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的蛋白鉴定方法
差异蛋白分析方法
![差异蛋白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7960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f.png)
差异蛋白分析方法差异蛋白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样本中蛋白质表达差异的方法。
在生物研究中,差异蛋白质的分析对于理解生物学过程的变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差异蛋白质分析方法。
1. 二维凝胶电泳(2-DE):二维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通过等电聚焦将蛋白质在电泳液中按照等电点(pI)分离出不同pI的谱点,然后,使用SDS-PAGE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分离出不同大小的谱点。
最后,通过染色或质谱分析技术进行蛋白质的可视化和鉴定。
该方法可以同时分析数千种蛋白质,对于差异蛋白质的筛选具有高通量和分辨率高的优势。
2. 差异凝胶电泳(DIGE):差异凝胶电泳是二维凝胶电泳的改进方法。
该方法利用荧光染料(如CyDye)对两组样本中的蛋白质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将两组样本混合后共同进行电泳分离。
在同一个凝胶上,差异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可以通过荧光信号强度的比较来确定。
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凝胶电泳,DIGE方法的灵敏度更高,并且能够同时分析多个样本,适用于大规模样品分析。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方法。
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质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基于同位素标记的定量分析。
前者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利用质谱仪进行断裂和离子化后,通过质谱图谱与数据库对比鉴定其潜在蛋白质;而后者则通过同位素标记技术(如TMT、iTRAQ等)对两组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然后将标记样品混合后质谱分析,通过同位素峰的比较来定量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4.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分析方法。
它利用固相支持介质上的已知蛋白质或蛋白质片段(如抗体、寡核苷酸)构建芯片,然后将样品中的蛋白质与芯片上的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通过对芯片上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特点,可同时检测上千种蛋白质。
5.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也可应用于差异蛋白质的分析。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e204b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6.png)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之一是比色法。
比色法是利
用蛋白质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然后利用光度计测定
颜色的深浅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比色试剂有布拉德福试剂、洛维试剂等。
比色法简便、快速,对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非常适用。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是生物素标记法。
生
物素标记法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结合的特异性来测定蛋白质的
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蛋白质的测定非常准确,且对样品的处理
要求较高,适用于小样本的测定。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是免疫沉淀法。
免疫
沉淀法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沉
淀的方式将蛋白质分离出来,最后利用比色法或质谱法等手段来测
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蛋白质的测定非常准确,但操
作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的来说,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
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
行蛋白质的测定工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检测与鉴定
![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检测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a2d9c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f.png)
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检测与鉴定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程技术,可以在酵母菌表面显示外源蛋白质,为生物学研究、蛋白质工程和疫苗研发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检测和鉴定酵母表面展示的蛋白质是至关重要的。
一、检测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方法1.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可以用于鉴定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
首先,通过诱导酵母细胞表达目标蛋白,然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裂解和蛋白质提取。
接下来,使用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质,将其转移至膜上,并进行特定蛋白的探针探测。
最后,使用化学发光或染色技术可视化目标蛋白。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可用于检测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存在和定位。
首先,通过诱导酵母细胞表达目标蛋白,收集细胞并进行固定。
然后,在目标蛋白的抗体与荧光染料共同作用下,进行免疫反应,并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可直接显示目标蛋白的位置和表达情况。
3.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来确定酵母细胞是否表达目标蛋白。
