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社会组织如何承接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社会组织如何承接](https://img.taocdn.com/s3/m/d32ab3036bd97f192279e939.png)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社会组织如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关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和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和发展,探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的呼声愈发高涨。
由于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质和公共特点,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性是政府与社会组织职能的交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和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探索和找到政府职能转移的合适承接对象和承接方式是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政府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为了满足基本的经济生产需求、社会运行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
除了一般的维护性公共服务职能(如交通、警察、通信等),其它公共服务(诸如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都可以进行转移,此类公共服务职能涉及的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的公共价值和社会属性。
社会组织能够承担公共利益,具有公益性。
社会组织的成立一般是基于某种社会公益事业(比如环保),其组织目标一般是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冲击和损坏的背景下,社会组织由于其志愿性特征和草根属性,能够起到社会矛盾解压阀和缓冲剂的作用,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
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社会组织服务范围涵盖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极大地改进了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了国家行政成本。
公共服务职能转移承接中的机遇和挑战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吸收西方国家优秀的公共服务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方法之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是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多元化发展态势。
依法行政试题库(含答案)
![依法行政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b5cb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0.png)
依法行政试题库(含答案)依法行政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 D )是指政府权力要依法取得。
A 程序法定 B行为法定 C责任法定 D职权法定2. ( A )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A权责统一 B依法决策 C依法履责D严格执法3.(D )一般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情报公开、行政公开、透明行政等。
A有限政府B责任政府C诚信政府D透明政府4.( B )要求用法律明确规定政府的职权和职责。
A职能科学B权责法定C执法严明D公开公正5.( B )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要求。
A公正B公开C公平D效率6.“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这句话出自( C )。
A波斯纳 B马克思〃韦伯 C伯尔曼D贝卡利亚7.(B )是指具有宣示性、号召性、鼓励性、促进性、协商性、指导性的规范。
A硬法规范B软法规范C特定规范D以上都不是8.( B )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 十七大9.(D )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人治B法制C专制D法治10.( D )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认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能靠法治而不能靠人治。
A毛泽东 B周恩来C刘少奇 D邓小平11.( C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12.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 B )。
A推进法治中国建设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D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D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原则B重大任务C意义D总目标14.( D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德治B以民为本C对外开放D法治1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这句话出自( B )。
A王岐山 B习近平C温家宝 D李克强16.政治权力的( D )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ec6e2bda8956bec0875e33a.png)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作者:李季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2019年第12期李季[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行政体制;政府治理体系[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码]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必将带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会提出的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决定》明确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下的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政治力量领导下的现代化。
这个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不仅不能动摇党的领导,而且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要“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作业(原版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作业(原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bef4b33687e21af45a9c5.png)
电大学历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作业(试用)姓名:学号:入学时间:分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成绩记录单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在完成本毕业综合大作业之前,认真复习一下本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然后再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勿庸置疑,对于我们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弄清楚行政管理这个词语的含义,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甚至这个专业的第一步。
关于行政管理的定义,通过在网上的搜索,大致找到了这样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当官的去管老百姓的行为;另一种认为行政管理就是企业中的后勤部门、办公室等所从事的工作。
那么,行政管理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行政管理定义的理解。
_____行政管理定义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
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管理职能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它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
计划。
包括制定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
组织。
把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组织活动还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协调。
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关系。
使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步调一致,以共同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
即监督、检查的职能。
可以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组织、财务等情况进行控制。
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行政管理学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完整版)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综述
![(完整版)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dbd0ee314791711cd7917a1.png)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对实践的贡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已是迫在眉睫.建设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的理性选择和使命,也是中国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和渴求。
一、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
继承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实践和思想,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今仍对中国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的专家学者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合理借鉴吸收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研究成果,不断追踪国际上关于行政领域的新理论,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对中国行政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总结,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行政管理学领域相关研究空前繁荣和兴旺。
2.中国行政管理学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迄今为止,中国行政管理学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和新兴的学科.在中外行政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进一步系统化和专门化,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和议题。
