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工作方案

201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行为,合理降低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虚高价格,加强监管,促进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卫规材发〔2007〕20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2011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国纠办发〔2011〕5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和自治区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精神,经征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意见及组织有关技术专家组论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一)政府主导,全区统一,阳光采购,全程监管。
(二)保证质量,价格合理,行为规范。
降低采购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基本原则(一)三统一原则。
实现全区统一平台、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集中采购方式。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购销平台和监督平台,实现交易全过程的透明、公开。
(三)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原则。
通过竞价、议价的方式促进企业有序竞争,降低产品采购价格,让利于患者。
(四)规范采购行为,加强交易监管原则。
坚持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改进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采购行为,有效遏制交易中违规行为。
三、采购主体全区所有非营利性,包括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区采供血机构。
四、采购目录范围(一)医疗卫生机构临床使用的医用耗材、检验试剂均纳入本次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集中采购目录范围。
包括所涉及的各种类型、规格、型号、材质的产品。
主要分三大类: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类产品。
高值医用耗材包括:骨科(人工关节、骨科创伤及脊柱内固定)耗材、脑外科手术耗材、心胸外科手术耗材、心脏(冠状动脉)介入类耗材、周围(外周、神经)血管介入类耗材(含外周介入类、神经介入类)、心脏起搏器、电生理类耗材、眼科耗材、透析耗材、腹腔内窥镜耗材、消化内窥镜耗材等。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认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攻坚克难,强化考核,狠抓落实。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区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各牵头部门要对牵头任务全国范围内的完成情况负总责,各有关方面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完成医改各项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二月十三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现提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
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人民医院设置静脉药物调配室的请示

人医字[2011]05号关于某第一人民医院设置静脉药物调配室的请示某卫生局:某第一人民医院是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主要阵地。
医院始建于1950年6月,占地面积39.6亩。
经过61年的发展,医院现有职工4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1人,占职工总数的91%,退(离)休职工186人,病床500张,实际开放床位65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20个,是全省规模较大的市(县)级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市及周边五县几百万人民群众和广大伤病员的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等工作。
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医院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与需要。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规范临床静脉配置,做到病人输液的安全,使静脉注射达到全程无菌,做到药品配送和配液直到最后输入病人体内药液始终安全无菌,避免与污浊空气接触,确保临床静脉注射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避免因输液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且整个诊疗过程都得到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发办[2011]10号)提出对于人口超过80万的县(市)必须设置静脉药物调配室,某县拥有人口145万。
省卫生厅文件通知某第一人民医院可设置为三级医院。
2011年8月市卫生局组织“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医院督查”,建议某第一人民医院尽快设置“静脉药物调配室”。
现在医院设置“静脉药物调配室”的前期工作已完成,房屋装修改造基础设施已就绪,成立“静脉药物调配室”条件已完全具备,特请示卫生局批准设置“静脉药物调配室”为盼。
某第一人民医院二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8.18•【文号】卫办医管发[2011]111号•【施行日期】2011.08.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印发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10号)对医院实施预约诊疗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对预约诊疗服务的组织领导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订本省(区、市)医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总体目标和年度任务,细化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要把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作为加强医院管理和推进改革的重点内容,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进一步方便和引导群众预约就诊(一)规范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省级或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辖区医院共享平台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应当结合病人管理和随访建立预约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网络、门诊窗口、自助挂号机、医护工作站、基层转诊等多种形式提供预约。
不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还是医院自行开展预约,都要尽量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不同平台间或不同预约方式间争取作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群众预约。
(二)扩大开放门诊挂号预约号源。
三级医院要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达到绝大部分号源开放给患者预约。
到2011年12月底,所有普通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不低于85%的专家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30•【字号】苏政办发[2011]56号•【施行日期】2011.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5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社会关注度高。
2011年,是完成深化医改近期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关键一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力争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等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在惠民便民措施推行上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下一步改革和长远制度建设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二○一一年四月三十日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发〔2009〕7号)精神,现提出2011年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一、总体原则和工作思路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以试点地区镇江市为重点,加强指导,加大力度,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同时,积极推进非试点公立医院改革,紧紧围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在全省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20•【字号】鄂政办发[2012]56号•【施行日期】2012.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2〕5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改革主要任务(一)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
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2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12年9月10日起,20个试点县(市)的试点医院提高诊疗费(在原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门诊诊疗费提高11元、住院诊疗费提高33元),价格上调的部分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支付。
卫医政发〔2011〕23号-关于印发《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及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研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现将《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和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二、工作目标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继续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确保工作质量,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2011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50%的三级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的指导思想