首先,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蛋白,然后将其与细胞混合。
细胞悬液通过流动细胞仪时,激光将标记的细胞鉴定并计数。
流式细胞术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和分析,对大规模酵母表面展示蛋白库的鉴定尤为有用。
二、鉴定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方法1. ELISA法: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蛋白质检测和鉴定方法,也可以用于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的鉴定。
对于ELISA法,首先将目标蛋白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在固定条件下与样品接触,使目标蛋白与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然后,通过添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与标记底物进行酶促反应,生成可见信号,并通过光度计定量信号。
2. 表面磁珠法:表面磁珠法是将磁性珠微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磁感应作用使目标蛋白与抗体结合,并进行分离与纯化。
首先,将目标蛋白标记在磁珠表面,然后与酵母菌混合,使目标蛋白与酵母表面展示蛋白特异结合。
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
![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b7ed3183c4bb4cf7ecd119.png)
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1. 凯氏定氮法经典的标准方法,但现在已不多用。
2. 双缩脲法与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颜色反应。
3. 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多年来的蛋白标准测定方法,近年来得到改进,即下面的BCA法。
4. BCA法 4,4’-二羧-2,2’-二喹啉(bicinchoninic,BCA)与Cu+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
5. 紫外吸收法 280nm波长精确度不高,但操作简便,样品可回收。
6. 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结合法)灵敏度高,能检测一个微克的蛋白,重复性好。
7. 胶体金测定法灵敏度最高,可达纳克水平。
胶体金是一种带负电的疏水胶体,洋红色,遇蛋白变蓝。
8. 特殊蛋白特殊方法蛋白纯度鉴定的方法:通常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a. 电泳包括等电聚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毛细管电泳b. 沉降纯蛋白在离心场中以单一的速度移动。
c. HPLC 常用于多肽、蛋白纯度鉴定。
纯的样品在HPLC的洗脱谱上呈现出单一的对称峰。
d. 溶解度分析恒浓度法(原理:纯蛋白在一定溶剂系统中具有恒定的溶解度,而不依赖于存在于溶液中未溶解固体的数量,在严格条件下,以加入的固体蛋白对溶解的蛋白做图,将只呈现一个折点,折点以前斜率为1,折点之后斜率为0,不纯的蛋白往往呈现2个或更多的折点。
)e. N端分析纯的蛋白N端残基只能是一种氨基酸。
需要指出:采用任何单独一种方法鉴定所得结果只能作为蛋白均一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事实上只有很少几个蛋白能够全部满足上面的严格要求,往往是在一种鉴定中表现为均一的蛋白,在另一种鉴定中又表现出不均一性。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各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了解各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有四种古老的经典方法,即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 -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
临床常用蛋白检测方法
![临床常用蛋白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e1ef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c.png)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法等。
1、凯氏定氮法:准备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向1、2号烧瓶中加入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另外两个烧瓶作为对照,在每个烧瓶中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再加入浓硫酸,将4个烧瓶放到消化架上进行消化,之后进行蒸馏。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各烧瓶中收集的氨量,直至指示剂混合液由绿色变回淡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结算出蛋白质含量。
2、双缩脲法: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双缩脲试剂呈蓝色,是一种碱性含铜测试溶液,它由几滴1%硫酸铜,1%氢氧化钾和酒石酸钾钠制成。
3、考马斯亮蓝法:基本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可以与考马斯亮蓝G-250定量结合。
4kda以下小分子蛋白检测方法
![4kda以下小分子蛋白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5b76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1.png)
4kda以下小分子蛋白检测方法
对于检测4kDa以下小分子蛋白的方法,有几种常用的技术可供选择。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是一种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应用电场使蛋白质在凝胶中迁移,最终根据迁移距离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基于质谱的方法:质谱技术,如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ESI-MS(电喷雾质谱),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小分子蛋白。
这些方法使用质谱分析蛋白质样品,通过测量蛋白质的质荷比,从而确定其分子量。
3.半制备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质谱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小分子蛋白。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样品加载到HPLC柱中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分析进行鉴定。
