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

从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来看,学生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怎样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懈努力,这都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思考、探索的问题。

本人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学习,发现“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的学生和学生多极化的班级有很大帮助。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办法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异质同组就是每个组要有好、中、差各个档次,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均衡。

我的具体做法是: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分编代号,如1号为学优生,2、3号中等生,4号为学困生。

让学生按4-6人一组,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

从而达到小组中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

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调控,遵循以下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性格互补原则、强弱互带原则、自由组合原则。

如果班里有倾向明显的“集团”的话,教师一定注意将他们拆开到不同的组。

三、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瑞福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勿庸置疑,教育创新也包含着班级管理的创新。

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中强调如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因此,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在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就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1、教育理论基础一一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髙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执础——群依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疳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冇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一一社会竞争与合作。

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小组建设有其独特的探索过程和技巧。

在小组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以形成协调和谐的团队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对于小组合作的态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分组的过程中,我注重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和协作性,避免选择过于相似或过于冲突的个体。

在小组建设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在分组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小组成员,并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决策中。

我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团队管理权,如组长的产生和分配任务。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小组建设中,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协作和沟通。

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会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培训活动,如团队建设训练、沟通技巧训练等,帮助学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会定期与小组成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在小组建设中,需要给予学生合适的反馈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现。

我会根据小组的表现和成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如班级积分、表彰和奖品等。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荣誉感。

在小组建设中,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提高小组合作效果和管理效能。

我会定期与小组成员进行反馈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建设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我也会与其他班级管理者进行交流和分享,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自主权和参与权,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给予合适的反馈和奖励,以及持续总结和改进,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类型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类型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类型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则是一种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究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方式、优点和挑战,并结合案例分析,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小组合作提供一些实用的经验和建议。

一、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方式在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这种模式的实施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教师需要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和构成。

通常来说,小组成员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6人,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不至于出现“有人踢皮球、有人打酱油”的现象。

教师需要为小组设置清晰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可以是学习任务,如完成一项课外阅读、进行一个课题研究等;也可以是班级管理任务,如协助老师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建议、组织班级活动等。

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参与度。

接着,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既可以担任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意见;也可以担任观察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并解决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无论哪种角色,教师都需要保持与小组成员的沟通,随时了解小组活动的进展和学生的困惑。

教师需要对小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学生表现、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和小组整体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为今后的小组活动提供参考。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有着许多优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共同商讨、协商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在小组中还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与反思

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与反思

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与反思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制度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现进行反思与总结。

小组合作制度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参与学习和表现的机会,也使学生们感受到了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并为集体做贡献。

这些都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打下了基础,能促进师生互动,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成为常态化。

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管理的机制,营造合作的氛围,以便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按其学习能力和水平编成固定的小组,每个小组由4— 6名学生组成。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且通过多人协作、交流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加深了相互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2、班级设置明确的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情况,我将学生划分为7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自己所在的小组,小组成员既有强有弱,又有男女生搭配,还有的组成员都比较均衡,但小组内部成员必须要有统一的组织纪律观念。

每周一评出本组的小组之星,作为期末考核加分的依据,每周五总结各小组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找出成绩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

3、重视师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

基于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基于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基于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实践探索【概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应树立全体学生发展的意识。

本文阐述班主任将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做法,旨在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和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实践过程;效果反思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班主任,更是力求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和途径。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面对基础普遍薄弱、行为习惯养成不够、自信心严重缺乏又呈现多极化的新一届学生,我们尝试将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开始了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实践过程(一)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理构建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

刚接新班,不宜马上开展实行。

等一个月左右,老师同学都相互熟悉的基础上开始。

首先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性别、兴趣、特长等方面将学生分成综合实力基本均衡的小组。