排泄护理
对于失禁的患者,应该及时的为他们更换 潮湿的衣物,让患者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 洁。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对他们定期 做膀胱功能锻炼。每天会阴护理2次。
15
卧床护理
护理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为他们选择合适 的卧位,要求他们在床上进行一些有限度 的锻炼,并对其加以指导协助。对于一些 高危患者,应该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采取 有效的防御的措施。防止坠床,滑倒。
1
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 指导原则(试行)》、《关于加强医院临 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 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 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 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 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
自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 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夯 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目标:“患者 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要在卫生系统各级各类医院全面加强临床 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
3
优质护理势在必行
优护是公立医院改革开幕戏;优护是护理工作的 历史机遇,是护理改革的重要契机,挑战和机遇 并存。能否把握住潮流,发展壮大护理队伍,繁 荣护理事业,全在我们自己。优质护理怎么做? 护理改革怎么走?要实践,要摸索,要总结,要 依靠护理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取消“示范”两字,大家都要做。淡化“服务”两字, 护理要有技术含金量,不是打下手,伺候人。 优质护理,应成为护理工作的常态。 优质护理,是护理工作追求的目标。 优质护理怎样才能可持续?
护理工作是一项合作性质的工作。它包括与 医生、与患者、与护理人员间这三方面的配 合。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质护理工作 的保证。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调节好自己 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护理人员与 医生进行默契的配合,实现救死扶伤、服务 群众的目的;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 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无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配合,以保证病人心理的紧张情绪的缓解。
关于公立医院整体托管及公立医院下属科室托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模式的说明

关于公立医院整体托管及公立医院下属科室托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模式的说明一、主要政策依据及支持提示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这也正是目前我司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合作的主要方向。
201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及:(二十一)提高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推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聘用职业院长负责医院管理。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院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采用各种方式聘请或委托国内外具备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的专业机构,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前提下参与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指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这也是目前我司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主要优势所在。
二、关于公立医院整体托管及公立医院下属科室托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模式的操作现状1、对医院的整体托管,签约主体系对其是有管理权限的卫生(或其他)主管部门,具体根据设立机关确认。
签订委托管理咨询协议的方式是直接同医院的主管部门签订整体托管协议,其内部关系通过医院主管部门的有关决议处理。
该种托管模式是医院所有权不产生任何改变,经营权彻底分离。
在该种模式中,取得经营权的主体方通过运营指标取得利润,该利润因为是在遵守国家有关非盈利医院运营机制的前提下取得的(比如财务、规章制度、人员、税收等都是医院作为主体去实现的),故并不改变医院的非盈利性质。
2、对院中所属科室的托管,签约主体系对科室有管理权限的医院,签订委托管理咨询协议的方式是直接同医院签订科室的委托管理协议,其内部关系通过科室主管部门的有关决议处理,该种托管模式是科室所有不产生任何改变,经营权彻底分离,在该种模式中,取得经营权的主体方通过运营指标取得利润,该利润因为是在遵守国家有关非盈利医院运营机制的前提下取得的(比如财务、规章制度、人员、税收等都是医院作为主体去实现的),故并不改变医院的非盈利性质。
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工作方案

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工作方案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工作方案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工作方案[日期:202*-03-08]来源:医务科客户服务中心门诊部作[字体:大中者:小]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优化服务系统,方便群众就医,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2*】95号)及《广东省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综合医院)的要求,结合半年多来我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医院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保障(一)成立我院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关春保成员:张文武冯旭明钟爱环何及夫叶良玉江燕琼黄雪芹蔡军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客户服务中心,具体工作负责人为蔡军红。
(二)加强宣传工作1.向全院医务人员宣传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院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增强全院职工积极主动配合参与这项工作的自觉性,维护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秩序。
2.通过报刊、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广泛宣传我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公布预约诊疗服务电话号码,使广大病人和社会各界知晓,引导病人预约诊疗。
(三)人员配备及技术支持1.人员配置及要求:根据医院目前的情况可配备2人,人员上岗要求:医护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熟悉病人服务管理,熟悉计算机使用,有较强沟通、表达能力,有较强责任感,富有激情。
2.技术支持:根据医院目前的情况可配置有预约挂号管理软件的服务工作站(可上网电脑站)2个,电话服务线2部(内外线各1部)。
三、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内容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2*】95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可分步完成以下工作:(一)门诊预约挂号服务对有就诊需求的病人提供医疗、就诊咨询和预约服务,让病人充分了解医院的诊疗特色和服务流程,帮助病人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专科和医生,在医院得到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医院诊疗特色知晓率。
2024年xx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xx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2024年8月)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的精神,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根据卫生部《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卫医政发〔2011〕23号)及《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在xx医院创三甲之际,全院员工在紧张有序的筹备过程中,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全院员工深入学习国家卫健委的指示精神以及xx省《医院执业评审》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依据《XX省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和《XX 省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结合本次活动,在医院大力推行并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活动,根据2024年度的工作安排,提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按照xx《医院执业评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医院都要参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达标建设活动,其中二甲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达到100%的精神,现结合我院情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分两步走,第一步为试点病区,第二步全面推进全院覆盖,达到100%。
今年,医院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将作为重点工作在全院开展实施,务必做好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我院前期工作筹备情况我院拟定在内科等多个试点病区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有益尝试,以推动全院医疗和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学习宣传阶段(2024年8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本阶段将举行全院动员大会,积极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把这项活动与医院执业评审相结合,以改革护理模式为突破口,以履行护理职责为根本,以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和充分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为关键。
关于印发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的通知