4.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这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转移到膜上并与特定抗体结合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虽然Western blotting主要应用于大分子蛋白的检测,但也可以用于小分子蛋白的研究。
血清中蛋白提取方法
![血清中蛋白提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b3fdd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1.png)
血清中蛋白提取方法血清是人体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因此提取血清中的蛋白质对于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中蛋白提取方法。
一、盐析法盐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离子强度对蛋白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首先将血清样品加入含有不同浓度盐溶液的离心管中,然后离心沉淀蛋白质。
通过调节盐浓度,可以选择性地提取特定类型的蛋白质。
二、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首先将血清样品加入具有特定孔径大小的凝胶柱中,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无法通过凝胶孔隙而被滞留,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则可以通过凝胶柱流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蛋白质分离提取。
三、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电泳过程中,将血清样品置于凝胶中,通过施加电场使蛋白质在凝胶中移动。
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可以将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电泳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和分析领域。
四、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亲和层析过程中,将具有特定配体的固相材料填充在柱子中,然后将血清样品溶液通过柱子。
与配体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将与配体结合,并通过洗脱步骤将蛋白质从柱子中洗脱出来。
亲和层析法可以高效地提取特定类型的蛋白质。
五、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质量和电荷差异进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在质谱法中,首先将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提取和纯化,然后通过质谱仪对蛋白质进行分析。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点,可以对蛋白质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血清中蛋白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电泳法、亲和层析法和质谱法等。
根据需要和实验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和分离血清中的蛋白质。
这些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731e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9.png)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是对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研究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揭示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功能变化以及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
目前,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质谱定量法和定量免疫学方法。
质谱定量法是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基于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原理,使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常用的质谱定量方法包括多重反应监测(MRM)、定量蛋白质鉴定(iTRAQ)和标记蛋白质鉴定(TMT)等。
多重反应监测(MRM)是一种常用的质谱定量分析方法。
它利用质谱仪中的三重四极杆(triple quadrupole)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待测蛋白质的肽段序列,然后合成同位素标记的肽段标准品作为内标。
接下来,使用质谱仪对待测蛋白质和内标进行质谱分析,测量待测蛋白质和内标的特定肽段的质荷比和峰面积。
最后,通过内标的峰面积和待测蛋白质的峰面积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待测蛋白质的表达量。
定量蛋白质鉴定(iTRAQ)是一种基于同位素标记的质谱定量方法。
在iTRAQ 实验中,待测组织或细胞培养基中的蛋白质经过胰蛋白酶消化后,将消化产物用不同的同位素标记。
这些标记反应产物有不同的质量,通过质谱分析可以得到有关各组分的数量比。
通过比较标记反应产物的相对丰度,可以定量分析待测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标记蛋白质鉴定(TMT)是一种与iTRAQ类似的同位素标记质谱定量方法。
TMT 实验中,多个待测样品用不同的同位素标记,然后将这些样品混合在一起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分析。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和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
定量免疫学方法也是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比于质谱定量法,定量免疫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等优点。
常用的定量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西方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等。
确定未知蛋白的方法
![确定未知蛋白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9b1e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4.png)
确定未知蛋白的方法
要确定一个未知蛋白,科学家们通常会采用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来鉴定其结构和
功能。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基因测序:通过测定蛋白质编码基因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其可能的氨基
酸序列。