多年实践发现,合作学习小组由4人组成最为有效,但是小组合作管理是6人小组最为合适,尽量不要出现单数,单数时班主任老师可以加入单数组凑数,效果要比单数好。

并且为了初建的小组能及时高效地开展合作管理工作,分组时要考虑组内成员要相互接纳。

实践发现,在班主任调控下的自由组合能解决这一问题。

确定6人组后,根据组数由全体学生推选出组长人选,然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几位组长“招兵买马”,但要男女比例均衡的原则;也可以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先把全班分成几个层次,每组都要包含每层的学生。

这样分的组,以后出现的问题比较少一些。

分组后为了小组尽快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可以自定组名和口号等,并让每组成员明白小组目标和个人职责。

教师要特别帮助组长树立威信,同时要指导其工作方式和方法,尤其在初一时,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小组合作管理的成败取决于组长的能力和人格。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 有利于实现人本管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富有完善人格,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以被教育者的完善和发展为根本,即必须以学生为根本。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有利于班主任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实现人本管理。班级小组管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主体的个性发展,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会更高涨,群体合作意识会增强,并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得在《中国教育报》上看过这样一句话:"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给我,我会忘掉;演示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在学习中,要演示给每一个学生看,他才能记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他才能理解。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如能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到演示,都参与学习和管理,我想这就实现了教育公平。而采用"老师是管理者,全部学生都是被管理者"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教育公平的,实施"班级小组管理"则提供这种可能。在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地看演示,都能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过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挖掘和培养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因而说,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B、每周轮一个小组的成员做值日班长。组长安排好时间和顺序。做值日班长的那个同学要早点到校开门,然后带领大家早读,并检查每个同学的仪表规范,督促值日生抓紧时间搞好卫生工作。放学后,值日班长填写好当天的班级日志,关好门窗,最后离开。在这个过程中,组长有责任协助本组成员做好值日班长的工作,遇到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帮助。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小组长负责,通过小组长的领导和协作,达到对班级的管理和教育目的。

下面是本人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一些初步探讨。

一、小组管理模式的优点1、发扬学生主体性。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育中,可以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协作和领导能力。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可以通过小组长的带领和指导,提高学生协作和领导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团队合作者。

3、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由于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对于班级管理和教育有着很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分配,更好地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4、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小组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更多,班主任可以通过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1、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作用从单纯地管理转变成了指导、帮助和协助的角色,需要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作用。

2、小组的组建。

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每个小组的人数也需要适当控制,在保证管理效率的情况下,避免学生团体中的个人难以发挥作用。

3、小组成员的分配。

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

小组长的选拔应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标准,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同时也要为小组长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三、小组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和协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互相学习、磨合关系,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班级管理和教育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小组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教学中,班级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我在班级小组合作中的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一、实践我所采取的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为“分工合作,共同管理”。

首先,我会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例如,有的小组负责班级的卫生,有的小组负责班级的安全,有的小组负责班级的文化活动等。

在小组分工之后,我会指派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小组长需要与组员协商,确定任务的完成时间和方法,并及时向我汇报小组的工作进展和问题。

同时,我也会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小组解决问题。

二、反思在实践中,我发现班级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学会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持。

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小组的组建和任务分配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动力不足。

