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讲义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da121558f5f61fb6366606.png)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 = (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X 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 (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X 100% 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 ( Pl均2) + (Pl最大2] /2} 1/2式中Pl均和Pl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o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I PNC 0.7 清洁(安全)尚清洁(警戒限)轻度n 0.7 V PNC 1.0 污染中度污染川 1.0 V PNC 2.0 重污染IV 2.0 V PNC 3.0IV PN> 3.0 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l V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土壤质量评价》课件
![《土壤质量评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b94f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2.png)
3 土壤修正和改良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土壤修正和改良,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土壤质量评价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1 工具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当前土壤质量评价工具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对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宏观评价法
通过评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质量,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法
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用于划分土壤质量等级。
模型评价法
基于土壤生态过程模型或土壤数字模拟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宏观评价法
1 土壤基本性质评价
评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
结语
1 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
土壤质量评价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 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土壤质量评Leabharlann 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质量评价的应用 前景将更加广阔。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包括基本性质、环境质量和生 态过程等方面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什么是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的综合评估,考虑土壤的基本性质、环境质量和生态 过程等因素。它的目的是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 科学依据。
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
模型评价法
1 土壤生态过程模型
基于土壤生物学、生态学和化学等原理,建立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2 土壤数字模拟模型
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预测土壤的质量变化和响应。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d511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c.png)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dbcd934581b6bd97f19ea91.png)
92020/1/10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 物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 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 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和发展。
22020/1/10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 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危害;
❖ 2.“4d”法检验 ❖ 一组4个以上的实测值,其中一个偏离平均
值较远,视为可疑值。该值不参加平均值计算 ,由另3个监测值求出平均值,该值与此平均值 的差值大于4倍的平均偏差时,则该值弃去不用 。
❖ 3.上下层比较 ❖ 某物质在表土中的含量与底土中含量的比值
大于1时,认为此样品已受污染,应予剔除。 ❖ 4.相关分析法 ❖ 选定一种没有污染的元素为参比元素,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52020/1/10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土壤环境评价知识讲稿
![土壤环境评价知识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14f9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2.png)
企业土壤环境保护责任与实践
企业环保责任
企业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企业 有责任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并积极参与 土壤修复工作。
企业实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
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成功地 减少了土壤污染,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实践经
验。
个人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与责任
要点一
个人环保意识
要点二
个人实践建议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土壤污染的危 害,并采取行动减少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
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识别土壤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内容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项目实施后对土壤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提出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数学模型法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 化趋势。
物理模型法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模拟土壤环境的 变化。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防止不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放。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 用。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01
土壤环境对策
02
03
04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 开展监测和评估。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影响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等。这些污染物通过污水 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堆放等方式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污染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同时,一些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 健康造成危害。
[农学]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农学]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6a1565e0242a8956aece431.png)
