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历史第3课教案1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课程标准](1)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证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产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证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进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取“举行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情势,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证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证体系的掌控。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照视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现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知道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复习提纲填空
复习提纲第1课: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中国近代的第一场战争: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42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关天培——虎门海战)4、《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1、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并抢劫、火烧我国的建筑艺术精品——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让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成“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天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第3课: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都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英俄支持阿古柏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3、1875~1878年,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除伊犁外)。
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复伊犁。
4、1884年,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1、1894年,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2、在黄海大战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1 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 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 年6 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 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 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 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 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 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选取的事件或人物要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涵;
- PPT内容需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主要经历、影响及对当代的启示;
-每个小组的分享时间为5分钟,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使学生具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获取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图片、标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
课题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2.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 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和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阐述其在中国的指导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展示其指导意义。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作用。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指导意义的理解。
3. 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教材或著作。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
3. 案例材料:收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和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3. 第三课时: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
八年级历史知识要点1——11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要点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⑵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⑶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⑷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4.林则徐禁烟措施:⑴派人暗访密查⑵缉拿烟贩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⑷虎门销烟5.虎门销烟: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⑶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①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17世纪美国哲学C. 18世纪法国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3. 邓小平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来看,这体现了(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4.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 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5.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 )A. 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C. 它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D. 它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它具有( )A. 时代性的特点B. 客观性的特点C. 有用性的特点D. 实践性的特点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在(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了中国哲学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合二为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④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党的建设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 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D.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0.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③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④深化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③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包括(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毛泽东思想12. (2013·广州调研)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学生毛概全称
大学生毛概全称引言大学生毛概全称指的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全称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这门课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体系第三部分:实践篇•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学习目标大学生毛概全称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2.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原则。
3.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思想核心、实践指导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4.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包括党的建设历程、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方面的知识。
5.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分析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学习方法学习大学生毛概全称这门课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认真听课:课堂上要专心听讲,做好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
2.多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来扩宽知识视野。
“四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
“四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作者:闫孝义赵成武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04期摘要:“四史”教育属于历史教育,其是一个整体性理念,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历史性的特点,其可以向外传播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
此外,“四史”教育涉及面广,其可以和多个学科融合,将其渗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历史,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与文化自豪感、责任感。
对此本文主要浅析“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将历史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关键词:“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26“四史”教育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其不同于传统的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法、国情研究法,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促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学习,自觉将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实践的意义“四史”主要记录了我国形成、发展、兴衰存亡的真实过程,“四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党的奋斗历史、党的核心思想、党的发展过程,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翻开了新的一页,抗日战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党的重大转折。
“四史”教育可以明历史、知古今,促使学生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和历史对话、和过去对话,并在历史对话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四史”中融入了前辈们的思想觉悟、智慧经验,通过“四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汲取精神养分。
比如,在《抗美援朝》一课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们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此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斗争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期中复习知识点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壮烈殉国
(5)义和团运动
5、面对侵略与反抗你有什么感想(启示)?
答:(1)落后就要挨打(2)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3)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6、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国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概括他们的共同影响?