其次,小组长的选举和管理也需要注意,选出负责任、有效沟通和善于协作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最后,小组合作需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班级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周密的实施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I 教 育 与 管 理
杨蔚 苒 ( 石 家庄 市第 五 十三 中学 , 河北 石家庄
众 所 周 知 .教 育 的 目的 是 使 受 教 育者 的 人 格 不 断 完 善 . 身 心 健 康 成 长 从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 社 会 需 求来 看 , 学 生 自信 心 和 成 功心态尤为重要 。 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合作精神 , 怎 样 使 学 生 对 自己 的 未 来 充 满 信 心 . 敢于面对 现实而不 懈努力 . 这 都 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思考 、 探 索 的 问 题 。 本 人 根 据 多 年 班 主任 工 作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学习 . 发现 “ 小组合作 ” 班 级 管 理 模 式 是 有 效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 , 基础差 、 行 为 习惯 养成 不 够 的 学 生 和 学 生 多 极 化 的 班级 有很 大 帮 助 。 小 组 合 作 管 理 模 式 实施 的 原 则 在班级管理中 . 对学生进行 ” 同质 分 层 , 异质分组 ” . 在组 内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 相互帮助 。 共同进步。 组 与 组 之 间进 行 同层 、 同质 的竞 争 , 从 而 使 每 一 个 学 生 始 终 处 于受 激 励 的 状 态 , 不 断体验成 功 . 培 养 学 生 良好 心 理 素 质 . 培 养 学 生 正 确 对 待 学 习、 生 活 中的 成 功 和失 败 . 促进 学生 的共 同进 步 。 二 小 组 合 作 管 理 模 式 实 施 办 法 科 学分组 . 合理分 工是小组合 作顺利 开展 . 发挥小 组学 习 功 能 的 前提 。 我们 应 该 根 据 学 生 的智 力 水 平 、 认 知基 础 、 学 习 能 力、 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 , 然后 按照“ 异 质 同组 , 组 间 同质 ” 的 原 则 进 行 分 组 。 异 质 同组 就 是 每 个 组 要 有 好 、 中、 差 各 个 档 次. 组 间 同 质 就 : 可 根 据 学 生 学 习成 绩 、 性格特点 、 发 展 潜 力、 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 并分编代号 。 如 1 号 为 学优生 , 2 、 3号 中 等 生 , 4号 为 学 困 生 。 让学生按 4 — 6人一 组 , 每 组 中必 有 l 、 2 、 3 、 4号 学 生 来 自由组 合 , 组 成 合 作 小 组 。 从 而 达 到 小 组 中 由不 同个 性 、 不同能力 、 不 同学 业 的 成 员 组 成 。

“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与探索.doc

“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与探索.doc

“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与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锻炼的重要条件。

因此,对于班集体乃至学校的建设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考并探索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形式是笔者当班主任以来一直萦绕在脑的一项工作,经过两年来的摸索,笔者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形式——小组制。

下文笔者将侧重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过程:一、“小组”产生原因及办法:其一,对桌椅摆放方式评价:受教室人数影响,桌椅不能灵活摆放者多会选择一人单坐、二人同桌或三人同桌的形式。

笔者认为,一人单坐,好处是减少自习课“悄悄话”现象,但一个人稍显孤单,不利于学生间互动,有违学生表达沟通意愿;三人同桌,看起来教室显得拥挤,且坐在两人之间的学生进出不便,缺点明显。

此外,安排同桌刻意避免男女同桌,并美其名曰“避免男女接触产生早恋”也不妥当,其实,如果班级男、女生比例允许,那么,同桌最好都以“男女同桌”的办法安排,这样既在学习方面有利于男女间抽象与具象思维的互补,更有利于男女生在性格上的优势互补,比如男生一般粗心、女生一般细心。

其二、小组产生办法: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上一次大型考试的成绩从高到底排列,然后,将排好序的48位同学(笔者所管理班级恰好48名同学,如果班级同学大于48名,则先进行全班同学的一次抽签,抽取多出的同学另成一组,或者等8个小组确定后,再由多出同学抽签决定自己加入哪个小组。

)按顺序分成6段,每段8位同学。

最后,小组以抽签“碰缘”的方式确定下来。

第1段8位同学第一次抽签产生每位同学的组别A组到H组,第二次抽签仍然由第一段8位同学是从第2段抽出自己小组的第2位组员,第2位组员则从第3段中抽取小组第3位组员,依此类推,第5位组员从第6段抽取小组最后一位组员。

如此,班级8个小组便诞生了,每个小组6名同学,两人同桌,排三排。

小组在每次大型考试后重新抽签生成,原则上,半学期生成小组两次。

班级管理小组制的探索和实践

班级管理小组制的探索和实践

班级管理小组制的探索和实践×××学校2015级×××班于二年级存在如下基本情况:班共有学生27人,全部均为男生。

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曾多次在校运动会上获得各项大奖。

但同时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纠正,如:课堂纪律存在一定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和卫生劳动。

