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医学论文
一、绪论
(一)社会医学的对象、内容、性质及任务
1.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社会医学“诊断”,研究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及研究社会卫生策略或措施,开出“社会医学处方”,社会医学研究对象与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而是随着各国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
2.社会医学的性质特点
社会医学的性质特点是指社会医学学科的交叉性充分体现了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也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社会医学从产生到不断发展,一直都在指导社会卫生实践。
3.社会医学的任务
社会医学的任务是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及加强人群健康。
(二)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
1.临床医学
研究对象是个体病人,病人作为一个个体,从患病到治疗与转归,都包含着社会医学的问题,社会医学认为疾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临床医生应理解人的社会属性,认识致病因素的复杂性。
2.医学社会学
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也就是对于人群结构、机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和社会变化的研究。医学领域中也存在着许多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与社会变化。
(三)社会医学的发展史
1.第一次卫生革命看社会医学的发展:对象是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采取了免疫接种计划、杀灭虫及灭鼠计划。
2.第二次卫生革命看社会医学的发展:对象是慢性非传染病,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关注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3.第三次社会革命看社会医学的发展: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采取综合保健措施。
二、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其演变过程
1.神灵注意医学模式:是指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超自
然的,认为人类和自然的万物一样,一切都受神灵支配。
2.自然则学医学模式:是指人类用自然原因解释疾病现象,并把哲学思想与医疗事件直接
联系起来。
3.机械论医学模式:解释了生命活动是机器运动,保护健康及时维护机器。忽视了人类机
体出有类似机器的一面外,还具有生物复杂性和社会复杂性,从而产生对人体观察的片面性和机械性。
(二)生物医学模式
1.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建立在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2.生物医学模式的贡献与局限:对保障人类健康和推动医学科学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把人从社会群体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强调活动在结构、功能和信息交换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片面强调生物因素对健康的作用。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人类疾病谱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逐步发展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占主要死因,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需求变得多样化多元化,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2.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不仅重视生物个体本身,更重视影响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
3.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对象中应有的地位,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
(四)健康观
1.消极的健康观:一种以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的健康观是单因单果的健康观,既是消极健康观。
2积极的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是包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既是积极的健康观。
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状态,但可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由于人的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代谢功能减退所致。
4.亚临床状态:是健康观的另一概念,也被称为“无症状疾病”。是健康与疾病连续统一体中处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是存在着病理性反应或生理性代偿的临床检验证据。
三、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一)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论
1.卫生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卫生事业发展可以有效改善人力资本的质量,卫生工作的适度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健康观问题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发展对卫生发展的影响
社会进步与发展可以为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条件,还可以为卫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技术支持与物质条件。
(二)高危性观点与社会参与性观点
高危性观点:疾病防治工作要有侧重,要把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高危人群。在此,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和高危环境。
四、社会卫生状况
(一)社会卫生状况及其评价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包括卫生政策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卫生保障指标、卫生资源指标、
卫生行为指标以及人群健康状况。
2.社会卫生状况的范畴
3.评价的意义: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和重点预防对象。
4.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程序
5.社会状况评价资料来源:生命统计资料、人口普查资料、卫生服务常规登记、疾病登记、
卫生相关部门资料等。
(二)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1.个体健康评价:包括控制自己情绪的程度、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度、关爱家人的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开展度、个人兴趣爱好的持续度以及释放情绪方式的多样度。
2.社会学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社会保障率和GNP
3.健康综合评价指标:
五、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1.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如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等,另一方面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营养状况与健康
营养不良等患病率持续下降,但还是较高;超胖和肥胖发展的速度较快。
3.社会阶级与健康
较低社会阶级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比社会阶级较高者差,且死亡率以及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较高。
4.社会发展与健康
人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引起心理变化在一定频度与强度的刺激下,最终会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二)社会文化与健康
1.文化的含义与类型
智能文化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规范文化是通过支配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影响人群健康,而思想文化主要是通过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来影响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