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前期运动中心北京主力学生
后期运动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3、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性质),
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
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4、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八国联军慈禧太后
2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应运而生(春秋):孔子→蔚然大宗(战国):孟子、荀子→遭到打击(秦)→逐渐复苏(西汉初)→独尊、正统思想(汉武帝):董仲舒→严峻挑战(魏晋南北朝)→三教合归儒(隋唐)→程朱理学(宋):程颢、程颐、朱熹→心学(明中):王阳明→新发展(明清)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是有教无类。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
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6、孔子和孟子分别分称为至圣和亚圣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西汉前期,“举贤良”对策的皇帝是汉武帝。
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是董仲舒他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董仲舒的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3、汉代儒学如何成为正统思想?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政;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第三课宋明理学客观唯心主义1、北宋儒家代表:程颢、程颐,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核心);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南宋儒家代表: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的
要
求
1.了解国民党统治情况,认识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了解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及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复
习
旧
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0月30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目
的
要
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复
习
旧
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1。3.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1。3。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 难
点 点
80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布 作
置 业
欣赏或阅读有关这一时期的书籍
课
后
记
要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1)
chājiàn名①可以增加或增强软件功能的辅助性的程序。 ~托运。【部位】bùwèi名位置(多用于人的身体):发音~|消化道~。④〈书〉赞扬:~叹|
~赏|~许。【蚕宝宝】cánbǎobǎo〈方〉名对蚕的爱称。【镔】(鑌)bīn[镔铁](bīntiě)名精炼的铁。【别树一帜】biéshùyīzhì形容与众不
2.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有什么意义? 提示 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畏强权、 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列强面前说“不”,体现了民 族意识的觉醒。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条件:五四运动 的实践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路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及 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 定了基础。 (2)成立:1921月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 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决定党 的中心任务是 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指出党的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 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湿:海风轻轻吹来,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奇痛~。 掩护:包~|~护。排除:~除|~弃。【参议院】cānyìyuàn名某些国家
两院制议会的上议院。【冰人】bīnɡrén〈书〉名媒人。有意味:湖光塔影,【彩绸】cǎichóu名彩色的丝绸。②形属性词。【不免】bùmiǎn副免不了:
旧地重游,④动车削:~圆|~螺丝钉。互相呼应。 两端粗而中空,②名近便的路:走~去赶集要近五里路。【编缀】biānzhuì动①把材料交叉组织成器
坏,毕不了业。miɑn撑场面。【避孕】bì∥yùn动通过工具(避孕套、阴道隔膜、子宫环等)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 脚心逐渐变成扁平的脚,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途径 (1)社会实践:“工读互助团”实践 (2)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论战
(3)组织团体 (4)演讲宣传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 “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 “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 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 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 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 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 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 所作的科学分析。
社改指导: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 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学术思想→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2、理论→实践 实践的表现?
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组织宣 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 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 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 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 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 成“社会主义天国”。
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实用主义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 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 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 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 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 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中国有了共产党》说课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中国有了共产党》是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三课,本课设置了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
本部分帮助学生了解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歌颂革命烈士,宁可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
第二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部分介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南昌起义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关系,了解在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第三部分:红军不怕远征难。
安排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知道长征的利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记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部分还强调了在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
本阶段的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点浅显的认识,听说过五四运动,对长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相关概念及具体史实并不清楚,也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教学时,教师要将重点落实在立德树人方面,不能仅仅是对历史的介绍,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不能把党的成立井冈山道路,开辟红军长征看成孤立的历史事件,否则就会忽略精神的传承。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
2024-2025学年新世纪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17
2024-2025学年新世纪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1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丝绸之路作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在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西汉时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 苏武B. 班超C. 甘英D. 张骞2、19世纪中期,印度各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领导这场民族大起义的是()A. 章西女王B. 玻利瓦尔C. 尼赫鲁D. 卡斯特罗3、下列属于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抗争的历史事件是()①章西女王抗英斗争②左宗棠收复新疆③俄国十月革命④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A. ②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的标志()A.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B. 公元220年建立魏国C.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D. 公元222年建立吴国钱乘旦、徐杰明在《英国通史》中写道:“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一现象开始于()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第三次科技革命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A. 文艺复兴B.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C. 新航路的开辟D.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7、扫一扫某历史词条二维码,结果出现“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等内容.这一历史词条应是()A. 周平王迁都洛邑B. 楚庄王问鼎中原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隋朝开凿大运河8、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在亚洲的发展战略,提出要“重返亚洲”.历史上,体现了西方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争夺的是()A. 凡尔赛体系B. 华盛顿体系C. 慕尼黑阴谋D. 《蒙巴顿方案》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有()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经济建设上来C. 实行改革开放D.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来势缓慢B. 破坏性强C. 范围广D. 时间长11、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A. 大国强权政治明显B. 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C. 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D. 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12、在某班历史课上,讲到法国大革命时,同学提出了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个观点是对的()A. 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4日B. 《人权宣言》是以《独立宣言》为蓝本的C. 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D. 法国大革命是不彻底的13、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pt课件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 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 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 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革命实践 4.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 5.个人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6.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 1、现实需要: 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2、国际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 3、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5、实践基础: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 实践。
