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并遵循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这一理念。
互通立交线形景观设计的基础是详细调查互通设置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包括地形地物、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生物群落和文物遗迹等。
以此为基础,可以确定线形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并用来指导具体的设计工作。
互通立交的基本单元是匝道,线形景观设计的思路也理所当然地体现在匝道的平纵设计当中。
首先,匝道的平面设计应避让已有的环境敏感点,并考虑视觉上的美感。
其次,匝道的纵面设计要处理好填挖高度和桥梁的设置,从互通立交区整体的景观效果出发,丰富区域内构造物的立面造型。
通过互通立交的线形景观设计,可以使得互通立交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在整体造型上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成为高速公路中的一个个亮点。
(2)坡面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的坡面景观设计,除了满足防护的功能以外,还要满足美化功能和诱导视线的功能,是整个互通立交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坡面景观设计首先应体现在匝道的线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平纵组合,减少高填深挖;在横断面设计中,采用较缓的边坡坡率和碟形边沟,呈现出柔和的自然态势,起到修饰和美化的作用。
坡面景观设计的重点是互通立交的环形匝道包围区域和三角区域。
在满足通视的前提下,要着重考虑其景观效果给司乘人员带来的视觉上的感受。
对于填方路基,应尽量用废方将这些区域填平,并进行合理的修饰;对于挖方路堑,可以将该区域铲平再进行修饰,或者进行适量的工程使其满足通视要求,将剩余的坡体进行修饰,也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构造物立面造型
互通立交不可避免地要设置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这些构造物景观效果的处理往往关系到整个互通立交区景观的效果。
由于桥梁的规模相对涵洞、通道等的规模要大,故其立面造型也成为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
这些构造物在施工便捷、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应考虑互通立交一般接近城镇,可以根据城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发展规划等进行景观设计。
同时,对于互通匝道上不同路段的构造物,应尽可能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立面造型,以达到丰富互通立交景观的作用,使得互通在整体上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并对周围的景观起到优化的效果。
(4)绿化
绿化可以为造型庞大的互通立交赋予有机的生命,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
其首要目的是在保证互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美化互通立交区域,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护边坡、协助排水、诱导司乘人员视线的作用。
对于互通立交的三角区域和内环包围区域,为了
19
2009年第4期 王彦军,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的景观设计
通视的要求,绿化主要以矮小灌木、草皮为主,这些物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便于养护。
考虑到互通服务的时间性,这些物种应该在四季有不同的观赏效果。
同时,由于互通内环包围区域面积较大,可以考虑较为集中的景观绿化,突出地方特色。
绿化应与互通立交区的排水系统综合考虑。
如果互通范围的水无法直接排出互通区域,则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集水池,绿化应充分利用这些新形成的水体进行造景,既可以丰富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又可以辅助排出互通立交范围内的降水。
2.3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步骤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步骤如图1
所示。
图1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步骤
2.4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影响主线高速行驶注意力。
(2)交通汇流处通视。
(3)自然栽种为主。
(4)与周围环境协调。
(5)城市出入口应与城市景观结合。
(6)人工痕迹尽量少留。
3 工程实例
南宁(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起点接南宁至坛洛高速公路,终点接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其第三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126+260~K189+880.149,起于田东县平马镇升太村,沿右江南岸经过田东县祥周镇,田阳县那满镇、田州镇、那坡镇、百峰乡,在百峰乡那音村附近跨右江过北岸,经百色市四塘镇、六塘镇、银海铝业,在江坝附近跨右江过南岸,至百色市那毕乡,经龙景水库外侧,终于百色市西郊上宋附近,与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起点相接,路线全长63.651km 。
田阳互通式立交位于田阳县城以南,主要服务于
田阳县城,设置3.1km 的连接线与南百二级公路连接,沟通田阳县城。
立交位置地表起伏不大,其位于右江南岸台阶地上,所占土地以旱地为主。
该互通的线形景观设计,从安全角度考虑并结合地形条件,匝道采用A 形单喇叭,主线上跨匝道;由于该互通所在区域地势较为平缓,坡面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填方边坡的处置;构造物立面设计的重点是主线桥的立面造型;绿化的重点除了一般的三角区域和内环包围区域以外,主线桥桥下空间也是绿化设计的重点,该互通的绿化设计见图2。
图2 田阳互通绿化图
田阳互通的景观设计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景观设计,其整体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 结语
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美化了上下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使得互通立交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个人主观认识的不同,每个人对景观设计的效果评价也会不同,这就需要从心理学角度进一步研究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尽可能使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效果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这也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 ].北京:人民交
通出版社,2005.
[2] 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
编制办法[Z],2007.
[3] 张 铭,向 剑.论城市互通式立交景观特性与景观设计
[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6).
[4] 罗志远,李 磊,佘 君.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
计[J].交通世界,2007(S11).
20 中 外 公 路 第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