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7份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60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江苏专用)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四节实用类文本阅读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导学案(江苏专用)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四节实用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da2e3e43323968011c9239.png)
第四节实用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考情分析具体见本章第三节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指导依据整体阅读的思路,把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思路。
1. 整体把握,微观勾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侧重的是对信息的准确筛选和概括归纳能力。
要想准确而全面地提取信息,就必须及时地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必要的标注,有了这些微观勾画的准备,就可避免在后面的答题中做重复工作。
因此,阅读时应养成勾画标注出每一段的观点句、总结句、转折句、过渡句等关键重要语句的习惯,这样就能为后面的答题节省很多时间,答题的准确率也能有所提升。
比如,2014年江苏卷第16题(“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可以从文中画出关键语句“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
个,也可解释为竹”“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据此可以归纳出答案,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了三个层面,即“竹”点“充满圆足的生命”。
2. 研读考题,明确方向研读考题就是根据题目选择相对应的答题策略,因为不同的考题有不同的应答规律。
比如品析语言,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对其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地作出一个判断;二是品析具体语句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各方面品析鉴赏。
例如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一般分三步作答:①概述相关事实;②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等方面);③阐述所受启发(相同、相反方面)。
再例如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一般分四步作答: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达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③作论述,即就所引的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④作小结,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
同时注意概括要点须全面,陈述要有条理。
3. 知人论世,深层挖掘实用类文本大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必然关涉一定的时代背景。
2015届高考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6份)专题二
![2015届高考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6份)专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5855ad9c9b89680202d8254d.png)
专题二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走向及复习方向[考点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61
![2015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61](https://img.taocdn.com/s3/m/e0d9809b25c52cc58ad6be93.png)
学案61科普文(二)—-高频题型突破科普文阅读中高频题的做题方法科普文是《考试说明》所列的实用文体之一。
目前,调查报告不大可能考。
山东卷已考过了传记(2008年)、新闻(2010年)和科普文(2011年),2008年广东卷也考过科普文,科普文的阅读考查显得尤为重要。
科普类文章的考查主要检测三种能力:一是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能够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了解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社会影响以及前景应用等。
二是鉴赏评价能力。
能够评价科普文章的说明方法,鉴赏文章说明的语言特色等.三是探究实践能力。
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科普文本中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想象和推断预测等。
问题一:如何理解文中重要概念1.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提起癌症,人们就不禁联想到生命与死亡的较量。
多年来,白衣天使拿起放疗、化疗、中草药等“各式武器”打击癌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如今又有几种重兵器出现在围剿癌魔的战场上,在它们的威慑下,癌魔正在节节败退。
说起体内的脂肪,不少人就会眉头紧锁,因为过量的脂肪不仅导致肥胖,而且还是多种疾病的诱因。
但是,最近通过一项医疗实验,美国科学家发现,只要稍加改造,脂肪细胞也能变废为宝,具有神奇的功能。
脂肪细胞的构造就如同眼前的肥皂泡一样,是中空的小囊泡,外表覆盖着油脂。
利用这一特点,科学家们能够把它改造成射向癌细胞的“导弹”。
以往,人们常让病毒来充当向人体内输送药物和基因物质的载体,但“恪尽职守”的人体免疫系统常常会把它们当做“入侵者”加以抵抗,造成排异反应。
而经过改造的脂肪细胞与人体细胞的结构极为相似,很容易通过免疫系统这一关,有利于抗癌药物顺利抵达病灶处发挥应有疗效.目前,医生已利用脂肪细胞运载一种名叫“阿霉素"的抗癌药物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
科学家观察发现,肿瘤是一种无限制增生的细胞团伙,自我复制能力极强,如果不加干预,这个团伙就会不断壮大。
2015届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
![2015届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e6eea1359eef8c75fbfb318.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访谈、新闻、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文本疑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学习重点:1、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些特色做深度思考和判断。
2、通过阅读训练,形成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考试大纲》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二)、高考真题展示:《核按钮》P155 (2009 江苏卷《画家黄永厚》)(三)、课堂演练+规律总结阅读两篇传记,完成练习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5783e9f61fb7360b4c65a8.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21筛选并概括文中重要内容学案略语筛选、整合并概括文本重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更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
准确、全面是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要求,然后才是进一步概括。
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考生恰恰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好,要么筛选不全,要么缺乏概括。
因此,二轮复习仍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力求在答题过程中内容要点提取全面、概括准确到位,以进一步强化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能力训练。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才子夏完淳丁帆很小就在明故宫一带玩耍,但那时不知道午朝门乃皇恩赐死之地。
1647年10月16日,就在无尽的甬道旁,走来了三十四名即将被推出午门斩首的反清复明的儒生,这一群人均着明装,长铐脚镣,一个个怒目横眉,无半点惧色。
其中有位最年轻的白面书生,更是从容不迫地含笑赴义,他就是名扬一时而又被后人渐渐淡忘的十六岁的松江才子夏完淳。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其诗文的天才并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反清复明的斗争中。
民族危亡之际,他舍弃了学业,投身反清大业,可见其气节之一斑。