2020/8/7
2
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环境(或土壤生态系统) 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及其所处状态的综合体现与 定性、定量的表述。
它包括: 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自然过程及其所形成的 土壤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环境地球化学背 景值与元素背景值、净化功能、自我调节功能与抗逆 性能、土壤环境容量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环境污染和土壤生态状 态的变化。 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 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 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
2020/8/7
9
6.运用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 蚀和沉积。
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 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
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 确地收集到评价区土壤的背景值和基线值以及植 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比调查; 必要时应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 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 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值。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
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
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
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
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
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的调查。
2020/8/7
15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
⒈有机毒物
⒉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毒物:镉、汞、铬、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08eeb196c175f0e7cd1370e.png)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评价讲义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讲义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e124ed2a1c7aa00b52acb8f.png)
多因子综合评价
A、等权综合指数:
n
P
1
n
Pi i
1
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P
avr ci si maxci si 2
2
2
C、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P
W P
i 1 i i
n
D、 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
P
土壤盐碱化预测
• 用钠吸附比(SAR)来划分灌溉水质等级:
•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为10mS/m时,
– ①SAR值在0~10之间为低钠水,可用于灌溉各种土壤而不发生盐 碱化; – ②SAR值在10~18之间为中钠水,对具有高阳离子交换量的细质土 壤会造成盐碱化; – ③SAR值在18~26之间为高钠水,对大多数土壤都可产生有害的交 换性钠,造成碱化; – ④SAR值在26~30之间为极高钠水,一般不适用于灌溉。
400
300 500 200 1.0
滴滴娣 ≤
0.05
0.50
1.0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进行分 级评价。 A、以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相比计算土壤污染指 数:
ci P i si
Pi 1,未受污染; Pi > 1,已受污染,P越大,污染越严重。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GB15618-1995)
级别 土壤pH值 项目 镉 ≤ 汞 ≤ 0.20 0.15 0.30 0.30 0.60 0.50 1.0 1.0 1.5 一级 自然背景 <6.5 二级 6.5~7.5 >7.5 三级 >6.5
砷 水田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d424658f18583d0496459ba.png)
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 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 价的工作内容类似一级评价项目,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 适当减少。 (三)评价范围
1.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2.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废 水渠道经过的土地); 3.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 于干或湿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4.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 填埋场周围的土地。 一般应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地面水及其灌 区的范围,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附近。
由于土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一般 采用对角线、梅花形、棋盘式、蛇形等方法多点采样,均匀混合。 20cm左右耕层土和耕层以下20cm~40cm。 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监测项目要考虑污染土壤成土因素,一般把主要污染物和由成 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列为监测项目。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⒈评价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出类型分布图。 ⒉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包括成土母质、生物特征、所处
三、评价标准的选择
(德国、英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前苏联、日本、美 国)分别给出了几项重金属、非金属毒物和放射性元素的土壤污染 标准。重金属有汞、镉、铬、铅、锌、铜、镍、锰、钴、钼、钒。 非金属毒物有砷、硒、硼。放射性元素有铯、铀。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
的高背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 害。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布点、采样、确定监测 项目等。
采样点的布置要考虑调查区内土壤类型及 其分布、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
在上风向布点稀,下风向布点密,近污染源采样点间距小,远 离污染源的间距大。当利用废水或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时,应在 灌区内根据水流的路径和距离,分别在主灌渠和支灌渠附近采样。 水田的采样点包括进出水口和田中间。
第5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5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a49664633687e21af45a90d.png)
• 还应调查评价区植物和污染源状况。植物监测 调查,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植物和作物等在评 价区内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各生育期的生长 状况及产量、质量变化。污染源调查,主要是 调查现有的各种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土壤 侵蚀的活动。包括工业、农业污染源和污水灌 溉情况。
3评价因子的确定 一般是根据监测调查掌握的土壤中现有污染 物和拟建项目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按毒 性大小与排放量多少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 进行筛选。