这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2.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将未知蛋白质的基因转化到合适的宿主表达系统中,然
后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这样可以进一步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和研究。
3. 质谱分析:质谱技术可以用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和修饰情况。
通过与已知蛋白质的数据库比对,可以推断未知蛋白的可能身份。
4. 核磁共振(NMR):NMR技术可以提供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信息。
通过分析
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其结构和构象。
5. X射线晶体学:将纯化的蛋白质样品结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得到衍射图像。
通过解析衍射图像,科学家们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精确三维结构。
6. 功能鉴定:通过一系列生化实验和功能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生
物学功能和相互作用伙伴。
这可以通过酶活测定、结合实验、细胞功能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总体而言,确定未知蛋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进
行综合分析。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47d3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a.png)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
1. SDS-PAGE电泳:通过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特性来分离和鉴定蛋白质。
2. 质谱分析:通过质谱仪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包括MALDI-TOF 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方法。
3.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通过特异抗体结合目标蛋白质进行检测和鉴定。
4. 蛋白质结晶学:通过蛋白质的结晶性质来鉴定其结构和序列信息。
5. 蛋白质亲和纯化:通过特异性结合蛋白质的亲和柱或亲和标记来鉴定蛋白质。
6. 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测定特定蛋白质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确定蛋白质的特性、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的使用技巧
![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的使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2af00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2.png)
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的使用技巧摘要:蛋白质是生命体内的重要分子,其功能鉴定对于理解生命的过程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的使用技巧,包括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表面等离子共振等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和最新发展。
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起着重要功能的分子,包括结构支持、调节代谢、传递信号等。
因此,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生命的过程和研究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揭示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的使用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最新发展。
一、免疫共沉淀法免疫共沉淀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它基于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蛋白质复杂的相互作用。
使用该方法,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
然后,将抗体与要研究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共沉淀,形成蛋白质复合物。
接下来,通过洗涤和离心等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最后用蛋白质分析方法如Western blot或质谱分析检测复合物中的蛋白质成分。
免疫共沉淀方法有其局限性,例如对抗体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免疫共沉淀条件的优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建议使用多个抗体进行验证,并对实验条件进行逐步优化。
二、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功能鉴定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蛋白质分子在质谱仪中的质量-电荷比(m/z)来鉴定和定量蛋白质。
质谱分析包括质谱图谱分析和质量定量分析两个主要步骤。
在质谱图谱分析中,首先需要将蛋白质分离和纯化,并将其加入质谱仪中进行峰图分析。
通过与已知数据库中的蛋白质比对,可以快速鉴定样品中的蛋白质。
在质谱定量分析中,可以选择稳定同位素标记,通过比较同位素峰的丰度来定量蛋白质。
质谱分析技术在蛋白质功能鉴定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势,但需要较高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此外,样品准备的质量和质谱数据的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细胞表面膜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细胞表面膜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e648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9.png)
细胞表面膜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细胞表面膜蛋白是指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它们在细胞功能、信号转导、免疫识别、细胞外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鉴定细胞表面膜蛋白并研究它们的功能非常重要。
