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三叠系石油地质特征探析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区长 7 油层组砂岩的渗透率普遍较低 ,明 显比长 3 、长 6 油层组低 ,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 —特 低孔低渗 ,相比较而言 ,马岭 、镇原等地区的储层物 性相对较好 。
长 8 油层组砂岩物性在长 6 —长 8 油层组中是 最好的 。镇 2 - 演 19 - 镇 10 井区 ,孟坝 - 太白梁 桐川地区的镇 8 - 镇 6 - 镇 5 井区和镇 20 - 镇 22 井 区以及镇 12 井区 ,西峰地区的西 19 —西 23 井区和 岭 148 井区 ,孔隙度平均为 13. 058 % ,渗透率平均 为 2. 121 6 ×10 - 3μm2 ,这些地区的砂岩储层物性条 件最好 ;而太白梁地区的镇 21 - 镇 25 井区 ,马岭地 区的岭 52 井区 , 蔡家庙地区的岭 159 - 岭 141 庄 20 - 岭 105 井区 ,城壕地区的城 35 井区 ,肖金 太平地 区 , 孔 隙度 平均 为 7. 91 % , 渗 透率 平 均 为 0. 629 2 ×10 - 3 μm2 ,属物性条件较好的地区 ,但明 显比西峰 - 驿马 - 白马地区要差一些 。
油层组 孔隙度 , %
长3
11. 38
长6
8. 33
长7
6. 99
长8
8. 21
储层物性
渗透率/ 10 - 3μm2
岩石密度/ g ·cm - 3
1. 488 0. 647 0. 104 0. 892
2. 37 2. 45 2. 49 2. 43
碳酸盐 含量 , %
5. 46 8. 82 8. 91 5. 68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陇东地区延长组储集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 、岩 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其组分特征为 : 石英含量 31 %~60 % ,长石含量 8 %~40 % ,而岩屑含量 10 % ~45 %。其中华池 —城壕地区长 3 油层组以岩屑长 石砂岩为主 ,而西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 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其中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最具潜力 的油藏之一。这些油藏属于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其成藏机理的研究对于石油 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 透大型岩性油藏
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在晚三叠世,盆 地处于湖沼相沉积环境,主要沉积了泥质岩、砂质岩和碳酸盐岩等。这些岩石组 合具有高有机质含量,是良好的生油层。在早侏罗世,盆地开始进入陆相沉积环 境,
主要沉积了砂岩、泥岩和煤等,这些岩石组合具有较少的有机质含量,但仍 然是较好的生气层。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延长 组是该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对于石油地质学 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成藏条件解剖和孔隙演化的角度,探讨鄂尔多斯盆 地中生界上三叠
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并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
该盆地储层物性和电性特征也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的储层物性和 电性存在差异。
最后,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的研究,揭示了该盆 地油藏的成藏特点。研究发现,该盆地油藏主要受古构造、古地貌、古水文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的油藏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此外,该盆地油藏类 型也较为复杂,包括构造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等。
1、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优质的烃源岩是油藏形成的基础。在鄂尔多斯盆 地,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湖泊沉积环境,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不断产生油气。
2、储集砂体的形成和演化: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形成了有利 的储集砂体。这些砂体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储集物性。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些砂体逐渐压实,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形成了致密的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渭北隆起 、 晋西挠褶带 、 伊陕斜坡、 天环坳陷及西 通过分析油页岩富集区的地质特征, 总结油页岩的富集 起、 缘逆 冲构造 带 6 个一 级构造 单元 。伊陕斜 坡构 造简单 , 规律 ,为进一步优选有利勘探目 区提供理论依据。 标 地 层乎缓 , 般倾 角不足 1 ;渭北隆 起带构 造相 对复 一 。 1 质特征 地 杂, 构造 带 内断 层 、 皱发 育 。 褶 渭北隆起 带 内的局部 构 造 、断裂 由南 向北 逐渐减 弱 ,隆起幅 度逐 渐减小 。
D :1 .9 9 ji n.6 2 7 3 2 1 .2 0 4 OI 0 3 6 / . s 17 -7 0 .0 2 0 .1 s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木
昌 燕 刘 人和 拜文华 孙 莎莎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省廊坊市 0 5 0 ) 6 0 7
(0 6 AB0 B 8 。 20B 3 0 ) 第一作者简介 : 昌燕 ,女,硕 士 ,2 0 年 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 ,主要从 事非常规油气地质及 新能源勘探 开发研 究工作。 08
收稿 日 :2 1— 1 2 l修改 日 : 0 1 l — 8 期 00 1— 3 期 2 1~ 2 2
中国石油勘探 2 1 年第2 7 02 期 4
侏 罗 系延安组 、安 定组 ,其 中上三 叠统延 长组 是我 国 色 , 表面 因风 化多附 着 自然 硫及褐 铁矿而 呈棕 黄色 , 性 陆相 三 叠纪地 层 中出露最好 、 研究 最早 、 发育 比较齐 全 柔 而不脆 , 用火烧 有沥 青味 , 脂光泽 , 口参差 不齐 , 油 断
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我国沉积盆地分布的中带 ,兼 72 - 地层与沉积特征
受其东滨太平洋构造域和其西南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页岩地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和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宋和平;张炜【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1(44)4【摘要】Triassic upper group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Xiasiwan oilfield, as the next section of the main reservoir, 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ts reserve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By analysis on oil-bearing section in the Xiasiwan area in recent years, we found that the lower group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 ChanglO segments showed good oil and gas resources. By discussing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and body shape, reservoir-cap, structural features, lithological assemblage of the lower group of Yanchang Formation under section Chang 7-8, we can find layer system replacement resources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Xiasiwan oilfield.%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一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资源.【总页数】10页(P122-131)【作者】宋和平;张炜【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716100;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姬塬地区三叠系长8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张晓明;王秋霞;王晓红;张玉勇2.利用流体包裹体法确定成藏年代——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王乃军;赵靖舟;罗静兰;曹青3.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J], 高振东4.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J], 高振东5.润湿性影响下低渗透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段为例 [J], 冯程; 樊海涛; 石玉江; 陈雪昆; 李高仁; 毛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首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层类型多样: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主要包括页岩油、致密油、煤层气等多种类型。

