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生活史简答题
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社会学:中国社会学史试题及答案(三)1、填空题1915,陶孟和合梁宇皋合著英文本(),这是中国人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生活的最早一部著作。
正确答案:《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2、多选晏阳初先生着力发展的4大教育包(江南博哥)括?()A、生计教育B、文艺教育C、卫生教育D、公民教育E、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答案:A, B, C, D3、问答题请简述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
正确答案:所谓理论性研究,指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所谓应用性研究,指侧重于社会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理论性研究侧重于问题分析,应用性研究侧重于问题解决。
4、问答题简述“士人、士绅、士大夫”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
正确答案:一是士绅、士大夫都是士人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都是以士为基础的,因此他们都具有士的特点。
二是他们都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以实现“内圣外王”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三是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帝王的重视和普通民众的尊敬。
5、名词解释五子衣正确答案:旧时男女结婚,有女儿出嫁不穿母家一根纱的习俗,因而出嫁时,男家要备单、夹、棉衣五套,名为“五子衣”,有祝“连生贵子”之意。
“五子衣”上衣3件(衬褂、外褂、夹袄或棉袄),下衣2件(衬裤,夹裤或棉裤)。
其质料因贫富而异。
裁制新夫妇的衣、被、帏、帐时,长度须带零头半寸。
“半”、“伴”同音,取“作伴终身、白头偕老”之意。
出嫁的姑娘要做“十子鞋”,即用红线在鞋上绣上10个小孩图样,一则显示手巧,二则祝多子多孙。
拜堂时,新娘要穿红布做成的“踩堂鞋”。
建国后,“五子衣”、“踩堂鞋”等渐被淘汰,代之以新式服装和其它“彩礼”。
6、问答题试比较邓中夏与李达有关工人运动和劳工问题的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⑴立场:共产党人(专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社会学学者(专注于与劳动者有关的建立福利措施、倡导工业和平等)⑵写作方法:自身经验—报刊、统计资料⑶范围:专注罢工问题—专注于综合的劳工问题(工资、工时、劳工福利、劳资冲突的表现、原因、解决方式等)⑷结论: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劳工彻底解放—改良,倡导劳工、资本与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共谋互利。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点是在()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电影发展的相关知识,1895年电影在法国问世,第二年这一西方新技术成果传入中国,1896年,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
【考点】历史史学常识2.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其目的是()A.讲究卫生B.革除旧俗C.提高国民素质D.追求平等【答案】B【解析】 20世纪初年辫子的有无是判断政治立场的标志,是是否参加革命的标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都是自己首先剪掉辫子,来表明革命的决心。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5日颁发了《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目的是改变旧中国的封建思想,创建一种新的社会风气。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3.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A.丝绸服饰B.唐装C.满族服装D.中山装【答案】D【解析】中山装,因孙中山提倡而得名,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
中山装是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而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
中山装诞生后大为流行,曾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4.图说明A.义务为人剪辫子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B.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C.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众D.是否留辫应听其自愿,强行剪辫有损民主【答案】 B【解析】:此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
据题意,民国以来,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改变陋习的法令,剪辫子、易服饰、禁止缠足,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5.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法令,革除封建陋习,故选D。
中国社会生活史本科学习试题库
中国社会生活史一一、单选1、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A.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正确答案::A2、)《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有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事事。
‛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 修筑铁路B. 创办报刊C. 放映电影D. 开通电话正确答案::B3、下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报纸②电视③电影④互联网A. ①②③④B. ②④③①C. ①③②④D. ④③②①正确答案::C4、2009 年10 月1 日,建国60 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
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①报纸②电视③电影④互联网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正确答案::C5、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 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B. 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C. 《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D. 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正确答案::A6、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正确答案::B二、多选1、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 )A. 三跪九叩B. 长拜作揖C. 鞠躬D. 握手正确答案::BCD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易服B. 反清革命C. 废止缠足D. 全盘西化正确答案::AC3、宋代时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
社会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社会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的是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主要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俄国十月革命C.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 辛亥革命答案:A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是什么?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 “新中国万岁”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D. “中国革命胜利了”答案:A二、填空题1.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为______。
答案:毛泽东思想2. 1978年12月,中国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______,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3.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最早由______发明。
答案:毕昇三、判断题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对/错)答案:对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
(对/错)答案:对3.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的,它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对/错)答案:错(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四、简答题1.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
该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中国社会史考题