一、细胞表面膜蛋白的鉴定方法目前,鉴定细胞表面膜蛋白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迹、免疫组化、ELISA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仪是一种可以同时鉴定多种细胞表面膜蛋白的方法。
它通过将细胞和带有荧光标记抗体的荧光素珠混合,并用激光束照射。
荧光素珠与细胞表面膜蛋白结合后,产生荧光信号。
利用流式细胞仪的激光束可以同时测量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从而可以鉴定不同的细胞表面膜蛋白。
二、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功能研究细胞表面膜蛋白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例如,它们可以作为受体与其他化合物结合,进行信号传递。
它们还可以在细胞外界和其他细胞发生作用,影响细胞的运动和迁移。
在免疫系统中,细胞表面膜蛋白可以识别并响应外来抗原,从而触发免疫反应。
此外,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细胞表面膜蛋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功能,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研究。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细胞表面膜蛋白进行过表达或敲除,以研究它们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另外,可以利用荧光显微镜等技术观察细胞表面膜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和作用。
此外,人工合成多肽及假体材料可以用于模拟和研究细胞表面膜蛋白的生理作用。
三、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细胞表面膜蛋白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处理海量的细胞表面膜蛋白鉴定数据和研究结果,将会为细胞表面膜蛋白的研究提供更加高效的手段。
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细胞表面膜蛋白在不同细胞环境中的差异性。
这对于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合成、稳定、调节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表面膜蛋白在细胞和人类生物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正确的鉴定方法和深入的功能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机制,为疾病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鉴定膜蛋白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鉴定膜蛋白的实验方法及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ee6d9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9.png)
鉴定膜蛋白的实验方法及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膜蛋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细胞内外沟通信息,调节物质的运输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功能。
鉴定膜蛋白的方法和步骤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鉴定膜蛋白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和膜蛋白提取:需要将感兴趣的细胞株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细胞破碎并获得含有膜蛋白的细胞膜。
2. SDS-PAGE分析:将膜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将蛋白分离出来。
3. 免疫印迹分析:将膜蛋白从SDS-PAGE凝胶上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然后用特异性的抗体探测膜蛋白。
4. Western blot分析:用二抗结合辅助探测靶蛋白。
5. 膜蛋白鉴定:根据Western blot结果,确定膜蛋白的存在与否,并分析其表达水平。
实验步骤:1. 提取膜蛋白:将细胞经过适当处理(如超声波破碎、离心等)后,得到含有膜蛋白的细胞膜,采用适当的方法(如亚硝酸铝沉淀法)沉淀膜蛋白。
2. 蛋白定量:用BCA或Bradford方法测定蛋白浓度。
3. SDS-PAGE电泳:将膜蛋白样品加入含有SDS的样品缓冲液中,加热变性,然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
4. Western blot:将凝胶电泳后的蛋白转移到PVDF或nitrocellulose膜上,用特异性抗体探测膜蛋白的存在。
5. 二抗结合:将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二抗与酶标记共同作用于蛋白,然后用化学发光或显色底物观察膜蛋白。
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及步骤,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定膜蛋白的存在与表达水平,为深入研究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膜蛋白是生物体中存在的一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中,起着传递信号、运输物质等重要作用。
鉴定膜蛋白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对于研究膜蛋白的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鉴定膜蛋白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
![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6e53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1.png)
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常用的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构成。
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是指多肽链的一端,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的方法对于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
一、N-末端测定法N-末端测定法是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对蛋白质分子中氨基末端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Edman降解法,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中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
