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第3阶段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社会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计15分)
1.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制在半自治状态,表现在班级组织的运行要受到教师来自基于
的控制,班级组织的运行还要受到来自教师的源于的控制。
2.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是力量从制度上预先规定的,非正式结构是班级成员在日常过程中形成的。
3.学校课程中最能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价值取向差异的是课程。4.法定课程实现其预期功能的前提不仅在于转化为,而且在于成为可被适应的课程。
5.课堂教学狭义的空间构成指课堂教学参与者的空间形态。
6.从人际状态的性质来看,课堂互动可区分为、和竞争合作性互动。7.教育的选拔功能意味着学校班级同时也是分配机构。
8.目前学术界判断教育的社会功能方向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二是。
9.根据“作用性质”,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生存性的、和功能。
二、判断题(仅需要判断正误,无须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计10分)
1.班级组织是完全自治性组织。
2.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是制度预先规定的。
3.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组织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4.师生互动是学生抗拒教师的过程。
5.法定课程对所有学生而言都具有同样的意义,与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无关。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5分)
1.课程价值赋予
2.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3.教育的次级社会功能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为什么班级组织具有半自治性呢?
2.简述教师和学生个体互动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3.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征。
4.通过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基本结论?
五、论述题(不仅要陈述核心观点,还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释;20分)
1.结合事例论述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组织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目标;权威意识
2.外部;自然
3.人文社会科学
4.师定课程;学生
5.人际组合
6.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
7.人力
8.系统维持标准;社会进步标准
9.发展性的;游离性的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统治阶层向课程内容“注入”特定的价值信息,从而使课程内容具有相应的观念倾向。
2.社会化功能意指学校班级具有培养儿童个体人格、使其在动机和技能方面都能胜任成人角色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义务感与能力的培养两部分。
3.通过由教育过程所形成的一定群层的社会成员而产生的社会功能,其可观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运作情况。
四、简答题
1.班级组织的半自治性源于学生的三种非成人属性:
第一,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趋向于半自治性。
第二,从学生的组织调控技能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限于半自治性。
第三,从学生的相对地位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于半自治性,
2.首先,教师的互动对象选择明显具有倾向性。
其次,教师的互动内容分配明显具有倾向性。
再次,教师的互动过程持续明显具有倾向性。
最后,教师的互动关系建构上明显具有倾向性。
3.第一是人数少,一般为3—5人;第二是吸引力强;第三是集体性强,成员多半能自觉维护本群体的利益;第四是沟通效率高。
4.第一,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总的来说同时受到“教育”与“社会”两方面因素的制约。由于受到教育自身因素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未必总是能满足统治阶层的功能期待;由于受外部社会因素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未必总能实现教育者的理想。教育既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
第二,若以统治阶层功能期待为参照系,则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的任何一个分段过程都存在三种可能的结果状态,既正向的结果、负向的结果以及无结果。
五、论述题
1.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组织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
积极作用主要有:
第一,满足学生的交往与表现自我的需要;
第二,促进班级组织内意见沟通。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第一,容易影响成员对班级组织活动的参与;
第二,容易导致群体发展成为班级组织内的“独立王国”。
学生还要举一个正面的事例,如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反面事例,如违抗班级规约。(事例只要能说明问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