其中,页岩油和致密油是最具代表性的非常规油藏类型,具有碎屑岩储层和颗粒细小的孔隙结构,对渗透性和储集性要求较高。

2.储集条件复杂: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储集条件相对复杂,受到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例如,页岩油的储集主要受到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致密油的储集则取决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因素。

3.水力裂缝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中,水力裂缝的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力裂缝的形成和发育是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人工刺激,使原本不具备自然产能的非常规油藏获得一定的产能。

其次,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有机质丰度和类型: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富含有机质,有机质丰度高且类型多样。

有机质经过一系列的成岩作用,形成了致密油和页岩油非常规油藏。

2.沉积环境和有效母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对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发育在低能沉积环境中,有效母质分布广泛,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

3.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边缘,受到多期构造变形和断裂活动的影响。

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对非常规油藏的形成和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断裂活动与水力压裂技术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具有多样的储层类型和复杂的储集条件,水力裂缝的发育成为增加非常规油藏产能的关键因素。

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沉积环境和有效母质、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

对于进一步深化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层依据)目录前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二区域构造成因三构造和油气的关系四构造分析技术第二讲盆地地层特征一盆地沉积演化阶段划分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三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特征第三讲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一油藏形成条件二油气分布规律三侏罗系早期古地貌图的编制方法第四讲油藏地质研究方法一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二地层对比与划分三常用图件的编制四地质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写方法第五讲沉积相研究方法一勘探阶段区域沉积相研究方法简介二油田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前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3、加强延长组油气勘探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较准 确地探测延长组的厚度、岩性和含油气情况等信息。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地球 物理方法的研究,提高油气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参考内容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上三叠统延长组是 该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延长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对盆地内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有着重要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 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的特征、规律和含油气潜力,为该地区未来的油气 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根据岩相组合特征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可以将须家河组的岩相古地理演化分 为五个阶段:初始湖侵阶段、湖侵扩大阶段、湖侵高峰阶段、湖退阶段和湖消阶 段。这些阶段的变化反映了川西前陆盆地在三叠纪时期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 复杂过程。
五、结论
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研究,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
沉积相分析
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是在晚三叠世晚期至早侏罗世早期形成的,主要为一套 湖泊相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该组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沉积 亚相,包括滨湖相、浅湖相、深湖相和三角洲相等。不同亚相的沉积特征具有明 显的差异。
滨湖相和浅湖相的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灰色、灰绿色、浅灰色等细粒砂岩、粉 砂岩和泥岩,反映出湖泊边缘和水体较浅的地方沉积环境相对较稳定,水动力条 件较弱。深湖相的沉积物类型为深灰色、黑色等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说明 水体较深、还原环境下沉积的。三角洲相的沉积物类型为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砾 岩等粗粒碎屑岩,指示着河流作用对湖泊沉积的影响。
二、川西前陆盆地地质背景
川西前陆盆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由板块构造运动形成的被动大陆边 缘盆地。该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包括前陆盆地形成、发展和消 亡三个阶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主要形成于前陆盆地阶段,是本次演示研究 的主要对象。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第36卷第3期2024年5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3May 2024收稿日期:2022-11-25;修回日期:2022-12-20;网络发表日期:2023-11-27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生界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技术”(编号:2016ZX05050006)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深水相高杂基对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及渗流能力影响评价”(编号:41802140)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曹江骏(1993—),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710018)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151号。

Email :****************。

通信作者:陈朝兵(1984—),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及开发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3-0158-14DOI :10.12108/yxyqc.20230315引用:曹江骏,王茜,王刘伟,等.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2024,36(3):158-171.Cite :CAO Jiangjun ,WANG Xi ,WANG Liuwei ,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interbedded shale oil reservoirsof Triassic Chang 7member in Heshui area ,Ordos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3):158-171.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曹江骏1,2,王茜3,王刘伟4,李诚1,2,石坚1,2,陈朝兵5(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甘肃合水745400;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西安712100;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5)摘要: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 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油藏地质研究现状与思路PPT学习教案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油藏地质研究现状与思路PPT学习教案

碎屑岩储层的物性上限,且大的分类框架也已初步形成,
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是现行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对于低渗透储层的分类
仍然偏粗,不能满足象鄂尔多斯盆地这种典型低渗透油气
田勘探开发的需要,且已有的一些低渗透储层分类虽然比
较详细,但却不够统一;
二是对于各级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度划分界限还有待探讨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划分简表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纵向上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油 层组。其中长6与长2是目前开发的主要油层,长8是陇东西 峰油田开发的主要层位。前人研究认为延长组油层的主要地 质开发特征是:
①油层具一大(平面上含油气层大面积分布)、二多( 纵向上多含油气层段)、三低(油层的渗透率、压力和产量 均低)的特点;
①一般低渗透储层(I类,渗透率(50一10) md); ②特低渗透储层(II类,渗透率(10一1) md); ③超低渗透储层(III类,渗透率(1一0.1) md); ④致密层(IV类,渗透率((0.1一0.01) md) ; ⑤非常规致密层和超致密层 (V类 , 渗透率分别为 ((0.01一0.001md)、(0.001一0.0001)md); ⑥裂隙-孔隙层(VI类,渗透率变化大或<10md)。
×
43.55%。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中国陆上主要盆地可探明的重稠油、低渗透、特低渗透石 油资源量约215.9108t,占可探明石油资源量的49.8%,其
×
中重油31.1×108t,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石油184.8×108t。
第10页/共29页
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地质研究现 2.低渗透油气储量状况
第17页/共29页
三、延长组低渗透油藏地质精细研究思路 2.储层建模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页岩分布控制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页岩分布控制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页岩分布控制油气富集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长7张家滩页岩和长9李家畔页岩两套烃源岩,其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生油岩。

长7油页岩在盆地西南部广泛发育,厚度普遍在10~50m,中心部位厚度可达80~95m以上,目前发现的长4+5-长8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长7油页岩发育区及周围上倾斜坡带的有利部位。