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是特殊群体的组合,容易形成“小帮派”现象。

为了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故于2017年春期试行班级管理的小组制。

一、小组制的内容学生自主选择,组合成一个小组,全班分为5个小组。

组长负责自己小组的每位成员的各项管理工作。

所有学生违纪扣分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晚读时间总结当天每组得分情况,并公示在评分表上。

扣分内容主要包括纪律、考勤和卫生方面。

主要如下:考勤:1、迟到:小组中每一个成员迟到五分钟以内扣1分。

五分钟以上扣2分。

2、旷课、早退:小组中每一个成员扣5分。

纪律:1、课堂上违纪,组长教育,扣小组2分。

2、课堂上睡觉的扣小组2分。

3、带手机到教室、在教室充电、耍手机,扣小组2分。

卫生:1、未打扫教室或者工区卫生扣小组5分。

2、打扫不彻底、未按时打扫扣小组2分。

奖惩:1、每周扣分最多的小组打扫星期天晚上进行班级大扫除。

2、每月评选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二、小组制实施方法及效果实施方法:1、每周召开一次组长会议,听取组长的建议,再酌情采纳。

2、分发组长职责表,介绍组长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3、培训组长的管理能力,办事能力,培养组长的责任感。

4、培养各小组的特色和凝聚力。

5、对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对较差的小组给予鼓励。

6、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问题,不断完善小组制度。

小组制实施效果:经过半学期的小组制班级管理方法,学生们在个人行为习惯、课堂纪律、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在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机会,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建设进行探索。

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组。

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安排在同一小组,以便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凝聚力。

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小组中,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班级集体,提高自信心。

将学习成绩相对接近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小组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减少学习差距。

小组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安排小组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从而达到集体目标。

在确定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增加他们对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小组内的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共同进步。

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组建设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优势,为小组建设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为了实现个性发展,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任一些重要的角色,如组长、协调员等,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小组建设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机制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对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他们持续努力。

也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于不认真参与、敷衍塞责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批评和约束,以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是提升班级凝聚力和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对教师管理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下面我将从小组建设的目的、原则和实践中谈一谈浅见。

一、小组建设的目的小组建设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促进学生的互助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互相支持和协作,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友情和感情,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要完成任务,还需要协调分工、相互配合,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根据任务要求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1.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和表现机会。

2.注重任务分配。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水平合理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机会。

4.注重团队协作。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使小组合作更加顺畅和有效。

5.提倡共同分享。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共同分享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使小组合作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小组建设的实践:2.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力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都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团队精神。

3.指导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启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5.及时评价小组成绩。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一所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小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集体,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而对于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者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建设,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就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进行讨论。

小组建设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者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组建设进行规划,明确小组的数量、组成、任务分配等内容。

小组的数量要适量,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小组的组成要多样化,要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使得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理的团队;任务分配要合理,不宜让一两个学生承担过多的任务,也不宜让整个小组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

小组建设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在小组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可以让学生自主组建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在的小组。

在小组的任务分配中,也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的制定和分配中来。

要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发言和表达意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体性。

小组建设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合作。

在小组建设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团队合作游戏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建设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小组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小组秘书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一点探究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一点探究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一点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并分析其带来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小组合作的概念及优势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按照一定原则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或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原因和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二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小组合作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组划分策略、成员搭配及分工在进行小组划分时,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同时,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四、选取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或任务选取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活动或任务至关重要。

班主任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任务。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活动。

五、指导监督下的小组活动开展过程在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和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为了检验小组合作的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

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对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要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七、面临挑战及解决措施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能会面临时间管理、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挑战。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初探和反思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初探和反思