周代的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不复杂,比较简单。
这可以说是周代社会结构的第一个特点。
(2)第二个特点是宗统与君统的统一,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础,其中又以周王朝的姬姓宗族为核心。
君统、宗统的合一,是以宗族制为基础,诸侯来自各个宗族,代表宗族,它才有地位,也才有力量(3)周王处于第一等级的地位,不过王权比之后世的君主集权要软弱得多。
(4)与封建领主制相结合。
宋清之间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1)第一,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结果. 中古的身份性地主土地制为宋清间的非身份性地主土地所有制所取代,这时的土地制度是宋代人所谓的“田制不立”,不识时务者还要求限田。
在实践上宋清间地租形态发生了变化,有利于佃农走向平民地位(2)第二,统治阶级、剥削阶级成熟地运用经济手段制驭被统治、被剥削者,从而放松政治手段,促成等级结构变动(4)第三,民族政权造成贵族和下层民众的身份变动,影响社会结构态。
辽、金、元、清兴起之时,社会形态落后,把一些汉族地区过时的东西带进中原,造成社会等级地位的升降列举近代社会结构特征?第一,产生新的阶级成分,对社会等级结构和社会群体结构以重大影响,也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政治斗争和国家体制。
第二,等级差距缩小。
帝权实际下降,皇族权力看似强化,实系垂死挣扎,恰恰表明其无力,官位贬值带来的是官僚地位的相第三,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影响。
外国侵略者战败清朝,使中国从皇帝到官僚改变形象,权威下降,影响中国等级结构的演变对下降,处于官民之间的绅衿和平民实际地位提高,一部分贱民得到解放,等级差距在缩小。
第四,近代社会是中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状态中的社会,或者说是制度转化型社会的初期。
为什么把宗法精神贯穿于古代社会结构和生活中?(1) 宗法精神的内涵是祖先崇拜,是父家长制所规定的孝道、人伦和亲情,是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宗法原则和宗亲法。
这种精神贯穿在社会结构的一切领域,它的实质是反映人的依附关系,是维系社会结构的纽带,是古代社会的稳定因素。
中国社会生活史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社会生活史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体现“新疆姑娘辫子多”的是以下哪个新疆干尸?答案:哈密女尸2.以上关于《太平广记》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太平广记》成书于南宋3.历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答案:为政治提供借鉴体会人的情感增长人的智慧4.以下哪些是研究家庭需要探讨的内容?答案: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生育和养老婚姻和家庭结构5.下面哪些历史事件与瘟疫有关?答案: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清朝康熙皇帝的继位钟南山获得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军的失败6.4000年前喇家村是被哪些灾害毁灭的?答案:泥石流洪水7.在研究汶川地震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下列哪些可以作为史料?答案:政府发布的和救灾有关的各项政令救灾现场的所有影像图片志愿者的日记生还者的讲述记录8.口述史学的优点有哪些?答案:使课堂生动有趣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记录自己历史的机会9.墓志能够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有()答案: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生老病死艺术文学10.能够展示辛追生前状况的是?答案:血吸虫卵甜瓜子素纱禅衣帛画11.定陵地宫中的长明灯一直燃烧着。
答案:错误12.灾害史的研究和环境史、医疗疾病史、日常生活史紧密相连。
答案:正确13.一个事件的当事人可以分为核心群体、直接关系群体、间接关系群体、旁观者群体四个层次。
答案:正确14.小说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历史场景。
答案:错误15.历史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的,更是用来感悟的,感受,是这门课的核心。
答案:正确16.对于一个社会事件来讲,不同层次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只有把这不同的景象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现场。
答案:正确17.玛雅古城帕伦克13号神庙中埋葬的“红皇后”身体涂满了_______。
答案:朱砂18.非典时期专门建设的医院是________医院。
答案:小汤山19.心态史学是历史学与_______学知识体系融合的产物。
答案:心理20.二十世纪以来重要的史料新发现有:甲骨文、_______、简帛。
新中国史题库简答题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关于新中国史题库简答题,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简述新中国史的基本发展历程?新中国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临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逐步稳定了国内局势,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建国初期的稳定之后,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认识到开放的重要性,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4. 现代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逐渐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将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代化建设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全面发展的过程。
5. 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如何评价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意义:新中国史是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的历史,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
新中国史的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和经验教训。
2. 经济意义:新中国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
新中国史的胜利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3. 文化意义:新中国史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化自信和自信的表现。
新中国史的胜利证明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独特价值,也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动力。
中国近代史重要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重要简答题中国近代史重要简答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中国的财经和经济命脉,控制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
3、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在广大地区内仍保持着。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有联系。
5、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6、广大农民受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近代中国两大任务的关系1、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
2、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目的与归宿。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3、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新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初三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汽车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吃的方面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而其它三个答案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方式。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赏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材料二(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6分)(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分)【答案】(1)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奇闻轶事;(4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全国著名大报;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分。
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上海;(2分)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识字水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2分。