长9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南部,南北向延伸较远,延伸距离达290km,往北到达靖边以北地区;长9油页岩的发育为长8-长10油层组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条件,长8-长10油层组形成的油藏主要分布在长9油页岩发育区,油页岩不发育区几乎没有延长组下组合油藏分布。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田的分布受长7、长9两套油页岩分布的控制,主要形成了”下生上储、上生下储、自生自储”的成藏模式,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长9油页岩的分布范围控制着油藏的分布范围,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标签:三叠系延长组油页岩控制油气富集0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之上,在挤压和剪切作用下发生弯曲坳陷,并沿西缘冲断带下滑,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

现今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西深东浅、南低北高的大向斜组成的构造盆地[1-2]。

依据现今的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可划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依次是北部的伊盟隆起,东部的晋西挠褶带,南部的渭北隆起,西缘相邻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以及中部的陕北斜坡。

盆地发育的三叠系延长组的长7、长9油层组的暗色泥岩、油页岩是盆地的主力生油岩层。

三叠系延长组的长10、长9、长8、长6、长4+5、长2油层组及侏罗系延安组的延10、延9、延8油层组储层发育,为主要的储集层。

1长7、长9油页岩分布特征前人认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单层厚度15~30 m(最厚处超过40 m),含油率5%~10%。

通过当时对长7油页岩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含油率高、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摘要:盆地的地势特点为其带来了藏油可能性,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在勘查结果中具有较好的前景,拥有较高的勘探价值。

本文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沉积相、储油层以及烃源岩等角度的表现特征,并根据该地区中生界延长组多年的结果,分析了其油藏的分布特点,然后总结了藏油种类,最后根据结果分析了油田形成的特点及主要因素,旨在为该地区的藏油勘查和开采提供借鉴,并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质特征;油藏类型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典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的沉积盆地,一共有两个较大的物源,分别是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

在盆地的形成过程中,因为沉积、成岩以及地质构造等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油藏,并且在沉积旋回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湖盆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一共有10个油层组。

长9、长4和5、长7是湖侵期,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烃源岩。

而长8、长6和长3则是主要的岸进时期,形成了大量的三角洲群,并且因为大量的前缘砂体为大型油田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1 沉积体系形成优秀藏地在晚三叠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基底逐渐向下,在弯曲和下沉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胡泊,而且在下沉过程中,西部的速度明显要比东部的快,于是出现了向西部方向倾斜的现象,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区则是主要的沉降源地,因此在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应方向的两大体系。

1.1扇三角洲该类型的三角洲主要存在西部的边缘地区,具有以下的两个特点,一是上文提到的下沉速度较快,二是距离源区地理位置较近,比较容易出现近岸堆积。

在长10期,该地区盆地的下降与整体下降速度较慢导致床底的表现特点极为不对称。

到了长9期,则因为西南地区的下沉,出现了扇三角洲。

在长8期,则来到了岸进期,出现了大量的三角洲群,在该地区分布着较多正向的粒级递变。

在勘察结果中,湖心出现了一些植物或瓣鳃类的痕迹,这是因为在水道沉积中,出现了反回旋。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与勘探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与勘探潜力分析
W ANG J - n , Z u f g e HAO W e —h ,GUO Ya —u, Z nzi nr HANG Ya —ig nl n
( eer ntu e o u xlrt n& D vl m n ,Pt C ia ei 10 8 ,C ia Rsac Istt o P t l m Epoai h i ef re o ee p et e o hn ,B in o r j g 0 3 hn ) 0
i d sBa i n x l r f ci e e p o a in r go so e o c s r p a e f rk e i g u t a y i c e s n n Or o sn a d e p o e e f t x l r t e i n fr s ur e e lc o e p n p a se d n r a e i e v o
关 键 词 :资 源 量 ;待 探 明储 量 ;勘 探 接 替 领 域 ;三 叠 系 延 长 组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中 图分 类 号 :T l2 1 E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0—82 ( 00 0 0 5 5 7 2 1 ) 5— 97—0 8
Ana y e f Pe r l u s ur e t t n Ex l r to t n i lte , l s s o t o e m Re o c s S a us a d p o a i n Po e ta ii s Ya h ng Fo m a i n o i s i n O r o sn nc a r to f Tr a sc i d s Ba i
Absr c t a t: I r e oi v si ae t e d srbu in o watn r v d r s u c so n h n o m ain o i si n o d rt n e tg t h iti t fa i g p o e e o r e fYa c a g F r to fTra sc o i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