班 级 小 组 管 辽

理 省
抚 顺
模 市
第 六
式 中

初 徐

洁探 和 反 思
组在各方面的表现,并做好记录。成绩汇 总:分段累计原则。每天把小组成绩汇总、 公布,以周为单位公布在班级统一表,以 备期中期末总评。
三、评价激励 在小组管理中想要有活力必须引进 评 价 激 励 机 制 ,分 别 从 卫 生 、纪 律 、眼 间 操、学习等几大方面分设相应的细则,每 项制定赋分的标准,做到可操作性、数据 统计分值性、组别评比对比性、根据量化 分数定期评出优秀组,同时充分考虑学
四、预期成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 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强烈的集 体荣誉感。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 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 职工作,在遇到矛盾时,学会自我教育,培 养自我管理能力。如:对待小组出现的问 题,不是消极的整治,而是充分调动小组 整体的力量和正义,以“连带”的政策给小 组和出现问题的成员施加心理压力,也就 是把个别的成员的问题放到整个小组的 团结力里来处理,从间接的渠道激励后进 生的自觉转化。通过小组管理,使一些原 来需要班主任、班长管的如纪律、卫生、眼 操、迟到等矛盾,由于加分的原因得到一 定的控制,增强了自觉性,减少了不必要 的冲突和摩擦,使班级常规管理和班级活 动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形成了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秩序。 五、问题与反思 在探索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 遗憾,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主观上真 正的合作意识,主动性差,坐享其成;表面 热闹,思维不动;座位集中,容易出现纪律 干扰、学习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各种矛盾 冲突等相互干扰的负面影响。 在困境中我反复思考,认为这些问题 是很正常的反弹,也是必经的过程。针对 以上问题,在工作中要进行多层面的思想 品德教育,正视合作学习中的起伏,凡事 贵在坚持,不要抱有即刻见效和永远的一 帆风顺的幻想,只有大家的团结和智慧, 才是前进的保障。 总之在探索中存有很多的问题和遗 憾,但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的决心和信 心,我愿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思考,在 思考中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锻炼的重要条件。

因此,对于班集体乃至学校的建设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考并探索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形式是笔者当班主任以来一直萦绕在脑的一项工作,经过两年来的摸索,笔者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形式——小组制。

下文笔者将侧重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过程:
一、“小组”产生原因及办法:
其一,对桌椅摆放方式评价:受教室人数影响,桌椅不能灵活摆放者多会选择一人单坐、二人同桌或三人同桌的形式。

笔者认为,一人单坐,好处是减少自习课“悄悄话”现象,但一个人稍显孤单,不利于学生间互动,有违学生表达沟通意愿;三人同桌,看起来教室显得拥挤,且坐在两人之间的学生进出不便,缺点明显。

此外,安排同桌刻意避免男女同桌,并美其名曰“避免男女接触产生早恋”也不妥当,其实,如果班级男、女生比例允许,那么,同桌最好都以“男女同桌”的办法安排,这样既在学习方面有利于男女间抽象与具象思维的互补,更有利于男女生在性格上的优势互补,比如男生一般粗心、女生一般细心。

其二、小组产生办法: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上一次大型考试的成绩从高到底排列,然后,将排好序的48位同学(笔者所管理班级恰好48名同学,如果班级同学大于48名,则先进行全班同学的一次抽签,抽取多出的同学另成一组,或者等8个小组确定后,再由多出同学抽签决定自己加入哪个小组。

)按顺序分成6段,每段8位同学。

最后,小组以抽签“碰缘”的方式确定下来。

第1段8位同学第一次抽签产生每位同学的组别A组到H组,第二次抽签仍然由第一段8位同学是从第2段抽出自己小组的第2位组员,第2位组员则从第3段中抽取小组第3位组员,依此类推,第5位组员从第6段抽取小组最后一位组员。

如此,班级8个小组便诞生了,每个小组6名同学,两人同桌,排三排。

小组在每次大型考试后重新抽签生成,原则上,半学期生成小组两次。

关于小组产生需要阐明的三个问题:
其一,小组产生完全依凭“缘分”,每一位组员都由上一位组员抽签产生,抽签按数学概率来讲是最公平的。

日后小组倘若出现不和谐情况,也埋怨不到任何一位组员,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一个相联系的,因此,问题只能限制在小组内协调解决。