夏完淳人格大树的长成与其天然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
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
他俩共赴黄泉时的一段对话,则足可洞见夏完淳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之高尚。
岳父钱栴问之:“子年少,何为亦求死?”答曰:“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正是这种人格正气将夏完淳的诗文提升到那种大气磅礴的境界中去。
夏完淳的父亲就是夏允彝,是复社的领袖人物。
其言传身教对夏完淳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所抒写的辉煌人格篇章,为夏完淳作出了楷模和榜样。
夏允彝生前为夏完淳选择的导师也是十分注重名节和气质的江南名士。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c0d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8.png)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教学参考1019 0924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高考目标导航】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基础知识梳理】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
具体包括: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⑧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题型上看,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呈现三大类:以简答题为主要类型,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从测试内容上看,①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文学类文本更重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因为实用类文本涉及的材料以纪实为主,选取的较之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而繁杂,突出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中心的能力。
②实用类文本在鉴赏评价方面,主要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实用类文本涉及人物可以分四类: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大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体现时代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的人物。
2019届高考总复习【学案60】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19届高考总复习【学案60】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4e37677232f60ddcca1d1.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学案60 科普文(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 1.掌握科普文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
2.掌握科普文的高频题的做题方法。
①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
②科普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③科学小品文也叫____________,除了讲求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外,尤其讲究________。
④科普文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⑤科普文常用来增加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段有: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用______的表达方式,还可以穿插一些________________等。
1.知识问答结合你学过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谈谈它是如何做到生动性、趣味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规范阅读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提示①分清类别读懂文本读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55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55](https://img.taocdn.com/s3/m/4d3092bc852458fb760b56d3.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55 实用类文本考点研读考点要求1。
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没有天堂赵鑫珊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7份)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56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7份)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56](https://img.taocdn.com/s3/m/e674d6820242a8956bece4d0.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案56 传记(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1.掌握传记作品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
2.掌握传记考查中的高频问题及其做题方法。
①传记从叙述人称看,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从创作方法看,分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另外,一面记叙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叫______。
②传记最本质的特点是________。
③传记一般以________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
④传记刻画人物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问题简答①文学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是如何处理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阅读传记作品在方法上与其他文章应有哪些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
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术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
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术付出了一生。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部编)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dc31c745bed5b9f3f90f1c75.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课题:鉴赏诗歌的语言【导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和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内容和情感;2.要求学生从遣词造句、修辞语法等方面体会关键字词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3.分析诗歌的语言,除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重难点】全面梳理掌握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和答题规范模式。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面梳理与掌握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和答题规范模式。
【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案(一)综述: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侧重领会语言的特色。
近年来,鉴赏诗歌语言考查的重点落在词语的品鉴上,如找诗歌的“诗眼”,分析某词的作用,炼字等。
语言风格的考查也有所体现,但相对来说较少,考得也比较简单。
但诗歌语言对鉴赏诗歌至关重要,仍要作为重点来复习。
(二)具体考查方式: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炼字”的方式考查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5 以赏析句子的方式考查(三)鉴赏技巧鉴赏诗歌生动传神的词语——“炼字”1.精炼传神的词。