石油化工22 2015年17期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秦亚敏姚志勇李伟张奔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甘谷驿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5摘要:为了更加准确的区分地下干层、水层和油层的划分,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的含油性、矿物质、水油关系等性质,根据其可流动性和孔隙结构等参数对储藏油层进行了长1至长10的划分。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长7油层组页岩储藏层的特征,并对其勘探开采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鄂尔多斯;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17-0022-011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情况简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位于中生代上,是我国第二大沉积型盆地。

它的分布北起阴山,南至秦岭,由多个板块构成。

由于陆地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造山运动,经过多次作用后呈现出现今的地形状态[1]。

鄂尔多斯盆地是具有明显回旋扭动、坳陷迁移形态下的叠加盆地。

晚三叠的世印支运动使得鄂尔多斯盆地多成大型内陆坳陷盆地。

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一种不同界面结构的沉积型盆地体系。

如今的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构造为西降东升、东高西低的形态。

整个盆地都出现聚油状态,油层层次分布广泛且符合连成片状。

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组石油划分层次多态,对于长7组而言,其结构层次下部主要由油页岩组成,油页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世支运动后地壳板块发生沉降使湖水侵入内陆,抬高了湖平面,加深了湖体深度,无法外流的深水湖沉积在盆地内部,使得泥沙停滞,最终形成油页岩。

油页岩的形成不仅仅由于深湖整体的沉积而形成,它是生物环境多方参与的结果。

从盆地地形可以看出,盆地被伊盟隆起和渭北隆起所包围中间地带地势较为平缓,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油层的生成和开采。

2 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页岩储层特点进行分析研究2.1 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深度和面积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的储存深度最深大致为2700m,通过相应的计量和测算得出在2700m深度范围内,最适宜开采的油页岩层最深深度大约为2000m左右,期间2000m以内可开采的油页岩含量为10476亿t,分布面积甚至到达了29400km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一、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五省,拥有广阔的地理范围和丰富的矿产及能源资源。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坦,内部可划分为六个次级构造单元,整体呈现出东缓西窄的格局。

中生代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并闭合,鄂尔多斯盆地地区因此发生强烈下陷,沉积了一套巨厚的陆相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包含10个油层组,近年来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对于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基础研究却仍显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物源分析、岩石学特征、测井相特征等多方面的研究,深入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三角洲沉积特征,并重建其沉积演化历史。

我们将探讨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揭示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沉积中心及沉降中心的位置。

还将探讨延长组主要油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确定晚三叠世不同沉积期的湖岸线和深湖线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可以划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包括上三叠系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以及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本文将对每个阶段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以期全面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的沉积及演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未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与地质背景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又称陕甘宁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心脏地带,主要涉及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五省区。

这一巨大的沉积盆地总面积超过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深厚且丰富的地质历史。

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北至阴山、大青山,南至陇山、黄龙山、桥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盆地内拥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

973项目总结一、沉积发育史晚三叠世延长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使得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华北克拉通拗陷盆地逐渐向鄂尔多斯盆地转化。

可以说,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史发展中是一次重大变革。

在沉积上实现了由海相、过渡相向陆相的转变,使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发育完整和典型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盆地演化进入了大型内陆差异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结束和取代了晚古生代以来克拉通坳陷的发展历史。

上三叠统延长组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坳陷持续发展和稳定沉降过程中堆积的以河流-湖泊相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系,它的发展和演化客观记录了这个大型淡水湖盆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

湖盆发育到延长组第三段(T3y3)初期达到鼎盛,湖进范围可到达盆地北部横山-乌审旗一线。

之后,随着河流的不断注入充填,湖盆走向萎缩。

晚三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重要时期,沉积体系发育完整,地层出露良好,是观察、研究陆相沉积的典型地区。

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块状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组成的旋回性沉积。