• 2006年7月,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全面展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投入了10 亿元专项资金,耗时3年半时间,调查范围覆 盖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 治区的全部陆地。
此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开展5方面的工作:
• 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 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 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 环境质量评价。 • 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 (6)露天采矿时,地表被剥离并被移至别 处.在矿山服务期满后应恢复原来的地形, 否则会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和风蚀。 • (7)沿海岸线建防波堤以控制岸线侵蚀和飘 移,会改变沿岸土壤环境条件。
• (8)与军事训练活动相关的项目。 • (9)可能产生局地酸雨的项目。例如,燃 烧高含硫煤的发电厂,会对土壤的化学 组分造成影响,并潜在地对地下水资源 造成影响。
•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菜基 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
•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 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 •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土壤环境评价
![土壤环境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296abc0bb4cf7ec4afed0af.png)
一、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内容
(一)评价等级
确定评价等级的条件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范围 (四)评价程序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一)评价参数的确定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
三、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一)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影响的重大性和可接受性
1.将影响预测结果和标准进行比较
2.与当地历史上已有污染源和土壤侵蚀源进行比较 3.拟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确定
重金属污染物 农药类等有机毒物 污染化合物
酸碱度
有害微生物
三、评价方法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 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 以土壤对照点元素含量作为评价标准 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的相关含量作为 评价标准 借鉴国外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正确认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土壤污染
(二)土壤净化
1.土壤净化的概念 2.土壤具有净化功能的原因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
土壤中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体系 土壤上的绿色植物
二、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一)土壤退化预测 1.土壤盐碱化预测 2.土壤酸化预测 (二)污水灌溉的土壤影响预测 (三)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 (四)土壤环境容量
第三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一)背景值的表示
一般用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算术平均值来 表示
注意:
背景值不是一个单值,而是一个含量区 间,大于此区间即称为污染
二、区域土壤背景值的确定
(二)背景值的检验 标准差检验 “4d”法检验 富集系数检验
超过算术平 均值加3(或 2)倍标准差 者,舍弃
格鲁勃斯检验
三、评价方法
(一)评价因子的选择
教学难点
土壤退化预测 污水灌溉的土壤影响预测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
(5)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评价-(63片)
![(5)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评价-(63片)](https://img.taocdn.com/s3/m/0d34f6f34693daef5ef73d9b.png)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4、土壤监测的布点
• 采样布点是关键。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上的不 均匀性(水平的、垂直的),同时土壤不像水、 气具有较好的连通性。这给土壤采样带来很大 的困难性。污染物进入土体后,混合较难,污 染土壤的不均匀性则更差。
• 实践表明,土壤监测中采样误差往往超过分析 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因而,土壤监测采样布点 与采样过程,是土壤监测更为关键的步骤。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堆土 1.5m 1. 观0 察m 面 0.8m 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
0 25 50 70 100 120
A AB B BC C
土壤剖面A、B、C层示意图
表层取样:
• • • • • •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表层取样时,应多点取样均匀混合,使土壤具有代表性。 要根据地块具体情况选择取样点,一般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网 格 取 样:适用于地形平缓地块。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 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方法。采样点应较多(后混合成混合样)。 梅花形取样:适宜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一般采5-10个样点(后混合成混合样)。 棋盘式取样:适宜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较方正,但土 壤不均匀的,如水型污染田块,一般采10个点以上样点(后混 合成混合样)。 蛇 形 取 样:适宜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 田块,采样点应较多(后混合成混合样)。 扇形取样、放射状取样:适宜于在工厂周围的大气型污染的田 块,多点取样(后混合成混合样)。 对角线取样:适宜于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 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如污水灌溉的田块,由田块的进水口向 对角引一斜线,在对角线上取3-5个样点 (后混合成混合样)。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
布点:一般采用网格法(布点多,分布均匀)。
采样:对角线取样;梅花型取样;棋盘式取
样;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扇形采样。(p159)
样品制备:风干,去除杂物,碾细,过10目
尼龙筛,研磨,过100目尼龙筛,分装备用。
样品分析:按选定的分析项目和方法对制备 好的土样进行分析。
400
300 500 200 1.0
滴滴娣 ≤
0.05
0.50
1.0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进行分 级评价。 A、以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 si
Pi 1,未受污染; Pi > 1,已受污染,P越大,污染越严重。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GB15618-1995)
级别 土壤pH值 项目 镉 ≤ 汞 ≤ 0.20 0.15 0.30 0.30 0.60 0.50 1.0 1.0 1.5 一级 自然背景 <6.5 二级 6.5~7.5 >7.5 三级 >6.5
砷 水田 ≤
旱地 ≤ 铜 农田等≤ 果园 ≤ 铅 ≤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
选择评价因子要综合考虑评价目的和评价区域土壤环境污 染物的类型等因素。一般选择的基本因子有以下几种:
重金属元素及无机毒物:如 Hg、 As、 Cd、 Cr、 Pb、 Cu、 Zn 等 有机毒物:酚、苯并芘、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 土壤pH值、全氮量、硝态氮量及全P等 有害微生物:如肠细菌、肠寄生虫卵、破伤风菌、结核菌 等
2 Pi < 3, 中污染级; Pi 3,重污染级。
多因子综合评价
A、等权综合指数:
n
P
1
n
Pi i
1
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P