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申报》登载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申报》是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主要登载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奇闻轶事;它的地位主要有: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全国著名大报;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中国社会生活史
部尽收衣食住行、冠婚丧葬、饮射朝聘等风 俗礼仪于笔端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2)治道绪余: 社会生活史在历史学中的地位
成周六典,列医师于天官,聚毒药以共医事,
盖虽治道绪余,仁民爱物之意寓焉,圣人有 不能后也。 ——提举医学曹孝忠《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 用本草序》北宋政和六年九月一日
血肉-骨架说
地论述了隋唐五代近4个世纪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并尽可能地注意各个地区、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们 的社会生活。
朱瑞熙 《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前言》
宋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宋代人们的世态风情、生活习尚、民间流俗,包括 饮食、服饰、居室、用具、押字、称谓、避讳、节
日、休假、生育、婚姻、丧葬、交往、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巫卜、交通、通信等,无不都在发展变 化之中,并且呈现了许多新的特色,显得比前代更 加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宋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新时期 的时代精神,也揭示了当时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 民族心理、审美意识等,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多 姿多彩的历史风俗画卷。
社会生活史的难题: “抽离”政治与军事
有学者认为,社会生活史应包括 经济生活: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文化生活:风俗礼仪、节日庆典和精神风貌
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不应包括在社会生活史
之中。
解决之道
区分研究的核心与研究的保护带 核心不可或缺,包括上述的衣食住行、风俗礼仪和
精神面貌 保护带可以根据各个朝代的不同历史特点作适当调 整,有选择地纳入与社会生活史有关的历史内容, 如自然环境、某些社会基层组织、在某些政治场合 中所用的称谓,以及由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所导致 或反映出的社会流动状况等。
血肉-骨架说解析
第一,社会生活史是一门专史,是广义历史
考点2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过知识)-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线索线索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
(2)现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刊、影视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服饰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在城市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装、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等并行服装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到五彩缤纷,款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化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住宅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建筑出现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政府启动“安居工程”名师点睛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为代价的。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成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②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历史上的里程碑。
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④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②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和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端。
②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影响较大。
(4)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11年10月10日,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日本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背景。
-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是什么?- 主要内容: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 主要成果:清朝政府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宣布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平等自由、结束了封建、实现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的成立- 中国的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1921年7月1日,在上海。
- 中国的成立原因和宗旨是什么?- 原因: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危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觉醒。
- 宗旨: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集经济建设和政治革命于一体的新型政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进行全面侵华。
中国和中国国民背景下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共同抗日、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 意义: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作者和发表时间是什么?- 作者:。
- 时间:1940年。
-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过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影响: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立思考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66年5月,认为中国内部存在一些走资派,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发动了这场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打倒一切反动派、所有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惯、旧道德,削弱党和政府机关的权力,提高群众的权力,推进中国共产规模重组。
社会生活史材料题
一、(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至战国前期,华夏传统服装是长袍宽袖,不便于骑马射箭。
为此,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易服令,让男人改穿胡人式的紧袖短衣和长裤。
这一举措对重服饰礼义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重大冲击,众多臣属惊呼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
赵武灵王却从作战需要出发,反对法古不变,以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推广服饰改革。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
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开军事变革潮流之先,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影响。
(12分)答: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树立勇于革新的思想;(2分)改中原地区宽袖长袍的服装为短衣紧袖的胡服,适应(骑战)时代的需要;(2分)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2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融合,也缩短了胡汉心理上的差异;(2分)促进了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为民族大融合、秦汉统一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2分)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影响,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发生变化。
先是广州、上海等地买办穿起了西装。