下部以河流相中-粗砂岩沉积为主,中部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河流相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河流相砂泥岩沉积。

在区域范围上,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部厚100~600m之间,南部厚700~1000m之间。

延长组与其上下相邻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它沉积时盆地基底稳定。

上三叠统延长组第一段(T3y1)沉积之后,盆地地形出现明显分异,以志丹-甘泉-宜川沿线为枢纽,南部以明显的斜坡向盆地内部倾没,坡度为0.0012,北自马家滩、定边,南至旬邑、铜川,东起延安、黄陵,西达环县、镇原,面积约4×104km2的范围为深湖盆地区,形成厚度达300~400m的深湖相沉积。

枢纽线以北地区为一地势平坦的台地,地形梯度小于0.0003。

北薄南厚的稳定变化,亦表明沉积速率的近似。

为方便生产,长庆油田按油气情况及岩性、电性特征将延长组自上而下划分为10个油层组.二、主要的沉积体系1.冲积扇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的扇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前露头剖面的底部。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陆相致密油发现、特征及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陆相致密油发现、特征及潜力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第2 2卷 第 6期
C HI NA P E T R O L E UM E XP L OR AT I O N 2 0 1 7 年 1 1 月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 7 7 0 3 . 2 0 1 7 . 0 6 . 0 0 2
Ya n g Zh i , F u J i n h u a 2G u o Q i u l i n , L i n S e n h u , C h e n Ni n g s h e n g , P a n S o n g q i , L i S h i x i ng a 2
he t Or d o s Ba s i n i n c e n t r a l Ch i n a . Di f f e r e n t f r o m o t h e r l i q u i d h y d r o c a r bo ns ou f n d i n ma r i n e s h a l e s y s t e ms i n No r t h Am e r i c a . t i g h t o i 1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he t Or d OS Ba s i n a r e l a c u s m ne d e p o s i t s wh e r e t he t i g h t o i 1 i s ma i nl y p r e s e r v e d i n t i g h t s a n ds t o n e s i n t h e mi d dl e — u p p e r s e v e n t h me mb e r o f
量为 4 2 . 3 ×1 0 t ,平均资源丰度约为 1 5 ×1 0 t / k m ,分布面积为 2 . 9 ×1 0 k m 。 。第一个 陆相致密 油田的发现与整体开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储层裂缝特征及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储层裂缝特征及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一 段/ \…E 裂育 襄婺 :N 缝 \ 发 AN ’ C - … D C L


/. ・ .・ ・\ Nhomakorabeal

/ . : ‘ 。.


. ・ ・




\ …▲ ./



图 3 岩 性 指 示 曲线 交 会 图
g ∽ o/ /害 0
[ 图 分 类 号] P 3 . 4 中 6 18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2 6— 0 5 5 文 0 0— 7 2 2 1 )0 0 9 —0
随着非 常规油 气在 世界石 油 天然气 工业 中展 现 出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页 岩油 气作 为一种 非 常规油 气资
有效 的识别 方法 ,为 该 区 页岩 油储 层 的勘 探 开 发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1 地质 概 况
鄂尔 多斯 盆地 以 阴 山 、大青 山和 狼 山 为北 界 ,南 到 秦
岭 , 西 自贺 兰 山 和 六 盘 山 ,东 至 吕 梁 山 , 总 面 积 大 约 3 × 7
1 m 0k 。盆地 内部 构造 相 对 比较 简单 ,断层 不 发 育 ,地 层
石油天然气学报
J ur lofOi a sTe hn l g J n 01 Vo・ 4 No 6 o na l nd Ga c o o y u .2 2 l3 ・
21 年 6 02 月
第 3卷 4
第6 期
・ 9 ・ 5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系延 长 组 页 岩 油 储 层 裂 缝 特 征 及 常 规 测 井 识 别 方 法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摘要]本文具体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储层特征,介绍了油田成藏的地质特征;列举了四中油藏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和受控因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体系烃源岩储层特征油藏类型鄂尔多斯盘地的东北部、西南部地区,在物源控制下,形成了东北三角洲和西南三角洲为代表的两大沉积体系。