随着中国全方位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努力把中国行政改革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和关注的重点,着重研究中国行政的规律和特点,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行政改革的步伐。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一整套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特有的模式,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打下了基础.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性选择和使命趋势,也是中国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和希望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是指立足对本国或本地区的行政实践思考,透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而谨慎地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的行政管理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活动过程。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是完善行政管理学自身学科体系的需要,是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行政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生产和发展,为行政管理学发展提供驱动力;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行政实践的现实需要,中国行政实践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加以指导.相反,中国特有的行政现实又推动着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向前发展,为行政管理学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素材。
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d387194ba8956bec0975e38d.png)
理论体 系的构建服 务。问题研究贯 穿于从发 现问题 到解决 问题 的整 个过程 中 ,当这个过程所 达到的结 果能够构成 新 的行政管 理学知识 增量 ,从而能够 有效地纳入 行政管理 学
科建构之 中时 ,行政 管理学科建设就 能切实推进 。 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
究也是理论和实际之间互动的起点。它以解决问题为 目标 ,
组织和 行政 效率作 为行政 学研 究的 重点 ,并将 “ 学化 科 视为 实现政 府 目标 的根 本手段 。可见 ,行政 管理学从 产生 之 日起就 是一种 以问题 为本 的研 究 ,其学科 的重要使 命和
活 动 方 式就 在 于对 时 代 提 出的 行政 问题 进 行 解 释 和 分 析 。
的显著差距 ,是导致我 国行政管理学 “ 身份危机” 的重要影响 因素。要加 强行政管理学科的问题研 究,必须做到 :
明确学科使命 ,强化 问题意识 ;扎根行政实践 ,直面真 问题 ;拓展研 究思路 ,提高 问题解决 能力 。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问题研究;行政管理 学;发展 ;必 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 :D 3 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1 2 7 0 (0 2 7 0 4 - 3 ∞ — 4 8 2 1 )0 — 0 8 0
探讨 与 争鸣
问题研 究 :行政管理 学科发展 的必由之路
张 杰
( 大连教 育学院,辽宁 大连 16 2 ) 101
摘
要 :问题研 究既是行 政管理学科产 生的本源 ,又是其发展 的基础和现 实要求。 当前行政管理学科 问题研
究的状 况堪 忧,发现 问题、探 究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力均 显不足。行政 管理 学理论研 究与行政 改革实践 之间存在
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0a01977f242336c1eb95e89.png)
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依据或法律授权,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和关键,是走向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的理性选择。
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保障公民权利,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依法行政的历史进程及现实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又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新时期,各级政府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基本准则。
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但是,目前政府法制建设还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政企职责不分,政府职责“错位”、“缺位”的问题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
法律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依据,也是评判权力运用是否合法恰当的标准。
严格依法行政,并不是把行政管理活动披上合法性的外衣,重要的是要以追求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和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公共管理》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公共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68577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2019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公共管理》1. (单选题)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力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
下列对社会公正理解正确的是()。
A. 它就是社会正义B. 它就是社会公平C. 它是一种价值理念D. 它是一个绝对概念2. (多选题)下列对社会管理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指政府对除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B. 它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C. 它的本质是对每一项具体事务的管理D. 它的核心要体现以人为本,寓社会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3. (多选题)我国的社会组织包括()。
A. 国有企业B. 基金会C. 民办非企业单位D. 社会团体4. (单选题)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
A. 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B. 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C. 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D. 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5. (单选题)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教育公共服务②卫生公共服务③科技公共服务④社会保障公共服务⑤公共事业服务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D. ③④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是()。
A. 政府人员编制B. 经济C. 地理D. 政治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A. 天气预报B. 基础教育C. 防范减灾D. 对外援助8. (判断题)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是当代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正确错误9.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所具有的特征是()。
A. 公共性B. 营利性C. 专业性D. 基础性10.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A. 实现科学管理B. 实现社会化C. 实行政事合一D.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11. (单选题)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新中国未来记》之政治思想
![《新中国未来记》之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9edd3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png)
《新中国未来记》之政治思想【摘要】《新中国未来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政治思想的著作,其中对未来中国政治制度设想着重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探讨民主制度和法治建设,作者展望了一个更加民主、法治的政治现实。
本文从这些角度剖析了《新中国未来记》的政治思想,并探讨其现实意义和对政治发展的启示。
通过阐述这些观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新中国未来记》对未来中国政治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对现实政治进程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新中国未来记》、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政府职能、民主制度、法治建设、现实意义、政治发展、启示。
1. 引言1.1 《新中国未来记》之政治思想简介《新中国未来记》是一部探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
这部著作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视角,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新中国未来记》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设想。
通过对政治发展趋势的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作者强调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现代化,以及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视。
《新中国未来记》还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问题。
作者认为,国家的治理体系应该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性。
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探讨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他指出政府需要从行政型转变为服务型,重视公共利益和民生问题,更加注重政府的透明度和效率。
《新中国未来记》的政治思想涵盖了政治制度的设想、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可以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新中国未来记》对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设想在《新中国未来记》中,作者对未来中国政治制度进行了设想和探讨。
他认为,未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公平。
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513f1c2d5bbfd0a795673d3.png)