avr ci si maxci si 2
2
2
C、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P
W P
i 1 i i
n
D、 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
P
中度 污染 >1
北京东郊土壤质量分级表(内梅罗指数)
级 别 未受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 1.0 1.0~2.5 2.5~7.0 污染综合指数
重度污染 >7.0
(b)根据系统分级法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级别 首先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 量作为标准进行分级,然后将土壤污染物浓度 转换为污染指数,然后计算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据此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级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在研究土壤环境质 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 标准和方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定。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等级划分
(一)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 类型,可能会被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 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
土壤盐碱化预测
• 灌溉水质是诱发次生盐碱化的一个主要原 因,美国盐渍土实验室提出了用钠吸附比 (SAR)来评价灌溉水质的方法。钠吸附 比(SAR)可用下式计算:
SAR Na Ca 2 Mg 2 2
• 式中: Na+—— 灌溉水质中钠离子浓度, meq/L ; Ca2+—— 灌溉水质 中钙离子浓度,meq/L;Mg2+——灌溉水质中镁离子浓度,meq/L。
土壤酸化预测
• 土壤酸化会造成土壤对钾、铵、钙、镁等养分离 子吸附能力的显著降低,从而造成这些养分的流 失,同时也可能使某些金属离子的活动性增加, 从而有可能造成某些有害物质的累积。 • 土壤酸化预测没有成熟的方法,实际评价过程中 要结合拟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价其对土 壤的可能影响,如有大量的酸性气体排出,则应 该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 规律;如有酸性水排出用于灌溉,要进行模拟试 验来分析酸性水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等等。
土壤盐碱化预测
• 用钠吸附比(SAR)来划分灌溉水质等级:
•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为10mS/m时,
– ①SAR值在0~10之间为低钠水,可用于灌溉各种土壤而不发生盐 碱化; – ②SAR值在10~18之间为中钠水,对具有高阳离子交换量的细质土 壤会造成盐碱化; – ③SAR值在18~26之间为高钠水,对大多数土壤都可产生有害的交 换性钠,造成碱化; – ④SAR值在26~30之间为极高钠水,一般不适用于灌溉。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分 析、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现状调查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调查 地质地貌: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 情况;地貌类型和形态特征。 气象气候: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干旱、 润湿等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 水文状况:水系分布情况、河流湖泊水文及其 季节、年际和区内空间变化情况;地下水类型、 水文地质状况、水化学状况等。 植被状况:植被类型、结构、分布及其特点, 植被覆盖度等。
土壤盐碱化预测
• 土壤盐碱化指的是次生盐碱化,即人类在农业生 产过程中,由于发展灌溉和农业措施不当而引起 的土壤盐化与碱化。 • 灌溉是解决农田干旱,提高农田产量的重要措施, 但由于灌溉技术设计不合理,不注重排水问题, 使得灌区地下水水位大大提高,当水位高于地下 水临界水位时,由于强烈的蒸腾蒸发作用,使得 水去盐存,从而有可能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 • 另外,当利用拟建项目产生的污水灌溉,当污水 量大、利用量也大,且含有较多盐、碱物质时, 土壤也有可能发生次生盐碱化。
kg/(m2﹒a);R— 指年平均降雨侵蚀因子,是反映降雨侵蚀能力的程度; K—指土壤可蚀性因子,反映土壤遭受侵蚀力的程度;L —指坡长因子,是 土壤流失量与特定长度(一般为 22.13 米)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 S—指坡度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坡度(9%)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 比率;C—指地面的植物覆盖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顺坡 犁翻而无遮蔽的休闲地块)的流失量的比率; P—指侵蚀控制因子,是土 壤流失量同没有土壤保持措施的地块(顺坡犁翻的最陡的坡地)的流失量 的比率。
•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大于5mS/m时,
– – – – ①SAR值在0~6之间为低钠水; ②SAR值在6~10之间为中钠水; ③SAR值在10~18之间为高钠水; ④SAR值大于18为极高钠水。
土壤酸化预测
• 土壤酸化有自然酸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 酸化两种:
– 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是在土壤物质转化过程 中,产生出各种酸性和碱性物质,使得土壤中 含有一定数量的H+和OH-,两者的浓度比例决 定土壤溶液的酸碱性。土壤酸碱性一般用pH值 的大小表示,可按土壤溶液的pH值大小将土壤 进行分类。我国土壤的pH值,大多数在 4.5~8.5范围内,总体上,由南方到北方,土壤 pH值逐渐增加。
Pi ci X a
Pi 3 ci X p X p X c
式中:Xa - 土壤初始污染值,取评价标准值; Xc - 土壤轻度污染值;作物超出背景值对应的土壤含量; Xp - 土壤重度污染值,作物达到食品卫生标准限值对应的土 壤含量。
指数分级:Pi < 1,清洁级; 1 Pi < 2, 轻污染级;
模式参数的确定
• • • • • 降雨侵蚀力因子(R) 土壤可蚀性因子(K) 地形因子(LS) 植被覆盖因子(C) 侵蚀控制措施因子(P)
水土流失预测模型
一般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 )中推荐的通用土壤 流失方程( USLE)对样方年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表 达式如下:
A 0.247 R K L S C P
• 式 中 , A— 是 指 侵蚀 模数 , 是单 位面 积 单位 时间 的 平均 土壤 流 失量 ,
第三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主要内容: 一、土壤退化预测
二、污灌残留量预测 三、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 四、土壤环境容量计算
土壤退化预测
• 土壤退化包括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 壤侵蚀及沙化等。影响土壤退化的因素比 较复杂,土壤退化的预测工作尚处于探索 阶段。 • 主要介绍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预测及土 壤侵蚀(水土流失)。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的土壤环 境影响评价是从预防性环境保护目 的出发,依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与开 发区域土壤环境条件,通过监测调 查了解情况,预测影响的范围、程 度及变化趋势,然后评价影响的含 义和重大性;提出避免、消除和减 轻土壤侵蚀与污染的对策,为行动 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土壤污染现状及对作物的影响调查 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的调查 (1)污染源的调查 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通过“三废”排放进入土壤 的污染物种类、数量、途径。 农业污染源:调查施入土壤的化肥、农药、农用地 膜、污泥和垃圾肥料等的来源、成分及施用量;调 查污水灌溉的情况。 自然污染源:调查酸性水、碱性水、铁锈水、矿泉 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岩石、矿带出现背景值 异常的元素含量。
B、根据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计算 土壤污染指数:
ci X a 时, X a ci X c 时, X c ci X p时, ci X p 时,
Pi 2 ci X c X p X c
Pi 1 ci X a X c X a
1 n
P
i 1
n
2
i
E、 取污染指数中的最大值作为综合污染指数:
P maxP 1, P 2 ,, P n
F、质量分级 (a)根据各地具体的P值变幅,结合作物受害程度 和污染物积累状况划分。
北京东郊土壤质量分级表(叠加指数)
级 别 污染综合指数
清洁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