夏河县第一人民医院关于印发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的通知各科室:《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医院绩效工资考核标准》经过一年时间试运行测算,经二0一三年医院四届八次职代会讨论通过,现全文印发,从二0一三年七月一日起正式执行。
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必须按照《医院绩效工资考核标准》对全院各科室进行认真细致的考核;人力资源科、财务科按照《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做好财务核算、绩效工资发放工作;各临床、医技、行后科室按照文件要求做好绩效工资科室二次分配发放工作。
附:1、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2、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标准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日主题词: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考核标准通知抄送:县卫生局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2013年6月20日印发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总则绩效工资是调动医院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
对于员工的付出给予公正合理的回报,是对员工的尊重和关爱,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体现。
根据国家有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相关政策,为了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制定绩效工资制度的主要政策依据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
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
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
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医改监测方案

(四)调整监测单位
县区级监测表: 县区级监测表:
填报单位:县区市卫生局基层户,未经卫生部许可, 填报单位:县区市卫生局基层户,未经卫生部许可,不得 增加填报单位即浙江为90个县区、11地市 90个县区 地市。 增加填报单位即浙江为90个县区、11地市。经济技术及高 新技术开发区不填报(定量数据分别列入相应的区县中)。 新技术开发区不填报(定量数据分别列入相应的区县中)。 所有县区市填报第1 所有县区市填报第1-7项,第8项(医疗卫生机构)由系统赋 医疗卫生机构) 值供审核用
县区级监测表(150个指标) 县区级监测表(150个指标) (150个指标
1 2 3 4 5 6 7 推进基本医保制度建设 (删增指标) 删增指标)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层机构综合改革) –监测重点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部分指标调至第2、5项) 部分指标调至第2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监测数据质量逐步提高
- 县区市上报率达100% 县区市上报率达100% - 主要指标市、县级排序督促了任务落实,提高了数据质量 主要指标市、县级排序督促了任务落实, - 主要指标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提高
三、修订下发2011年度医改监测方案 修订下发2011年度医改监测方案 2011
修订依据:国办下发的《2011年度医改主要工作安排》 修订依据:国办下发的《2011年度医改主要工作安排》 年度医改主要工作安排 工作布置文件: 工作布置文件: 2010年 月卫生部下发“关于报送2010 2010 年 3 月卫生部下发 “ 关于报送 2010 年医改进展季度监测 2010年医改进展季度监测 数据的紧急通知” 卫发明电[2010]21号 数据的紧急通知”(卫发明电[2010]21号) -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数据质量。 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数据质量。 2011年 月下旬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1 2011 年 6 月下旬卫生部办公厅下发 “ 关于做好 2011 年度医改 2011年度医改 进展监测工作的通知” 卫办综发[2011]84号 进展监测工作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84号) -下发2011年度监测方案(监测表指标解释、数据来源) 下发2011年度监测方案(监测表指标解释、数据来源) 2011年度监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新医改方案公布:2011年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011年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力争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等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将为下一步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和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提出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大力推动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加强指导,力争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要把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一)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1.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管理职责。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建设。
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测监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2.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
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
(二)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1.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理事会、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公立医院理事会成员应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代表、政府办医机构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
2.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
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薪酬制定等权力由政府办医机构或理事会行使。
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
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3.完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制度,探索公开招聘院长,在任用或招聘中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
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建立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4.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研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逐步扩大考核结果公开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
5.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
探索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三)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
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2.研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植(介)入类医用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以省(区、市)为单位逐步推开;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
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研究制定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方式的指导意见,开展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探索有利于控制费用、公开透明、方便操作的医疗服务收费方式。
3.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
(四)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完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与会计制度、治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
规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转换程序。
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
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三、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一)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
1.研究制定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意见,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的指导标准,制定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各地区要在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确定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数量、规模和布局。
2.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等方式,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
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控、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3.推进公立中医(含民族医药)医院改革发展。
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经济政策。
(二)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1.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1所县级医院。
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标准化建设。
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市)2011年底前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2.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在全国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
妥善解决城市医院派驻人员涉及的人员编制和补助问题。
3.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
严格县级医院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
组织未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
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创造条件。
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遴选6000名左右县级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
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4.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在全国选择300所服务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级医院进行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支付方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点。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试点力度。
(三)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1.总结各地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指导性文件。
2.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
在全国20%的县(市)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部分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
3.在城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
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等政策,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
4.组建医疗小分队,为边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
(四)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1.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为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奠定基础。
2.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逐步完善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支持医院和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协调、连贯、便捷的服务。
同时,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高效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3.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
2011年完成边远地区500所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四、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一)改进群众就医服务。
1.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全国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2011年底,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改善三级医院急诊设施和条件。
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等服务。
3.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
全国三级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
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4.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全国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50%的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