小议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的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近些年兴起的公民社会及其相关组织对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影响,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因此,从公民社会视野来分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难题难点及有效途径等内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所谓公民社会,“就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NGO),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会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它们又被称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1]公民社会理论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宽,用邓正拓先生的话说“几乎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潮’”。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重新崛起,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分开始凸显。
究其原因即在于市场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而且是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实质性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内部的自组织化趋势明显加快,公民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民间组织兴起,推动着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衍变,并对我国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一)公民社会的兴起,要求政府由单元的管理模式向多元的治理模式转变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政府的管理模式应向多元管理主体转变。
多元社会管理主体就是指社会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在社会管理中一直承担主导角色的政府,也包括这些年逐渐凸现出来的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市场化组织和公民社会。
政府不再是惟一的社会治理者,它必须努力实现与第三部门、私营部门和公民的共同治理。
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将民间力量释放出来,整合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形成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治理的网络,满足公众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与答案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21c9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d.png)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李白:《将进酒》A.王羲之:《本草纲目》B.田汉:《解放军进行曲》C.刘海粟:《向日葵》D.曹雪芹:《红楼梦》【答案】 D2、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是指( )。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C.行政法制监督法D.行政救济法【答案】 B3、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 1%。
其中,城镇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 2%;农村投资13508亿元,增长18.0%。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23亿元,增长27. 5%;第二产业投资31598亿元,增长38. 4%。
A.2005年农村投资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B.“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超过300000亿元C.“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5%D.2005年的城镇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比第一产业投资和第二产业投资的总和还要多【答案】 D4、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件,每件定价100元。
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每减1元,我就多订购4件。
”商店经理算了一下,他如果减价5%,那么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获得与原来一样的利润。
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A.65B.70C.75D.80【答案】 C5、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警钟效果的是:( )A.班级经常出现逃避值日的现象,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B.每年的戒毒日,市中心广场上都会举办摄影展,展出吸毒人员瘦骨嶙峋或者是家破人亡的照片C.近段时间,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广告中呈现出一幕幕环境恶化后人们无处生存的画面D.小王爸爸由于家庭原因,文化程度不高,他总是不停地告诫小王要努力学习,否则就会像自己现在这样,生活贫困【答案】 A6、知识营销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等)传递给潜在用户,使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其重点分析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其重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1d8454852458fb770b56e6.png)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其重点分析作者:张明江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03期摘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它的重点与核心为政府不断加强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为此政府要明确改革的原因和意义,在了解当下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措施,从而确保顺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重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核心及其重点是创新,创新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进的动力;通过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政府可以增强公信力和行政能力,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主要分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其重点。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为了切实实现这个宗旨,政府必须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对很多项目的管理,这些项目有行政机构、行政制度、行政权限、行政人员等等,改革任何项目,政府都应当始终秉持一切工作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的观点[1]。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过去,有些地方政府过于看重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忽视与民生有关的环境和教育等项目的建设,致使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民生建设速度不一致[2]。
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科学发展观并未真正落实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及其核心(一)转向公共行政现阶段我国处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应当逐步转向公共行政。
因为行政管理体制带有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管理范围宽泛,经常会出现政事混乱或者政企不分的情况,而且容易导致政府的权利过于集中,做不到真正为人民服务。
党的18大专题测试题(含单、多选)试题及答案
![党的18大专题测试题(含单、多选)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7de6a27d3240c8447eff7.png)
单选部分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_A_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A)8(B)9(C)10(D)1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_B_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全面建设(B)全面建成(C)全面建立(D)基本建成3.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_B_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A)外向型(B)开放型(C)外贸型(D)对外型4.我们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_A_、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A)基本理论(B)基本制度(C)根本宗旨(D)基本方针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_C _相结合的产物。
(A)世界形势(B)党的建设(C)时代特征(D)改革发展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A_。
(A)第一要义(B)根本方法(C)核心立场(D)根本出发点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B(A)根本原则(B)基本要求(C)根本方法(D)基本途径8.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_D_。
(A)理论武器(B)理论指南(C)思想武器(D)指导思想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B_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转型的阶段(B)决定性阶段(C)重要的阶段(D)战略性阶段10.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_B_。
(A)根本要求(B)核心立场(C)精神实质(D)第一要义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_A_。
(A)精神实质(B)核心立场(C)第一要义(D)核心特色12.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表现是_D_。
(A)工业化基本实现(B)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C)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D)以上都是13.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_C_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2.《档案事业概论》第2章 《 档案事业》(无答案)
![2.《档案事业概论》第2章 《 档案事业》(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9f16875fbfc77da269b1b7.png)
《档案事业概论》第二章档案事业一、单项选择题1、工作是档案事业进步的动力,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A、档案科学研究B、档案宣传C、档案法制D、档案行政管理2、在档案事业各组成部分中,工作是重点,是档案事业的业务系统。