继而是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也开始穿着西装,还剪掉头上的辫子,揭开“断发易服”序幕。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随着洋布涌入,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起来。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山装由孙中山亲自设计而得名,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前襟四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五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必须钉三个扣子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答: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开始趋向多样化,既有本土特色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又流行西装、洋服(3分);由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第一节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所具有的两方面特性答:①巩固和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3、中国封建社会,清王朝由强转衰的只要表现答: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建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外国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手段答: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③对华倾销商品④对华资本输出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手段有⑴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⑴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⑴在中国设立银行⑴控制近代的交通运输业⑴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论述)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五,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3、近代中国名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答:①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是在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心事企业转化而来。
②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知识点一、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1.近代:1840年至1949年变化表现:(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工买到合适的住房4)风俗习惯: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
中国社会生活史题目
《中国社会生活史》题目
07历史阮志杰31号
1.简答题:
简述中国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
答:①信仰心理上的不虔诚性、功利性
②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多重性
③信仰意识上的伦理、人文色彩
④信仰传承上的巫术、神秘色彩
2.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原始社会早期宗教形式之一。
图腾是代表某一个群体的物的或人的物件。
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语,原意为“它的亲属”。
早期人们都相信本部落是由某个植物或动物演变而来的,因此把某个植物或动物作为本氏族的祖先加以崇拜,叫图腾崇拜。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答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3、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
从根本撒谎能够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土地分九等,好坏搭,按人口平均分,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5、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答: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0XX年中考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点备考复习
20XX年中考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点备考复习社会生活1我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存性食品支出的占总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3、什么是恩格尔系数?该系数是高好还是低好?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低4写出当代的焦裕禄、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抗洪勇士、活雷锋的名字?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
5、新时期,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革除陋习。
6、写出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特点:市场导向。
7、写出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改革8、写出再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再就业”的方针;9、新时期就业主渠道?私营个体等非公制经济10、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外出务工11、两个确保是什么?确保国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12、新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解除了职工离退休、事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服饰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答: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深受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甚至科学技术的影响,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体现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内涵。
2、简述行旅生活的经济交流功能。
答:一是促进商品流通,活跃经济交流;二是拉动地方经济的兴盛与发展;三是有利于经济团队(如商帮)的形成;四是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业、餐饮业等的发展。
3、早婚给社会历史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降低了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婴幼儿的死亡率;第二,加速人口绝对过剩;第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早婚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4、传统蒙学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强调先入为主,夯实基础;二是强调操作演练,养成习惯;三是强调顺其天性,循序渐进;四是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五是强调以宽济严,正面教育。
5、浅论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
答:(1)从建筑体系看,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创造了木构梁柱的建筑体系;从建筑内容来看,中国古建筑以宫殿都城建筑成就最高,并且将政治伦理观念渗透到建筑中,比如祭祀性建筑——坛庙、帝王陵。
(2)中国建筑分期:商周和秦汉史中国古代建筑的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两汉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历魏晋隋唐至宋,是成熟和高峰阶段,盛唐和北宋时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史充实和总结阶段,明至盛清以前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A: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B:庭院或组群布局;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装饰性的屋顶;衬托性的建筑应用;色彩的运用。
6、谈谈中国古代的离婚
答:中国古代的妻子大都要随丈夫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步,但是为了确保男权的地位稳固,男性又规定出种种法则,随时对那些另男性不满意的妻子加以惩罚,其中,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休妻。
“离婚”这个词是近代社会才产生的,古代称离婚为“弃”、“出”、“休”,或称“弃妻”、“逐妻”、“黜妻”等等。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离婚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是一种单向性的离开,是男方对女方的“休”、“出”、“弃”,而不是夫妻双方利益对等性的离异。
因此,古代离婚是片面的、单向的、专制的、不公平的。
我国古代的离婚,于礼有“七出”之目,于律有“义绝”之条,并有根据一方或双方意志的协议离婚。
7、巢居与干栏式房屋的作用有哪些?