品味诗歌的语言时我们通常抓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57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57](https://img.taocdn.com/s3/m/9b9a626cee06eff9aef807b2.png)
学案57传记(二)——高频题型突破传记文本的高频问题及其做题方法人物传记类文本考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考查: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考点和答题方法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基本相同。
二是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一)问题一:除了传主,为什么用不少篇幅写其他人?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一所军事医院配备X射线治疗仪器,也没有技师)我决心自己来解决设备和技师这两大难题。
我四处奔走,把所有的实验室X射线设备集中在一起,1914年8月9月两个月里,建成了几个X射线医疗站,由我培训的志愿者在医疗站里负责具体操作。
在马恩战役中,这几个X射线医疗站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这种设备和人员太少,无法满足整个巴黎地区所有医院的需要。
我向红十字会请求帮助,他们给了我一辆普通的敞篷汽车,经过我的设计和改装,这辆车变成了流动X射线医疗车。
车上有一台设备齐全的X射线放射设备,一台发电机固定在车厢里,利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以供应X射线设备所需的电力,只要有医院需要,我们便迅速开车赶到。
医生们尝到了流动医疗车的好处,这种车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我向政府提出了增加流动医疗车的计划,很快得到“全国伤员救护会”的大力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我的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现实。
在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作战区以及法国其他地区,总共创建和改造了200多处X射线医疗站,还为军队装备了20辆流动X射线医疗车。
这些车都是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的,还有些人捐赠了整套的X射线放射设备。
这些私人捐赠对救助战地受伤士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7份)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60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7份)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60](https://img.taocdn.com/s3/m/8043037bbed5b9f3f90f1cd0.png)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学案60 科普文(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1.掌握科普文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
2.掌握科普文的高频题的做题方法。
①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
②科普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③科学小品文也叫____________,除了讲求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外,尤其讲究________。
④科普文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⑤科普文常用来增加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段有: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方法,用______的表达方式,还可以穿插一些________________等。
1.知识问答结合你学过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谈谈它是如何做到生动性、趣味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规范阅读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提示①分清类别读懂文本读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6份)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53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6份)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53](https://img.taocdn.com/s3/m/cd5a5ab80c22590102029dd3.png)
学案53 赏析作品形象内涵学案目标1.把握赏析人物形象题和赏析事物形象题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方法。
2.重点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主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散文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哲思的。
理解了形象的意义,即了解了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的意义,才能认识到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
所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都是以欣赏作品的形象为基础。
一、人物形象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些写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作者的意图,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赏析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
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①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
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②仔细品读文本,提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4)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4)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d5b749482fb4daa58d4bfc.png)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汇编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15分)数不尽的萤火虫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
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
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
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
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
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
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
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
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
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
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
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高中阅读指导】高中语文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中阅读指导】高中语文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e5703126fff705cd170aa2.png)
【高中阅读指导】高中语文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高考目标】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点阐释】考试大纲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是: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
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
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要点精析】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学案60科普文(一)——整体阅读与答题规范学案目标 1.掌握科普文的整体阅读和答题规范。
2.掌握科普文的高频题的做题方法。