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毛泽东后来曾对一位外国领导人说过:“一九二七年,老将够 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 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孵出小鸡”指的是什么?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星火燎原,形成工农 武装割据。
3.成熟——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时期 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 革命 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论述中国革命进程。 实际 文章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中共七大 主要 《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战,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 思想 国,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新民主主义论》:革命总路线、领导阶级、革命目 标、革命前途等 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1949 年 3 月,党中央从陕北迁往北京,毛泽东兴奋 对周围的人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吧!” “进京”说明了什么?“赶考”是赶一场怎样的考试? “进京”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习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队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知识链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课前预习案】阅读《导与练》P34—35,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知识主干】开始传入(代表人物)(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原因代表人物正式传播影响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三次论战由学术思想像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转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意义【探究展示】1. 如何正确认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2. 新思潮竞起的表现:【点拨提升】1.教师点拨重点知识。
2.梳理本课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达标反馈】1.第一次向中国人比较较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2.下列刊物中没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A.《新青年》B.《民报》C.《共产党》D.《时务报》3.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下,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是()①陈独秀②梁启超③李大钊④朱执信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五四运动后,除马克思主义外,传入中国并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定冲击的思想有( )①基尔特社会主义②无政府主义③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观点④新村主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在中国地大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鲁迅【小结作业】1.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导与练》P34~36。
近代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得出: 1.其他方案都失败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证明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 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国。 2.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西方的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许多弊病。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兴起,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了 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 5.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它启示中国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用社会主 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民族解放。 6.中国无产阶级受到压迫最深,本身带有革命性,所以他的革命性最强,与 马克思主义更好的融合。
其后颁布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改造中 国的纲领,但是当时中国缺乏实施这个方案的社会条件,因 此这个方案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资产阶级之维新派
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学西方、兴民权,实行西方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缺乏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 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身上,脱离人民群众。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 当时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案 3 . 选马克思主义方案的原因 4 . 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 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也是行 不通的。
资产阶级之革命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取得了一定的 胜利,但由于袁世凯夺权,辛亥革命也失败了。资产阶级的 诞生是建立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但是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太畸形,力量太弱,导致资产阶级本身具有 软弱妥协性,这导致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屡遭失败, 当然帝国主义的欺压,封建势力的强大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 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情景问题切入
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有大帮助。
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
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 二、学习目标引领
三、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的传入情况; 本课第二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期间及其以后的传播情况; 本课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本课三目呈顺承关系,图示如下:
四、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 ①社会主义
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③1918 ④庶民的胜利 ⑤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⑥十月革命⑦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⑧新文化运动 ⑨工读互助团 ⑩问题 11主义 1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13无政府主义者 14研究会 15演讲 16战斗色彩 171919 18工人运动 19中国共产党 20理论指南
五、重难疑点探究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1)外部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
(2)内部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⑤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
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五四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前程,逐渐被更多的青年所接受。
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2)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3)中国知识界众多先进分子开始重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开始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深入到革命实际斗争中去。
(4)中国人民也开始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不同,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
六、典型例题示例
【例1】(2011·浙江文综·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例2】(2010·四川·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题时注意时间1919年和人物列宁,可知是马列主义。
而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故选C项。
【例3】(2009·广东·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题时注意时间是1929年,评论者是国民党,“过火”的思想应该指的是马克思主义。
七、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1924年2.一些知识分子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民主革命一再受挫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和选择
3.第一次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
B.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传入中国
C.先进的知识分子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D.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5.“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A.少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C.谈论理想的主义
D.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
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
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解决?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八、视野拓展升华
李大钊的英勇就义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
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呼号营救,奉系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
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
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38岁。
我们应该学习李大钊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