A、档案宣传B、档案法制C、档案行政管理D、档案管理3、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档案馆或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只管理中央或联邦政府机关的档案和档案事务,不过问地方档案的管理和档案事务。
A、集中式B、分散式C、专制式D、集权式4、对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作了第一次表述。
A、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B、《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C、《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D、《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5、对国家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作了第一次表述。
A、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B、《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C、《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D、《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6、,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又确定了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了对全国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正式建立。
A、1959年1月7日B、1956年4月16日C、1955年1月27日D、1954年11月8日7、,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事业开始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A、1986年9月5日B、1987年9月5日C、1988年1月1日D、1996年7月5日8、是档案事业管理的根本手段。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事业手段9、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国家机关开展“行政效率运动”,视文书档案为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把“”作为“行政效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A、文书档案改革B、公文程式改革C、档案整理改革D、文书鉴定改革10、到年,我国逐步建立起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
试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中“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
![试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中“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6b7e5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3.png)
公共管理理從2021年弟2期g孩*5a试论公共服务供洽方犬中“三大供洽主体”全面发層□赵崇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0009/]摘要: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体较为单一的集中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散供给方式即多主体参与的供给方式成为应然选择新时代,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到位”、强化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引入并稳定外资力量,是促进公共■服务“三天供给主体”全而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三大供给主体”;政府与市场“双到位”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7-8207(2021)02-0027-06收稿日期:2020-07-20作者简介:赵崇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1192050018040一、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必然性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应看到,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公共服务供给总体上仍然不足,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1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有资源统一配置和资源分散配置两种方式。
资源统一配置方式是由政府统一对资源尤其是稀缺或急需资源进行管理和供给,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集屮力量办大事”,这主要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27合iL-S a公共管理理讣2021年第2期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然后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享有国家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成果,我国发展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只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为了使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获得发展,使人人都可以实现'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管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管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19e8f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6.png)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管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根据《银团贷款业务指引》,以下关于银团贷款业务收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银团贷款的收费应遵循”谁借款、谁付费“的原则,由借款人支付B.银团贷款禁止收取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C.银团贷款的代理费可根据代理行的工作量按年支付D.银团贷款的安排费一般按银团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一次性支付【答案】 B2、电影院销售的年票价格比一次一次单独买票的价格便宜得多,这种定价方式是( )。
A.备选产品定价B.产品线定价C.副产品定价D.产品束定价【答案】 D3、()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信贷品种之一,在支持国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A.流动资产贷款B.固定资产贷款C.贸易融资D.银团贷款【答案】 B4、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为核心。
A.借款人的还款能力B.借款人的还款记录C.借款人的还款意愿D.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答案】 A5、()涉及复杂的市场分析工具,需要投入较高费用和成本。
A.单资金池模式B.多资金池模式C.期限匹配模式D.缺口分析模式【答案】 C6、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参股、收购境内法人金融机构的条件不包括()。
A.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B.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有效C.具有良好的并表管理能力D.资本充足【答案】 D7、某企业推出新产品时制定了一个较高的价格,目的是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
该企业采用的新产品定价策略是( )。
A.渗透定价策略B.撇脂定价策略C.温和定价策略D.心理定价策略【答案】 B8、下列不属于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是()。
A.中期借贷便利B.转贴现业务C.再贴现业务D.常备借贷便利【答案】 B9、信贷计划管理指标中,不属于个人贷款二级指标的是()。
A.个人住房贷款B.一般流动资金贷款C.个人消费贷款D.个人经营贷款【答案】 B10、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上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其内容包括()A.心率B.呼吸C.肌肉张力D.皮肤颜色【答案】 A11、(),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的、管理体系、策略、政策和程序、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初步确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制度框架。
档案员晋职称档案职称考试历年考试资料全部题型汇编
![档案员晋职称档案职称考试历年考试资料全部题型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d67441abb4cf7ec4bfed036.png)
判断题(X)1、档案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2、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因此,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3、《档案法》所称的档案,专指“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并非一般意义的档案。
(√)4、档案和图书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档案经过研究、编辑、出版,从而转化为图书;而图书随着原稿保存起来,就是档案。
(X )5、资料是为了工作查考之需搜集来的第二手材料,具凭证价值和有参考作用无(√)6、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它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X )7、档案作用是稳定的、被动的、潜在的。
(√)8、档案第二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其价值主体主要是非档案形成者。
(√)9、档案内容即使有造假的成分,仍然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仍然具有可靠的情报价值。
(√)10、档案的保存价值指利用价值大于其保管的代价。
(√)11、档案作用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不断变化,档案作用的主要方面也随之变化。
(√)12、档案的特点是原始记录,多为孤本,价值珍贵,在提供利用中,一般只用于馆内借阅。
(√)13、不能按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机械地划分先后次序,而应注意各业务环节间的衔接,以及相互交叉、渗透和影响,做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X )14、编制检索工具的档案,可以是未经整理的档案。
(X)15、私人档案就是公民个人档案。
(X )16、档案工作地方标准,是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统一执行的档案工作标准,一般在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制定。
(X )17、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
(√)18、档案和现行文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
(√)19、档案、图书、文物、资料都具有知识性和信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