根据沉积旋向将延长组分为了10个油层组,长9、长7、长4+5段是三大湖侵期,长7是湖侵盆地中最好的烃源岩,其成藏特征反映了盘地形成的整个过程。

三角洲平原大面积分布着前缘砂体,是形成大油田的倾向,沉积、成岩、构造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多种多样的油藏类型。

1鄂尔多斯三叠地区,地质基底向下弯曲、沉积,形成了湖泊西部地区下降快,东部地区下降慢,盘地表现出西深东浅的不对称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东北三角洲沉积体系,两大沉积体系形成了两大油田富集区。

1.1烃源岩特征鄂尔多斯盘地烃源岩充分,好的烃源岩能提供丰富的油源。

三叠系延长组的母岩由第三、二段即长4+5至长9供应。

延长组烃源岩具有向上的差异性,说明了沉积对有机质的控制作用。

第二、三段是延长组湖盘发展的全盛时期,表现出深浅湖相。

深湖相富含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是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是生油岩的最佳材料。

黑色泥岩的厚度达到70—150米,长9和长8的面积达到八万多平方千米。

第三段为深湖。

有机质比第二段丰富,生油条件好,是鄂尔多斯盘地主要的成油地质。

母质属于腐殖一腐泥型,最利于生油。

深湖相分布面积达到三万多平方千米,浅湖相为五万多平方千米,总共达到将近9万平方千米,是最理想的生油区。

1.2有机质地化特征(1)有机质的类型:延长组第二、三段泥岩干酪根沥青富含泥岩富烃、低氧氮硫、高碳。

接近石油,母质元素为水生生物。

第一、五、四段以贫烃、低碳、富氧氮硫,说明了母质元素为陆生植物。

从以上干酪根物质的组成成分来看,延长组第一、五、四段为非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浅 灰 、 灰褐 色 细 砂 岩 夹 暗 色 泥 岩 ; 长 4+ 5油 层 组 的 厚 度 在 O ~l O O m 之 间 ,主 要 为 浅灰 色 粉 细 砂 岩 与 暗色 泥 岩 互 层 ; 长 6油 层 组 的 厚 度 在 1 2 0 ~1 5 0 m 之 间 , 主 要 为 褐 灰 色 块 状 细 砂 岩 夹 灰 黑 色 泥 岩 ,泥 质 粉 砂 岩 、粉 细 砂 岩 互 层 夹 薄 层 凝
体系为主,北部 以西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为主 。主要 发育辫
状 河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 、扇 三 角 洲 前 缘 亚 相 、滨 浅湖 亚相 和 半
深湖亚相【 。长8 亚期 , 自西 向东主要发育 由南 部辫状河 三
角 洲 前 缘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和 北 部 扇 三 角 洲 前 缘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向半深湖浊积体 过渡的砂体带 ( 见 图2 ) 。长 7 亚 期 ,半 深 湖
砂岩 。
变人们对马岭油 田石油地质特征的传统认识 。
