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彰显人性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教育彰显人性光辉
[摘要]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这就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当前的教育必须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先导性、基础性部门,为各行各业输送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是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今天的教育能否承载这份重任呢?应该说希望还是有的,但不足之处是未能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发展。例如,我们上课时多数学生很专注、很投入,但个别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就无法融入课堂,他们常置老师的讲课于不顾,自顾自地去寻找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看垃
圾书、听歌、画画、做手工、写日记、传纸条……日复一日他们会在老师心中留下一个难以改变的坏印象,而这又会影响老师对这些学生的客观评价,常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凭心而论,多数老师还是非常敬业的,他们钻研教材、领悟课程标准,还要广泛收集材料,总而言之,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在背后
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难以计量的。但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呢?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课间孩子们的表现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每当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学生们都兴奋地冲向教室外面,刚刚还空无一人的操场,一下子被他们的笑声激活,到处都是跳动的身影。对学生来说,短短10分钟的课间,因为夹在几个漫长的45分钟之间,也就显得格外珍贵。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个性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得以释放,这种对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个性释放在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似乎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无法使上课变
得和下课一样让学生感到快乐,如果讲台是舞台的话,各科老师就
像是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亮相,虽使尽浑身解数,可坐在下面的“观众”也许早已厌烦了那一幕幕雷同的演出和一个个熟悉的“演员”,但这些敬业的“演员”们还在乐此不疲地表演着。
是什么原因让某些“观众”产生了厌烦?我们最希冀的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为什么在减少?也许我们能从以下三方面探明些原因。
1.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在以成绩论英雄的考试制度下,教师不得不把讲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而忽视对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合作精神、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竞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素养。笔者是七十年代末生人,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就开始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春游、扫墓、看电影、参
观科技展览,参加公益活动等;在校内也有拔河比赛、歌咏大赛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除了初三和高三,其他时候一直都有音、体、美。而现在课堂教学几乎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学生被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之外,他们就像囚鸟一样向往外面蓝天下的自由。
2.教育是基础工程,应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但基础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只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积累,而忽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明明讲过青少年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各中小学也都增加了安全课,但我们还是会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有的青少年因为不能抵制不良诱惑或者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曾经发生过孩子因被老师罚站而活活被冻死的事情。凡此种种不禁让我们从灵魂深处呐喊:我们的教育教给孩子们什么了?
3.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中的人是全面的、丰富的、完整的,无论处于哪一种社会分工都是以综合素质和全面的社会身份出现的。学生整日挣扎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中,部分学生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能畅快地遨游,学习成绩偏中下的就往往被淹没于题海。赵建伟在《教育病——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中曾说到:“教育原本是培育一个人心灵绽放的过程,而知识只是用来辅助一个人在心灵绽放过程中花开花落的灿烂程度。”但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育不再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升学成为第一要务。整个社会也形成了一种不可更改的共识:考上大学成了一个绝对性的价值标准。
原本绚丽多彩的花季雨季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灰色,把责任
归咎于社会、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是不理智的,教育是一个合力,只有各个因素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怎样才能在教育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呢?
1.在教育的培养目标层面上,要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和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人。学校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多走出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在教育的制度、观念和技术手段上体现对受教育者个性的尊重和发展;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
人性化的方式组织、管理和评价教育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价值和快乐的氛围,学生快乐了,教师才能体验
到从事教育活动的意义和幸福。
2.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发展。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学生以学习、创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发展。
3.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放弃教条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把学生带入能使他们真正获得生命感动的活动中去,学生真正有了感动,有了理解,有了体悟,才能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诸如“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就在全社会树立了很多普通人
的高大形象,如果仅仅让学生去记住这些人和事,甚至按照这些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恐怕效果微乎其微。但如果让学生从普通人的视角去品读那些人物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去领悟平凡躯体中蕴藏的伟大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者统一。
4.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部实行的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基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的选择和空间,实现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充分发展的理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这样新课程改革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发展,而且给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教育是人培养人的事业,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去实现。只有教育的科学发展,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社会的科学发展,从而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