,一种是__________①科普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 等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科普文具有__________,除了讲求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等外,尤其讲究科学小品文也叫____________③________。
、、__________科普文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等。
用______等修辞方法,科普文常用来增加生动性、形象性的手段有:用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的表达方式,还可以穿插一些.知识问答1 结合你学过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谈谈它是如何做到生动性、趣味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阅读2 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提示分清类别读懂文本①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注意各自的特点。
读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阔眼界,增广见闻;物因,事因、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其内容主要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②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这是答题的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
必要前提。
快速浏览了解大意。
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一读,知道文章的结构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总”,是按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分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注意,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这样集中读,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
二读,注意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
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
阅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虑答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
题思路,确定答案。
.审清题意,把握要求a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
有的学生因忽略题目中的修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答非所问而失分。
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饰语而失分,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
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
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b.准确表述,灵活回答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
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
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
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c.掌握方法,避免失误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
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3.演练体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植物有感情吗植物有许多本能,比如光合作用、吸水、被暴晒后发蔫、产生毒素、进化出毛刺等。
虽然大多数科研人员不会把植物的本能当成植物自身的喜好,但是有些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坚信植物的情感是产生那些本能的基础。
这些看法是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得出的推论,而真正的科学理论是要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反复的实验才能确定下来。
植物会在干旱来临的时候将根扎得更深,以获取更多的水源;植物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以招蜂引蝶来为它们授粉。
这些本能都是经过几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得来的。
如果植物也有情感,它们就应该有所喜好,那么,在经历了数万年的自然灾害后,它们就应当具有向更适合的环境迁移的能力,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结果呢?这反证了植物没有情感。
植物会害羞吗?有人说当然会,他们举的例子是含羞草。
手一碰含羞草,它就“害羞”地把叶子收起来。
其实,它不是害羞,而是一种本能反应。
在含羞草叶柄的茎部,有一个储藏液体的囊袋,它好像液压机里的油缸。
平时,囊袋里装满了液体。
当你触动叶子的时候,囊袋里的液体就向上部和叶子两侧流动,叶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下垂、合拢。
等平静一会儿,液体又慢慢从叶子两侧流回叶柄中的囊袋,依靠液压传动,叶子重新抬起和展开。
还有人提出,蔷薇怕被动物吞吃时会痛,因此演化出刺这种防御武器。
事实上,古生蔷薇有多种形态,这种有刺的蔷薇因为能适应环境而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下来,而不是因为它们怕痛。
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
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
因此,不少人也认为植物“好色”也是一种情感。
其实,这也不是植物的“喜好”所决定的,而是因为在某种颜色的光照射下,植物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合成效果更好。
由于各种植物在外界不同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这些特点和表现,第一个认为它们有情感的人是美国人巴克斯特。
他原是纽约市的一名警察,退休后以开测谎仪培训班为生。
有一天,他给花浇水的时候,突然想到是不是用测谎仪来研究一下植物。
根据测谎仪的设计原理,人在撒谎时由于紧张皮肤会出汗,从而使皮肤电阻降低,因此,测谎仪通过测定皮肤电阻的变化可以辨别人是否在撒谎。
于是,巴克斯特认为,随着水抵达叶子,叶子含水量增加,电阻也跟着逐渐降低,因此,可以用测谎仪画出叶子电阻变化曲线。
但是,他得到的曲线却与预料的不符。
据巴克斯特说,当时测得的曲线看上去就像一个人陷入困境时的反应曲线。
巴克斯特由此灵感闪现,改变了原来的“研究计划”,决定涉足一个更伟大的“研究”——检测植物是否有人一样的反应。
第一步:整体把握全文阅读方法与思路提点第一步:明确说明对象。
第二步:可根据文章的时间、方位、步骤、阶段等划分层次,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三步: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四步:分析说明方法。
.第二步:做题(1)从全文看来,“植物有感情吗”的“感情”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重点概念的理解。
这种概念内涵的理解题,原则就是要到文中去找答案。
不过这种答案有的是正面的、直接给出的,也有的是反面的、间接给出的。
找答案的时候,要先确定考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语境确定答案区的方向,再找到答案区。
答题时一般不要用具体的事实作答案,这样会以偏赅全,而要用对事实作归纳的文字作答案。
(2)对“植物有感情”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他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做这类题,应先找出作者观点所在的句子,然后整合、概括即可。
像本题,观点句多放在段的后半部分,语言标志有“反证了植物没有情感”。
(3)文章许多地方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请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任何写法都是为表达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是辨认写法(本题不用,题干已经指明了写法),然后将写法和文章的文体、所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思考其作用。
拟人和文体——科普结合,当然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拟人和文章的内容结合,当然是对植物情感的说明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
用题答题模式:什么写法——举例——分析结论。
(有时举例可以省略)(4)文章结尾说巴克斯特改变了原来的“研究计划”,你认为他的新的研究会成功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如下几点:a、一般只有两种答案:成功、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