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成本

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希望自身经营活动的各项成本最小、利润最大,所以配送成本是连锁超市在选择配送模式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要素。一般认为物流配送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配送作业成本:主要是指某种物流配送模式下的配送作业导致的直接成本。包括库存成本、订单处理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加工成本、运输成本等。对于自营配送模式以外的其他配送模式来说,其配送作业成本可以看成是每配送单元的配送价格。而对于自营配送模式来说,其配送作业总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加工成本+分拣成本,那么其配送作业成本=配送作业总成本/配送单元数。其中,库存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管理人员工资;运输成本=运输设备折旧成本+运输人员工资;装卸搬运成本=装卸搬运设备折旧成本+运输人员工资;包装加工成本=包装加工设备折旧成本+包装加工人员工资;分拣成本=分拣设备折旧成本+分拣人员工资。

(2)投资成本:主要是指某种配送模式下连锁超市企业需要付出的投资成本。包括投资资金和投资的设备、设施等资源。对于自营配送模式来说,其投资成本就是用来建设配送中心的资金和用于购买各种设备的资金,投资成本=自建配送中心的资金+配送中心的各种运输、装卸、分拣、加工等设备成本。对于共同配送或者第四方物流配送来说,其投资成本是超市用于配送的各种设施设备成本。对于选择供应商直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配送来说,超市基本不存在投资成本。

(3)选择成本:主要是指为确保选择到最适合自身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等。对于自营配送模式和供应商直接配送来说,由于没有花费人力、物力去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以基本不存在选择成本。对于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配送以及第四方物流配送这几个配送模式来说,都涉及到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评判选择,也就构成了选择成本。

(4)服务成本:主要是指某种配送模式下为连锁超市门店服务的成本,主要指订单处理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本之间有的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比如说降低库存可以减少库存成本,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所以,在选择配送模式时,不能仅仅以某一项成本最小为目标,而要对配送的总成本加以论证。对于任何一个配送模式来说,它所对应的配送成本,都可以用配送成本=配送作业成本+投资成本+选择成本+服务成本这个公式计算出来,最后要达到计算出来的配送总成本最小的目标。

配送服务

现在的连锁超市改变了以前对企业高额利润过分追求的做法,加强了对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视。努力做到以适合的质量,适合的数量,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适合的价格,适合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在选择配送模式时,该配送模式所能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服务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配送的服务标准主要是通过配送活动的绩效来体现的,做为评价配送模式中配送服务标准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的准时性:主要指保证连锁超市的缺货率达到最低和配送时间最短的能力。

通常我们可以用准时配送率来表示服务的准时性,而准时配送率可以通过月内准时配送次数/配送总次数计算获得。

(2)服务的全面性:是指能提供多种物流配送服务,不仅仅包括仓储、包装、组配、运输等,还包括有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3)服务的安全性:是指配送过程中降低货物的损坏率,将货物安全送到分店的能力。通常我们可以用货损货差率来表示服务的安全性,而货损货差率可以通过月内货损货差次数/配送总次数计算获得。

(4)工具的利用率:主要指配送过程中配送工具的利用能力。通常我们可以用工具满载程度来表示,而工具满载率可以通过工具实际装载量/工具最大装载量计算获得。配送的成本和服务也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改善配送服务的同时可能会引起配送成本的增加,减少配送成本的同时配送服务会受到影响。所以,在选择配送模式时,要对配送的成本和服务进行综合评判。

商品特点

(1)商品运输时间。某些商品所要求的运输时间严格(比如保质期短的商品),不允许有中间环节存在,所要求的供应链尽可能的短,这时就可能考虑通过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这个指标可以通过运输时间的要求程度来加以评判

(2)商品特殊配送要求。对于超市里的玻璃、陶瓷等易碎或生鲜、冷冻商品,用普通的配送工具很难保证商品到达超市的质量,这些商品对配送有着特殊的需求,这不是每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所具备的,所以在选择配送模式时要更加注意。这个指标可以通过特殊配送需求的提供能力来加以评判。

其他因素

(1)地区经济。地区经济发展前景越看好,连锁企业规模也有望扩大,恰当的配送模式能够维持企业经营目标期限内利益的最优化,因此决策者会倾向能够支撑未来连锁企业发展目标的物流配送模式。

(2)政府政策。物流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尤其是自建配送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政府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发展初期)给予某种配送模式(比如自营配送)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制订相应的法规、贷款、税收上的优惠等,那么对于有基本条件的连锁超市来说,就会倾向于选择政府政策扶持的配送模式。所以这个指标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来加以评判。

(3)物流服务市场。目前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还不规范、完善,国内物流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于选择自营配送模式以外的其他模式连锁超市所能控制配送流程的范围较小。这个指标可以通过协调控制能力的大小来加以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