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各章知识点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狭义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学习化社会。

•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仲舒。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

•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感三部分构成。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主张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中,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爱弥尔》。

•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洛克。

•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这一思想的是康德。

•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在西方教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杜威。

•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杜威。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判断题)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民主化是对等级化、权利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多地扩大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二是要力争实现优质教育机会均等,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判断题)

•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而不是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普及高级中等教育;信息革命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2)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判断)

•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过渡性。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把可能劳动力转为现实劳动力

培养人的劳动能力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及其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偿付的源泉。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