答:巢居房屋与干栏式作用表现:一可避瘴气及毒虫;二可避猛兽;三可避鬼怪,巢居乃是出于某种禁忌。
8、简答成年礼仪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1)其一是进行能力尤其是体力和勇气的测试;(2)性的允诺。
性的成熟
时人成熟重要标志,因而许多成年礼仪都与此有关;(3)外形的改变和装饰。
许多地方的女孩子举行成年礼时都要换服装,变发型,标志着从此将开始新的成年人的生活。
9、中国古代成年礼仪的意义有哪些?
答:(1)成年礼标志着个体角色由“家庭角色”的转变,伴之转变而来的则是“立志”精神诉求目标的企达与实现。
(2)意味着个体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实现由社会“哺养角色”向“创造角色”的转变,伴之转变而来的是“贱礼"精神诉求目标的企达与实现。
(3)成年礼培育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由社会“受育角色”向“传承角色”的转变,伴之转变而来的,则是“传宗”精神诉求目标的企达与实现。
总之,冠礼也好,它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代表了社会的新陈代谢,代表了人类社会生活角色一代代的传承和接力。
在新生力量进入成年之际,让他们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0·中国古代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顺应节气。
先民们在有所兴盛时十分重视气节的变化,并努力去顺应之。
(2)巫术的精神控制。
先秦时期,“医术”的效能,往往与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幻想相平行,信仰上的模糊和神秘性,要比医疗实践而取得的唱功经验更具魔力。
(3)注意公共环境卫生。
形成了居住区与公共墓地分隔的制度,人畜的隔离被广泛采用,对于卫生特别重视。
(4)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
我国巡诊制度发轫于先秦时期。
(5)病人隔离,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病人隔离措施。
从北宋开始,出现大量官办养病机构,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
(6)处理尸体。
尸体是病毒和细菌借以大量繁殖的最主要载体,处理尸体,即是切断疾疫流行的一个重要渠道。
11`古代丧葬风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答:丧葬风俗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形式,内容以及发展变化总是折射出社会的演进历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社会/自然。
人文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1)丧葬风俗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我国墓葬种类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平原地区,草原地区的墓葬比较统一,高山峡谷高原地区的墓葬
则比较复杂。
(2)丧葬习俗体现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生产状况。
从丧葬的起源来看,可以说丧葬是一定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不同的葬式,葬法,葬具,葬仪还是不同的民族风情,婚姻家庭等社会风貌的反映。
丧葬习俗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民族自我意识密切相关。
(4)丧葬风俗还体现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丧葬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等级差别。
古代社会,丧葬具有的等级性,其目的
在于以丧葬巩固和维系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表明贵贱尊卑的差别。
12.简述古代饮食制度的演变。
答:从分食到合食。
①从商周至唐初实行分食制;②唐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合食制,至宋代逐渐普及;③合食制的出现与高桌大椅的关系。
13.简述服饰的社会性。
服饰本身作为一“文化符号”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它起到满足自我表现的作用。
通过一个人的衣着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社会信仰、经济地位、性别角色、政治倾向、民族归属、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14.简述中国古代的婚嫁仪式与程序。
仪式:说媒、批八字与推生肖、定聘、送礼、迎亲、拜堂、闹洞房。
程序:三书六礼、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嫁妆、上头、迎亲、出门、过门、三朝回门。
15. 娱乐生活的价值取向
答:娱乐虽然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活动,但是不同差异,不同群体的娱乐生活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从事娱乐活动时,已经把自己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娱乐之中,不同的娱乐主体,往往要按照自己的目的,要求来设计和从事娱乐活动,所以娱乐活动也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并被刻上了人类文化学的烙印。
16. “察世”的价值取向
通过行旅活动,实现“察世”感悟人生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如下手段,一为“察”,通过行旅活动观察世象与山川风物,察知历史舞台信息,以增添奋斗的激性。
二为“体”,通过行旅活动,体验异域、异地、异种风情、来鉴赏现实与历史的异同,以增长见识与生活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