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特色文化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特色文化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草原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还有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
在内蒙古境内草原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并且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了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世,具有开展草原旅游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带来发达的乳畜业、矿产化工业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文就从草原特色产业经济与旅游经济两个方面叙述草原特色文化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草原特色文化内蒙古经济发展
一、草原特色产业经济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现状
从1987年邓小平提出“走进前列”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
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总量不断做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6年经济总量上了第一个1000亿元台阶,用了47年的时间,而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了7年时间,从2000亿元上到7000亿元跃了5个台阶,仅仅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每年一个新台阶,如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天创造的财富量相当于1949年一年总量的3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产业集群迅速形成。
在工业化进程中一批大集团和名优企业在我区各地生根,以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为主的100个重点项目的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70%以上,成为支撑全区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呼包鄂率先在建设煤电、重化工、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三市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拥有世界最大的井工煤矿,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重轨、高压锅炉管、合金铝生产基地和第一条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等,农畜产品加工业拥有全国最大的伊利、蒙牛生产企业和世界最大羊绒加工企业。
东部盟市也在崛起,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两个地区工业经济高起点起步,正在形成重要新兴能源化工基地。
二是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快速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由1987年的29.3:33.2:37.5调整为11.7:55:33.3,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明显提高,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1.4%、33.6%。
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统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一产”稳基业、“二产”促提升、“三产”抓特色的路子。
三是“三化”互动促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是自治区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提出的一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把三个问题统一于全区经济发展的总体中进行谋划,提高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现代
农牧业以“转化—深加工—知名品牌”为立足点,全区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3%,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7.1亿元,实现利税118.3亿元,伊利、鄂尔多斯等中国驰名商标的农畜产品加工品牌达到22个。
新型工业化突出质量和效益。
2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招商引资、技术转让等方式,着力培养和建设了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支撑地区经济、注重节能环保、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0%。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107.85亿元,利税总额超千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09年底,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高于同期全国45.7%的平均水平,城镇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二)存在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刚进入工业化起步阶段,主要表现的特征是:
一是经济总量小。
全区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2214元,也就是刚达到4000多美元,按照西方新型工业化标准要求刚达到初期或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二是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还较为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大量的劳动力还集中在农村牧区,全区农村牧区人口仍占总人口近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仍然高达42.5%;
三是劳动密集型基础性产业多、消费品制造业少。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产业集中在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上,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还没有根本性改观;食品制造业单一,以奶业、肉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还没有打破。
(三)发展前景
因此,经济要想图谋发展,必须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重点做好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在做好煤转油、煤转电项目的同时,深度开发煤化工产业,并要切实加大对能源、原材料,尤其是煤矿、铁矿等基础行业的整合治理工作,努力在发展制造业、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重大的突破。
农畜产品加工业既要抓好品牌大企业,又要抓好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和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和研发能力,发展竞争性、节能减排的产业。
加快企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从草原特色旅游经济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现状
内蒙古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草原文化的源头,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等
各北方民族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遍布内蒙古,馆藏文物和散布各地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首屈一指,独具草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传统文化活动在这里孕育产生、发扬光大。
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艺术、呼麦、好来宝、乌力格尔等,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等丰厚的文化资源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主源,为具有内蒙古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底蕴和不竭源泉。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走上发展之路。
内蒙古的文化产业目前已经形成文艺演出业、电影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博展览业、艺术教育培训业七大行业门类。
据统计,全区目前共有文化产业机构10000多家,其中,文化娱乐场所有8200多个。
(三)存在问题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王志诚在日前召开的内蒙古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值得肯定。
然而,目前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人均一般性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已经进入全国前列,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指标同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我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在7%左右,而内蒙古近年来却一直在1.05%左右徘徊,与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加快推动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1978年起步的内蒙古旅游业,一开始就将草原文化、民族文化融于其中,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培育,已发展成为人们公认的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然而,经过这么多年,旅游业在利用文化资源时始终把眼光放在长调、马头琴、以及蒙古族接待礼仪等有限的范围内。
在内蒙古的各大饭店、旅游点,都能够听到手捧哈达、银碗的蒙古族姑娘和小伙儿献上的长调、马头琴表演。
浩瀚的草原文化宝库中,得以显露的仅有这极少数文化元素。
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
另外,不少盟市旗县的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各自为战,要么均是草原旅游,要么都搞节庆活动,小而全小而散,质量没有保证,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独特的文化产业项目,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造成总体落后。
(三)发展前景
一是加强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如:(1)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2)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 (3)加强草原资源建设; (4)抓好综合管理; (5)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6)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二是促进人才引进机制。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扩张,在
这些方面人才匮乏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文化单位难进人才、难留人才、难出人才的问题十分明显,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
所以通过体制改革,尽快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引进政策,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良性局面十分必要。
三是将文化产业向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深层挖掘蒙古草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进一步开发与之有关的旅游项目。
将草原旅游和节庆活动等发展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充分利用,从而带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蒙古文化产业如何成为经济发展的擎天柱》北方新报祝汉宾
《文化产业: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张秀清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钟林生牛亚菲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赵志峰内蒙古电大学刊
《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再认识》张国良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