2 . 2 沉积 相特 征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晚 三 叠 世 延 长 期 湖 盆 经 历 了初 始 沉 降 、 加
2 地层 与沉 积相
速扩 张和最大扩张 ,再到萎缩 、最后湖盆消亡 的沉积过程 。
长9 、长 7 、长 4 + 5亚期是湖盆演化 中的三大湖侵期 ,尤其
油 藏 的 合 理 开 发 和 建 产 提 供 可 靠 的石 油 地 质 依 据 , 并 试 图 改
灰岩 ;长 7油层组的厚度在 8 O ~l O O m 之问 ,主要为暗色泥 岩 、碳质泥岩 、油页岩 夹薄层粉 细砂 岩:长 8油层组 的厚度 在 7 0  ̄8 5 m 之间 ,主要为暗色泥岩 、砂质泥岩夹灰色粉细
D 0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6 3 9 6 . 2 0 1 3 . 0 2 . 0 0 1
1 前 言
马 岭 油 田是 长 庆 油 田在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最 早 发 现 的 油 田
从面上分析延 长组 的沉 积相演 化,理清 各个油层组的沉积相
是 长 7亚 期 ,湖 侵 达 到 鼎 盛 期 ,沉 积 了盆 地 中生 界 最 好 的烃
源 岩。三大湖侵期之间是岸进期 ,以长 8 、长 6 、长 3亚期
为 代 表 ,形 成 了重 要 储 集 层 系 L 3 J 。 研 究 区 晚 三 叠 世 沉 积 物 源 以西 南 、西 部 两 个 方 向 为主 , 西北及东北部物源次之 。 其 南 部 以西 南 部 辫 状 河 三 角洲 沉 积
上位 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陕北斜坡与天环 向斜之 间 ( 见 图 1 )。区 内勘探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经过 4 0余年 的勘 探 开发与研究 , 对 油 田侏罗系延安组含油层位延 4 + 5 、延 6 、 延 8 、延 9 、延 l 0油层 组的石油地质特征 已经有 了比较全面 的认识。近些年来 ,随着 油田勘 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其三 叠系延长组又陆续发现长 3 、长 6 、长 7 和 长 8等含 油层 位, 马岭油 田的勘探开发随之拉开 了新 的序幕 。 本文从 多个方面 探讨分析马岭油 田三叠系石油地质特征 ,旨在 为该 区三 叠系
缘沉积 ,两种三角洲前缘在环县和华池之 间汇合形成混源区。
位 的陆续发现 ,可 靠的石 油地质依据 支撑 三叠 系油藏合 理开发和建产迫在眉 睫。本 文主要从 沉积相 、生储盖组合 、运移 条件 和 圈闭类型等 方面入手 ,系统研 究后认 为,该油 田三叠 系具有六个基本 的石油地质特征 ,且 油藏开发潜 力大。 关键词 :马岭油 田;延长组 ;生储盖组合 ;运移 条件 ; 圈闭类型
亚相边界西移 ,范围扩 大,浊积体规模增大 ;砂 体带展布方 向与长8 亚期类似 ( 见 图3 ) 。长6 亚期 ,盆地 东北部 河流 三角 洲沉积体系进入研究 区,经吴旗延伸 至华池 以南,并与西南
物 源 的 砂 体 交 汇 ,此砂 带 具 三 角 洲 前 缘 朵 体 特 点 ( 见 图4 )。
中国西部科 技
2 0 1 3 年0 2 月第 1 2 卷第 0 2 期总 第 2 8 3 期
鄂 尔 多 斯 盆地 马 岭 油 田三 叠 系 石 油 地 质 特 征探 析
朱 燕