Edman降解法是通过将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末端与试剂进行反应,使其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或质谱等技术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从而测定出氨基酸的序列。
二、蛋白质N-末端标记法蛋白质N-末端标记法是一种利用化学手段在蛋白质多肽链的N-末端引入特定的标记物的方法。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和生物素等。
通过将标记物与蛋白质多肽链的N-末端进行反应,可以实现对蛋白质N-末端的标记。
然后,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放射性计数仪或亲和层析等技术手段对标记后的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定量。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的方法。
质谱法通过对蛋白质多肽链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蛋白质的质量和结构信息。
其中,质谱法中的电喷雾质谱(ESI-MS)和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常用的方法。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对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末端进行准确测定。
四、肽酶消化法肽酶消化法是一种将蛋白质多肽链切割成小片段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肽酶对蛋白质进行酶解,可以得到具有特定氨基末端的小片段。
常用的肽酶包括胰蛋白酶、精氨酸内切酶和酪氨酸酶等。
通过分析肽酶消化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可以确定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末端。
鉴定蛋白质多肽链氨基末端的方法有多种。
其中,N-末端测定法、蛋白质N-末端标记法、质谱法和肽酶消化法是常用的方法。
几种常用的蛋白鉴定方法
![几种常用的蛋白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8f5312cc7931b765ce15fc.png)
几种常用的蛋白鉴定方法传统的蛋白鉴定方法,如免疫印迹法、内肽的化学测序、已知或未知蛋白的comigration 分析,或者在一个有机体中有意义的基因的过表达通常耗时、耗力,不适合高流通量的筛选。
目前,所选用的技术包括对于蛋白鉴定的图象分析、微量测序、进一步对肽片段进行鉴定的氨基酸组分分析和与质谱相关的技术。
1 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满天星”式的2-DE图谱分析不能依靠本能的直觉,每一个图象上斑点的上调、下调及出现、消失,都可能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产生,必须依靠计算机为基础的数据处理,进行定量分析。
在一系列高质量的2-DE凝胶产生(低背景染色,高度的重复性)的前提下,图象分析包括斑点检测、背景消减、斑点配比和数据库构建。
首先,采集图象通常所用的系统是电荷耦合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照相机;激光密度仪(laser densitometers)和Phospho或Fluoro imagers,对图象进行数字化。
并成为以象素(pixels)为基础的空间和网格。
其次,在图象灰度水平上过滤和变形,进行图象加工,以进行斑点检测。
利用Laplacian,Gaussian,DOG(difference of Gaussians) opreator使有意义的区域与背景分离,精确限定斑点的强度、面积、周长和方向。
图象分析检测的斑点须与肉眼观测的斑点一致。
在这一原则下,多数系统以控制斑点的重心或最高峰来分析,边缘检测的软件可精确描述斑点外观,并进行边缘检测和邻近分析,以增加精确度。
通过阈值分析、边缘检测、销蚀和扩大斑点检测的基本工具还可恢复共迁移的斑点边界。
以PC机为基础的软件Phoretix-2D正挑战古老的Unix为基础的2-D分析软件包。
第三,一旦2-DE图象上的斑点被检测,许多图象需要分析比较、增加、消减或均值化。
由于在2-DE中出现100%的重复性是很困难的,由此凝胶间的蛋白质的配比对于图象分析系统是一个挑战。
简述依据分子大小分离及鉴定蛋白质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依据分子大小分离及鉴定蛋白质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0c638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f.png)
简述依据分子大小分离及鉴定蛋白质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其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子大小分离及鉴定蛋白质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其原理1. 背景介绍。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d570e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a.png)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水孔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膜蛋白,它在细胞膜中扮演着重要的通道和调节功能,对于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和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对于细胞膜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
一、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再通过检测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的信号来鉴定目标蛋白。
对于水孔蛋白的鉴定,可以使用特异性的抗水孔蛋白抗体,将其与细胞膜中的水孔蛋白结合,再利用荧光素等化学荧光物质检测抗体与水孔蛋白结合的信号。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它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的质量和氨基酸序列来鉴定蛋白质。
对于水孔蛋白的鉴定,可以通过质谱分析法分析水孔蛋白的质量和氨基酸序列,进而确定水孔蛋白的存在和特征。
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是一种利用蛋白质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来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对于水孔蛋白的鉴定,可以将特异性的荧光探针与水孔蛋白结合,通过检测探针与水孔蛋白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信号来鉴定水孔蛋白。
四、电生理学方法电生理学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细胞膜电位来研究细胞膜通道的方法。
对于水孔蛋白的鉴定,可以利用电生理学方法测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通过检测电位变化与水孔蛋白的结合关系来鉴定水孔蛋白。