另外,一个小组便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

其二,小组成员分别分布在班级的6个成绩段,因此,每个小组整体成绩非常接近,又兼顾了组内性格的互补,这样分组不仅有利于成绩暂时较弱的同学能够及时向成绩较好的同学寻求帮助,更是让小组包含了不同性格和不同能力的同学(一般情况,小组内成绩分布差越大,越容易产生不同性格、兴趣的同学),而一个团队恰是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的成员才能形成团队力量,这恰是我选择“小组制”作为班级管理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小组成员以组长为核心,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又相互竞争,并共同维护小组的荣誉。

在此基础上,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在小
组内形成的团结、进取的品质就会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共振”,增强整个班级的团结与进取品质。

其三,小组产生办法第一年施行由成绩较弱者往前抽签,直到抽到成绩在第一阶段者。

本学年期中考试生成小组时则修改了之前的规则,改由成绩较弱者最后被抽到。

实施这一改革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理解,社会规则即是优秀者有选择权,而没有优点、特点者只能被选择甚至丧失被选择权。

此外,也希望通过分组抽签之改革激发成绩暂时较弱者的学习动机。

其四,班级座位安排及变动也依照小组进行,小组内同桌安排原则有三个:成绩优弱同座,性格内外向同座,男女同座。

小组每两周以“蛇形”挪动一次,同时,小组三排也会前后滚动一次。

如图:
二、“小组制”参与班级管理的办法:
其一、小组轮流值日制:每周由一个小组的六名组员共同承担班级日常管理职责,班级针对小组成员数设置了六种班级日常管理必需岗位(并有详细的工作明细):轮值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电教委员、安全委员、图书管理员。

轮值班长有小组长承担,负责班级日常全面工作,剩下的五名组员根据自己兴趣、能力选择其一。

小组轮流值日好处是:首先,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懂得班级建设人人有责;其次,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作为班干部所需要做的日常琐事,并且培养自身的管理与工作能力;再次,此举特别有助于性格较内向同学找到锻炼自己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的途径,改变以往那种班干部基本由能力强且性格外向同学包揽的状况,力求给每位同学锻炼的机会。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班级除小组轮流值日制外,根据班级和学校实际工作,设有以下常任班委:班长、团支书、文体委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或协助轮值小组完成临时性重大班级活动。

其二、承担班级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任务:首先,当周值日小组策划并召开主题班会,组员按兴趣及能力特点分别承担班会主持人,班会前期筹划、幻灯片制作和班会课记录工作,如笔者在本学期侧重引导孩子们学习与理解祖国传统文化,选择《弟子规》作为班会课切入点,每个小组按顺序为同学们讲解十六句文本内容,要求形式多样,互动有效;其次,制作既定主题的黑板报或宣传小组文化特色的黑板报。

班级特别在黑板上开辟“小组宣言”专栏,专栏由小组每周更新,或对学习的反思,或对生活的感触,但必须小组原创。

小组皆希望写下的
小组宣言是最棒的,因此会字斟句酌。

而对所写内容进行思考、提炼时,又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反思和总结。

同学的原创作品,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关注、讨论,并被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次,开展小组读书交流活动。

笔者在班级制定yuè(包括阅、月、悦)读书计划,借主题班会开展“小组读书推荐交流会”,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值得同学们阅读的课外书籍。

下一步,笔者将在小组内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激发小组成员多角度解读一部书的兴趣,推进阅读活动的纵深思考;最后,小组内、小组间学习小组建设。

一个小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小组,鼓励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与鼓励,更鼓励小组间学习竞赛,大型考试对班级成绩进行分析时特别对比各个小组成绩的数据变化,以组内带个体,以组际带全班。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小组制”班级管理形式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任何一种班级管理形式的实践都会遇到特殊情况,如,两位关系不和的同学抽签分到了同一小组怎么办?小组内出现了“不合群”组员并且不配合小组整体活动怎么办?这些特殊问题将是笔者在后续探索过程中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