李建 霆
赵永刚
冯春 燕
马振 昌
( 1 . 中国石油长庆油 田分公 司第二 采油 厂,甘 肃 庆城 7 4 5 1 0 0 ;2 . 西安石油 大学地球科 学与工程 学院,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要 :鄂 尔多斯盆地马岭油 田以其侏 罗系延安 组古地貌岩 性油藏 而闻名 随着 马岭 油田长 3 、长 6 、长 7和长 8等含油层
图1 鄂 尔多斯 盆地 构造 区划及研 究 区位 置示 意 图
长3 亚 期,湖盆显 著收缩,在西南和 东北两大物源体 系的控
制 下 在 研 究 区 主 要 形 成 辫状 河三 角洲 前缘 和 曲流 河 三 角 洲 前
本 文 主 要 通 过 对 马 岭 油 田 多 口井 的 延 长 组 进 行 地 层 与
目前 主 要 按 沉 积 旋 回将 马 岭 油 田延 长 组 白上 而 下 划 分
马 岭 油 田位 于 甘 肃 省 庆城 、环 县 、华 池 三 县 境 内 ,构 造
为1 0个油层组 ,依次为长 l到长 1 0 。其中 ,长 4+5至长 1 地层残缺 不全 ;长 3油层组 的厚度在 O ~l l O m 之间 ,主要
分 布 格 局 ,重 点认 识 主 力 油 层 组 长 8 、长 7 、长 6和 长 3的 沉积相特征 。
2 . 1地 层 概 况
之一【 “ ,其侏 罗系延安组延 l 0 古地貌 岩性油藏早 已被作为岩 性 油藏 的典型 实例之一 写入 了诸 多 的石油地质 学教材 和专
著 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