综上所述,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有多种,包括免疫印迹法、质谱分析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和电生理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水孔蛋白的鉴定。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水孔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鉴定方法
![蛋白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2dc87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a.png)
蛋白质鉴定方法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蛋白质鉴定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说蛋白质多重要啊,就好像咱生活里不能少了柴米油盐一样。
那怎么才能知道这玩意儿是不是蛋白质呢?嘿,办法还不少嘞!先来说说最常见的一种,双缩脲试剂法。
这就好比是一个专门找蛋白质的小侦探。
把试剂加进去,如果有颜色变化,那大概率就是蛋白质啦!你看,这多神奇,就像变魔术似的,一下子就能把蛋白质给揪出来。
还有一种叫考马斯亮蓝法,这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火眼金睛”,能准确地识别出蛋白质来。
它的灵敏度可高啦,一点点蛋白质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咱再想想啊,就好像在一个大堆子里找宝贝,得有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才行。
这些鉴定方法不就是我们找蛋白质这个“宝贝”的工具嘛!那如果没有这些方法,我们岂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怎么能找到蛋白质呢?比如说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要确定某个样品里有没有蛋白质,那可不得靠这些方法嘛。
要是没有它们,那我们不就抓瞎啦?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没有地图或者导航,你能找得到吗?而且啊,这些方法还各有各的特点呢!有的简单方便,就像随手就能用的小工具;有的则特别精确,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蛋白质鉴定方法,我们对蛋白质的了解能有这么多吗?我们能知道哪些食物里蛋白质含量高,哪些生物体内有特殊的蛋白质吗?那肯定不能啊!所以说,这些方法可太重要啦!咱再打个比方,蛋白质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士兵,而这些鉴定方法就是我们识别这些士兵的标志。
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把它们准确地找出来,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呢,蛋白质鉴定方法是我们探索蛋白质世界的重要手段,没有它们可不行!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方法,去发现更多关于蛋白质的奥秘,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下你知道这些方法有多重要了吧!。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3dd5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f.png)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
水孔蛋白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磷脂酰肌醇激活的单通道电流记录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量水孔蛋白通道电流的性质来鉴定水孔蛋白。
一般使
用膜片钳技术,在含有水孔蛋白的膜片中记录单个通道电流的时间和电流
强度。
通过分析电流的大小、时间、分布和通透性等特征可以确定水孔蛋
白的存在和性质。
2.生物化学分离和纯化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含有水孔蛋白的生物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进行
蛋白质分析和结构鉴定。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高速离心、柱层析、电泳等。
纯化后的水孔蛋白可以通过质谱或X射线晶体学等结构分析方法进行鉴定。
3.基因克隆和表达方法。
该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水孔蛋白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然后
在宿主细胞中表达重组水孔蛋白。
重组蛋白可以通过蛋白质分析和结构鉴
定等方法进行鉴定和研究。
4.药理学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测试某些药物对水孔蛋白的作用来鉴定水孔蛋白。
例如,一些特定的离子或药物可以通过水孔蛋白通道,而其他的离子或药物则不
能通过。
通过测试这些特定离子或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通过情况,可以鉴
定水孔蛋白的存在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的蛋白鉴定方法传统的蛋白鉴定方法,如免疫印迹法、内肽的化学测序、已知或未知蛋白的comigration 分析,或者在一个有机体中有意义的基因的过表达通常耗时、耗力,不适合高流通量的筛选。
目前,所选用的技术包括对于蛋白鉴定的图象分析、微量测序、进一步对肽片段进行鉴定的氨基酸组分分析和与质谱相关的技术。
1 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满天星”式的2-DE图谱分析不能依靠本能的直觉,每一个图象上斑点的上调、下调及出现、消失,都可能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产生,必须依靠计算机为基础的数据处理,进行定量分析。
在一系列高质量的2-DE凝胶产生(低背景染色,高度的重复性)的前提下,图象分析包括斑点检测、背景消减、斑点配比和数据库构建。
首先,采集图象通常所用的系统是电荷耦合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照相机;激光密度仪(laser densitometers)和Phospho或Fluoro imagers,对图象进行数字化。
并成为以象素(pixels)为基础的空间和网格。
其次,在图象灰度水平上过滤和变形,进行图象加工,以进行斑点检测。
利用Laplacian,Gaussian,DOG(difference of Gaussians) opreator使有意义的区域与背景分离,精确限定斑点的强度、面积、周长和方向。
图象分析检测的斑点须与肉眼观测的斑点一致。
在这一原则下,多数系统以控制斑点的重心或最高峰来分析,边缘检测的软件可精确描述斑点外观,并进行边缘检测和邻近分析,以增加精确度。
通过阈值分析、边缘检测、销蚀和扩大斑点检测的基本工具还可恢复共迁移的斑点边界。
以PC机为基础的软件Phoretix-2D正挑战古老的Unix为基础的2-D分析软件包。
第三,一旦2-DE图象上的斑点被检测,许多图象需要分析比较、增加、消减或均值化。
由于在2-DE中出现100%的重复性是很困难的,由此凝胶间的蛋白质的配比对于图象分析系统是一个挑战。
IPG技术的出现已使斑点配比变得容易。
因此,较大程度的相似性可通过斑点配比向量算法在长度和平行度观测。
用来配比的著名软件系统包括Quest,Lips,Hermes,Gemini等,计算机方法如相似性、聚类分析、等级分类和主要因素分析已被采用,而神经网络、子波变换和实用分析在未来可被采用。
配比通常由一个人操作,其手工设定大约50个突出的斑点作为“路标”,进行交叉配比。
之后,扩展至整个胶。
例如:精确的PI和MW(分子量)的估计通过参考图上20个或更多的已知蛋白所组成的标准曲线来计算未知蛋白的PI和MW。
在凝胶图象分析系统依据已知蛋白质的pI值产生PI网络,使得凝胶上其它蛋白的PI按此分配。
所估计的精确度大大依赖于所建网格的结构及标本的类型。
已知的未被修饰的大蛋白应该作为标志,变性的修饰的蛋白的PI估计约在±0。
25个单位。
同理,已知蛋白的理论分子量可以从数据库中计算,利用产生的表观分子量的网格来估计蛋白的分子量。
未被修饰的小蛋白的错误率大约30%,而翻译后蛋白的出入更大。
故需联合其他的技术完成鉴定。
2 微量测序(microsequencing)蛋白质的微量测序已成为蛋白质分析和鉴定的基石,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
尽管氨基酸组分分析和肽质指纹谱(PMF)可鉴定由2-DE分离的蛋白,但最普通的N-末端Edman降解仍然是进行鉴定的主要技术。
目前已实现蛋白质微量测序的自动化。
首先使经凝胶分离的蛋白质直接印迹在PVDF膜或玻璃纤维膜上,染色、切割,然后直接置于测序仪中,可用于subpicomole水平的蛋白质的鉴定。
但有几点需注意:Edman降解很缓慢,序列以每40 min 1个氨基酸的速率产生;与质谱相比,Edman降解消耗大;试剂昂贵,每个氨基酸花费3~4$。
这都说明泛化的Edman降解蛋白质不适合分析成百上千的蛋白质。
然而,如果在一个凝胶上仅有几个有意义的蛋白质,或者如果其他技术无法测定而克隆其基因是必需的,则需要进行泛化的Edman降解测序。
近来,应用自动化的Edman降解可产生短的N-末端序列标签,这是将质谱的序列标签概念用于Edman降解,业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蛋白质鉴定。
当对Edman的硬件进行简单改进,以迅速产生N-末端序列标签达10~20个/d,序列检签将适于在较小的蛋白质组中进行鉴定。
若联合其他的蛋白质属性,如氨基酸组分分析、肽质质量、表现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可以更加可信地鉴定蛋白质。
选择BLAST程序,可与数据库相配比。
目前,采用一种Tagldent 的检索程序,还可以进行种间比较鉴定,又提高了其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作用。
3 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相关的技术质谱已成为连接蛋白质与基因的重要技术,开启了大规模自动化的蛋白质鉴定之门。
用来分析蛋白质或多肽的质谱有两个主要的部分,1)样品入机的离子源,2)测量被介入离子的分子量的装置。
首先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为一脉冲式的离子化技术。
它从固相标本中产生离子,并在飞行管中测其分子量。
其次是电喷雾质谱(ESI-MS),是一连续离子化的方法,从液相中产生离子,联合四极质谱或在飞行时间检测器中测其分子量。
近年来,质谱的装置和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
在MALDI-TOF中,最重要的进步是离子反射器(ion reflectron)和延迟提取(delayed ion extraction),可达相当精确的分子量。
在ESI-MS中,纳米级电雾源(nano-electrospray source)的出现使得微升级的样品在30~40 min内分析成为可能。
将反相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tandem MS)联用,可在数十个picomole的水平检测;若利用毛细管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则可在低picomole到高femtomole水平检测;当利用毛细管电泳与串联质谱连用时,可在小于femtomole的水平检测。
甚至可在attomole水平进行。
目前多为酶解、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及计算机算法的联合应用鉴定蛋白质。
下面以肽质指纹术和肽片段的测序来说明怎样通过质谱来鉴定蛋白质。
(1)肽质指纹术(peptide mass fingerprint, PMF)由Henzel等人于1993年提出。
用酶(最常用的是胰酶)对由2-DE分离的蛋白在胶上或在膜上于精氨酸或赖氨酸的C-末端处进行断裂,断裂所产生的精确的分子量通过质谱来测量(MALDI-TOF-MS,或为ESI-MS),这一技术能够完成的肽质量可精确到0。
1个分子量单位。
所有的肽质量最后与数据库中理论肽质量相配比(理论肽是由实验所用的酶来“断裂”蛋白所产生的)。
配比的结果是按照数据库中肽片段与未知蛋白共有的肽片段数目作一排行榜,“冠军”肽片段可能代表一个未知蛋白。
若冠亚军之间的肽片段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个蛋白可与实验所示的肽片段覆盖良好,则说明正确鉴定的可能性较大。
(2)肽片段(peptide fragment)的部分测序肽质指纹术对其自身而言,不能揭示所衍生的肽片段或蛋白质。
为进一步鉴定蛋白质,出现了一系列的质谱方法用来描述肽片段。
用酶或化学方法从N-或C-末端按顺序除去氨基酸,形成梯形肽片段(ladder peptide)。
首先以一种可控制的化学模式从N-末端降解,可产生大小不同的一系列的梯形肽片段,所得一定数目的肽质量由MALDI-TOF-MS测量。
另一种方法涉及羧基肽酶的应用,从C-末端除去不同数目的氨基酸形成肽片段。
化学法和酶法可产生相对较长的序列,其分子量精确至以区别赖氨酸(128。
09)和谷氨酰胺(128。
06)。
或者,在质谱仪内应用源后衰变(post-source decay,PSD)和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CID),目的是产生包含有仅异于一个氨基酸残基质量的一系列肽峰的质谱。
因此,允许推断肽片段序列。
肽片段PSD的分析在MALDI反应器上能产生部分序列信息。
首先进行肽质指纹鉴定。
之后,一个有意义的肽片段在质谱仪被选作“母离子”,在飞行至离子反应器的过程中降解为“子离子”。
在反应器中,用逐渐降低的电压可测量至检测器的不同大小的片段。
但经常产生不完全的片段。
现在用肽片段来测序的方法始于70年代末的CID,可以一个三联四极质谱ESI-MS或MALDI-TOF-MS联合碰撞器内来完成。
在ESI-MS中,由电雾源产生的肽离子在质谱仪的第一个四极质谱中测量,有意义的肽片段被送至第二个四极质谱中,惰性气体轰击使其成为碎片,所得产物在第三个四极质谱中测量。
与MALDI-PSD相比,CID稳定、强健、普遍,肽离子片段基本沿着酰胺键的主架被轰击产生梯形序列。
连续的片段间差异决定此序列在那一点的氨基酸的质量。
由此,序列可被推测。
由CID图谱还可获得的几个序列的残基,叫做“肽序列标签”。
这样,联合肽片段母离子的分子量和肽片段距N- C端的距离将足以鉴定一个蛋白质。
4 氨基酸组分分析1977年首次作为鉴定蛋白质的一种工具,是一种独特的“脚印”技术。
利用蛋白质异质性的氨基酸组分特征,成为一种独立于序列的属性,不同于肽质量或序列标签。
Latter首次表明氨基酸组分的数据能用于从2-DE凝胶上鉴定蛋白质。
通过放射标记的氨基酸来测定蛋白质的组分,或者将蛋白质印迹到PVDF膜上,在155℃进行酸性水解1 h,通过这一简单步骤的氨基酸的提取,每一样品的氨基酸在40min内自动衍生并由色谱分离,常规分析为100个蛋白质/周。
依据代表两组分间数目差异的分数,对数据库中的蛋白质进行排榜,“冠军”蛋白质具有与未知蛋白质最相近的组分,考虑冠亚军蛋白质分数之间的差异,仅处于冠军的蛋白质的可信度大。
Internet上存在多个程序可用于氨基酸组分分析,如AACompIdent,ASA,FINDER,AAC-PI,PROP-SEARCH等,其中,在PROP-SEARCH中,组分、序列和氨基酸的位置被用来检索同源蛋白质。
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由于不足的酸性水解或者部分降解会产生氨基酸的变异。
故应联合其他的蛋白质属性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